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18664900000038

第38章 红颜将军:秦良玉

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明崇祯皇帝

在中国的封建史上,女性能进入正史的常常寥若星晨,好不容易进入的女性,大都是皇族外戚,就是进入史册也往往三言两语作结,但是明末女性秦良玉却堂堂正正地进入《明史》,被史学家详细的记载,秦良玉到底是怎样一位非凡女性,能让古代男性史学家大力书写呢?

卸裙易冠

说起女将,人们往往会想起《杨家将》里的穆桂英,想起《木兰辞》里的花木兰,然而这些女英雄都是文人笔下的人物,明末的秦良玉却是真正进入正史中的女英雄。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武将,因她训练的“白杆兵”更是威震四方。

秦良玉,苗族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出生于四川忠州(现重庆市忠县)鸣玉溪。父亲秦葵是位具有爱国思想的岁贡生(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丁乱世,喜谈兵”,从小培养孩子们学习文韬武略,勉励他们长大后,执干戈,以卫社稷。

秦良玉有兄弟三人,父亲尤其钟爱她,认为虽是女孩子,也应习兵学武,以免在兵火战乱中“徒为寇鱼肉”。因而秦良玉自幼除了学经史外,还得以和兄弟一起随父习武。她不但学得一身骑射击刺的过人武艺,而且熟读兵史,精于谋略,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父亲感慨地说:“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秦良玉并不因为自己是女儿家而感到自卑,她年少怀大志,经常用历史上爱国名将、民族英雄的业绩激励自己,她豪迈地表示:“使儿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

秦良玉及笄之后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结为夫妻。马千乘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之后,因承袭祖上战功,被封为石柱宣抚使。因石柱地处偏远,民风剽悍,时有叛乱兴起,他的任务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

秦良玉嫁到马家,可谓是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她一身文韬武略派上了用场。几年时间,她就帮着丈夫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白杆兵”。马千乘就靠着这支数千人马的白杆兵,威镇周遭四方,使石柱一带长年太平无事。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今遵义)宣慰使杨应龙,割据地方,鱼肉乡里,朝廷调他东下抗倭援朝,他非但拒不出师,反而乘机煽动叛乱。次年二月朝廷集结重兵,兵分八路围剿叛军,马千乘亦率五百精兵参战,秦良玉也随夫从军。在平叛战争中,秦良玉初露锋芒,“连破金筑七寨,取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陷,冤死狱中,朝廷因秦良玉屡立战功,遂令她承袭丈夫的职位,为石柱宣抚使。从此秦良玉卸裙钗、易冠带,侍女卫队皆戎装雄服,南征北讨,声威远震。

汤场奇女

秦良玉得掌兵权的时候,正值女真族在东北一带崛起,这对明朝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惨败于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举朝震惊,以至于辽东官兵“一闻警报,无不心惊胆战”,“装死苟活,不肯出战”。

朝廷急调永顺、保靖、石柱、酉阳等土司兵赶赴辽东救援。秦良玉奉令,派遣其兄邦屏、其弟民屏率兵数千奔赴前线。天启元年(1621年)“白杆兵”和酉阳土司配合明军,渡浑河与后金军血战。这场战役因寡不敌众,邦屏阵亡,未能取胜,但却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杀敌数千,重创后金军,被誉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浑河血战之后,秦良玉让人赶制一千五百件冬衣抚恤士卒,整顿余部,自己则率三千精兵直赴山海关。山海关是清兵进窥中原必经的咽喉要道。秦良玉坐镇山海关,一方面救济关内外饥民,安定民心;同时加强武备,戮力守卫,有效地遏制了清兵南侵的气焰。在秦良玉的主持下,山海关固若金汤。

不久,秦良玉奉令回到四川扩增兵力,适逢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反叛。奢崇明的党羽樊龙占据了重庆,秦良玉乃挥师西上平叛,奢崇明慑于“白杆兵”的威名,马上派人携金银厚礼与秦良玉联络,想请秦良玉共同举兵。

秦良玉大怒道:“我受朝廷厚恩,正思报效国家,岂能与叛贼为伍!”当即斩了来使,火速发兵赶到重庆,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樊龙的部队,攻下重庆。紧接着,她又率兵直赴成都,赶走了围攻成都的奢崇明部众,平定了川黔一带的分裂叛乱势力。

据说,当地巡抚为其庆功,秦良玉与当地高官开怀畅饮,酒酣之际,一位邻座的巡抚署官员,被秦良玉迷住,竟忘乎所以地从桌下伸过一只手拉住她的衣角抚弄不放。秦良玉悄悄抽出佩刀,猛地割下被牵的衣角。在座的无不大惊失色,秦良玉却依然谈笑风生,那官员羞愧不已离开席位。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起,后金军来犯,形势极为严峻,崇祯皇帝匆忙征调大军抵御。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两次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先后赶来的十余万官军,均畏缩不前,互相观望。惟独秦良玉的部队率先奋勇出击,在友军配合下,奋力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后金军对北京的威胁。

为此,崇祯皇帝特在平台召见秦良玉,赐一品服、彩币、羊酒,并亲自赋诗四首褒奖,其二云:

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1646年8月,南明隆武政权赐秦良玉“太子太保”爵,封“忠贞侯”,调“白杆兵”抗清,秦良玉以70多岁高龄毅然接受“太子太保总镇关防”铜印,奉诏挂帅出征,但因南明政权旋即灭亡,而未能成行。

秦良玉晚年在石柱地区实行屯垦,保境安民。当时四川地区战祸连连,赤地千里,凄凉残败,附近州县避难归附的百姓十数万家。至1648年秦良玉去世时,在城东南五十里万寿山仍屯有大批粮草。

品读:侠之大者

秦良玉几乎包揽了古今史学界对女性的最高褒赏:《明史》中这样称赞秦良玉:“(其)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双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清末女英雄秋瑾更是不惜笔墨:其一,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沉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其二,执掌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花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其三,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媚。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梅毅先生评女名将秦良玉更是赞叹连连:“世态炎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忠奸泯渝,就是在这样一个大伪季世,大汉民族勃勃不屈的精神,仍旧在不息地脉动。而秦良玉、夏完淳,正是这种精神承继者的典范,一妇人,一孺子,忘身忘家,殒宗赴国,其大义凛然与坚定不屈的事迹,数百载之后思之,仍旧能使人拍案叫奇,目眦皆裂。”

直到今天北京宣武门外当年秦良玉驻兵之处,仍保留有“四川营胡同”、“棉花胡同”一类的地名,供人追思。秦良玉不愧是历史上真真正正的女将军、女英雌。

“谁说女儿只爱花,不爱红妆爱武装。”对于秦良玉这位女性,我们无法用上历代对女性评价的词,因为她虽是女儿身,却有着男儿的武艺和将才,不是以贤内助进入史书,也不是以美艳出现人们的眼里,而是以她赤心忠胆、绝妙武艺、保境安民出名,她不愧是万人敬仰的女英雄,不愧是历代女性的学习典范。

秦良玉戎马一生的经历证明了英雄不论男女的可能性,在随后的反清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中国更是涌现了大批女英雄。1962年,郭沫若在为宜宾赵一曼烈士纪念馆题诗时,在称颂这位女烈士的同时也高度肯定秦良玉的这个英雄人物,“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同年7月,郭沫若撰写《关于秦良玉问题》一文,再次肯定了秦良玉的英勇事迹:“一位女性,出于爱国热情,能够万里请缨,抗击侵略,这行动是令人感动的。”“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正如古人所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作为一个女人,秦良玉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