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五四以来—文化名人与祖国2
21420500000006

第6章 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原名承麟,字菊侬,艺名程艳秋,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1904年元旦出生于北京一个满州贵族家庭。6岁时,经人介绍,拜正享盛名的刀马旦荣蝶仙为师学戏,正式踏入了京剧大门。后来,又投陈德霖、王瑶卿门下学旦角,对梅兰芳执弟子礼。从此得以在浩翰的艺术天地里展翅翱翔。1922年17岁时,他独立成班演出。程砚秋“文、武、昆、乱”一脚踢,使旦角表演艺术面貌焕然一新,大大震动了京剧舞台。他发挥表演艺术上的独创精神,兢兢业业,在京剧舞台上逐渐创立刚柔相济,婉转多姿,意境深邃,韵味隽永,思想性和艺术性并美而独树一帜的“程派”。1931年,曾担任南京戏曲音乐学院的副院长。

解放后,程砚秋在生命的最后9年中,一直活跃在祖国的京剧舞台上,为新中国“载歌载舞”。1955年1月,由周恩来、贺龙介绍,程砚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富有爱国精神的名伶,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程砚秋不仅在艺术上成就非凡,而且有较强的戏剧社会责任感,1931年12月5日,在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演讲《我之戏剧观》,着重谈了戏曲艺术对社会的责任,他说“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对社会负有劝善惩恶的责任”。他主张通过“高台教化”去启发观念“观今鉴古”,影响观念的思想和行动,促使“社会进化”,“提高人类生活目标”。从1923年到30年代初,他“对于现时社会之病症而下药”,演出了20多出“程剧”,如《梨花记》、《红拂传》、《梅冢》、《金锁记》、《梅妃》、《文姬归汉》、《祈祷和平》、《春闺梦》、《亡蜀鉴》等,反映人民的不幸,控诉一切封建压迫,赞扬人民反对一切罪恶的斗争精神,从而激发、振奋人民的抗暴斗争。

自30年代来,程砚秋曾去欧洲考察,先后访问过苏联、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家,把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介绍给世界人民,为祖国京剧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族气节

程砚秋,这颗本世纪中国京剧戏坛光彩夺目的明星,1910年仅6岁就开始了京剧舞台生涯。20年代独树一帜,人们称之为“程派”,1932年在上海一次公演时,观众送给他一幅红缎幅黑绒字的贺联:“艳色天下理,秋声海上来”来赞誉他精湛的艺术表演,那时,他才19岁。

但是,更难能可贵的,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的爱国者。

“轰”!“轰”!1937年,卢沟桥上响起炮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北京城。刚刚带着剧团从外地演出归来的程砚秋、发现整个北京变成了一座“死城”,商店都关了门,学校也停了课,街头巷尾不时传来占领军杂乱的皮靴声、马蹄声。

没过多久,日本侵略者强迫北京的“梨园公益会”,拉一些京剧演员组织义演,并要求程砚秋参加他们的演出,把演出收入用来为日本人捐献飞机。这样一来,既可以为他们制造“天下太平”的假象,又能白白捞到大笔款项购买飞机,用来继续屠杀中国人民。

“梨园公益会”是当时戏剧界的一个组织。他们不敢违抗日本侵略者的命令,只得勉强答应。作为艺人又有谁敢说不唱?不唱就是有意与皇军对抗。在日本侵略者的威胁下,有些艺人被迫同意登台,但程砚秋刚正不阿,临节不辱,断然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粉墨登场。

北京梨园公益会怕惹来更大的麻烦,只得托人到程砚秋的住处说情:“程先生,您给圆个场,体谅体谅同行的难处,就答应了吧!”

来人向程砚秋说明了来意。程砚秋直截了当地说:“同行有难处,我知道。可是我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不干!”

来人见他语气坚决,很难说通,皱了邹眉头,说道:“唉呀,程先生,您别这么说。您是大名角,您要是不唱,日本人那里惹不起呀!再说对整个京剧界都不利!”

程砚秋思索了一下说:“我程某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让大家受连累。请你转告日本人,甭找京剧界同行的麻烦。我有什么‘罪过’,让他们直接找我说话就是了!唱义务戏买飞机的事,我宁死在枪下也决不从命!”

来人碰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悻悻而去。

程砚秋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了结,日本侵略者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但他已下定决心,不管怎样也不能丧失民族气节,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怒击敌寇

程砚秋罢演,使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大为恼火,但他们知道程砚秋的名望很高,不能随便加害于他,只好以后寻机报复。

1940年至1941年间,程砚秋应上海黄金大戏院邀请,赴沪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等,表示对困居“孤岛”的上海人民的慰问。

这两次演出,使日本侵略者更为恼怒。他们想,程砚秋在北京罢演,却两次赴上海演出,这不是存心和大日本帝国作对吗?一定要惩治程砚秋,给他点“颜色”瞧瞧,让他知道大日本皇军不是吃素的!

