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21607400000028

第28章 韬光养晦,忍小谋大(3)

在封建社会,大战时期抓住战机很重要,而充分利用和平时期抓住机遇求发展更为重要。

在赵武灵王少年继位的时候,赵国已是积贫积弱之国,当时正处于“四战之国”的尴尬境地。面对残酷的现实,赵武灵王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振兴赵国的雄心壮志。

当各诸侯国纷纷称王的时候,赵武灵王却冷静而理智地下令国内只能称他为“君”,并声称没有王的实际,怎么敢用王的名义呢?

赵武灵王在位第四年的时候,年纪轻轻的他就开始了韬光养晦、和平崛起的外交努力和实践,他把赵国的近邻--韩国定为第一个和平外交对象。

他积极主动地与韩宣惠王进行了两国首脑会晤,与韩国建立了互相信任的战略伙伴关系。第二年又趁热打铁,主动要求娶韩宣惠王的女儿为妻,以自己的婚姻为纽带,与韩国进行政治联姻,使得韬光养晦的和平外交初见成效。

武灵王十八年(公元前308年),韩军被秦武王打败,韩国的宜阳也被攻下了,这样,秦武王问鼎了中原。但是,没有过多久,秦武王就死了。恰巧武王膝下无子,而武王的叔伯兄弟公子稷(有说是异母弟)当时在燕国作人质。赵武灵王立即把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了,这可是一个向秦国示好的时机,当机立断,派代相赵固带兵赴燕国,将公子稷护送到秦国,夺了秦国王位,是为秦昭王。

出于感激,秦昭王自然对赵国表示出了友善。这样,赵国就有了韩国和秦国两大友好盟国,为赵国赢得了一定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把运筹已久的胡服骑射改革方略推行了出去。他大胆借鉴吸取了胡人部落的骑兵装备和训练方式,组建起了一支赵国骑兵部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赵国军事实力。

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即胡服骑射顺利实施后的第二年,赵国国内大局已定,政通人和,国力大增,军事上有了一定的实力。赵武灵王成功完成了他厉兵秣马、积蓄实力这第一步棋,逐步开始实施他和平崛起赵国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击三胡,灭中山,巩固边防,统一疆土,从根本上崛起赵国,雄踞关东。

赵武灵王分别于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年)前后三次胡服北征,兵锋所至,林胡王献马,楼烦王一部骑兵被收编。在痛击了三胡部落的同时,也解决了长期困扰胡服骑射实施的两大难题--骑兵和战马短缺问题。

赵武灵王不失时机地把原阳这个自然和人文环境非常适合训练骑兵的地方,建成了赵国的骑兵训练基地,把原来赵国的步兵直接改编为骑兵,集中在此地训练。同时直接招募大量原阳附近的胡人应征入伍,委派代相赵固在代地负责收编三胡战败俘虏的胡兵,直接补充到赵军的各骑兵部队,解决了骑兵兵源难题,极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林胡王献马”,解决了中原地区缺少彪悍强壮的战马问题,使赵国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良种军马的供应基地--林胡。

这样赵武灵王把胡服骑射又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使赵国如虎添翼,国力日益彰显,军事实力突飞猛进,与日俱增。

武功尚需文治,在开疆拓边的同时,武灵王对三胡地区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文治工作。

此后,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交相辉映,使赵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达到了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在赵武灵王打击三胡的过程中,同时也交叉地对中山国进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进攻和打击。

齐国是中山国的后台。齐国东临大海,西近中原,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国殷民富,是函谷关以东的第一大霸主,与当时的秦国并驾齐驱,雄踞东西,形成当时的世界两极,各诸侯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赵武灵王进攻中山是与防齐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与整个天下诸侯的利益直接相关的,不能轻举妄动,掉以轻心。

大战未起,外交先行。几乎所有的大国,赵武灵王都派遣了庞大的外交使团,广泛开展军事外交公关活动,尽最大努力与各大诸侯国搞好关系,力争创造一个有利于赵国的国际空间,使赵国可以集中力量对付中山和三胡。

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打击三胡的同时,对宿敌中山国只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占领了中山国的宁葭(今石家庄市西北)。初战告捷,小有收获后就及时地停止了前进的步伐,静观中山的盟友--齐国及其他诸侯的反应,再作下一步打算。

公元前305年,武灵王再率大军攻中山,接连攻取了中山的丹丘(今河北曲阳西北)、华阳(今河北唐县西北)、鸿上塞(今河北涞源南)、鄗(今河北高邑东南)、石邑(今河北石家庄西南)、封龙(今河北石家庄西南)、东垣(今石家庄东北)等七座城池要塞。中山国的北部要塞--鸿上塞、西部出入太行的门户--石邑、国都灵寿屏障、滹沱河南岸重镇--东垣均被赵军控制,中山的国都灵寿已近在咫尺了。

