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清朝建立起来之后,朝廷内外,满汉之争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在大清王朝,为官要做得顺当,除去本人的能力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到满清亲贵的认可。在这一点上,冯国璋以他圆滑的为人,做得非常出色。
1905年,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编练成军。拥有这只崭新军队的袁世凯立刻遭到满清亲贵的忌妒,开始采取惯用的明升暗降之法,解除袁世凯手中的兵权。同时,对北洋将领的升迁,全面冻结。
往日里随着袁世凯升迁也不断升迁的北洋将领们,如今官做到哪就是哪了,甚至在以后的五六年里都再无升迁。在这件事情上,唯独冯国璋例外。
第二年,清廷模仿袁世凯,要建一所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陆军贵胄学堂。学员清一色满人蒙人,目的就是要培养满蒙的高级军事人才。
可谁来做这学校的总办呢?朝廷在满蒙人中找了个遍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因为这人不但要有带兵、实战的经验,还要有治军才能,特别得有最先进的军事理论知识。
要找这样的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得再加上一条,就是必须对清廷忠心耿耿。因为这诸多条件,满蒙人中找不到,汉人中提了许多名也得不到几个赞同的。只是到了后来,当有人提到冯国璋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首先是朝廷重臣荫昌立即赞不绝口,接下来是当时清廷的排汉代表、少壮派军官良弼,竟然也对冯国璋推崇备至。有了这俩人投赞成票,冯国璋很快做成了陆军贵胄学堂总办。
冯国璋能得到满人的一致推崇,这与他平时的为人分不开。
对他推崇备至的良弼,是大清开国大功臣多尔滚的后代,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壮志凌云,决心效仿日本明治维新,重振大清。朝廷练兵处成立,良弼立马调集各地士官生,以此来对抗北洋派,由此与北洋派磨擦不断。
有一次,良弼同军令司的一名军官发生争吵,弄得军令司正史段祺瑞很生气,一时控制不住,当众指责良弼说:
“良大人,你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些,我们军令司的事,也要让你来插?”
良弼身为王室之后,何人敢如此斥责他,一时恼羞成怒,大声与段祺瑞理论起来。段祺瑞生性耿直、脾气较大,而且手握重兵,岂能容得了一个少壮派军官在自己面前高声大叫,便猛一拍了桌子,指着良弼怒斥道:
“你不要在这里吵闹,这是我的地盘,不欢迎你!”
良弼听了,顿时羞得满脸通红,气得浑身发抖。他何曾受过这般羞辱,两眼瞪瞪地看着段祺瑞,眼看着更大的冲突就要发生。这时,身为军令司副使的冯国璋闻讯赶到,看了段祺瑞一眼,一手拉着良弼,一边拥着他往外走,一边赔着笑脸说:
“赉臣啊,你可别跟芝泉在这种事上生气,他这个人就这脾气,不是冲你一个人,他和我也经常这么的。我们走,我请客,喝酒去!”
就这么连推带劝,冯国璋使良弼下了台阶,也保住了面子,一顿酒之后,良弼对冯国璋说:“你这个人,行!今后一定比那姓段的混得好。”
良弼一句无心的话,没曾想后来倒成了真,到黎元洪下台后,冯国璋的职位还真跟段祺瑞的掉了过来。这是后话。早些年,冯国璋在做驻日本公使裕庚的随员时,就是利用随员的身份,结识了日本军界的一些能人,为他“兵书”的编撰提供了方便和帮助。现如今,他做了陆军贵胄学堂总办,权力提升倒是其次,有了这顶官帽,便有了许多接近满蒙亲贵、朝廷政要的机会,这对于冯国璋仕途的发展,这可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特别好的美事还有,学堂附设了个王公讲习所。授课的主讲老师,就是他冯国璋这个学堂总办。常给王公亲王们讲课,与这些掌控大清国臣子,特别是汉臣的王族们的关系,自然就密切了许多。再加上,关于军事科学,冯国璋本来就深有研究,如今站在讲台上,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使得那些王公亲王们,一个个屏息禁声、伸脖子瞪眼、听得津津有味,对冯国璋的渊博军学,无不翘指夸赞。
本来就已经得到清廷的认可,如今又得了王公亲王们的欣赏,冯国璋的仕途,在袁世凯及其属下受妒忌而被打压时,仍能一枝独秀,一如既往地节节攀升。
1906年,冯国璋任陆军贵胄学堂总办的同时,被授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年底,清政府在河南彰德举行南北两军第二次秋操,又做南军审判长。1907年,清政府陆军部附设军谘处,冯国璋在众多王公亲王们推荐下,出任军谘处正使。
接下来的1908年,到了11月14、15日这两天,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这一对生前的冤家祖孙,竟都相邀着在20小时内先后离开人世,冯国璋有幸当上清西陵梁格庄值班大臣。
这对冯国璋来说,自然是件天大的好事,清廷把老祖宗的墓地都敢交由他来负责,足见对他的信任。可是,由于光绪皇帝的死去,也发生了件令冯国璋非常担心的事情。
因为光绪皇帝的死,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做了嗣君。这载沣,正是光绪的亲弟弟。冯国璋知道,光绪帝被囚于瀛台,维新六君子被杀,都与袁世凯的告密有关。这回因嗣君溥仪年级尚小,按照祖例,由父王载沣监国摄政。
“这载沣,是一定会报袁世凯‘出卖’他哥之仇的,袁世凯性命甚忧!”冯国璋这么想着,额头上急出星星点点的汗珠。
紧接着发生的事情也确实如此:载沣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除去袁世凯。实际上这是件于公于私他都得做的事情。
于公来说,当时全国有战斗力的军队的军权几乎都掌握在汉族将领手中,特别是袁世凯掌管的北洋新军,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私,对袁世凯出卖光绪,载沣早就已经恨之入骨,非欲除之而后快。
可是,当他与大臣商量怎样除去袁世凯时,许多人都说不能杀,大家担心杀了袁世凯会引发北洋新军大乱。载沣本来就生性懦弱,听了大臣们的意见,正在犹豫,袁世凯自己来了,提出有足疾,需回家养病。
这一来载沣松了口气,正好借此解除袁世凯的一切官职,让他回籍养病。
有足疾一说,实际上是袁世凯有意为之。对于载沣做了摄政王后自己的危险处境,对于怎样才能化险为夷,袁世凯其实早已成竹在胸。
就这样,袁世凯运用智慧以退为进,主动请归故里,免去一场灾难,当他举家离京时,与昔日权重一时、处处八面威风的种种场面相比,未免显得有些凄凉。瞬间成了一介平民的袁宫保,往日的同僚属下因恐于当朝的摄政王载沣迁怒,此刻一个个都藏匿在家,就是想也不敢前来送行。
深谙世故的袁世凯,当然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他神定气闲、微闭双目,安然地坐在车里。
“大人、大人!”
