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18423100000048

第48章 战神传说(2)

【威震辽海第一人】

战争能成就人,更能毁灭人。一将功成万骨枯。

高丽是炀帝与太宗胸口永远的痛。两代帝王的未竟事业。

同样是高丽,却让一代名将彪炳史册。这个人就是我们本章的主人公,薛仁贵!

高丽(又名高句丽)的发源是中国东北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一点无论从中国史籍还是朝鲜史籍中都可得到证实(见《史记· 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汉书· 王莽传》、《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在隋唐以前,高丽建立的政权一直居于中国辖域之内,而且这个政权始终臣服于中原王朝或在中原王朝分裂时期分别臣服于南北各王朝,除个别时期外,几乎从来没有独立过。

隋唐时期连续发动征伐高丽的战争就是在统一的中央政权征讨地方政权这个大原则下进行的,对此,隋唐统治者有着一致的认识和步调。隋炀帝时,黄门侍郎裴矩就对隋炀帝说过:“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这里将高丽政权所占之地往上追溯到了西周以前,下至魏晋时期,无可辩驳地指出辽东为中国领土。高丽所居之地既然为隋唐统一政权管辖,隋唐对其所进行的征伐则无可非议,绝不可视为侵略战争。当时发动战争也不是盲目的,而是在一种必然情况下导致的。这就是隋唐征伐高丽的原因。再者,隋唐征高丽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战争,战争的缘由皆因高丽而引起。只是在征伐的过程中,隋炀帝和唐太宗都吃过大亏,最终征服高丽成为他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隋炀帝在这上面花的代价更大,隋朝的败亡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征伐高丽不恤民力,示强于敌,指挥失当,使帝国大伤元气,最终导致王朝如流星陨落。

灭高丽之战,后世史书把征东的大部分功劳给了李绩,而民间却把更精彩的演义给了薛仁贵。当时李绩已是76岁的老将,老将军也想在有生之年为唐帝国立最后一功,也为自己的行伍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而史家们也没有埋没他的功绩,在灭高丽一章中,他作为总司令固然有指挥得当的功劳。但既然是“诸路合击高丽。”(《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作为其中一路的薛仁贵也是大书战争华章。如今我们只能透过史料的只言片语去还原灭高丽之战中的薛仁贵,这是一个能在战场上随时刮起最炫的风的男人,一个不甘寂寞的武将。虽然这时候他已年过五旬,我们也不要丝毫怀疑他战争舞台上走秀时的个人魅力。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于是派其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援。

同年9月,唐高宗派薛仁贵先期统兵出征。12月,唐高宗又任命老将军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为副大总管,契苾何力、庞同善亦为副大总管并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亦受李绩节度,诸路合击高丽。同时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赋以供辽东军用。乾封二年 李绩兵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打下之后留下契苾何力镇守,唐军趁势一鼓作气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这时候李绩犯了个轻敌的错误,他当时认为新城附近应该没有高丽的军队了。当时新城是唐军物资和指挥部所在地,它的安危事关战争全局。可这时候李绩并没把新城的防守放在重要位置,而危险也往往是在这时候逼近。泉男建派兵袭击了庞同善、高侃在新城的营地。眼看唐军就要扛不住了,又是关键时刻啊!又是薛仁贵!我一直疑惑这薛仁贵也太神了一点,天生一个男主角的命,别人想抢他风头都难。这时候他突然引兵从侧面杀到,把处于劣势的形式瞬间扭转过来,倒过来斩杀敌人数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围。眼下的金山战役,高句丽人会不会旧计重施,参与战斗的唐军会不会重蹈覆辙,这都让薛仁贵多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未雨绸缪,绝对没有错。

果然,高句丽军又杀过来了。不过,这次遭遇的不是小股军队的袭击,而是10万高句丽大军的伏击。唐军将领庞同善和他率领的部队,突遇强敌,措手不及,全面崩溃,落荒而逃。高句丽军见形势大好,在后面穷追猛打,企图逆转整个辽东战局。危机时刻,薛仁贵率本部兵马像一把尖刀冲杀出来,将敌人大军拦腰截断,敌军顿时大乱。经过一番奋力厮杀斩敌首五万人,大败高句丽军,挽回了溃败的局势。唐军乘胜攻占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部会合,最终赢得了金山之战的巨大胜利。

金山之战,可以说是唐初用兵辽东中罕见的大规模遭遇战,是平定高句丽四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最为关键的一次战役,此战基本消灭了高句丽精锐部队,为唐军彻底平定高句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高宗听到获胜的捷报后,亲笔写诏书慰劳薛仁贵:“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敌,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赢得了金山之战的胜利。高宗皇帝亲笔写诏书慰劳薛仁贵。金山之战可以说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是灭高句丽四大战役中最关键的一次战役,基本消灭高丽精锐部队,为彻底胜利奠定基础,此战由薛仁贵亲自指挥,攻不可没。

薛仁贵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鼓作气平定高丽。11月,薛仁贵仅带2000玄甲骑兵正面前进,发兵扶余城,有的将领大力反对,认为人实在太少了,搞砸了不好收场。但是薛仁贵说:“兵不在多,在主将善用尔。”兵贵神速,接着一场人类战争奇迹又出现了。正如李绩判断失误,扶余城还有10几万敌军,当金山之战失败后,敌人派出这10万人准备快速进攻新城,夺回主动权,这时候要没薛仁贵,那后果,当敌人行军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唐军居然会那么快就打过来。时逢冬天,东北大地,白雪蔼蔼,薛仁贵2000玄甲骑兵全部白衣银甲,当他们发现敌人的时候,薛仁贵当机立断,利用骑兵平原优势,冲杀敌人。薛仁贵身先士卒,他自己也一身玄甲,率领着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压向敌阵,声势迫人,加上玄甲军本身的精锐,几乎是无坚不摧的。薛仁贵指挥杀敌,用了七个时辰,不到15个小时的时间斩杀敌人2余万,剩余7万余逃回扶余城,这次战役也可以看出唐玄甲军的战斗力恐怖之处,《资治通鉴》对于玄甲军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后来看见讨论玄甲军到底是轻骑兵,还是延续了南北朝传统的重装骑兵呢?从这里看,玄甲兵十之八九属于轻骑兵。当时在辽东战场唐军骑兵的机动性很强,作战中往往实施迂回攻击,而且能够进行长途追击,重装骑兵灵活性差多了。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二十日,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以薛仁贵为主的部队攻占坚固的扶余城,之后扶余川中四十多座城市望风而降。四十多座城市啊,想起当年乐毅就是连下七十余城,但是这里的四十多座城市都是不战而降,薛仁贵声名雀起,威震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