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06

第6章 选址筑巢(2)

1987年12月的一天,飞行员夏文正和唐有德,地勤唐振元、冯地衍、杨良贵等同志接到任务:前去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接回公司第一架国产运十二飞机。由何廉任接机组负责人。

那年,夏文正和唐有德从空军航空学校带着美妙梦想转业来到川航。出发前夜,他俩和唐振元、冯地衍、杨良贵等机组人员格外兴奋、激动,辗转反侧,一夜都没有睡稳,决心把川航第一架飞机飞出最高水平。

当时,接收飞机的所有文本已经全部签署完毕,接收小组同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外场处商定,由他们向中国民航总局申请转场成都的飞行计划。谁也没有想到,下午一上班,公司外场处老张就来到川航接机组住处,告知杨厂长不同意把飞机接走,必须将飞机款付清后才行。

事情来得突然,弄得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时没了主意。怎么办?接机组负责人何廉告诉老张:“你先回厂里去,待我们商量后再说。”

多年工作经历和领导岗位的历练,使何廉养成了沉着冷静、善思多谋的性格。

他沉思了一会儿说:“大家别着急,我给杨厂长写个条子,估计一小时左右厂方就会来找我们。”他写的条子内容如下:

杨厂长:

听外场处大老张告诉我们,你个人决定不让我们接走Y-12这架飞机是吗?如果是真的话:1.你违反了航空工业部同四川省委、省政府,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包括四川航空公司和哈飞公司在内)共同商定的协议书。2.四川航空公司接收Y-12飞机小组成员在你厂接收Y-12飞机的所有文本签字无效统统作废。3.Y-12飞机你不让接走,是哈飞的权利。什么时候再来哈飞接收Y-12飞机属于四川航空公司的权利,由四川航空公司决定,我们已经真诚地执行了协议书。4.四川航空公司接收Y-12飞机小组已经决定全体成员立即撤离你厂,请你立即派车送我们到哈市内返蓉。如你不派车送,我们自想办法离开你厂。5.此件请你协助立即打印,报送航空工业部,四川省委、省政府,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四川航空公司各1份,你厂自留1份。

四川航空公司接收Y-12小组全体同志

副总经理 何廉

果然不出所料,条子送出后没多大一会儿,外场处老张就急忙赶来,告知杨厂长已同意飞机放行。见此情形,何廉执意离厂返蓉:“你看,我们正在收拾行李,你还是赶快派车送我们去机场吧!”老张着急了,马上给杨厂长打电话报告情况,然后请何廉接听,何廉却坚持不接。老张挂断电话,苦笑着对何廉说:“何老总,你们要是真的就这么走了,我们恐怕过年就很难吃到猪肉喽!”大家看着老张的为难样儿,听着他实实在在的大实话,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随后,杨厂长亲自打电话找何廉,说了些客套话,也讲了厂里的困难,于是,矛盾便在他俩推心置腹的谈话中冰雪消融。事后,何廉对接机组成员讲,作为川航人,不要老是低着头走路,要有骨气,要有志气,要有自尊心,这样才能奋发图强。

转场飞行那天,夏文正和唐有德等机组同志虽然把飞机飞得顺顺利利、安全平稳,但转场过程却异常艰难。由于公司新建,条件简陋,没有名气,也没有被中国民航和空军认可,因此成都双流机场不同意降落,而其他机场也拒绝进入。最后经与空军多次协调,成都空军终于同意川航飞机在温江机场降落。

飞机降落困难重重,却掩不住川航人的满腔热情。接飞机那天,天气特别寒冷,大家一大早就兴高采烈地乘坐长安微型小货车赶到温江机场,可是从清晨等到中午,从下午等到天黑,也未能见到飞机的影子,最后终于得到通知,说飞机那天不能在温江机场降落……飞机接回来了,大家都很兴奋,虽然只是17座的小飞机,但毕竟是川航拥有的第一架呀!这架飞机于1990年10月因机型落后而淘汰停飞,停飞后转让给贵阳航空公司,因而没有正式成为川航的“创业号”,但接机过程及其带给川航人的激动、兴奋,却在川航创业史上留下了流星般的亮光。

