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其中一个重大的影响就是导致国有企业改革机制的扭曲,它扭曲了改革的动力机制,抑制了企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助长了改革保护主义,扭曲了改革的竞争机制。由政府选择企业改革试点,让其利用制度落差和政策落差获得改革先发利益、优惠(政策)利益和改革垄断利益,实际是改革的保护主义,不利于改革的竞争。扭曲了改革的信息机制。
因此,思想观念这种无形障碍的力量是很大的,它会渗透到企业改革的各个方面,直至扭曲企业改革机制。
(2)产权评估困难导致产、权、利难以界定。产权界定是明晰产权关系的基本前提,因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主要就是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界定。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资产关系紊乱,资产底数不清,给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产权界定时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固定资产(不含土地)评价的难点。通常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折旧后的净值作为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但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折旧率很低,没有实行正常折旧,一些应报废的设备仍在继续使用。更为复杂的是,一旦考虑到技术进步所造成的磨损资产,贬值程度就比较难以把握,有时又将国有资产恶意低估,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②无形资产评估还缺乏科学定量。我们长期不重视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也缺乏科学依据,其评估方法和手段也不先进。
③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带来的问题。土地是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股份制试点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的暂行规定》的条文,“改组或新设股份制企业时,涉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作价入股”。然而,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如果使用期限届满,国家需要收回怎么办。另外,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其上面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此时国家若要收回,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失。
④某些企业资产的归属有争议或不明确。例如对于国家减免税部分资产应归谁所有,至今众说纷纭,导致各地在执行上也不一致。
除了上述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产权界定难点外,还有不少各不相同的产权界定“疑难杂症”。例如,有些企业在形成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使用国家资本金,却戴着全民所有制的帽子,其产权界定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另外,在不同的管理体制下,有些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多次变动,其财产所有权十分模糊,产权也难以界定。
(3)企业冗员过多导致改革创新的阻力增大。国有企业冗员过多是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大量富余人员的存在,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①冗员过多造成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由此造成窝工浪费,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企业人多事少、涣散了劳动纪律,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③影响企业积累、阻碍生产发展。由于企业要养这么多人,所创造的收益大部分被“吃”掉。企业效益的增长和由规模扩张获得的收益被劳动力更快增长的消耗所抵消。
④制约企业技术进步,削弱结构调整的转换能力。大量富余人员压力使企业被迫放慢技术进步的步伐。
⑤企业人多为患,增加了企业负担。
富余人员虽不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却要为其承担工资、福利、保险费用。
由此可见,冗员过多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国有企业一大沉重包袱。企业拖着这样一支臃肿的队伍进入市场经济中角逐是极其被动的。更为严重的是,这已成为企业制度创新的一大障碍。
(4)企业债务沉重导致“自暴自弃”。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也是企业进行制度创新中的一大难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负债经营本不足为怪,但问题是现有国有企业严重缺乏还贷能力,使债务越积越多。这里既有企业本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从企业方面来说,主要是企业信用资本的产出效益低下,这涉及企业经营机制等问题,这里先不多讨论。从政府方面来说,主要是实行“拨改贷”后,没有及时界定政府投资与银行贷款之间的区别,混淆了资本金和负债的界限,结果形成国有企业独特的产权结构。政府依然作为所有者代表掌握投资决策权,都可以不对企业注入新的资本金,而且企业以银行贷款进行投资。
企业投资后,既要向债权人(银行)偿还投资贷款,又要让所有者(政府)收取投资收益。这样,企业在一笔投资上就同时面对着两种对立的索取权,即银行的索债权和政府的剩余索取权,显然,这是不合理的。企业实际上是在为真正的投资者(政府)向银行偿还投资贷款,这部分债务应该是政府的。企业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政府享有其资金收益,而企业却背上债务包袱。企业债务问题不解决,新的产权关系就无法建立,企业也无法轻装上阵。企业债务问题成了企业制度创新的一个障碍。
2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潜在优势
国有大中型企业潜在优势本身就是一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宝贵资源。
(1)潜在的组织优势。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不是作为市场交易的替代物出现的,但从生产技术角度讲,有不少联合体企业和一体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企业的组织形态。尽管目前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效率不高,但这种现代组织形态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应该珍惜这一组织资源。
(2)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部门优势。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基础产业、重化工业和新兴产业部门,因而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过去的由于价格扭曲、产业关联断裂等原因,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部门结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没有从经济上得到充分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生产资料将实现市场化,产业关联也将广泛集约化,这将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部门结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得到经济上的充分体现创造条件。
