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国家面临灾难之时,不仅朝廷中有挺身而出的大臣,军队中有浴血奋战的将领,尤其是平民百姓,农民起义军中,有更多的爱国志士。他们勇当国难,无私无畏,可惜大多成了无名英雄。只有一些重要的义军首领的名字和事迹,才被历史记录下来。
抗金反暴壮志未酬
——钟相
钟相,是湖南武陵人,南宋初农民起义军首领,生年不详。宋哲宗及以后的几个皇帝,都昏愦无道,宋哲宗之后是宋徽宗。在宋徽宗当政的20多年里,先后任用蔡京、童贯、朱勔、王黼、李彦、梁师成等“六贼”,成立所谓“括田所”、“应奉局”等机构,劫夺民间土地、竹木花石、文禽怪兽,残酷敲榨、剥削人民的血汗,来满足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在北方爆发了以宋江等人为首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后,在南方又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
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同时,民族矛盾也日益严重。1115年(宋徽宗政和六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地区的女真奴隶主贵族阿骨打建立了金朝。金朝建立后,联宋灭辽,然后就南下犯宋。1125年(宋徽宗宣和六年),金太守兵分两路,大现模南侵,一路由粘罕率领,进取太原;一路由斡不离率领,进取燕京。金兵势如破竹,长驱南入,宋军守将或逃或降,土崩瓦解。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开封),俘虏徽、钦二帝,灭亡北宋。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称帝,帝号宋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史称南宋。金兵入侵后,烧杀掳掠,给百姓带来很大灾难。
早在1110年(宋徽宗政和元年),钟相就利用巫教,以行医的公开身份,表面上宣称自己是“皇天大圣人,神灵能够和上天相通,能医治百病,救人于水火”。暗中进行革命宣传,他对穷苦的老百姓说:“现在的统治者,在制度上就把人分成富贵、贫贱,这不是好的制度。我要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那就是不论富贵贫贱的人,一律平等,使富有、贫穷的人的财产一津均匀。”这种“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政治上要求平等,经济上要求平均的强烈愿望,深得农民群众的拥护。钟相医术高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广泛地为群众送医送药,治病救人。他为人慷慨,仗义疏财,常常救济贫苦百姓。对此,有人不解地责问钟相,说:“这是官府的事,你为什么要越俎代庖包办?”钟相说:“今天那些统治人民的人,只管自己搜刮钱财,中饱私整,哪管百姓死活。我这样做不是故作姿态沽名钓誉,而是尽我的一点心意。”因此,钟相在洞庭湖一带享有崇高的威望。在钟相的宣传教育下,百姓纷纷“入法”(所谓入法,就是表面上信奉宗教,实际上是参加钟相领导的起义组织“乡社”)。“入法”的群众,在钟相“等贵贱,均贫富”思想的指导下,互相帮助,亲如兄弟,团结一致,对付有钱有势的地主官吏,从而不受欺压。所以,“入法”的群众“络绎于道”。
1127年,当金兵围攻开封时,钟相曾组织300义兵,由长子钟昂率领,北上帮助宋军抵抗异族侵略者。宋高宗赵构心怀鬼胎、贪生怕死,对侵略者屈膝投降,下令遣散各地义兵。但钟相并没按高宗旨意解散这支部队,而是在家乡水连村天子岗一带修建营寨,造甲练兵,为起义作准备。
1128年(高宗建炎三年),由于混进起义组织的内奸王靖之的出卖,钟相被捕。在狱中受尽了酷刑拷打。他顶住了敌人官爵利禄的诱惑,英勇不屈。后来经钟昂多方营救,才减罪发配到衡州。钟相从南州“放还后”,又立即投入起义的组织工作。
