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弱者并非弱,强者亦非强
当自身实力不强时,千万不要强出头,更不能硬碰硬,否则,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把自己弄得粉身碎骨。中国谋略,奥妙无穷。自古至今,人们都深明柔能克刚的道理。正所谓,弱者并非弱,强者亦非强。
康熙帝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他即位的时候只有8岁。顺治在去世时遗诏要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之中,索尼虽然名列首位,但是已经年老,不能制约他人;遏必隆是一个怯懦的人,只知道追随依附鳌拜;虽然苏克萨哈有心和鳌拜争权,但是他的资望浅,难以限制鳌拜。在这种情况下,鳌拜专横跋扈,广植私党,残害异己,上欺幼帝康熙,下压朝中文武大臣,在军国大事上更是独断专行。
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的时候,索尼病逝,这样一来,鳌拜就更加专横了。本来,四位辅政大臣受命时,鳌拜名列在后,但“行班章奏”鳌拜皆列首位。鳌拜以为自己战功最多,又是顾命大臣,因而言行无所顾忌。甚至出现“意气凌轹”,“从多惮之”的紧张局面。
虽然康熙年仅8岁,但是他十分聪明,他长在深宫,目睹了上层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对朝中的各种事情也都看得很清楚,因此,在对付鳌拜的时候,他非常谨慎。他知道,鳌拜遍植党羽,控制了朝中大权,如果自己表现出很高的理政能力,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想要把鳌拜除掉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故作软弱,麻痹鳌拜,使他放松警惕,而自己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铲除鳌拜。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14岁的康熙帝开始亲政。康熙帝亲政,苏克萨哈递上了奏折,说自己蒙先帝之恩辅政,但七年来却没有什么功绩。现在皇上要亲政了,就让老臣我去守先帝陵吧!这样,臣这把老骨头或许还能够保全。
康熙看完苏克萨哈的奏折,即用另纸写就朱谕道:尔辅政大臣等,奉皇考遗诏,辅朕七载,朕正欲酬尔等勤劳。兹苏克萨哈奏请守陵,如线余息,得以生全,不识者有何逼迫之处?在此何以不得生?守陵何以得生?着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具奏。
苏克萨哈为什么这样做?康熙自有考虑:一则苏克萨哈想以退为进,自己退下来,归政皇上,这样一来,同为辅政大臣的鳌拜也得退下来;二则在朝中与鳌拜斗危险很大,他想及早抽身,保全生命。
康熙帝的朱谕一下,鳌拜立即就知道了,这件事重重地刺痛了他,把他难以遏制的仇愤激了起来,于是,鳌拜进行了恶毒的反扑。
鳖拜至议政王处活动。他迫使议政王按自己的命令办事,写了这样的奏折:“苏克萨哈系辅政大臣,不知仰体遗诏,竭尽忠诚,反饰词欺藐主上,存蓄异心……应将苏克萨哈官职尽行革去,即凌迟处死,所有子孙,俱着正法。”
按清朝惯例,凌迟处死,是大逆不道的处分,苏克萨哈请守陵寝,又有何罪,怎么可以凌迟处死呢?并且还要灭族?康熙帝看了,十分惊异,就召遏必隆、鳖拜等人入内复奏谬误。
鳌拜当即上前辩驳。康熙道:“你与苏克萨哈不知有什么仇恨,定要斩草除根?”
鳌拜道:“臣与苏克萨哈并无嫌隙,只是秉公处断。”
康熙道:“恐怕未必!”
鳌拜道:“若不法办,将来臣下都要欺君罔上了。”
康熙帝不准奏。
鳌拜大怒,攘臂向前,欲以老掌相向。
康熙“吓得惊恐失色”,便支吾道:“就要办他,亦不应凌迟处死。”
鳌拜道:“即不凌迟,也应斩首。”
康熙帝战栗不答,最后决定将苏克萨哈绞决。
这是一次很好的表演,鳌拜见康熙帝被自己吓得惊恐失色,浑身战栗,觉得这个少年太容易控制了。这也使康熙帝的生命危险小了很多。康熙帝对于这种上层斗争的刀光血影已经看惯了,为了把鳌拜铲除,他早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并且胸有城府,即使鳌拜攘臂向前,他也不会惊恐失色。不久,康熙帝就加封鳌拜为一等公,鳌拜更加放心了。康熙的计谋,取得了成功,上上下下都认为康熙太软弱,难以与鳌拜抗衡。
然而,康熙帝真的只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少年吗?内行的人都知道,老虎伏下身子是为了出击。眼看着猎物就在前面,康熙帝是不会放过鳌拜的。在与鳌拜周旋的过程中,康熙帝时刻都在想,怎样才能除掉鳌拜。大臣可用吗?御林军可用吗?