但战局并未按照赵武灵王的意愿发展,赵国军队遭到了中山军民同仇敌忾的拼命抵抗,攻势严重受阻。而此时中山提出愿把赵国已占领的四个邑献出求和,赵武灵王审时度势,也只好再次见好就收,班师撤兵。

两年后,公元前303年,赵又攻中山,赵军依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赵武灵王不得不再次收敛锋芒,放眼天下,静观时局,再次在变幻莫测的战国风云寻找有利战机。

当时正是齐、秦两强东西对峙时期,齐、秦两国都在拉拢赵国。赵武灵王此时却独具慧眼,头脑非常冷静,他认为赵与齐、魏联合,反而会使赵和齐、秦三方都疲弱。他采取楼缓“结秦连楚、宋之交”的外交策略,“令仇液相宋,楼缓相秦”,再次展开外交攻势,派仇液入宋为相,楼缓入秦为相,作为内应,做好秦、楚、宋三国的国内策应公关工作,既防止齐、秦联合而对赵不利,又使齐、秦保持战争对峙、胶着状态,使齐、秦两国都疲于战争,无力干涉赵灭中山事务,赵可以乘机进攻中山、攻略胡地,进一步推行胡服骑射,收编三胡军队,扩展赵国的军事力量。

在表面上,赵武灵王两面敷衍,双方都不得罪,实际上,他自始至终坚决不参加这场旷日持久的国力消耗战,同时派李疵潜伏到中山国内,侦察敌情,等待时机。

公元前301年,齐、魏、韩三国联兵伐楚,当三国进攻楚国方城的时候,齐国陷入了这场战争的泥沼,拔不出脚,再无力继续支持中山了。同时李疵也带回了中山国内的情报:中山“民务名而不存本”,“耕者惰而战士懦”,已经到亡国的地步。

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亲率20万大军,从其控制的中山北部门户--鸿上塞,再次向中山大举进攻,“攘地北至燕、代”,一举把中山北部地区占领了。

公元前299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这次的进攻给了中山国一次致命的重创。中山的国都灵寿沦陷,中山王逃往友邦齐国,最后死在了那里。

在中山赵武灵王扶植了一个傀儡国王尚,这个时候的中山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成为了赵国的附庸。可中山王尚任用魏义、椻长二臣,继续与赵国为敌,使得赵国不得不再次寻找彻底剪除中山的机会。

从公元前298年到前296年,齐、魏、韩又连续三年联兵攻秦,这一次,齐国又给赵武灵王了一次彻底灭亡中山的极佳历史时机。

公元前296年,赵国借此机会终于彻底地一举灭掉了中山。

十年磨一剑,赵武灵王用了十二年时间,在齐秦对峙、诸侯争霸的夹缝中,审时度势,成功地实施胡服骑射,打击三胡,消灭中山国,去掉了心腹之患,拥有了中山五百里方圆的膏腴之地。

从此之后,赵国“北地方从,代道大通”,从邯郸到代地畅通无阻,赵国的疆土南北连成了一片,国家统一,边疆稳定,迅速崛起。

71忍他人不能忍

很多时候,忍他人不能忍,才是上上之策。忍有时是一种极其高明的诈术。

打败楚国之后,吴王阖闾成了南方的霸主。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和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吴王阖闾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满以为可以打赢的吴王阖闾没想到自己打了个败仗,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之后,就咽气了。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为了记住这个嘱咐,夫差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为了攻打越国,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日夜操练兵马。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在越国,有两个大夫很能干,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范蠡的建议,带领大军去跟吴国军队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果然,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这个时候,勾践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于是,勾践就把文种派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贿赂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伯嚭答应带西施和文种去见吴王。经过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之后把事情向勾践报告了。为了大局着想,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到了吴国,夫差让勾践夫妇俩住在阖闾大坟的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回国之后,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再说吴王夫差,他自从把越国打败之后,就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就只沉迷于西施的美色之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再加上他又狂妄自大,不顾人民的困苦,经常出兵与其他国家打仗。他还听信了伯嚭的坏话,把忠臣伍子胥杀了。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去和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趁吴国精兵在外,越王勾践突然袭击,一举把吴兵打败,杀了太子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夫差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个时候的吴国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但是,范蠡却坚决主张要把吴国灭掉。夫差见求和不成,这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在极度羞愧的情况下拔剑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