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所带领的部队,都佩戴着白底红边的圆臂章,上面写着:“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平时,他身体力行,诚励部队。他率领的部队,在西北军中无论作战,军纪,俭朴耐劳都是很过硬的。他时常说:我从军时,就抱定为民造福的初衷,况且我本是穷棒子出身,自己队伍的所做所为,不能让父老们唾骂。许多官兵在他的影响下,都严格地要求自己,有些不老实的,也慑于他威严的军纪,不敢胡作非为了。
在民间中流传着许多值得颂扬的故事。
1922年,吉鸿昌所部移驻河南。在农民们进行夏收的季节,一天,狂风骤起,眼看就是一场倾盆大雨。这时吉鸿昌还在城里,他立即骑上快马,直奔农村部队驻地,命令全体官兵帮助农民抢收,并把抢收的麦子送到老乡家,等暴风雨来时已收割完了。他还命令部队把牲口借给老乡耕地,叫士兵帮助劳力缺乏的农户代耕。老乡们送马草给部队作为酬谢时,官兵们不肯收,说道:“我们是吉鸿昌的部队,他不许要老乡的报酬。要是我们违犯了,还得受严重处罚哩!”
吉鸿昌在生活上力求俭省,平时爱吃面条,只要有点酱油、醋和几个干辣椒就行了。由于他亲身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处,他立志要为贫苦子弟办所学校。1922年,他带着积攒下来的几百块银元回到一别近十年的家乡吕潭镇。一路上他对同行的文书郝子固说:“要使中华民族这个睡狮猛醒,不受外国人欺负,改变贫穷落后状况,光靠咱们这些当兵的打仗不够,要有长远打算,这就是要贫穷子弟上学读书,过去自己没有机会上学,尝到没文化的苦。所以准备在家乡办学,免费招收贫苦子弟读书。”文书听后表示这些血汗钱用上也不够。他说:“事在人为嘛,由小到大!”
回到家乡后,他就着手办学。校舍设在原来的城隍庙。还说服了文书郝子固留下,当校长兼老师。第一年仅招了七个学生。后来采取半工半读、生产自救的办法办学,买了织袜子和毛巾的机器,组织学生劳动,解决了学生吃饭和买书问题,吸引了不少穷苦学生来校学习。鸿昌每次回家,都要看望师生。有一次,他给全校师生讲话说:
“国家虽贫穷落后,但我们决不自甘落后,要学好知识改变国家的面貌,要为国为民争气。”
到1929年,学生发展到1600名,教师百余名,其中有些是中共党员。
吉鸿昌嫉恶如仇,对自己的亲戚也不例外。他家乡有一名叫吉星南的堂侄,仗恃他的名望,在乡里横行霸道。此人为霸占一妇女,竟把她的丈夫及母亲害死。凶手吉星南被押在县里一年多也没有法办。吉鸿昌在家乡听到群众的反映后,他向乡亲们表示:“请父老们放心,我吉鸿昌从来不作对不起乡亲们的事情。谁要想借我的名义欺压百姓,就是我的亲老子,我也决不宽容。”他还写信质问县长:“我当师长,他杀人家全家,你不问罪;如我当了军长、总司令,他不就要杀死人家全村、全县吗?”
