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4
21416400000002

第2章 刚正不阿铁面无私(2)

陆机、陆云是东吴大将陆抗的儿子,在当时非常有名。周处找到他们,碰巧陆机已经外出,只有陆云在家。周处见了陆云,把自己的情况陈述了一番,最后说:“我本来想改恶从善,但是已经耽误了很多时间,年龄也大了,如今决心改过,恐怕来不及了啊。”

陆云见这个后生态度诚恳、坚决,就热情地开导他说:“古人有言,早晨知道自己的过失,晚上改过来,就是好样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吗,一个人就怕没有远大的志向,你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

周处听到这番鼓励的话,感到信心倍增。辞别陆云,回到家乡,从此用功学习,刻苦钻研,学问大有长进。他仰慕古时候的贤人、烈士,立志向他们学习。他说了什么话,就切实地去做;对人有什么许诺,一定身体力行,决不失信;如果产生了不正确的念头,就努力克制自己,避免发生错误的行为。乡亲们看到周处改过自新的实际行动,都非常高兴,从此不但不怕他恨他,而且关心、鼓励他。周处的事迹,在义兴一带传为美谈了。一年以后,当地州府征召他出来做官。后来,他在东吴朝里担任了编修历史的东观左丞。到了吴主孙皓末年,他做了无难督。后来他也归附了晋朝。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周处被朝廷任命为新平(今陕西彬县一带)太守。新平为汉、羌杂居地区,过去地方官吏随意迫害少数民族,常常引起少数民族的反对。周处到任后,安抚、尊重少数民族,使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融洽。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广汉(今甘肃省文县)太守。广汉地方偏僻,周处上任时,有很多的疑难案件。有一宗案子还是武帝初年搁置下来的。当地一位姓吴的秀才,给母亲祝寿,没有请太守张某,张某怀恨在心,派人查找吴秀才的过错,栽罪诬告吴秀才讽刺晋朝前代,把他下了牢,定了杀头罪。周处到任后,认真调查研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把积案清理完毕,把受冤群众一一释放。受到人们的热情赞扬。

后来因为母亲年老,周处辞官回家,侍奉母亲。过了些日子,上司召他去楚地做官。楚地是长期经历战乱的地方,到处都是没有收拾的尸骨,生产凋敝,百姓生活很苦。周处到任后,叫人把尸骨收敛埋葬,发展生产,不长时间,把这一带治理得不错了。远近人们都称赞他,尊称他为周府君。

不久,周处调到洛阳朝廷里做官。先任散骑常侍,后任御史中丞(纠察官吏好坏的重要官吏)。在任御史中丞时,只要知道官员们有不法行为,不管是皇帝的宠臣,还是皇亲国戚,他都无所顾忌,出来检举弹劾。晋武帝的叔父司马肜经常违反国家法令,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周处查处后,司马肜怀恨在心。

公元296年,氏族首领齐万年起兵反晋,朝廷命马司肜为征西大将军,任命周处为建威将军,归司马肜和安西将军夏侯骏指挥,讨伐齐万年。齐万年听说司马肜、夏侯骏2人指挥周处,对手下人说:“周处是一位文武全才,如果由他单独带兵前来,谁能抵挡。”

齐万年率领7万人马屯驻在梁山(今陕西省乾县境内),司马和夏侯2人命令周处带领5000人出击,但又不派遣增援部队。周处争辩说:“敌人的军队超过我们数十倍,以寡击众,军无后继,必定失败。失败了不仅损兵折将,而且是国家的耻辱。”司马肜和夏侯骏不听周处的话,还硬逼着他进军。将命不可违,周处只得与另外两名将领挥兵出去。周处的军队接战后打得非常激烈、艰苦,连喘息一下的工夫都没有,从早晨战到天黑,军士们连饭都没有吃,而司马肜却一个劲地传令速进。周处身先士卒,和将士们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战俘,到后来箭也用完了,弓弦也断了。情况危急,左右劝周处退兵,周处说:“我一退兵,全线就完了,这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了。”说罢拚尽全力冲入敌阵,又斩杀了一些敌人,最后被敌军围击,力战而死。

