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家,教育家,琵琶、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翻译家刘天华(1895~1932),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09至1911年在常州中学求学时,刘天华参加了学校的军乐队,开始学习吹军号及军笛。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常州中学停办,刘天华返回故里,参加青年军乐队,从此开始从事音乐工作。1912至1924年,赴上海参加沪西开明剧社,在乐队工作。这一时期,刘天华又学习管弦乐器、钢琴等西方乐器,尤以铜管乐器他学得最好。1914年,沪西开明剧社解散,刘天华再次返回故里,在华墅华澄任教。1915年,其父病逝,刘天华也因病失业。第二年秋天,任教于常州母校。在任教期间,组织了军乐队及丝竹合奏团。1916年,与殷尚真女士结婚。1917年,从师周少梅先生,专门学习琵琶和二胡。1918年夏, 从师沈肇洲先生,学习琵琶。就在这一年,刘天华开始创作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二胡名曲,并写成初稿。1920年夏天,赴河南省学习古琴,教授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曲。1922年赴北京,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任教。第二年秋天,又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教,同时学习三弦拉戏。1923年,从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直至罹病,从未间断。1924年,名曲《月夜》定稿。1926年,除了北大与女师外,又任教于北京艺专,同时创作《苦闷之讴》,并学习昆曲。1927年,学习作曲理论,创办国乐改进社,编辑音乐杂志,创作歌舞引、引进操、悲歌。1928年,创作《除夜小唱》、《闲居吟》,公开发表《空山鸟语》。1929年,创作《虚籁》。1930年,听写梅兰芳剧曲册。1931年, 在高亭公司灌制二胡独奏《病中吟》及《空山鸟语》,琵琶独奏曲《歌舞引》及《飞花点翠》。1932年,创作《独弦操》及《烛影摇红》。6月1日,赴天桥收集锣鼓谱,染上了腥红热,得病仅一星期,于6月8日凌晨逝世,享年37岁。
刘天华虽然一生短暂,但其著作甚丰。译著有《和声学》、《曲调配和声法初步》;二胡独奏曲有《月夜》、《除夜小唱》、《闲居吟》、《病中吟》、《光明行》、《空山鸟语》、《苦闷之讴》、《悲歌》、《独弦操》、《烛影摇红》、《二胡练习曲集》(含曲47首);琵琶独奏曲有《改进操》、《虚籁》、《歌舞引》、《琵琶练习曲》(含曲15首);丝竹合奏曲有《变体新水令》、《混江龙》;歌曲有《君永校歌》;二胡独奏灌音片有《病中吟》、《空山鸟语》;著作汇编有《刘天华先生纪念册》;创办的刊物有《音乐杂志》。
执著追求,振兴国乐
清末民初,当社会上还看不起音乐的时候,刘天华对音乐早已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他青年时期,排除一切困难,赴沪学习军乐,并立志振兴国乐。刘天华家庭经济始终艰难,然而他却安贫若素,常对妻子说:“丈夫惟患事业之无成,家有贤内助,贫困何足虑?”为了振兴祖国的音乐文化,1927年,他克服种种困难,一手创办了宣扬国乐和音乐教育的国乐改进社的《音乐杂志》。由于刘天华家境贫寒,他虽有其心,每难如愿,音乐杂志被迫中途停刊。
为了宣传国乐,从1922年起,刘天华先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是年又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的课程,1926年再兼任北京艺专的课程。暑假期间,他积极组织国乐研究地,传授技艺。1927年,他积极创办了国乐改进社。
尽管刘天华兼任3所高校的课程,教学任务繁重,但每有登门向他求技的青年人提出要求时,均一一答应,并热心指教,耐心辅导。有时甚至留徒在家共进晚餐。对于学生,他非常诚恳,不论智愚,一概尽力施教。对于不甚聪明的学生,尤其多下功夫,直至教会;对于聪明而不用功的学生,毫不客气,有时甚至责骂;对于挨过骂而立刻用功的学生,他便立刻加以表扬。