当时,湖南一带受金兵、宋军和投降金的“游寇”孔彦舟的轮番掠夺。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二十日,金兀术的一支兵马,由江西向湖南进犯,攻入长沙,大肆掳掠6日之后,屠城而去。二月,降从金人的孔彦舟部,进入洞庭湖西部地区之后,利用钟相在民间的威信,诈称钟相义兵,所至之处,无恶不作。为了抵抗金的蹂躏和宋王朝的残暴统治,二月十七日,钟相毅然扯旗起义,号召人民起来抗击金军和孔彦舟部。他在起义檄文告示上写道:“卧榻之侧,哪容金兵的鼻鼾之声;朝廷之中,岂容奸臣横行!于是,我树起义旗,以拯救黎民百姓出水火,伸张正义,驱除妖孽,保家卫国,固本安民。我要让洞庭湖上的波涛不息,君山上的砍柴老人长歌”。鼎、澧、荆南一带的贫苦农民和渔民,纷纷参加起义军。二月二十日,钟相建立农民政权,定国号为“楚”,钟相自立为“楚王”,废除宋高宗年号,改为天载(一说天战)。起义军很快攻占了鼎、澧、峡、岳、辰六州和荆南所属19个县。起义军所到之处,赶走金兵,镇压贪官污吏,保护百姓。从地主手中夺回土地,分给农民,打开富豪的粮仓,赈救饥民,强迫地主出纳赋税。农民群众从切身的利益中尝到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好处,踊跃参加起义军。
二月二十六日,起义军攻克桃源县,杀知县钱景持。二十八日攻克澧州,杀守臣黄宗权。接着兵临鼎州。鼎州城的反动势力恳求孔彦舟部来消灭农民军,孔彦舟欣然入城,自澧州南下,行军至药平,遭到起义军突然袭击,全部被歼,孔彦舟弃甲丢兵,落荒而逃。
南宋统治阶级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军,竟然授予投降金朝的孔彦舟为翊卫大夫康州防御使荆湖南北路,专门负责镇压起义军。
三月一日,孔彦舟率领其部进入鼎州。他一方面扎竹筏,装作撤兵,而且在竹签上刻写“爷(指钟相)若休时我也休,依旧乘舟向东流”(大意是说钟老爷不打我,我也不打你,我仍旧乘船往东方走)。并把竹签别在被俘的农民起义军的头上,然后释放,以麻痹起义军。结果钟相上了当,误以为孔彦舟害怕自己,因而回避起义军;另一方面,孔彦舟搜罗了一帮地痞、流氓,乔装成贫苦农民,声称“入法”,混进起义军内部作奸细。钟想却高兴地认为又有这么多人参加起义军,居然相信他们,一点也不防备。
三月二十五日夜,准备就绪的孔彦舟部乘着竹筏,偷袭起义军大本营,“入法”的奸细乘机内应。霎时间,起义军大本营火光冲天,一片混乱。钟相父子率部突围,向山谷转移。三月二十六日,在转战途中,遭到地方武装范颜的伏击,钟相父子战败被俘。土匪胡寿从范颜手中抢过钟相父子,献给孔彦舟,孔彦舟大喜,专门造了枷锁、囚车,派人押送钟相父子到南宋小朝廷。途经攸县,被湖南安抚使向子諲杀害。
钟相牺牲后,杨么继续领导起义军同金兵、宋军和流寇进行斗争。
反明御清英名永垂
——李自成
在陕西北部一片辽阔的荒凉地带,春夏天,黄沙满天;秋冬天,大雪纷纷。这里有一个属于米脂县的村庄,叫李继迁寨,明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李自成就诞生在这里。
李自成生于1606年,出身贫苦,13岁丧母,20岁丧父。21岁他被征到米脂县西北的银川驿当一名马夫。
1629年冬,李自成去甘肃充军。因愤于首领饱食暖衣,又耍威风,士兵又饥又寒,又受训斥而率众起义。
荥阳大会
李自成起义后,几经辗转,投奔到高迎祥的麾下,被大家尊推为“闯将”。
1635年,崇祯皇帝派出五省总督洪承畴来河南等地镇压起义军,准备将起义军一网打尽。这时,全国各地的大部分起义军正好已经进入河南省,形势非常危险。为了打破官军的包围,他们在荥阳召开了一个大会,到会的起义军实力最大的有13支队伍,叫“十三家”,实力小一点的有72支队伍,叫“七十二营”,到会的起义军将领共有90余人。
会上,热热闹闹,将领们纷纷提出自己的主见,还因看法各异,个别将领之间几乎冲突起来。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所向”的战略方针,得到了起义军的将领们的一致同意,大会制定了联合作战、分兵击敌的战略方针,打存了敌人包围。起义军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这充分显示了李自成卓越的军事才能。
洪承畴的包围圈果然被各路起义军冲垮了。高迎祥、李自成率领的主力部队,更是不到10天时间,就打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挖了明朝皇帝的老祖坟,焚烧了“皇陵”和“龙兴寺”,表明了起义军推翻明王朝的坚强决心。
困守商洛山
起义军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强大,崇祯皇帝作垂死挣扎,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疯狂镇压。
1637年年春,崇祯任命杨嗣昌为兵部尚书,杨嗣昌策划了一个“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为了实现这个大规模的围剿计划,崇祯下令增兵增粮增饷,并命令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专事“剿匪”。
这年夏季,李自成起义军在陕西诸地与洪承畴、孙传庭的明军发生了数次激战,李自成打破围攻,率部经秦州,开始往四川方面转移。九月,围攻汉中。十月,攻克宁羌(宁强)。兵分三路,打进四川。