扪虱谈天下

——王猛

东晋十六国南北对峙时期,有一个因“扪虱谈天下”而出名的读书人,他就是后来做了前秦的丞相、很得前秦王荷坚器重的王猛。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人,生于325年,卒于375年。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宰相,也是同时期中我国首屈一指的政治家。王猛从小家里很贫穷,靠贩畚箕过日子。当时,关中士族嫌他出身低微,瞧不起他,他毫不在乎。后来迁居华阴山。他很喜欢读书,特别爱研究兵法,是位知识渊博、很有谋略的人才。

公元354年,东晋派大将桓温攻打前秦,到了关中。前秦王苻坚带领秦军奋力抵抗,结果连连失利,只得退守长安。可是晋军到了离长安不远的灞上(今西安市东南),却按兵不动了,谁也琢磨不出桓温的用意。有一天,一个穿着一身破旧短衣的读书人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正想招揽人才,听说来了个读书人,马上很高兴地接见了他。王猛走进营帐,将士们见他身穿破旧短衣,行动举止不拘小节,根本不象读书人,心里觉得十分可笑。桓温也觉得纳闷,想试试王猛的学识才能,请王猛谈谈当今天下的形势。

一提起天下大事,王猛便滔滔不绝地谈论起来,他一面谈着,一面把手伸进衣襟里不停地乐抓西摸,竟在起劲地捉着身上的虱子。看着他的样子,将士们差点笑出声来,但王猛却旁若无人,照样跟桓温谈得起劲,把南北双方政治军事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见解十分精辟,桓温很觉惊奇,认为江东人才,没有人能及得上他。

桓温又问他说:“这次我带了大军,奉皇上的命令远征关中,为民除害,为什么地方上的豪杰到现在还不来见我呢?”

王猛淡淡一笑说:“将军不远千里而来,深入敌人腹地,而今长安就在眼前,您却留在灞上不去攻打,大家不知道您心里怎么打算,所以不愿来见您啊。”

王猛这一番话正中了桓温的心事。原来,桓温北伐,主要是想在东晋朝廷树立他的威信,制服他在政治上的对手。他驻军灞上,不急于攻打长安,正是想保存他的实力。

桓温从关中退兵的时候,再三邀请王猛同回江东,王猛不肯,仍旧回到华阴山过着隐居生活。但这个扪虱而谈天下的读书人却出了名。

就在这一年,苻坚袭了前秦东海王的爵位。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苻坚急于招贤纳士,想找一个得力助手,有人向他推荐汉族人王猛。苻坚立即派亲信去请,并隆重欢迎他,两人一见如故,谈到国家大事,更是一拍即合。苻坚高兴得了不得,把王猛留在身边,尝自喻为“苦玄德之遇孔明也。”

357年(升平元年)苻坚杀死了苻生,即位称帝,号大秦天王。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始平令、太子太傅、丞相,一年里被提升了5次,权力大得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史书称“岁中五迁,权倾内外”(《晋书》卷一一四)。

王猛帮助符坚镇压豪强、整顿朝政。一方面明法峻刑,压制豪强,打击氏族部落中的顽固势力;另一方面,建立各种制度,强化王权。

当时始平县(今陕西咸阳西)境内,豪强目无法纪,为所欲为,任意抢劫,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始平是随苻坚入关的氐族贵族集居地。苻坚任命王猛为始平令。王猛到任后,严明法纪,抑挫豪强,鞭杀恶吏,很有一番作为。有一次,因鞭杀了一个恶吏,被当地人上书控告。有关部门提出弹劾,朝廷派使者下来,逮捕王猛,关进大牢。苻坚亲自审讯,问道:“为政之道,以德行感化为先。你到任不久,杀戮多人,如此残酷,是何道理?”王猛答道:“臣闻古人的教导,在太平之世,不妨采用礼治,治乱国则不能不用重法。”苻坚听了,觉得很对,对群臣说:“王景略的确是管夷吾、郑子产一流的人才。”于是立即把他释放,更加信任王猛了。

