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而没“胆”,则识虽高,却难成事、易误事。虽然分析准确,思考周全,考虑极细,但常常是“等等看,跟着别人干”,面对发展机遇犹豫不决,裹足不前。这样的干部,空有一番学识,干不得大事,终而成为庸官、太平官。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让这样的干部领导几年,往往变成一潭死水、了无生气,表面上平平安安,实际上人心离散,发展的机遇错失了,部属的士气丧失了,留下一个涣散怠惰、矛盾丛生的烂摊子。
有胆有识才有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举轻若重,准备得充分,思考得周全,抓住要害,分清主次;应对突发事件,破解工作难题,举重若轻,从容镇定,有章有法,张弛有度,有大将之风,有沉着稳定之静气。这样的干部多能举大策,干大事。
“识”来源于学习。“胆”有天生的成分,而“识”只能靠后天取得。学习是锻炼胆略、增广学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掌握分析、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洞明事理、明辨是非,分清什么是丑、什么是美、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明白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学识在胸,胆识自来。增强领导干部的胆识,先要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人们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和见识,自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胆识,在此基础上将会有更高的眼界和目标,因而也需补充更多的知识和见识,从而其胆识也会更上一层楼。
胆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锻炼长才干。”实践的风雨是胆识最好的历练。
想干事、会干事,还必须干成事
领导干部关键在“干”,要作出好榜样,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有过硬的“做功”。一名领导者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放下架子,以身作则。领导者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来传播价值观和传达各种期望。作为主政一方的官员,你的言行往往能影响一时一地的风气,所以领导者必须塑造好自己的形象,以身示范,才有足够的资格施治。
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政办的助理周国知便是这样一名基层干部。20多年来,周国知坚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当地人都知道,周国知有“三件宝”:背篓、手电、解放鞋。在山高谷深、地广人稀、人称“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的地方,手电和解放鞋,对于周国知这样经常走村串户的乡干部是必备的行头。周国知的“公文包”很特殊,很别致,也很引人注目。他的“公文包”是一个山民常用的竹背篓,里面装的东西也与众不同,都是农民急需的农药、化肥、粮食、衣被等。周国知翻山越岭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靠着一肩肩背回的水泥为百姓造起了“幸福桥”;他还帮助百余茅屋户建起了新房,自己的木屋却仅仅靠着一张塑料布遮风挡雨。他为无数的村民带来了幸福,自己却强忍着晚期肝癌病痛的折磨继续忘我地工作;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惦记的仍是福利院里的老人、没住上新房的茅棚户。周国知去世后,那么多的群众用各种方式去追思他的举动,再次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民心如镜。
在我们身边,那些拥有优秀个人形象的领导者之所以能给人留下令人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们的表现与众不同。在现代生活中,他们成功地向世人展示出一个鲜明的领导形象:他们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样,他们看重什么,他们如何始终如一地贯彻着自己的承诺,他们怎样赢得信任和信赖,这些都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做事以尽心为基础,为人以谦恭为有礼,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用心谋事,尽心做事,全心成事,则事必有成。今天,我们讲的“尽心”做事,主要是亲民顺民之心,恤民富民之心,爱民为民之心,其理念是以人为本。对于群众的事情,要件件尽心,桩桩用心,时时铭心。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尽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社会问题。领导干部要把握这个方向。
吴金印在担任新乡市委副书记时,新乡市委安排他主抓卫辉市唐庄镇的工作,兼任唐庄镇党委书记。他任劳任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修桥筑路时,有他熟悉的身影;闸沟造田时,有他挥洒的汗水;建蔬菜温室大棚时,有他的足迹;孤寡老人的床前,有他送去的温暖。为了开发西山,他吃住在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气逼人的低矮破旧的指挥部。累病了,怕干部群众担心,他没有告诉镇里任何人,借跑项目之机,在家人的陪护下悄悄到北京做了手术。刚下手术台,他就打电话到西山指挥部,询问西山开发进度。刚一出院,他便直奔西山,仍然吃住在工地。在他看来,干事创业是干部的天职,“为民而官”是领导干部的座右铭。
为政之要,在于少说空话、多办实事。领导干部要真正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把目标锁定在成事上,凡认准的事情,要千方百计去办,切不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结果不仅使工作落空,也会失去干部群众的信任。领导干部干事情、抓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尽量做到干一件事像一件事,干一件事成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地去抓,使各项工作越干越好。