刘天华不仅施教严谨,而且自学勤奋。一有空,他便深入社会,收集乐谱、皮簧、昆曲、锣鼓、小调、大鼓等,无所不听,无所不写。夏天的晚上,他常邀街头卖唱的乞儿宴之宾堂,请其弹唱,肃然静听,默然记写,蔼然详问,有得必笔之以书。为了听写“吵子会”的锣鼓谱,他跑到天桥下流乐人会集之地,身染猩红热,以致以身殉乐。
精湛乐技,震惊中外
刘天华的乐技,造诣极深,精通甚广。林之棠在悼念刘天华时写道:“先生岂惟精琵琶,提纲铜角无不明。纳中西共铸一炉,卓今古独创新声。”可见刘天华的乐技造诣之深,神通之广。
当时的北平,凡举行音乐会,刘天华必定登台演奏。他的演奏无不受人赞美。民国十九年深冬的一个晚上,刘天华在北京饭店举行个人音乐会。当时天气十分寒冷,普通室内,滴水成冰。刘天华音乐会的内容有二胡、琵琶、古琴等。在狂风怒吼,飞沙走石的当儿,北京饭店的门口仍是车水马龙,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大厅里挤满了中外音乐爱好者。刘天华教授一登台,全场的兴趣、渴望、惊奇顿觉增加,火焰一般的兴奋充斥大厅。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奏是二胡演奏《空山鸟语》、《病中吟》;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德雷兴先生听了刘天华的演奏惊叹不已,连声评论道:从刘先生的演奏中,我听到了离别的涕泣,步伐的节奏,兵刃的响声,思慕的微叹,病人的呻吟,幽林里的鸟语。刘天华教授演奏一停,顿时掌声四起。很多外国音乐爱好者,纷纷跑入后台,向刘天华握手道赞,并以一见风彩为荣。
北京饭店演奏会后,德雷兴先生竭力怂恿刘天华教授多灌唱片并介绍给高亭公司。仅灌两片:一片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和《病中吟》;一片琵琶独奏曲《飞花点翠》和《歌舞引》。今天我们所能听到的刘天华先生演奏的曲子仅此两片。实际上,当时最受人欣赏的是《汉宫秋月》和《十面埋伏》等曲,只以此曲太长,需片太多,公司为了营业,无意灌制长片。
爱国爱乐,拒绝外邀
刘天华教授临死之前不久,一位外国女音乐家正式邀他到美国去开音乐演奏会,刘天华断然拒绝。好多人不理解,到美国演奏,可发大财,问他为何不去,他说:不去的理由有两点。第一点:我自己的技术还没有达到顶点,我作曲的内容,还不丰富。第二点:这个外国女音乐家钢琴的演奏技术,并不出人头地,到了美国,不但不能把国乐的优点充分地代表出来,反倒带累了国乐,使它在国际间,不能获得它应有的地位。凡有损国乐声誉的事,给多少钱我都不干。国乐声誉是头等大事,10年之后,有了充分的准备,再去不迟。不去则已,一去必须使国乐在世界上占有光明的地位。他对自己是何等的求全;他对国乐是何等的负责;他对国誉是何等的看重!
举办音校,振兴国乐
1927年,在刘天华直接领导下,国乐改进社成立,音乐杂志创刊。时隔不久,艺专音乐系及北大音乐专科相继停办,当时音乐界的人士,无不疾首痛心。同时,刘天华还看到,当时社会上,有一批有志于音乐的人,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入正规的音乐学校学习,致使一批有音乐才能的人被埋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闹了音乐饥荒导致的。怎么办?坐等是没有用处的。强烈的振兴国乐的心,终于使刘天华想出了办法——办夏令音乐学校。
当时的国乐改进社,人力物力都很薄弱,办正规音乐学校是不行的,只好利用暑假,办业余音乐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供中小学音乐教师和中学以上的爱好音乐的学生学习。办学的学制,大约需要4个暑假,修满100分可以毕业。开设专业科目,主要是音乐专业的各门功课。学习时间,每年的7月1日,至9月10日。学费愈少愈好,每年不准超过15元。所需校长和教员,从国乐改进社中聘请。办学房舍,由国乐改进社筹备。所需乐器,除钢琴外,一律由学生自备。所需经费,除收学费外,不足之数由国乐改进社补助。
刘天华的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国乐改进社的同志的赞同,受到社会上音乐界的好评,大家都希望刘天华的意见当年暑假就实现。
(李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