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救民济世的共同目标,在青年毛泽东周围逐渐团结起一批进步同学。这批学生后来成为新民学会的核心。毛泽东回忆道:“他们人数不多,但都是思想上很认真的人,不屑于议论琐事。他们所做和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有一个目的。他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认为时局是如此危急,求知的需要是如此迫切,没有时间会谈论女人或私人问题。……我的朋友和我只乐于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
为了实现改造中国和世界的伟大理想,他们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砥砺和磨炼。“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是青年毛泽东当时热衷提倡的一个口号。
在这方面,毛泽东深受他的老师杨怀中(昌济)的影响。杨怀中反对封建的腐朽的生活方式,提倡民主的科学的生活方式。他不但道德好、学问好,而且爱好体育运动,并竭力向学生提倡体育运动。他经常教导学生说:一个人要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有充沛的精力,也才有坚强的意志;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搞好学习,搞好工作,将来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他把自己平时健身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并身体力行,成为体育实践的好榜样。毛泽东常年坚持的冷水浴,就是受他的影响。
冷水浴
第一师范的浴池旁边,有一眼水井。每天清晨,当学生们还在酣睡的时候,习惯早起的毛泽东,便披上衣服,带着一篮洗澡毛巾,来到井台上,进行冷水浴。他脱光上身衣服,将水一桶一桶地吊上来,先是用水擦身,擦了淋,淋了擦,这样反复做上一、二十分钟,直到全身发红发热为止。由夏到秋,由秋到冬,气温虽然一天天下降,他的冷水浴却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使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他仍照常坚持。
起初,只有毛泽东、蔡和森等几个人从事这项锻炼,后来发展到许多人。每天早晨,大家在井边聚齐,脱掉上衣,从井里吊出一桶桶冷水从头浇到脚,大家边淋、边擦、边谈笑。有时你淋我,我淋你。这样集体冷水浴,大伙儿兴趣很高,但毛泽东始终是其中坚持得最好的。
当有的同学问毛泽东冷水浴究竟有什么好处时,他回答:最显著的效力有两大项。第一,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并能强壮筋骨;第二,它可以培养勇猛无畏的气魄和战胜困难的精神。试想,在北风呼啸、滴水成冰的清晨,把冰冷冰冷的水,一桶桶地向自己身上浇,没有一点勇气的人,能做得到吗?
有的同学问他:“我觉得冬季进行冷水浴是很难受的一件事,你为什么能够坚持几年之久?”毛泽东根据自己的实践回答:在冬季坚持冷水浴确实不容易,但只要下定决心,难关是可以突破的。根据我的经验,一切锻炼身体的活动,不论是复杂的或简单的,也不论是花时间多的或花时间少的,要把它坚持到底,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关键问题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决心和毅力。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坚持到最后,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了。所以,重要的问题,在于坚持。
从那时起,毛泽东常年坚持冷水浴。即使在建国后,毛泽东虽然因为年纪大了,不能正式做冷水浴,但每天洗澡仍然坚持不用热水,而只用微温的水。他说:“冷水浴对锻炼身体的确有很好的效果。我虽然因年纪大,不能正式搞冷水浴,但每天洗澡不用热水,只在冷水中加一点热水,使水达到微温的程度,也不坐在浴盆中去洗,只用水淋到身上,再用毛巾用力擦洗。我觉得这样洗澡比一般洗澡的办法好得多,一般洗澡的办法只有清洁的作用,我这样洗澡的办法,除有清洁作用外,还有锻炼身体的作用。”他还说:“假如一个经常注意锻炼身体的人,更不会被风雪的寒威所吓倒。我过去练习过冷水浴,现在年纪虽然大了,冬天也还可以不用热水洗澡,小小的寒冻也还经得住。锻炼的确是重要的事情。”
雪浴 天雨浴 日光浴 空气浴
毛泽东锻炼身体,不仅在宗旨上与其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理想相联系,而且方式也很独特。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却偏要跑出去迎风搏雪,说是“雪浴”。夏天,遇到狂风暴雨,别人都住屋里跑,他却偏偏往外边跑。常常一个人在操场上脱去外衣,让倾盆大雨淋个痛快,说是进行“天雨浴”。191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狂风暴雨,雷鸣电闪,他一个人顶狂风、冒大雨爬上岳麓山顶,然后又从岳麓山顶跑下来,浑身湿淋淋的来到山脚下蔡和森的家里。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是为了体会《书经》上写的“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这句话的情味,并借以锻炼自己的力量。烈日当头,别人躲之不急,毛泽东却光着背在湘江边的沙滩上进行“日光浴”。
爬山、郊游和长途跋涉,也是毛泽东和他的学友们经常进行的活动。
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古树参天,群峰叠翠。尤其深秋季节,枫叶经霜之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时更是毛泽东和他的学友们爬山的最好时节。他们爬山这一天往往都不吃饭,只带一些“结蚕豆”(即炒熟的蚕豆)充饥。毛泽东后来说,这种蚕豆吃起来硬,不仅可以饱肚,而且可以锻炼胃肠的消化功能。
岳麓山是毛泽东经常活动的地方。1917和1918年的两个暑假,毛泽东都寄居在距离爱晚亭不远的湖南大学筹备处(即岳麓书院的半学斋)。他们每天在山上,从早到晚读书,看报,谈话,静坐深思……毛泽东和他的学友们,行装都很简单,各自只带一条毛巾、一把雨伞和随身的衣服。他们赤脚草鞋,上山捡柴。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的是他们自己烧的“蚕豆饭”。张昆弟在1917年的一则日记中载:“今日早起,同蔡毛(蔡和森和毛泽东——引者注)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山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太阳浴,胸襟洞彻,旷然有远俗之慨。归时十一句钟矣。”张昆弟的这则日记生动、真实地记载了当时毛泽东等爬山活动。
和爬山、郊游及徒步远游活动相系的一项锻炼是“露宿”。
在郊游、远游途中,在学校后面的君子亭、岳麓山的爱晚亭和湘江中的橘子洲头,当夜幕降临,游人散尽的时候,他们席地而坐,高谈阔论,直至夜深人静,大家都疲倦了,才各自找个地方,并故意彼此隔离开相当距离,露宿到天亮。即使到深秋霜降他们还坚持这项锻炼。
毛泽东和他的学友们之所以要有意识地进行这种艰苦的锻炼,是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在未来“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奋斗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现在应该预先作好充分准备。这到正好应了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那段名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