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古典微分几何学浙江大学学派创始人苏步青(1902~),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平阳读完小学后,又入温州中学学习。17岁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电机,1924年转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27年获该校理学学士学位,不久又获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1941年兼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任浙江大学训导长。
新中国成立后,苏步青在复旦大学任教,先后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等。1958年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苏步青是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还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苏步青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了众多的巨大的成就,在欧氏平面曲线整体几何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研究仿射微分几何,发现了仿射铸面、仿射旋转面和某些特殊族的曲面,并发展了仿射曲面论;对射影曲面论、射影曲线论、射影共轭网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大量新成果。他是中国第一个研究“K展空间”的专家;在计算几何方面,创造了仿射不变量理论。因此,他分别获1956年全国科学奖金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苏步青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人才。他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科学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内数学界的名流。
苏步青著作颇丰,其中发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的科学论文150多篇,专著十几部,有些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行。
科学救国,数学是开路先锋
善良贫苦的农民总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摆脱穷困、出人头地。所以当苏宗善的儿子一降生,便给他起了个吉利的名字——步青,希望儿子能够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尽管苏宗善不识字,却立志要让儿子读书。在苏步青还很小的时候,父母省吃俭用,就让他进了村里的私塾学堂。9岁,父亲又筹措了一笔钱,他便离开了父母,到了百里以外的县城,成了一名高小生。
9岁的儿童正是贪玩的时期,又加上从小在山坳里长大,苏步青初到县城,一切都感到新鲜,免不了玩兴大发。因此每次考试总是“倒数第一”。老师们说他笨,同学们嫌他穷,他自己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时陈玉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地理教师,成了他人生旅途上第一个导航人。陈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循循善诱的开导,热情耐心的鼓励,使他像一叶鼓起了风帆的小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果然,苏步青从此的学习成绩一跃而成为全班第一名,而且把第一名一直保持到中学毕业。
如果说陈玉峰老师是他知识海洋上的第一个导航人,那么在温州中学,校长洪岷初才真正把他引上了数学的轨道。
科学能拯救祖国。这是本世纪初一代知识分子流行的思想。在数学课上,洪岷初用古今中外的事例旁征博引,使他的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最入迷的就是苏步青。他特别记住了洪校长援引的德国数学家高斯的一句名言:“数学是科学之王。”苏步青想:科学救国,数学是开路先锋。从此,苏步青就放弃了从小喜爱的文学,开始了在数学王国的漫游。
有一次,教师出了一道几何题,苏步青居然用20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数学教师震惊了,洪校长也震惊了!洪岷初把他叫到办公室,情不自禁地说:“孩子,有出息,好好学,将来我送你去留学。”
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校长洪岷初已经离开温州,调到北平在教育部任职。可是他并没有忘记苏步青这个有出息的学生,并没有忘记当初自己许下的诺言,他从北平寄来200块大洋,资助苏步青留学。洪校长还给苏步青寄来了赠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为中华而奋发!”
靠着这笔馈赠,苏步青从上海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轮船。他站在甲板上,手拿恩师的赠言遥望着远离的祖国。默默地发出誓言:洪校长,我绝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一定为国家富强,奋发上进!
回到母亲的怀抱
17岁的苏步青来到日本东京,身处异域他乡,人地两生,举目无亲。更让他着急的是离入校考试只有3个多月了,可他连一句日语都不懂。别的同学纷纷请了口语教师单独补课,而他哪里有钱请教师呢?他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热心的房东大娘每天用日语给他会话,给他讲故事,带他到市场去买菜。晚上等别人睡下后,他再对照书本和字典,将白天跟大娘学到的东西重新复习一遍。100多天过去了,他用准确而又流利的日语通过了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录取了。
入这所学校并非苏步青的初衷,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入这所学校可以得到官费,迫于生活,他只得放弃数学专业的学习。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大地震,学校被破坏无遗,这对于学校和日本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浩劫,而对于苏步青来说,却成了求学路上的转折点。翌年春,苏步青又以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世界闻名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这时苏步青才真正步入他理想的“王国”。
当数学部主任林鹤一先生知道这个才华横溢的学生家境贫寒、生活拮据时,除经常予以周济外,还介绍他到校外当家庭教师、图书管理员、校对员。为了生计,苏步青还在课余卖过报、送过牛奶。然而,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压垮苏步青,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在权威性刊物《日本学士院纪事》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一个定理的扩充》。论文一发表,立即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轰动。
3年期满毕业后,苏步青又进入该校研究院深造。在读研究生4年间,他接连在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的数学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以全优的成绩获“理学博士”学位。
苏步青获理学博士学位,报纸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并称他是“东方国度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于是许多大学的聘书接踵而来,自然地位是显赫的,待遇是优厚的。在这场“争夺战”中,“东北帝大”,岂肯让自己的“明星外流”?然而,在金钱和地位面前,苏步青没有忘记洪岷初校长的嘱咐,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所以他一拿到博士证书,便立即动身,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赤诚的眷恋
1931年3月,苏步青回国后,便被浙江大学聘为教授,每月致奉大洋三百元。然而一进校就连连拖欠了他4个月的薪水,他这个大名鼎鼎的学者,不得不举家食粥,以借贷度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不久便踏进了“人间天堂”,浙大也不得不准备内迁。
一天,正准备搬迁的苏步青家里,来了一位官场上的不速之客,来人看着苏步青屋里的情景便说:“苏先生也要内迁?”“是的。”苏步青淡淡地回答。
“您夫人是日本人,日军来了也不会对你们怎么样,我看大可不必吧。”
苏步青一听,顿时怒从心生,斥责道:“要我当汉奸吗?妄想!”