干成事才是真本领
想干事、会干事,还必须干成事。一个人只有干成了事,才能证明他能干事,也才说明他真正想干事。干成事,是检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的标准,是评判领导干部成败是非的主要依据,是凭实绩选用领导干部的依据。
干成事,应当是领导干部追求的目标,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工作干得好不好,干到什么程度,要用“干成事”来检验。人要有所作为,就需要干成事。工作不干则已。干就要干成、就要干好。就要干漂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干工作仅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和浓厚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掌握要领,把握技巧,善于筹划,能谋善断,勇于成事。
干部干部,是干出来的,是干部靠素质和才干千出来的,是组织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严格的程序,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来确定的,并不是干部自己跑出来、说出来的。评判一名干部,不能只看他说得如何,在领导面前表现如何,主要看他是否干事,主要看他干事过程中的表现及其结果。
在任职期间,人民群众不是看你干了什么,而是看你干成了多少让群众满意的实事,特别是看你干成了哪些有利于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人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造福一方”就是干成事。因此,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干那些急功近利、徒有虚名、劳民伤财的事情,要多为人民群众谋长远、谋发展、谋福祉。
领导干部要集中精力干好人民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例如人民群众特别关心而又不敢抱以很大希望的问题,可以概称为老、大、难问题。老,就是由来已久;大,就是关系重大;难,就是难以解决。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老大难问题是不同的。我们来看看邓小平是如何解决老、大、难问题的。
1975年2月,邓小平亲自抓火车正点问题。铁道部部长万里率领工作组,先后在徐州等地,对问题严重的铁路局进行了重点整顿。集中解决领导班子问题,法办了33个煽动闹派性、武斗、停工停产的坏人,重新配备领导班子。经过一两个月的整顿,全国铁路平均日装车数创历史最高水平,列车正点率大为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也以此开始得到恢复和健全,中国开始出现一个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新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7月28日至29日视察河北唐山时提出“各级干部都要把造福人民作为基本原则,要把真抓实干作为基本准则,要把清正廉洁作为基本守则”,守好这“三则”对于领导干部干成事至关重要。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一个行动抵过万句口号。事业是干出来的,想法再好,本事再大,不干等于白搭。能不能干成事,用行动来说话,用事实来证明。人要有作为,就得干成事。工作不干则已,干就干好、就干漂亮、就干成精品。
在现实中,有的人不仅自己不干事、干不成事,还见不得别人干事,更受不了别人干成事。这种人无见贤思齐之心,有嫉贤妒能之意,对能干事、干成事之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竭尽讽刺挖苦、造谣诬陷、打击中伤之能事。对于极少数不琢磨事、光琢磨人的人,要严厉批评,严肃处理,绝对不容许“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
干成事,就要办群众急需的事,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办起长远作用的事。于没干成事,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由人民群众说了算。如果工作不讲大局、决策不讲科学,习惯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那就不仅不是政绩,反而是败绩、劣绩。领导干部应扑下身子,深入群众,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取得实效,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只有骄人成绩,才能证明自己能力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不是说大话说出来的,是通过大家不断辛勤劳动,一件事一件事干出来的。
“会干事”是一种能力,是领导干部政策理论水平、文化专业知识、综合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的体现。所谓“会干事”,就是不仅要会谋划,而且要会操作。会是条件、过程,是一种能力、一种水平。只“想干事”而不“会干事”,是“空谈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有“唱功”而不练“做功”,是出不了业绩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应有的追求。
只有骄人的成绩,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上级的认可与下级的拥护,才是一个好领导。领导者是干事业的,对于事业而言,只有两条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成王败寇,这是古往今来永恒不变的道理,这个道理也许领导者在一帆风顺时感觉不到,但到了失败之时,就能深刻地体会了。到那时,就算乌纱帽还在,但自身的威信、上级的信任、下级的服从、同僚的掌声都不复存在了。
