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309

第309章 插田歌并引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②。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③。

冈头花草齐④,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⑤。农妇白纻裙⑥,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佇如竹枝⑥。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⑧。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⑨。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初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罢,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①引:引言,序言。

②连州:州治在今广东连县。元和十年至十四年(815—819),作者任连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连州任期内。俯接:下接。村墟:村落。

③适:正。遂:于是。俚(lǐ里)歌:民间歌谣。这里指模仿民歌体写诗。俟(sì四):等待。采诗:《汉书·艺文志》说周代有采诗之官,采集民间歌谣,以便了解民情,作为改善统治措施的一个依据。这里说“以俟采诗者”,是指希望有人将这首诗中反映的社会情况上达,以便引起皇帝的注意。

④冈头:山冈上。

⑤田塍(chéng成):田埂。参差(cèn cī撑疵):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水光闪烁。

⑥纻(zhù注):纻麻。白纻裙:白麻布做的裙子。

⑦齐唱郢中歌:一齐唱起楚歌。嘤佇(yīng níng英狞):细微而连续不断的歌声。如竹枝:象川东唱的民歌《竹枝词》一样。

⑧俚语:方言土语。这两句说,只听到含有怨愤之情的响亮声调,而不懂它的方言土语的歌词内容。

⑨嘲嗤:嘲讽、讥笑。这里是开玩笑的意思。“此必相嘲嗤”是作者的猜想。

⑩苗漠漠:秧苗排列得整齐均匀的样子。烟火:指炊烟。墟落:村庄。

往复还:跑过去又跑回来。啄(zhuó茁):啄食。

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乌帽:黑纱织的帽子。

上计吏:地方官府派往京城上缴物资、接洽公事的小吏。离帝乡:离开京城长安,回到本地。

语计吏:对计吏说。君家:您家。侬(nóng农):我,我们。定谙(ān安):非常熟悉。

一来长安罢:跑了一趟京城之后。参:参见。眼大不相参:等于说目中无人。

致辞:答话。以下七句是计吏说的话。真大处:真是个大地方。

省门:指唐代最高统治机关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大门。轲峨:高耸的样子。无度数:无数次。

昨来:前不久。补;姓名补进了缺额。筒竹布:当时一种名贵的细布,亦称简中细布。这两句是计吏夸耀自己只用了筒中细布就在京城买通了关节,补入了卫士名额,不久就要去做官了。

这是一首揭露大官僚贪贿卖官的诗。全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村春忙景象,描绘出农夫农妇在一派春光中插田的场面,气氛热烈,表现了勤劳的品质和乐观的情绪。接下去写的是收工回到村中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后一部分写农民同计吏的对话。这时计吏乌帽长衫出现在村中的道路上,显出一副游手闲荡的样子。农民一见就问:那是“谁家郎”?计吏得意忘形,体会不到农民对他的鄙视,还要夸耀一番,其实农民对这个行贿买官的地主子弟是十分了解的。所以听了他的回答之后,便索性给他点明:“君家侬定谙。”可是愚蠢的计吏,却还要夸耀自己是如何行贿买官的。作者通过表现他的夸耀,揭露了朝廷的弊政。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以通俗的语言,把农民的插田劳动和对计吏的对话,写得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