“创业号”飞机从西安飞来

在川航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北头基地广场的正中央,停放着川航成立时所拥有的第一架飞机,机身前侧印着三个红色大字:“创业号”。

这架早已退役的国产运七飞机,是为川航奠定腾飞基础的功臣。

飞机前边立着一块褐色巨碑,上面镌刻着川航蓝新国董事长亲自撰写的碑文:

1988年7月14日,“创业号”腾飞而起,顺利完成成都—万县的首次营运飞行,在巴蜀上空架起了一座金色桥梁。“莫道蜀道难,川航通九天”,从此,巴蜀雄鹰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越飞越雄俊。“创业号”象征着“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川航精神,是川航人的传家宝,凝聚着川航人的心血、理想和情操、境界,是川航发展的精神支柱。历史已经证明,并将再次证明:“中国的天空需要川航”。“创业号”将永远伴随“美丽川航”,做优做强,飞出亚洲,飞向世界。

如今,“创业号”已成为川航创业的象征,成为干部员工接受川航史教育的教材,成为外来参观学习的重要景观,成为川航美丽文化展示的平台。站在它的面前,望着它那两个大大的螺旋桨,每个人都仿佛会听到川航引进和营运第一架飞机的故事,都会想象它在蓝天展翅翱翔时的美丽身影。

这架“创业号” 运七3497号飞机,是在川航第一架运十二飞机加盟第五天之后,由李再连、何治民、唐宗成等人从西安飞回成都的。

时值寒冬,气象复杂,面对第一架运七飞机这个全新机型,诸多难题摆在他们面前。为了确保接机万无一失,他们把自己关进宿舍,请来民航飞行专家、机务人员一起查阅各类运行规章,熟悉航线,熟记机场资料,反复核对有关数据与航行情报,共同研究,精心准备,十天半个月回不了一次家也毫无怨言。

当时,运七飞机机组实行“五人制”,川航急缺航空通信员。机组人员不齐,飞机就无法飞回。向其他航空公司求援,均因人手紧张而无法支援;向空军借,部队有规定:军航空勤人员不能执行民航飞行任务!川航接机组的同志个个心热情急,浑身憋劲却无处可使。何廉副总经理召集紧急会议,研制攻关策略,上下疏通,八方求援,终于在空军和航空航天工业部的支持下,将正服现役的川籍航空通信员金兆仁以“支援家乡建设,以解燃眉之急”为由,及时转业到川航,解了接机机组缺人的难题。

飞机从闫良顺利起飞转场至西安西关机场,又遇到新的问题。由于公司新建,还没来得及与西关机场签订地面服务协议,飞机落地后机场不予提供任何保障:不加油,不放飞。紧急关头,接机组成员分头行动,找关系,求原谅,打欠条,写保证,能用上的办法全都用了,终于获得机场方面的同情和理解,机场同意先放行后补办手续。“创业号”历经千辛万苦,穿越重重障碍,终于再次飞上天空。

飞机安全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川航全体员工飞奔着涌向机坪,个个脸上都挂满兴奋和喜悦。他们像迎接凯旋归来的英雄一样,迎接接机组的同志们……有人说,运七飞机个头小,载人少,预热久,吼声高。机场上的大飞机,不声不响地飞走了一架又一架,独有川航的飞机,长时间地由着性子吼,就是不起飞。

机场人有意见:“川航搞啥子嘛?飞机个头不大脾气大,紧倒吼就是不起飞,每次飞行都吼得全机场人都晓得!”

可是在川航人的眼里,运七飞机那巨大的螺旋桨,就是刺破长天的利剑;那高亢的嗓门,轰鸣出的是最动听的音乐;那弱小的身躯,就是川航未来希望的载体;而机身“四川航空”的字样,红彤彤地映亮了全体川航人的眼睛。

静静地停放在停机坪上的飞机,就像黎明前天际的第一缕曙光,又像一颗充满希望的饱满种子,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它更像一只威武的雄鹰,正在卧薪尝胆,准备搏击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