在苏步青逼视下,那人夹起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几天后,苏步青收到一封发自日本仙台的特急电报,岳父松本教授病危,要他们夫妇火速去日本,跟老人见最后一面。看着电报,苏步青沉思良久,一种十分复杂的感情油然而升:一边是学习上、生活上曾经给他很大帮助的亲人;一边是在日本侵略者蹂躏下的祖国;老人慈祥的面容,被侵略者飞机轰炸下的国土,这些像电影蒙太奇在苏步青眼前更叠浮现,最后,他把电报递给了一直盯着他的妻子苏松本,说:“处在这种时候,我不能去日本,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请你代我向老人。”
“不!”苏松本毫不犹豫的地说,“我跟你走!”
苏松本,这个日本女子,她不仅一直很关心、理解苏步青,跟他有很笃实的感情,而且此时,她也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祖国了。
苏步青拖儿带女,跟随浙大西迁的队伍来到了贵州,卜居在湄潭县农村的一座破庙里。在日寇的进攻下,大片国土沦丧,后方经济崩溃,物价暴涨,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时苏步青仅靠工资无以糊口,不得不扛起锄头,开荒种地。
一天校长竺可桢来到破庙前,看到惜时如金的苏教授为了生计,不得不开荒种地的情景,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瓶。当他走近锅台,掀开锅盖,看到锅里煮的萝卜缨子和发霉的地瓜干时,眉头紧锁,连声说:“这怎么能行,这怎么能行?”
苏步青笑着说:“没什么,我们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再说,国家有难,我们同担嘛!”
竺可桢校长当即给附中校长写了封信,让苏步青两个在附中上学的儿子在学校食堂就餐。可是学校规定: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学生必须住校。由于苏步青拿不出多余的被褥,事情又没办成。事后,竺校长知道了,又亲自找到附中校长交代,特许苏教授的两个儿子住在家中,吃在学校。就是这样,他的一个小儿子还是因为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了。
这期间,日本帝国大学一次次以优厚的待遇向他发来聘书,都被他断然拒绝了。时局的动荡,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难,没有动摇他对祖国苦苦的眷恋之情,没有压垮苏步青。相反,整个30年代,却成了他学术上突飞猛进的时代。
为祖国精心培养人才
苏步青在进行科学研究、致力于教学的同时,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人才。在几十年的教学中,他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数学人才。
还是在那艰难的30年代,在破烂不堪的屋子里,在一盏桐油灯下,他就培养出了“四大金刚”熊全治(现为美国里海大学教授);张素诚(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现任杭洲大学数学系主任);吴祖基(现任郑州大学数学系主任),并同他们一起创立了我国古典微分几何学浙江大学学派。
苏步青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为我国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人才,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学生中,有许多已是国内知名的数学家。有人作过一个统计:在全国闻名的十几所大学里,有25个数学系的正、副主任是苏步青的学生:在全国数学会,有十几位理事是他的学生。
全国解放后,苏步青虽然担任过许多领导职务,参加一些重要的社会活动,可是他仍象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地培育着社会主义事业所急需的数学人才。粉碎“四人帮”后,在一首诗里,他曾这样表达了自己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决心:
他日移山酬壮志,今朝挥笔绘神州,
细培精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
苏步青从他的亲身经历中深深感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都是走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59年3月,终于实现了他多年愿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周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