鳌拜已经把政权控制住了,御林军也被鳌拜掌握,因此,康熙必须慎重。有心计的康熙,从侍卫中选取身强力壮者,以练习布库(即摔跤)的名义组织了一支能为皇帝拼死效忠的少年武士亲信卫队,每日滚打练习。在鳌拜入朝奏事时也不回避,这就更让鳌拜坚信康熙只不过是一个贪玩而胸无大志的少年,于是心里就更加坦然,不加戒备。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这时候的鳌拜自恃位高权重,经常借口有病不上朝。有一次康熙去探望鳌拜,御前侍卫和托发现鳌拜神色反常,便迅速走到鳌拜床前,揭开席子发现一把匕首,鳌拜见此情景十分紧张,康熙却出人意外地笑笑说:“刀不离身是满人的故俗,不足为怪!”当场稳住了鳌拜。在和鳌拜周旋的时候,康熙在很多事上都非常忍耐,有时候,还做出一些出色的表演,以显示自己无能。
有一天,康熙以下棋为名,召索尼的儿子吏部侍郎索额图入宫,谋划擒拿鳌拜之计。这时,练习布库的侍卫武艺日渐进步,已有足够的力量擒拿鳌拜。康熙帝单独召鳌拜入见,事先已将善于布库的侍卫埋伏在两侧。由于鳌拜毫无戒备,欣然前往,到了内廷,见康熙在上面,鳌拜昂着头,走到康熙帝面前,说道:“皇上召臣何事?”
康熙猛喝一声:“你知罪么?”
鳌拜毫无畏惧,直答道:“臣有何罪?”
康熙道:“你结党营私,欺上压下罪不胜举,还说无罪!”
鳌拜忍耐不住,脾气发作,攘臂向往。
康熙帝一声令下:“左右与我拿下!”
鳌拜一点也不害怕:“那个敢来拿我!”
一帮会武功的少年侍卫一拥而上,将鳌拜擒获,然后押入大狱。
康熙皇帝命康亲王杰书等勘问,列出鳌拜主要罪行三十款,其要者有:背负先帝重托,任意横行,欺君擅权;引用内外奸党,致失天下人望;与穆里玛、塞本得、班布尔善等结成奸党,一切政事,先与私家议定,然后施行;将苏克萨哈灭族,又将白尔黑图等无罪枉杀;以八旗更换备事,擅加杀害苏纳海等人;贪揽事权,延挨不清辞政;禁止科道陈言,阻塞言路;逆恶种种,所犯重大。上述罪行经康熙帝亲自鞠讯,逐一落实。朝廷大臣议决应将鳌拜革职,立斩。其亲子兄弟亦应斩。妻并孙为奴,家产籍没。其族人有官职及在护军者,均应改退,各鞭一百。鳌拜死党穆里玛等主要罪犯,一律处死刑。
康熙帝年轻而有主张,考虑事情也比较全面,鳌拜是顾命辅臣,有战功且效力多年,不忍加诛。最后定为革职没籍,与其子纳穆福俱予终身禁锢,后来鳌拜死于狱中,纳穆福获释放。
就这样,鳌拜集团被彻底铲除了,一场生与死的大较量也以康熙帝的胜利而结束了。
65把自己的意图隐藏起来
很多时候,锋芒毕露,必会招致祸害。所以,聪明的人会在必要的时候装装糊涂,把自己的雄心壮志隐藏起来,让对方认为胸无大志,对他够不成威胁。这样不但可以自保,还可以为以后的发展积蓄力量。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春,刘备刚在徐州立足不久,羽翼还没有丰满便被吕布打败。苦于没有栖身之地,只好率众投奔了曹操。
在曹操处,刘备为了使曹操不加害自己,对曹操百般奉迎。在空闲的时候便到后园种菜,每天亲自浇水灌溉。关羽、张飞见状,责问刘备说;“兄不留意于天下大事,为什么偏酷爱这等小人做的事了?”刘备笑了笑说:“二位贤弟日后便知。”
有一天,关羽和张飞到街上去闲逛,刘备一个人在后园浇菜。突然,张辽、许褚来到园中对刘备说:“丞相有请。”带着狐疑的心情,刘备跟随二人来到了相府。
一见面,就听曹操问他:“你近来做了件好大的事啊!”
