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07

第7章 成功开航(1)

川航20多年的历史有诸多令川航人光荣自豪的乐章。而这乐章的演奏者,正是川航成立以来的诸多精英,其中的创业者,更是川航人中最耀眼的星星。

首批飞行员像18棵青松

川航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转复退军人众多。

1998年底曾作过统计:在公司2000多名干部员工中,复转退伍军人所占比例为49.7%;180多名飞行员中,只有2人来自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其他全部来自空军。在科级以上干部中,复转退伍军人占78%以上;在公司党委15名委员中,14名是复转军人;而5名常委委员,全部是在军队历练多年的“老兵”。

张新华是川航的第一位转业军人。28年的军旅生涯,从飞行学员成长为空军航空兵师副师长。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从驾驶和指挥战鹰的武将,一下子变成了川航的副总经理。脱下喜爱的飞行服,告别相伴多年的战鹰,怀揣着继续飞行的坚定信念,他忐忑不安地来到陌生的川航。“有军人的基本素质,什么都是可以学会的!”张新华有他的优势——懂飞行。1979年,他曾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在新疆空军某部的一次飞行训练——打拖靶中,正当他驾驶战鹰高速飞行时,前面飞机拖的靶标突然断裂,金属靶标借着巨大的惯性,猛地撞破了他驾驶的飞机前挡风玻璃。断裂的靶标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刺进他握着油门杆的左手前臂,飓风也如强盗般疯狂地扑进了驾驶舱。他感到一阵麻木,但没有惊慌,也没有把情况向地面指挥员报告,他担心同志们着急。他腾出右手把断裂靶标从手臂上拔出来,忍着剧痛向地面指挥员请求返航。受伤的手臂涌出鲜血,他把棉衣袖子紧了紧,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安全返航。着陆时,因严重受伤的手臂不听使唤,无法放下飞机襟翼,他就咬紧牙关用右手提起左手,终于够到了油门杆。飞机平稳地落地了,地面人员登上飞机时,才发现他的左衣袖子已有半截被鲜血浸透。经医生检查,他的左手臂严重骨折,但飞机保住了。为此,部队为他记了二等功。

朱林是江苏如东县人,历任空军第2航空学校飞行学员、飞行教员、中队长、大队长、团长,1986年12月任空军第2飞行学院训练处处长、一级飞行员。1987年12月转业到了川航,开始任飞行大队大队长,后来历任总经理助理、总飞行师、副总经理,2002年8月任川航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兼党委副书记。朱林转业的时候,以为自己会永远离开心爱的战机。他与飞机的感情太深,他为驾驶战鹰付出得太多。

从20岁戴上飞行头盔驾驶战鹰直刺蓝天后,他一直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转业前是空军飞行团团长。他英俊潇洒、技艺高超,每当身着飞行服健步走向飞机时,总是赢得众人崇敬的注目礼。1985年部队大裁军,时逢四川省政府求援,部队首长把他叫到面前下了最后一道命令:转业到川航。还有什么比驾驶银鹰翱翔蓝天更让人自豪,还有什么比与飞机为伴更加令人振奋呢!他迎着川航的目光,肩负着军队的重托,穿着已磨得变旧发毛的军服,成为仅有18名飞行员的川航首任飞行大队大队长。然而此时的川航,却连一架飞机也没有,但18个朝气蓬勃的飞行员,好像是年轻川航的18棵青松,他满足得心花怒放。他知道,这18棵青松就是川航的未来和希望!

何治民曾是空军航空兵师的副旅长、一级飞行员,在搏击长空中获得过诸多荣誉,在川航也有着众多个第一:参加接第一架运七飞机,执行开航营运的第一个航班,第一批参加苏制图154飞机改装,参加接第一架图154飞机,国内第一个空客A320飞机机长……1987年2月,他穿着军装来川航报到,4月开始机型改装。在接送四川省“两会”代表过程中,他和大家一起以精湛技术和良好形象赢得乘机代表的广泛好评。之后,他驾驶着飞机飞重庆,跑万县,到西昌,常常累得楼梯都不想上,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为川航的发展由衷地感到高兴。1988年7月14日那天,他早早地就开始熟悉航线资料,核对有关数据,上午9时准时起飞,圆满完成了川航正式开航营运的第一个航班。此后,他仍不断地学习、飞行。改飞图154机型时,语言障碍成为最大难题,他一点一点地背记、理解、消化,最终把川航第一架图154飞机安全地飞回成都。作为川航首批改装空客飞机人员,他的英语底子比较薄弱。那段时间,他夜里两点以前几乎从未睡过觉。凭着顽强拼搏的劲头,他交出了一份令人敬佩的合格答卷,2003年还荣获中国民航安全飞行银奖。