有一次,程砚秋在上海演出之后返回北京,在前门站刚一下车,事先守候在那里的便衣特务和警察就把他围了起来。

“喂,你是程砚秋吗?”

“你们要干什么?”

“跟我们走一趟,检查检查!”

程砚秋心里非常明白,这是对他罢演的报复,只好跟着他们来到站内偏僻处的小拘押室。刚一进屋,几个敌伪特务故意找碴,有个宪兵就动手搜程砚秋的身,程砚秋意识到“检查”是借口,实际上是要害他。“卑鄙至极!”程砚秋一时怒火冲天,他想:不能这样白白受坏蛋们的欺辱,要反抗,要还击!一抬手就使那个搜身的宪兵扑通一声仰面朝天。这一来可惹恼了那个宪兵,他急忙从地爬起来,象恶狼似扑向程砚秋。同时,20多个宪兵、特务一拥而上,将程砚秋团团围住,拳打脚踢,还想把他捆绑起来。但这帮家伙哪里知道,他们面前这个文弱书生似的京剧演员,武功根底扎实,一群人竟对付不了他。

这时,只见程砚秋倏地跳到屋里的一根立柱前,背靠支柱,趁特务、宪兵人多施展不开之机,挥舞拳手,左右开弓,把七八个特务打得纷纷后退,不得近身。程砚秋乘这个空隙,跃身过去,一掌击倒迎面过来的一个宪兵,跳到屋外,奔向月台,飞快地闪到车站上来来往往的人流之中。等到特务追上来时,程砚秋早已不见踪影了。

程砚秋赤手空拳,怒击敌寇,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北京城内闻者无不称赞!

罢唱归田

程砚秋虽然逃出了虎口,但他的剧团从上海运回来的戏箱子,却被宪兵和特务的刺刀捅坏,唱戏用的锣鼓也被用刺刀捅破了。戏是没法唱也不能再唱了,只得卸装回家。就这样,日本侵略者还不死心,他们步步紧逼又采取了新的花招。

程砚秋回家没几天,日本宪兵队长气势汹汹亲自找到报子胡同程家,程砚秋拒不出见,叫他的夫人果素英挡门。

“你们来有什么事吗?”果素英冷冷地问。

“当然有事,要见程砚秋。”宪兵队长恶狠狠地说。“他有个《春闺梦》的剧本,请你把它交出来。”

“我不知道剧本在什么地方,等他回来你们再来拿吧。”

周旋了半天,宪兵队长碰了一鼻子灰,一无所获。上级没有下达搜查命令,他只得退了出去。

北京城处处都在魔爪铁蹄之下,环境越来越险恶。程砚秋不愿媚敌当顺民,便与夫人商议,决定罢演归田,绝迹舞台,到北京西郊的青龙桥隐居,荷锄种田。当时梅兰芳在上海蓄须明志,罢演绝唱,以示对敌伪决绝。两位艺术大师的高风亮节,南北辉映,一时传颂。

程砚秋隐居青龙桥,每天扛着锄头下地,象农民一样播种梨田,锄草施肥。秋收时节,他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乡下,让他们品尝自己亲手做的玉米面贴饼子。于此同时,他还坚持每天练功,农闲时读史习画,也时常和农民一起拉家常。

一个著名的京剧表演大师欲演不能,程砚秋内心深处痛苦万分,日子越过越艰难。但不管别人怎么劝,程砚秋总不肯离开青龙桥,“身居野外乐融融,趣在农民不忘苦”,他有自己崇高的追求,以苦为荣,以苦为乐。

然而,青龙桥的生活并不平静,敌伪仍然没有放过他。什么警察局啦,什么治安军啦,常来程家查户口,还跟踪追击,窜到青龙桥搜查。每次总见程砚秋扛着锄头,啃着窝窝头,查不出名堂来,才败兴而归。1944年初春,日本宪兵想乘大逮捕的机会,把他抓进牢房。一天半夜,他们越墙进人程家,企图搜点“罪证”,好作为逮捕的借口,结果什么也没捞到。

在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里,有人经受不住这种压力,程砚秋顶住了!有一次,夫人果素英到青龙桥去看他,他极为愤慨地说:“不用怕!我就在青龙桥等着了,哪里也不去,他们爱把我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国破家亡,个人安危又算什么!让他们来吧!”为保持人格节操,程砚秋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1949年初,程砚秋以万分喜悦的心情,迎来北京的和平解放,从此他重新登上京剧舞台,为新中国、为自己的人民载歌载舞。1957年11月,他由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的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富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戏坛明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总理根据他多年的思想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旧社会经过个人的奋斗,在艺术上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在政治上坚持民族气节,这都是难能可贵的。解放后他接受党的领导,努力为人民服务,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这就具备了入党的基本条件。”

(张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