刘备暗暗吃了一惊,心想,难道我与国舅董承密图曹操的事泄了?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双手搓弄着,像做错了事的小孩一样,痴立在一旁。
见到刘备这种憨样,曹操笑着说:“玄德学圃不易吧!”
这时候,刘备才知道曹操所说的“大事”,原来是指他学圃而言的于是放松下来说:“不过无事消遣罢了。”
曹操说:“此刻梅子正青,煮酒已熟,我二人在此以酒消遣一会如何?”说着便把刘备引到了后园的小亭坐定。品着青梅,开怀畅饮起来。
刘备边吃酒边想,曹操今天请我来此,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
几杯酒落肚后,曹操指着远处阴云翻腾、龙卷风顶天立地的场面说:“现在正是春深季节,龙也乘时而变化,由地面升腾于九霄。龙能大能小,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我看世间的英雄也可比做龙。大凡英雄人物都能屈能伸,不失时机地把握和驾驭形势。你走南闯北,觉得谁可称为当世之英雄?”
刘备心想,曹操所说莫不是在影射于我?这个时候,不管怎样都不能让他看出我的心志。于是便装愚说:“备肉眼凡胎,怎么会识英雄?”
曹操说:“不必过谦嘛,请随便说说。”
刘备说;“备得丞相的恩护,才能仕于朝中,怎么可能结识天下英雄呢?”
曹操说:“虽未见其面,但也总有耳闻吧?”
见曹操执意让他开口,刘备便只好说:“淮南袁术,兵粮足备,能算位英雄吧?”
曹操大笑说:“你可真能开玩笑,袁公路不识时势,妄自称帝,已是众矢之的,冢中的枯骨,命在旦夕,怎配得上英雄二字!”
刘备说:“河北袁绍四世三公,朝中故吏大多数是他家的门客。如今又虎距冀州,麾下贤人众多,足可谓英雄了吧?”
曹操说:“袁绍表面严厉,可胆子极小,遇事好谋无断。不敢为大事,专图小利,算不上什么英雄。”
沉思片刻后,刘备说:“江南八俊之一,刘表威镇荆襄九郡,我看足可称为英雄。”
曹操摇头说:“刘表徒有虚名,坐守田园,愚腐已极,何置一提?”
刘备肯定地说:“独霸江东、血气方刚的孙策足可称之为英雄了吧!”
曹操不在乎地说,“孙伯符不过是借其父的英名罢了,还称不上英雄。”
刘备又说:“益州的刘季玉,独霸西蜀数载,能不能视为英雄?”
曹操说:“刘璋虽是汉室宗亲,不过是个看家守户的材料。”
刘备好像猜谜似的又说:“那么南阳张绣、汉中张鲁、西凉韩遂该如何?”
曹操大笑道:“玄德公越说越不着边际。这些人都是碌碌鼠辈,何足挂齿?”
刘备说,“这些人都是我所恭慕的人,除此以外,我就不知道了。”
曹操站起身说道:“依我看,能称得上英雄的,普天下只有你和我了。”
刘备万万没有想到曹操会提及他,心中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失落在地,正巧这时天空中响起一阵雷声刚过。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刘备乘机说:“这雷声来得真疾呀,吓了我一跳。”
见刘备被雷声吓得如此,曹操大笑道:“大丈夫还惧雷声?”