薄清荣在部队任飞行中队长时,就是一位优秀的飞行教员。加盟川航“18棵青松”队伍后,他先后飞过运七、图154、空客A320/321机型,并担任过3种机型机长和2种机型教员。“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他不管做出天大的成绩,都这样淡淡地平心静气。1995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运输任务重,飞行强度大,他的痔疮不断复发,一次比一次严重。时任飞行部副部长的他谢绝了大家的关心,咬紧牙关全心投入带飞育人。被确诊为直肠癌后,他不甘心钢铁的翅膀就这样折断,不愿意就这样放弃飞行人生,更不想让国家培育的付出就此中断回报。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及时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忍受着手术后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稍有好转就按时上班,协助抓飞行技术培训,组织飞行计划和技术评审等。与疾病的顽强搏斗换来胜利,他经民航总局体检队体检合格,终于被批准恢复飞行,实现了重返蓝天的愿望。他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震撼着众多川航人的心灵。他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和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大家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资深飞行员韩世民与王庭辉、何治民、谭丕洋、薄清荣,被大家尊称为“飞行五老将”。韩世民1966年入伍与飞行结缘,1987年转业到川航,历经40年飞行生涯。他非常珍视飞行,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川航引进图154飞机后,需从运七飞行员中选一部分参加改装培训,他因主管飞行大队安全难以脱身,于是服从安排,决心把“家”管好。临行前,他豪爽地对前去的同伴们说:“你们先去,我留下!”后来公司引进A320空客飞机后,他第一批参加改装,他认为“这都是公司需要”。当时的飞行补贴很低,每小时还不到2元,有些同志觉得太低了,他却劝他们:“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不能急功近利。”他把人生经历看作是思想、作为、品行以及飞行技术全面提升的过程,每次飞行,每个规范的程序步骤都要心知肚明,扎实做到,熟练操作,有条不紊。因此,他在执行航班任务中是飞行高手,在担任教员时又是热心师长。大家感谢他,他却感激川航,说川航给了他飞行的天空,圆了他驾驶国际最先进飞机翱翔祖国蓝天的梦想。

“安全是航空公司的生命线!”而飞行员则是生命线最后一道把关人。重任在肩,压力巨大,唐宗成可谓“生命线”的最后守卫者。部队精简那年,唐宗成唯一的心愿就是能继续飞翔。听说川航求贤,他毫不犹豫地找到部队领导,决心放弃“铁饭碗“,走进川航这个前途未知的新“家”。面对落后的机型,简陋的指挥场所,他感到非常意外和陌生,唯一熟悉的就是川航昔日的军人同行——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心和钢铁意志。1年,2年,凭着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他驾驶着国产运七飞机在蓝天上谱写了一曲曲乐章。在他和同伴们的帮助下,年轻飞行员迅速成长,川航的安全生命线也在不断地延伸,延伸!“坐他们的飞机放心”最后变成了“坐川航的飞机放心!”

川航的创业军人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军营战将不断走进川航。

难怪有人说:军队是川航军人的第一战场,川航是昔日军人的第二战场。正是这些叱咤风云、风风火火的军人,带着军队的传统,携着军队的作风,揣着军人的智慧,披着军人的神风,把全体川航人凝成一个坚强群体,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开拓了一条条新的航线,迈过了一道道沟坎,架起了一座座空中金桥,谱写了一篇篇“莫道蜀道难,川航通九天”的神话,奏出了一曲又一曲“安全、美丽、和谐、时尚”的交响乐!

川航的18棵青松,个个都是蓝天的精灵,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哺育着川航这只幼小的海燕;用熔炉中炼就的铁骨,托举着川航今日的银鹰。在川航群星荟萃的天空里,他们是那么明亮、那么灿烂!

“四朵金花”成为川航首批空姐

飞机上的“空中乘务员”,人们简称为“空姐”。

多少年来,人们把空姐比作天上的仙女,看作美的化身。空姐美丽的形象,吸引着众多年轻女孩子羡慕的目光,成为无数窈窕淑女向往的人生追求。

在航班上,她们直接为旅客服务,其形象成为航空公司的窗口,其举止成为旅客效仿的榜样。旅客形形色色,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别样的心情。在小小的客舱里,只有空姐和乘客都具有爱美的心灵,才能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而美丽俊俏的空姐,既是传递心灵信息的使者,又是摆渡爱心的水手,还像那飘逸的美丽天使,成为旅客热情贴心的朋友。她们用爱心作舟到达旅客的心灵彼岸,以优质服务打造着公司的亮丽窗口。

川航初建,既像一块尚未开垦的土地,又像一张没有作画的白纸。他们需要在这块土地上培育出绿叶映红花的空中乘务员队伍,画出自己美丽动人的空姐形象。在那个年代,招聘空姐似乎对年轻姑娘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处于幻想时期的年轻人,刚刚高中毕业的美女们,谁不向往高远神秘的蓝天?谁不神往翱翔蓝天的客舱?穿上空姐服装会有什么感觉?身在白云深处工作会有何感想?妙龄姑娘的心思令人难以琢磨,可招乘的消息对她们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