1940年10月,日军冈崎大队长率600多人冲至山西省黎城县东南的黄崖洞外,严重威胁黄崖洞里八路军兵工厂的安全,后来日军虽然被击退到了关家垴据点,但彭德怀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命令一二九师坚决消灭冈崎大队。战斗虽然胜利了,但八路军的伤亡也很大。
在随后的总结大会上,彭德怀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他第一个发言:“同志们,从结果上看我们赢了,从过程中看敌人赢了。这一切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天的大会,大家就认真总结一下我这个人,狠狠地批,决不要手软。伯承同志,昨天我对你发了火,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今天,你可以冲我发火,谁让我不听你的劝告,给部队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
彭德怀话音刚落,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与会者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被彭老总这种诚恳的态度感动了,没有人会不原谅他,更没有人会责怪他工作中的失误。
干事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前提。“实践出真知”,一个人只有通过干事,才能增长才干,增长智慧;一个干部只有多干事、干成事,才能为群众所认可,为工作所需要,才能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正如邓小平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要尽全力完成人民赋予的使命,不辜负群众的期望。
领导干部与一般人员办事不同之处在于,领导干部是事业的指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做事既不能事无巨细,陷入事务主义;又不能当甩手掌柜,放任自流。领导的方法和作风非常重要,要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抓突破口,以收纲举目张之效。
1.虑事要高远
古语说:“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干事的起点高不高,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至关重要。下棋讲究一个谋势,要通观全盘。领导干部干事也是一样,必须站在是否有利于全局形势发展的高度,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通盘谋划,全方位考虑。能成就大事的人,不会被服前的暂时利益所蒙蔽,能够清晰地辨识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正确地进行取舍。
2.谋事要高明
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凡事按规矩去做,不会出问题,但是也不会出亮点。做事前谋与不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谋事的水平取决于谋事者的素质。要通过经常不断的学习、思考,提高自己谋事的能力。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集中精力谋划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使工作更富科学性,思路更有前瞻性,发展更具主动性。
3.干事要高效
干事需要讲求干事的艺术、干事的方法。事之所成,需硬功,也需巧劲。“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有所得必有所弃。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要做到事半功倍,工作方法很重要。凡事要化繁为简,要事急干,急事早办,动必量力,举必量技,切不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更不可把复杂的事情离奇化。领导干部要勇于突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干事的水平。
危难关口,要勇于担当
政治风云中有一个不变的规律:有危机的地方就有机会!对庸人来说是危险的地方,对强者来说反而是挺身而出、树立形象的最好时机。对他们来说,一次危机就是一次跃升的大好时机。当危急时刻来临,有的人拼死奋力一搏,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树立了领导者的地位。而大多数人则只能昕任指挥。可以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吴仁宝,1928年出生,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担任江阴县华士乡23社党支部书记,直到2003年7月才离任,共做了46年的基层党支部书记。
吴仁宝是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对于上级指示,吴仁宝说:“50年代的时候,只要上面说的我就听,只要官比我大的说的我就听。”后来,吴仁宝开始注意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他说:“干部说假话,受苦的是老百姓。要能坚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就得心里没有包袱,不想升官,不想当先进,只有这样,你讲的话才能真正为老百姓负责,为党的事业负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华西村很早就成了与众不同的地方。
华西村自然条件不好,人称:“高田岗,高田岗,半月不雨苗枯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旱灾水灾无法抗,农民见了心发慌。”、“户户茅草房,家家吃米糠,土地不成片,一雨成汪洋。”1961年成立大队时,集体资产2.5万元,人均年分配53元。
1961年至1968年,吴仁宝和社员们起早贪黑,冒严寒,战酷暑,“头昏肚痛不算病,腰酸腿疼不脱劲,烂手烂脚不缺勤”。他们肩扛手推,白天干大活,晚上干小活,硬是用人工把原来1300多块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块,改造成了400多块能排能灌的高产稳产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