刘备自我解嘲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嘛!”曹操见刘备如此没有胆识,遂不再留意他了。
过后,刘备把当日的经历告诉了关羽、张飞,并且嘱咐二人说:“我们栖身在此乃暂策,凡事宜谨慎。平日里,我之所以学圃种菜,那是故意做给曹操看的,让他觉得我胸无大志,这样他就不会对我有所戒备。”听完之后关羽、张飞才知道刘备种菜学圃的用心。
66忍小是为了谋大
《论语·卫灵公》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即容忍,让步,屈身;谋,即图取,伸展。忍小谋大是为即将进行的大谋而忍,且是在如果不容忍细枝末节就会打乱全局大略的条件下才运用的。
魏明帝曹睿死后,大将军曹爽用升爵释兵权的计策,把司马懿的兵权夺了下来。司马懿见曹爽兵权在握,门客众多,不便与之争锋,便索性将朝中一应事宜皆由曹爽裁处,自己在家推病不出,并让两个儿子也离职在家闲居,以避杀身之祸。
得势后的曹爽整天饮酒作乐,出城畋猎。府中上下人等,不管是服饰,还是器皿都和宫中无异。就连地进贡的珍奇玩好之物,都必须得经他筛选后再送入宫中。美女佳人充斥府中,又重建楼台亭阁于府中。骄奢淫逸,不可一世。
有一天,曹爽的弟弟曹羲劝他说:“兄权威极重,又常出城畋猎游玩,一旦被人暗算,后悔可来不及了。”曹爽说:“我大权在握,谁敢奈何于我?”曹羲说:“还是谨慎些为好。”曹爽沉思了一会儿说:“现在我所惧的只有司马懿一人,他若不暗中生事,我便彻底无忧了。这老儿称病一直未上朝,不知近况如何,待我遣人去打探一下消息。”
这时,曹爽的门客李胜刚要去荆州赴任刺史,曹爽把他叫到身边说:“你今日先去司马府上,借口向司马懿辞行,顺便打探一下府中的消息。”李胜得到命令之后,马上便来到司马府。
司马懿听说李胜来府中向他辞行,便对两个儿子说:“李胜乃曹爽府中得意门客,他今日向我辞行是假,打探我的病情才是真。待我哄他一哄。”说罢,脱去冠戴,散开头发,上床围被而坐。又唤来两名奴婢扶其后背,待李胜来见。
李胜来到司马懿床榻前一看,拜曰:“一向不见太傅,未想到会病成这样。今日天子封我为荆州刺史,特来拜辞。”
司马懿嘴流口水,一字字含混地说:“并州接近朔方,应当好好为之备。”
李胜纠正说:“我将去荆州,并非并州。”
司马懿指了指自己的耳朵,然后又摇了摇头,最后若有所悟地说:“噢,你是刚从并州来啊!”
见司马懿耳聋,李胜凑近他的耳边说:“我去汉上荆州!”
司马懿点头说:“原来你是由荆州去并州啊。”
李胜回头对左右侍从说:“太傅怎么病得这么重了?”
左右侍从说:“太傅自患病以来,耳就聋了。”李胜说:“请纸笔一用。”
侍从取过纸笔后,李胜写完欲言之语,呈给司马懿。
司马懿笑了笑说:“我耳聋了,你此去要多保重。”说完,对侍从指了指自己张开的嘴。侍婢见状,马上端来汤羹,用匙筋往司马懿嘴里送,一匙汤羹未喝完,却弄得汤流满襟,同时还哽噎,咳嗽不止,待司马懿喘息一阵后,只见他拉着李胜的手说:“吾今病重,死在旦夕,二子不肖,望卿多教之。卿若能见到大将军,嘱他千万看视好我的两个儿子。”说完,倒在床上喘作一团。
辞别了司马懿,李胜便来到曹爽外向曹爽细叙了司马懿的详情。曹爽听罢高兴地说:“既然老贼病已如此,我还有什么可虑的?日后他死了,我就更无忧了。”
待李胜出了府,司马懿起身对两个儿子说:“李胜回去一定会向曹爽禀告我病重的消息。如此一来,曹爽必不会再顾忌我了。待他再出城打猎时,我们可乘城中空虚,设计夺其权。”
后来,司马懿果然在曹爽出城谒明帝墓并顺路畋猎的时候,占据了京都,把曹爽的大将军之权又夺了回来。
公元前269年,秦昭王派兵攻打赵国阙与,秦军声势浩大,对阙与志在必得,赵奢奉命救援,却故意行动迟缓,停滞不前,秦派间谍一探虚实,赵奢一面殷勤接待,一面假装畏敌胆怯,间谍中计。秦军更加轻敌,放松了戒备。这时赵奢及时捕捉了战机,一举打败了秦军。
在这两件事例中,虽然在表现上各有不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却是一致的,他们运用的都是诡诈手段,有意向对方示弱,误导对方,也就是所谓的忍小而谋大。
67身处逆境,忍辱负重
人生之路鲜花满地,但也荆棘丛生,暗流奔涌。在很多时候,必须要做到在坦途中居安思危,在坎坷时忍辱负重。只有这样,才能在顺境中一马平川,平步青云,在逆境中拼搏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