王猛越来越受到信任,朝廷政事无不由他决定。这种情形使许多氐族人大为不满。氐族大臣樊世,是氐族的大人物之一,是跟着苻坚打下关中的,其人骄傲专横,曾在大庭广众之下谩骂王猛:“我辈和先帝一同打出天下,阁下没有半点功劳,倒在那里执掌大权,真是好大的胆!我们辛辛苦苦种的田,难道说这样让你安安稳稳地吃干饭不成?”王猛也不客气地说:“不但要请阁下当厨子,还要你安心去种田。”樊世大怒,说:“总有一天把你的脑袋砍下来挂在长安城门口,否则,誓不为人!”王猛把这情况禀报苻坚,苻坚借故把樊世办了死罪。从此以后,卿以下无不畏惧王猛。

王猛兼任京兆尹时,太后的弟弟、光禄大夫强德,酗酒横暴,强抢财物、妇女,是百姓的大害。王猛一到任就把他抓来杀了,又将尸首号令示众。御史中丞邓羌,为人刚直,和王猛同心协力,数十天之中,杀了不法豪强20余人。于是官吏人人守法,豪强个个害怕,坏人再也不敢为非做歹了,路不拾遗,风化大行,“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苻坚看到这种情况,感慨地说:“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为尊也。”(《晋书)卷一一三)。

王猛还帮助苻坚发展农业生产,经常派官吏巡行郡国、劝课农桑。垦辟田寿,开放山泽,允许百姓渔采。自从西晋永嘉之乱以来,学校无人过问,王猛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兴办学校,提倡儒学,推行汉化政策。同时,王猛还注意发展交通事业,从长安通到各州的道路上,夹道种值槐柳,每20里设亭,每40里驿站,旅行的人沿路有食宿的地方,工商鱼贩往来十分方便。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前秦发展很快,“盗贼止息……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同上书)。前秦的势力日趋强大。

370年,王猛率6万军队进攻前燕,连战皆捷,攻下前燕都城邺城,前燕灭亡。之后,王猛又帮助苻坚灭了前凉、代国等,统一了北方。

苻坚派王猛为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坐镇邺城。前燕是个大国,苻坚把原来前燕境内的大权,一古脑儿交给了王猛,信行之专,历史上极为罕见。

十六国是乱糟糟的时期,前秦统一北方后,却出现过短暂的安定繁荣局面。王猛镇邺不久,回到长安,做了宰相。《晋书·载记·苻坚》载:“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这并不是虚言。

375年,王猛得了重病。消息一传开,不仅达官贵人感到震惊,就连平民百姓也都聚在酒肆茶楼议论。先是达官显贵们奉旨出城,按氏族习惯,到南北郊外最大的庙宇,向山神、河神祭祀跑拜,祈求神灵为国驱灾消难,接着大秦天王苻坚亲临宇庙为王猛求神,更是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从年初就处在病中的王猛,原以为很快就能康复,因此吩咐家人切勿举止失常,以兔扰乱民心,没想到躺上病榻,就再也不能起床。这年7月,王猛强支病体,写了一道长长奏章,从当前应该实施的政策,到继续图强的方针,他都直陈己见,真是字字血写成,句句见肝胆。没过几天,苻坚亲去看望王猛,王猛忍痛,几乎用尽全力向苻坚说出了最后忠告:“陛下千万不要去攻打晋国,要十分当心鲜卑人和羌人……”说完,王猛便合上了双眼。苻坚等忍不住抚尸大哭。

隔了一天,苻坚下令,拨出丝织品千匹,谷子1万石,作为王猛的丧葬费,按照汉族仪式,亲自为王猛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在群臣面前大大表彰了王猛对前秦的功勋。后来,苻坚没听王猛的劝告,终致失败。

王猛虽然死了,但他的历史功绩却永载史册。

铁面无私黑包公

——包拯

包公是白面还是黑面,史家本无定论。庐州包公祠内的泥塑像和石刻立像均为白脸长须,而广为流传的包公戏中无一不是黑色的脸谱,乃至“包黑头”几乎家喻户晓了,大约是铁色为黑、铁面象征耿直无私、刚正不阿之故吧!

包拯是北宋著名的清官、政治家。他是庐州合肥人,生于991年,卒于1062年。历任天长县令、端州知州、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开封府知府、龙图阁大学士等职,死后宋仁宗追溢“包孝肃公”。“包公”和“包龙图”之称即源于此。

除弊政革新图强

包公家道贫寒、少有大志、读书勤勉,28岁考取进土,开始走上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