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64

第64章 三驾马车(2)

30多年前,邓小平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大胆预测“30年内不会有大的世界战争”,果断裁军100万,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搞改革开放,才有了今天中国经济的繁荣。今天再大胆预测“30年无大的世界战争”,可以设想,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体国人的国民素质必将与国家经济同步提升和增长,物质变精神,人类先进文化也会深深地植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这是每个中国人的光荣使命,也是川航优秀企业文化的原动力和核心价值观。

实践证明:“国家兴,民航兴。”川航过去的十年是辉煌的,股东“三大集团”

都与川航血肉相连,休戚与共。“十年磨一剑”,再过几年,川航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强”,飞机过百架,收入过两百亿,股东权益及员工薪酬福利也会同步翻番,因为科学发展的最终成果就是人民群众得实惠。

“天地人合”中的“天”字,上边一横为“天”,下边一横为地,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道酬勤,就是天地人合。我们说“天地人合”,就是要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它包含的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社会进步和谐、企业兴旺发达、个人成功幸福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科学发展观。今后,航空运输企业如何掌握规律,强化风险控制,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重大新课题。昨天的竞争靠成本,今天的竞争靠技术,明天的竞争靠风险控制。什么叫风险控制,简单说就是避免“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现象发生。

川航风险控制的重点是什么?一是飞行安全风险控制;二是战略决策风险控制;三是发展战略风险控制;四是计划财务风险控制;五是文化承继风险控制。川航20多年的成功始终是在与失败的拼杀突围中亮剑的,所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创新力。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有文化。

一位专门研究中国历史的外国人讲过一段话:“中国近百年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而是文化。”美国前驻华使馆武官上校柯尔曼《怎样影响中国的国家战略与军事战略》的报告,被美国称为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坎南报告”同等重要。“坎南报告”被称是改变了几十亿人生活的报告。柯尔曼的报告中有两段话,一段是:“只有中国变成第二个中东,美国才能实现其最终战略目标——在未来100年里确保它在全球无与伦比的首领地位。”第二段是:“虽然现代战争越来越眼花瞭乱,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越来越简单,作战方针越来越原始,就是一句话:力量超越对方。这里的力量指信息化的力量,而非指兵力和人数,在核弹面前一百人和一个人没有任何区别,在计算机面前也一样。”这两段话确实发人深省。

珍贵川航史书《蜀道易》印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朝李白的《蜀道难》,精彩描绘出古代蜀道的俊俏秀美和陡峻悬险。

“蜀道难”古时主要是行路难、人员交往难,在现代主要是工业运输难、要素流动难。四川在地理上不沿边、不靠海,区位处在西南和西北的结合部上,盆地周边是丘陵和群山。四川与7个省、区、市接壤,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全国战略格局中具有突出位置。千百年来,四川人民为打通对外联系,开山劈石、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四川经济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催生了四川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奠定了支撑四川长远发展的交通格局,基本确立了四川经济发展在西部地区的高地优势。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国防大学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是要变‘蜀道难’为‘蜀道通’,而且是要变全国路网的‘西部终端’为‘西部中枢’,变‘内陆盆地’为‘西部门户’,变‘四川自用’为‘东中西部共用’”。

川航自开航营运到2011年底,已实现资产过百亿,营业收入过百亿,年运送旅客超千万,建立了成、渝、昆三个基地,形成了“以精品文化创新,以人才为本竞飞”

的美丽文化,塑造了安全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并获得诸多全国、省市级荣誉。《蜀道易》(上下卷),收录了川航自1996年6月以来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新闻专访、重要批示、总结报告、年度新闻、领导讲话等内容,不仅是公司拼搏发展历史轨迹的回顾,也是川航美丽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公司发展史上精彩文献、精华经验的汇集。认真阅读此书,对传承公司优秀文化、借鉴公司历史经验、凝聚全员心劲智慧、促进公司持续发展,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著名作家、时任空军副政委刘亚洲中将为该书作序,题目是《序新国》。全文如下:

我决定退休后在成都安家。夫人和孩子都支持我。有朋友吃惊地问:“你在北京工作,为什么把家选在成都?”我喜欢成都,理由如下:一、成都文化底蕴极为深厚。中国两千多年来未改名字的城市不多,成都算一个。这块土地上有过多少威武雄壮的剧目。街巷间,你似乎可以触摸张仪、刘备、杜甫、花蕊夫人等人的气息。二、气候宜人。总是晚上下雨白天停。“巴山夜雨”嘛。在北京,我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锻炼,数十年坚持不懈。唯到成都睡不醒,每次起来都要挣扎。人说成都负氧离子比北京高许多。三、我喜山。攀登全部祖国大山是我的夙愿。成都周围全是大山大水,俱是一个小时内即可抵达,如峨眉山、青城山、西岭雪山、瓦屋山等。

还有一个原因:我在成都有许多好朋友。蓝新国是其中之一。

同在空军,我知道他曾是一个出色的飞行员。1983年,他作为年轻干部被越级提拔为飞行学院副院长,官至副师,而我才是个副营职干部。那时候,我写了不少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投身军营。二十多年后,美军一个研究机构发表文章称:“当时作为人民解放军一个营级干部的刘亚洲写的那些作品现在看来不是文学,而是新军事变革的前奏。”而蓝新国当时就看到了这一点,他的眼光比美军早了二十年。他给我写的信至今还保留着。他说:“从你的作品中,我感觉到了军事革命的风暴即将来到。”后来这股风暴真的刮来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一个朋友到成都旅游。我给蓝新国打电话请他接待。已是成都军区空军秘书处处长的蓝新国一口应允,他骑了一辆自行车到火车站去接我的朋友。在以后的几天里,他就用那辆自行车的后座带着我的朋友逛遍了成都大街小巷。作为秘书处长,蓝新国安排一辆汽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他没有那么做。

在一丝微微的不快掠过心头的同时,我又不得不由衷地对蓝新国涌起一股巨大的敬意:公私分明至此,他还有什么地方不值得别人信赖?

再后来,我听说蓝新国生病了,是那种人人闻之色变的病。有人称:“缺什么别缺钱,有什么别有病。”多少坚强的人,听说自己患上这种病后就彻底垮了。心理垮于前,身体垮于后。精神堤坝的崩溃是最不可救药的崩溃。它的不治,主要是思想的不治。在蓝新国生病不久,我们见面了。我异常惊讶地发现,这个男人竟那么男人!他哪像一个病人?他活脱脱是一个信步高歌在长汀大街上的瞿秋白。我小心翼翼回避的话题,他却单刀直入。他毫不讳言自己的病,就像不讳言自己是男性一样。他声如洪钟,一头黑发比平时还要黑许多。他的眼睛里放射出极其坚强的毫不畏惧的光芒。脸色红润。这一点让我很奇怪,得了那种病怎么还能这么红润呢?

我暗忖:视此病如归,他是有大境界了。瞿秋白说人生有两种休息,睡觉是小休息,死亡是大休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瞿秋白偏偏做到了。蓝新国也做到了。这病就如此:它征服不了你,你就一定征服它。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蓝新国毅然选择了转业,并接过一个濒临破产的航空公司。这个航空公司在他手中成长为一个品牌,成长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长为一个传说和一个梦想。我坐过许多次他的航空公司的班机,仅看那些美丽的空姐,你就足以触摸到蓝新国的内心。他是最好的,他也给了你最好的。

是为序。

2010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