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楞”和“吉大胆”都是吉鸿昌的绰号。
吉鸿昌,从小就是一个宁折不弯的硬骨头。人家用扁担打他,他就用臂挡。父亲也因他倔犟脾气,往往拿扁担追着打他。因此,人家给他送了一个外号“扁担楞”。
至于“吉大胆”这个外号,则是冯玉祥给他取的。为什么要给他取这个外号呢?这还得从吉鸿昌参加冯玉祥部队说起。
吉鸿昌离开周口镇增盛合杂货行后,便回到家里。一天,他向父亲表达了要当兵的愿望。父亲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鸿昌曾多次表示过:“大丈夫要不惜五尺血肉之躯,报效国家!”的壮志。1913年8月,吉鸿昌带着父亲从箱底拿出的一块银元离开了家乡,步行到郾城,准备投军。这时,冯玉祥正在郾城一带招兵。他挑选新兵比较严格,招募人员总要摸摸新兵手掌上有无老茧子,是否劳动阶层,品行端正。由于吉鸿昌身材魁梧,英姿威严,谈吐忠实厚诚,手掌上又有厚茧子,很快被招募人员选中了。从此吉鸿昌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那时,他还不满18岁。
吉鸿昌来到冯玉祥部队后,22岁就当上连长,以后升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直至军长。冯玉祥信任他,喜欢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冲锋陷阵、奋不顾身、为人正直的精神品质。在冯玉祥面前,他有什么说什么,毫不顾忌。冯玉祥叫他“吉大胆”是对他的真实写照。
人们称冯玉祥为“基督将军”,这是因为他把基督教引进军队,要官兵入教,以此来维系军队。每当星期日,全体官兵都要集合听牧师宣讲教义。因而常常引起人们的非议,军队也易为帝国主义分子所利用控制。1914年夏,冯玉祥的军队在西安练兵。一天早晨,当冯玉祥在台上照例进行“每日朝会问答十条”时,当他问:“弟兄们,我们是谁的军队?”官兵应回答:“我们是老百姓的军队!”但这时突然有一青年士兵高声回答:“我们是洋人的军队!”冯玉祥及全体官兵都大吃一惊。这人不是别人,就是吉鸿昌。他被押到台前,仍然昂首挺胸,毫不屈服。冯玉祥问他:“我们是老百姓的军队,你为什么说是洋人的军队?”吉鸿昌回答:“听洋人的话,信洋人的教,替洋人打仗,受洋人的气,为啥不是洋人的军队?”冯又问他:“你这小子难道不怕洋人么?”他愤慨地答道:“我们都是中国人,干什么要怕洋人?我不怕,我用嘴啃也要把他啃倒。”此时,全场官兵都为他耽心,但冯玉祥却叫他归队,内心很喜欢他的闯劲。
1915年8月,冯玉祥的部队在四川南充驻防。一天,冯带着一些战士在嘉陵江边洗澡,有几个战士被水冲到深处,他们不会游泳,情况危急。当冯玉祥着急地问谁会游泳,快去抢救时,吉鸿昌一面答着:“我会水!”随即跳到江中。其实他根本不会游泳,很快也淹在水中,后被别人救了起来。冯玉祥认为他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十分可嘉,夸奖他说:“你真是个吉大胆!”从此“吉大胆”的绰号便在军队中流传开了。
吉鸿昌在冯玉祥的军队里历经沙场征战,虽然战功辉煌,但他看见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混战连年不断,心情十分沉重,忧国忧民之心日增无减。
1924至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称它为中国“大革命”。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是一场民族民主的大革命。冯玉祥原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属,他在大革命高潮的推动下开始倾向革命。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暗中酝酿倒戈反直,发动了“北京政变”。这时,吉鸿昌任第11师22旅43团的一个营长,参加了“北京政变”中驱逐溥仪及清皇室出宫等行动。冯的倒直及倾向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深为北洋各实力派所忌恨,各帝国主义也不断地向其施加压力。1926年1月1日,冯玉祥在英、日等帝国主义及张作霖、吴佩孚奉直两派军阀的压迫下于1926年1月1日通电“引退”,后赴俄游历。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口号中正式开始,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很快取得重大胜利。北伐胜利进军,给冯玉祥很大的影响。9月15日,他从苏联归国。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退守在绥远一带的原冯玉祥部国民军,于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组成国民联军,旋经甘肃、陕西、进入豫西,以期与北伐大军会师中原。
时任西北军36旅旅长的吉鸿昌虽不在五原,当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部队,宣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率部参加北伐。冯玉祥根据中共北方区委帮助制定的“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方针,分兵十路由宁夏进军陕甘。吉鸿昌所部为先锋由兰州出发东进,参加围攻咸阳并占领。11月,抵西安城郊,与友军一起,将围困西安八个月之久的镇嵩军刘镇华部团团围住。当时天寒地冻,部队缺粮少弹,士气很低。吉鸿昌见此情景,立即从司令部走进战壕鼓动大家说:“北洋军阀祸国殃民,是人民的敌人,而刘镇华是北洋军阀的走狗,被围在城里的人正等待着我们去消灭他。”说罢,立即脱下棉袄,和士兵们一起在战壕里挨冻,大大鼓舞了士兵们的斗志。经过三天激战,刘镇华惨败而逃,西安转危为安。
1926年冬,36旅扩编为19师,吉鸿昌升任师长,率部进驻潼关。1927年5月,国民军联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出潼关,会同国民革命军其它友军进攻河南。鸿昌率所部一举攻克洛阳,继又占领北县。与奉系军阀沿黄河南北形成对峙局面。这时,正值黄河汛期,河水暴涨,当地流传着“黄河天险水深暗流多,从无英雄夜间渡黄河”,使许多官兵望而生畏。吉鸿昌来到河边,对官兵进行动员,并组织敢死队,他让会游泳的每人一只空油桶,不会水的到木筏上。他自己也抱着一只空油桶,就跳进波涛滚滚的黄河里,敢死队员们跟着他破浪前进,直扑对岸,取得了突破黄河天险的胜利。为纪念此战役成功,吉鸿昌亲笔写了“天堑飞渡”四个大字,立石于黄沙峪。当时有人以“铁军”称呼吉鸿昌的19师,公认他的部队是西北军的王牌军。
随后,吉鸿昌指挥部队换上奉军服装,佯装敌军,占领豫北重镇新乡。他又协同友军攻占了安阳、沁阳,奉军大败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