接着,他亲自到县衙门提审杀人犯吉星南,立即宣判死刑,并把罪犯枪毙示众。这一行动大快人心,乡亲们莫不拍手称快。
在大青山以北通往呼和浩特市之间的蜈蚣坝,有一块当地群众为吉鸿昌立的修路纪念碑,还有鸿昌亲手在路旁石壁上写的“化险为夷”四个大字。原来这是吉鸿昌在1926年驻军缓远、兼任省警务处处长时,发现蜈蚣坝这一南北通道要塞地势险要,常常造成伤亡事故而自己出钱,带领士兵,并在当地居民的支持下,打石放炮,用了几个月时间修成一条大路,车辆运行畅通。至今群众立的碑和鸿昌题字还矗立道旁和石壁上,成为人们凭吊吉鸿昌的地方。
在山东曹县一带至今流传着吉鸿昌亲毙战马的故事。1927年夏,鸿昌率部北伐经山东曹县时,他心爱的一匹战马脱缰,啃了老乡的庄稼,被老乡捉住送回。鸿昌当即向老乡赔偿道歉。第二天清晨,他在打麦场上集合队伍说:“行军打仗,不许损坏老乡的庄稼,这是我吉鸿昌定的纪律。现在我的战马犯了纪律,我对不起老乡,对不起弟兄们。”说完就拉出那匹战马,亲手枪杀了。
1928年夏末,吉鸿昌的部队驻甘肃天水地区。当年甘肃遭旱灾,饿殍遍地。他命令部队将省下的粮食做成米饭和粥分发给难民。他还背着干粮下乡访贫问苦,并用专车将一些孤儿送往河南老家,供养他们上学。
当时,他所接收的别的部队有违反纪律的现象。群众派代表向吉鸿昌反映他们抢掠钱财,打骂百姓,还有一个连长奸污民妇。当部队开至一个大沙滩时,命令部队打开背包进行检查,结果,从老百姓那里抢来的东西都暴露出来。为整饬纪律,他命令将强奸民妇的连长及作恶的18人当即枪毙。他对大家说:“我们为救国救民而入伍,决不能容忍这些孬种为非作歹,欺压老百姓。如不严惩,就对不起老乡们,更对不起自己的父老兄弟。今后谁再欺压老百姓,就是这样的下场。”由于部队纪律整顿好了,得到人民的信任,不到一个月,部队由一千多人发展到一万多人。
1929年夏,吉鸿昌率领11师奉命赴宁夏剿匪,收复了被土匪头子马仲英占据的宁夏城,后就任宁夏省主席和第10军军长职。他励精图治,决心为民兴利革弊,在自己的照片上写下座右铭并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
公正纯洁,为做事而作官
训练民众,使知四权,运用政治
注重下层工作,适合一般民众需要为除掉吏治黑暗,他组织了考察队分赴各县考察。宁夏是回民聚居的地方,他对回民的苦难生活十分同情。由于土匪马仲英造成的恐惧,省城的回民几乎逃跑一光。当吉鸿昌的部队进城后,有的回民就认为这一下该“见回不留”了。鸿昌得知上述情况后,就特别重视推行回汉合作的政策,派出大批政工人员,到各乡回民聚居地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只分良莠,不分回汉的道理。当他得知有一个警察枪杀了一个回民时,立即把这个警察予以正法,并发告示,保护和安抚回民。这样,回民才渐渐回城的回城,还乡的还乡,社会秩序逐渐安定下来。随后,他又召集全省的回教阿訇开会,将大教主请到省城,优礼有嘉,馈赠丰厚。他还常常穿着回族衣帽到清真寺去,以示尊重回民,保护回教。他曾派人作大幅标语、宣传画张贴城乡,其中有一幅画是两个回汉人相对握手欢聚的大画悬挂在通衢大道上。他所主持印发的一本名叫《醒炮》小册子,里面写道:一些受骗回民“每每跟着少数有野心的人胡闹,乱抢乱杀,结果回汉两方面的民众,都不能讨便宜。死的成千上万,少数的反叛头目,总是死不着他,反而高官厚爵。”由于吉鸿昌真心实意地为回民谋利益,回民们感念他,亲昵地叫他“吉回回。”
吉鸿昌还决心开发西北,提出“开发大西北”的口号。他认定:开发广漠富饶的西北,实为中华民族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条好出路。要“化剑戟为农器,舍破坏而生产”。他自任开发西北总指挥,在部队成立了拂晓读书会,组织团以上军官参加学习,后又扩大到营以上军官。经过学习,一些家在中原、不安心在西北服役的官兵安下心来,愿为开发西北贡献力量。吉鸿昌立志开发西北的壮举,受到西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吉鸿昌常对妻子胡兰英(胡洪霞)说:“你多么幸运呵,生在一个小康之家,还能读书上学,可是咱们从甘肃、陕西到河南,所到之处,都是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我扪心自问,于心何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这样落后,百姓这样贫穷,咱们也有责任啊!”
他还说:“我国地大物博,百姓勤劳勇敢,只要好好干,铲除了骑在百姓头上的贪官污吏,不愁不能富强起来,咱们得有点儿中国人的骨气,中国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