李自成起义军一举攻占七盘关、朝天岭,逼进广元城,击毙明总兵侯良柱,拿下广元,接着向南急攻。顺利攻下昭化,又分兵三路,一向盐亭,一往江油,一趋绵州(绵阳),然后直刺四川的心脏——成都地区,围困成都20日。起义军从陕西到四川的战略大转移,从敌人的包围圈内打到包围圈外,初步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又一次表现了李自成的军事才干。
1638年初,四川的明军据险扼守,拚死顽抗,起义军缺乏粮草,李自成只好率军北还,到了梓橦附近,中了敌军伏击,损失很大。四月,明军曹变蛟、张天禄部穷追起义军,李自成率军进入“西羌”地区,经过27昼夜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不久,李自成率部转移到洮河(黄河上流支流)流域,同明军继续苦战。明朝反对统治者,对各路起义军一方面大肆屠杀,另一方面又用高官厚禄进行收买。在极其困难的时刻,各路起义军中,有的屈服于崇祯的屠杀压力,暂时偃旗息鼓;有的战败,被迫投降;有的背叛起义宗旨,充当镇压起义军的帮凶。农民武装斗争形势急转直下。
这时,李自成起义军在陕甘地区游击作战,屡遭曹变蛟、贺人龙、马科的围追堵截,战斗经常失利。潼关一战,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战友,奋力杀出重围,才得以转移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商洛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东部,峡谷纵横,林木茂密。李自成和他的战友朝伏夜潜,风餐露宿。在商洛山,李自成总结了失败的教训,每天仍坚持勤学苦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开了大门迎闯王
1639年,张献忠在谷成再次宣布起义。举兵反明,罗汝才又竖起了反明的义旗。一天,李自成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说:“如今河南、山东、陕西、浙江等地到处是旱灾和虫灾,每天都要饿死许多老百姓,地主都囤积粮食,老百姓只好吃白泥,一吃就饱,几天后就活活胀死,真惨啊!”李自成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战斗的有利时机已经到了,于是立即出山。老百姓听说李闯王没有死,奔走相告,纷纷投奔李自成,不到两个月,队伍就发展到10多万人。
十二月间,李自成挥师由南阳北上,二十一日攻破宜阳,二十四日向西进攻永宁(洛宁),二十七日攻克永宁县城,活捉明万安王,并把他处死。在李自成挺进中原后,河南举人李岩参加了起义军。李岩因赈救饥民,罹罪入狱,被妻子红娘子带领当地群众劫救出狱后,投奔李自成参加起义军。以后,李岩成了李自成的主要军师和谋臣。李自成在李岩的建议和协助下,根据明末社会现状和劳动群众的迫切要求,先后提出了鲜明的政治纲领和斗争口号:“均田免粮”、“散财赈贫”、“发票赈饥”、“割富济贫”、“平买平卖”、“除暴恤民”、“不当差”等。李自成起义军所到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上述有利人民的措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中原各地,到处流传着颂扬起义军的歌谣: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吃他娘,穿他娘,
开了大门迎闯王,
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汝娘,着汝娘,
吃着不尽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
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迎闯王,
管叫大小都欢悦。”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正确的方针指引下,李自成起义军又一次迎来了胜利高潮。1641年初,“洛阳大捷”是起义军的一个新的转折点。继李自成攻克洛阳。处死福王之后,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出奇兵攻克襄阳,杀明襄王朱翊铭。起义军接二连三的胜利消息,吓得镇压起义军的刽子手杨嗣昌惊恐万分,三月间,杨嗣昌在军营服毒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