(3)综合经济实力优势。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在技术、装备、人才、资金等方面具有较为雄厚的实力,而且在占用场地、商标等有形和无形资产等方面也有强大的实力。这种综合实力在传统体制下受到种种制约,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面要素市场化将接触原先的各种制约,进行全面创新有可能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4)企业内部结构优势。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全能厂、企业办社会的内部结构是低效率和规模不经济。然而,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一劣势有可能转化为优势,通过划小核算单位,成立分厂或子公司的形式,形成一主多业、多级法人的控股集团公司,这些分公司或子公司不仅面向本企业提供有偿服务,而且面向社会开拓业务。通过一系列创新,形成现代市场形态中的产业结构。显然,这样比那些小企业依靠自身逐步积累发展成现代产业组织要便利多了。
(5)要素产业转移优势。在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引导下,生产要素的部门转移是必然结果。通过市场实现要素部门转移固然是有效途径,但其摩擦较大,市场交易成本较多。与此有所不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一旦实行多角化经营,实行资产经营管理要素的部门内转移就有可能通过企业组织内部调整而得以实现,原有行业多余劳动力就可以较顺利地进入其他部门,这样,要素产业间转移的摩擦就减小。
上述这些都只是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要有相应的条件。在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创新整个过程中,要利用和发挥这些潜在优势,使企业制度创新得以顺利进行。
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
1产权关系“层次化”
现代企业中的产权关系是分层次的,第一层,出资者所有权;第二层,法人财产权;第三层,企业经理阶层,拥有企业的经营权。这样,就形成一个多层次,比较明晰的产权关系体系。
2企业财产“法人化”
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3出资者责任“有限化”
所谓有限责任是相对无限责任而言的,是指以出资额为限而不负连带清偿责任。有限责任制度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企业破产清算时,出资者只以其投入企业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4企业运行“市场化”
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生产经营,政府和投资者都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破产。
5管理制度“科学化”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要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五、企业制度创新的市场基础
1亟待稳中突进的产权交易市场
产权交易市场是使产权配置趋于合理,能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尽快制定统一的政策法规,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各地自行其是是不利于产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的;
(2)积极筹建全国交易信息网络,为形成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大市场做准备;
(3)建立有效的企业产权交易监控、管理体系,促使产权交易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
2企业经营者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也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由于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便产生了资产所有者与资产使用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经济契约关系。要形成对企业经营者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保证代理人尽可能按委托人的利益和意愿行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家之所以有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就是因为他们从事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企业经营者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保证企业制度创新的顺利进行。
3劳动力市场与风险就业制度的建立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稳定剂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风险型就业制度,其基本的经济含义就在于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这种劳动力的流动是建立在劳动者个人偏好最大化基础上的,以劳动者与企业双向选择为条件。劳动力市场是这种风险型就业制度的市场基础,为此必须做好:(1)加快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的培育;(2)规范劳动力市场运作体系,要以法律手段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自的正当权益;(3)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改善市场环境,发展职业技术培训事业;(4)建立社会失业机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后备队伍。可以通过法律确定失业救济范围和水平,完善失业基金的管理和发放,并组织失业人员开展广泛的生产经营自救活动,增强失业的社会承受能力。
4通过股票市场发挥产权配置功能
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不仅要依托间接融资渠道,而且更要立足于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也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市场基础。
(1)通过股票市场为公有产权转化为国有产权开辟一条现实途径;(2)通过股票市场为私有产权扩大化提供条件;(3)通过股票市场为产权交易活动的大规模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通过股票市场可以为产权重组和产权结构调整提供方便。
本章小结
在创新的诸多论题中,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相对讨论较少的题目,但在创新实践中它却是一个发生最为频繁也是诸多创新中最重要的一种,因此对企业制度创新作进一步系统的研究是当前最有价值的一个课题。
当前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制度创新运动。制度创新所形成的优越环境,主要体现在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创新活动力,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以制度创新和结构为主轴,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的双重任务。
本章对企业制度创新进行初步的、较为系统的分析。首先介绍了制度创新的基本概念及几种当前经济学界比较前沿的制度创新理论,然后分析了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产权制度创新,即产权制度及其功能,产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产权制度创新的内容。最后,结合当前国有企业制度现状,指出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难点和有利方面,提出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