竟还有十分恭敬的声音在呼唤,袁世凯睁开眼来,面前站的果然就是冯国璋。
“我就知道你会来,只是你还是不该来。”
“我应该来。”
“是应该来,但还是不该来,因为我知道你。”
听到自己的恩人这么说,冯国璋感动地流下泪来,颤声地说:“大人此去保重,我会常来看你的。”
“一定不要来。”袁世凯肃然地说,见冯国璋一脸困惑,这才又补充道:“有事时,我会派人来找你。有什么新的趣事,你只需派个人来相告一声就行。”
“这……”
“必须这样,也只能这样!”
冯国璋这才番然醒悟,连连点头。
“我今日如此,影响你们发展了。要多加注意,尽量减少我对你们的影响。北洋复兴,该是有日的。”袁世凯最后一句,说得斩钉截铁。
载沣早在18岁这年(1901年),曾为庚子年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事件出使德国,向德国皇帝赔礼道歉。正是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使年轻的载沣得以见到西方的军校、军火企业、博物馆、电机厂、造船厂,由此大开眼界。当时的载沣,“举凡外洋风土人情,随地随时留心考察”。
袁世凯“开缺回籍”后,载沣决心效法德国,紧锣密鼓地采取一系列军事措施,为的就是加强清皇室对全国军事力量的控制。
为此,他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编练禁卫军,作为直隶摄政王的亲军;裁撤近畿各省的新军督练公所,近畿各省新军均归陆军部统辖;贵胄学堂,专收满人……到1909年,他干脆代皇帝任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宣布统一全国军政大权。
如此般条条命令,种种作为,就是要让清室控制军队。他任用满人载泽、毓朗、善耆等掌握建立新军事务;任命桂良、风山为江宁、广州将军,荫昌为陆军大臣;委派胞弟载洵、载涛分赴欧美各国考察陆海军……
如此一来,在这段时间中,汉族官员们一个个除了受到排挤压制,压根就没有升迁的可能,特别是袁世凯旧部的军官们,差不多个个都遭到贬黜,就连备受清廷推崇的段祺瑞,也被明升暗降夺去了兵权。
1910年5月25日,清廷以段祺瑞督办北洋陆军学务有功,赏头品顶戴。12月18日,又加侍郎衔,外放任江北提督,留驻江苏清江浦,负责本地治安。
惟有冯国璋,都处贬黜之外。1909年,军谘处改为军谘府,冯国璋还擢升军谘使,恰逢宣统登基,再加封一级。此前冯国璋就任清西陵梁格庄值班大臣时恩诏加一级,同年底因效忠清廷,恭逢恩诏又加一级,如此连加三级,这在北洋派里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载沣对冯国璋的器重,由此可见,其趋势,大有以他冯国璋来代替袁世凯。能得到载沣如此重视,冯国璋自然是分外珍惜,在军谘使的职位上,他倾尽智慧和经验,就中国当时的练兵方法、军事教育的加强、军队素质的提高,以及认识利用中国地理条件、改置军事区划,等等方面都作了精辟分析,提出了必要的改进措施。
遗憾的是,此时的载沣,为加强清皇室对全国军事力量的控制,任用依靠的一群满清亲贵,大都是些无能却权欲极重的庸才。冯国璋的洋洋数万言的改进措施,一句也得不到采纳。
这对冯国璋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清廷失去信心。从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钳口结舌,随声画诺,不复言天下事了”。
而载沣的一套亲贵揽权的做法,结果不但达不到巩固清室江山,加强皇室地位的目的,反而是加快了清王朝的覆灭。
对清王朝心灰意冷时的冯国璋,刚到知命之年,正是干大事的时候,满腹经纶、壮志凌云,却无施展才华之地,于是乎越发地怀念起自己的大恩人、老上司袁世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