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扰乱对方的思维,趁机混水摸鱼
巧舌如簧之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一会儿顺着说,一会儿反着说。顺着说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让对方不由得不信;反着说的时候,说得振振有词,叫对方不敢怀疑。如此反复必然造成对方思维的混乱,而在对方开始迷惑,考虑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时,他就可以混水摸鱼,乘机达到自己的目的。
张仪把一套“纵横术”学到手之后,就带了几个人到楚国去求取富贵。但是,到了楚国却找不着门路,因此便潦倒起来,和他一起去的人怨气冲天嚷着要回家去。张仪就对他们说:“你们再挨几天,不是我夸口,只要我能见楚王,就一定让大家吃喝不尽。不然的话,你们就把我的门牙敲掉。”
终于,通过各种关系,张仪见到了楚王。然而,楚王非常看不起他。张仪就说:“我到这里相当久了,大王还不给我一点事做。如果大王真的不想用的话,请准我离开这里,去晋国那边碰碰运气!”
楚王巴不得他快点离开,于是便一口答应了。
“当然,不管那边有没有机会,我还是要回来一次的。”张仪说,“但请问大王,需要从晋国带些什么?譬如那边的土特产,如果您喜欢我顺便带回来!”
楚王轻视地扫了张仪一眼,淡淡地说:“金银珠宝,本国多的是,对于晋国的东西,寡人没什么可稀罕的。”
“大王就不喜欢那边的美女吗?”张仪提高声音说道。这句话像电流一样激穿了楚王的身体,楚王连忙问:“什么?你说的是什么?”
“我说的是晋国的美女。”张仪假装正经地说,还做起手势向楚王解释,“晋国的女人,哪一个不似仙女一样?粉红的脸儿,雪白的肌肤,头发黑的发亮,走起路来如风吹杨柳。说话娇滴滴,简直比银铃还清脆……”张仪舞动起三寸不烂之舌描述着晋国美女的姿色。
这-席话引得楚王的眼珠一直跟着张仪的手势转,连嘴巴也合不拢来,说:“对对对!本国是一个荒僻地区,还从来没有见过晋国的那些娇娃,你不说我倒还没有想起来,那你就给我去办,多带些这样名贵的土产回来吧!”
“不过,大王……”还没等张仪说完,楚王立即就明白了张仪的意思,“不用说了,货款是需要的。”楚王马上给了张仪很多钱,让他从速去办。
张仪又把这消息故意传开,直传到南后和郑袖这两个楚王的爱姬的耳朵里。听了这个消息,两人非常恐慌,连忙派人去向张仪疏通,告诉他说:“我们听说张先生奉楚王之命到晋国去买土特产,特地送上盘缠,给先生做路费!”张仪假装心领神会,借机又大大地捞了一把。
要向楚王辞行的时候,张仪装出依依不舍的样子,说:“我这一次到晋国去,路途遥远,不知哪一天可以回来,请大王赐我几杯酒,给我壮壮胆吧。”
张仪饮了几杯,又装模作样地再拜请楚王,说:“这里没有别的人,敢情大王特别开恩,叫最信得过的人出来,亲手再赐我几杯,给我更大的鼓励和勇气。”
于是,楚王就把特别宠爱的南后和郑袖请了出来,轮流给张仪敬酒。
张仪一见时机到了,马上开始表演了,只见他假装连酒都不敢饮了,扑通一声跪在楚王面前,一脸诚恳地说:“请大王把我杀了吧,我欺骗大王了。”
听了这话,楚王惊讶不已之,这时,张仪又接着说:“我走遍天下,从未遇见有哪个女人长得比大王这两位贵妃漂亮的。过去我对大王说过要去找土特产,那是因为没有见过贵妃,现在见了,觉得已把大王欺骗了,罪该万死!”
张仪的这几句话说得楚王心里别提多美了,就对张仪说:“我以为什么!那你不必介意。我明白,天下根本就没有谁比得上我的爱妃的,是不是?”
从此,楚王对对张仪的态度就改变了,而两位贵妃更是感谢张仪维护了自己的地位,孰不知这些都是张仪设计好的。由此看来,对于脸皮厚的人来说,混水摸鱼的确是可以得到好处的。
受到楚怀王的命令之后,刘邦和项羽分路进攻秦国都城咸阳,并当众宣谕“先入关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但权力尽归项羽,反受其控制,改封刘邦为汉中王,驻节南郑。项羽的谋士范增深忌刘邦,打算把他杀掉,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就想把他软禁在咸阳。为了脱离虎口,刘邦问计于张良,张良说:“我有办法。”
第二天,张良先以调虎离山之计奏请项羽,派范增往彭城催怀王徙居郴州。范增临行的时候,向项羽约法三章:一是不可离开咸阳:二是重用韩信,若不用则杀之;三是不可让刘邦归汉中。
事隔不久,张良再次让刘邦上表说,国家经济拮据,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要节约开支,目前驻咸阳有几十万军队,坐吃山空,不如将诸侯遣回驻地,减少开支。项羽准奏,即令新封诸王在五天内起程返国,可是由于与范增有言在先,于是就单独不准刘邦成行。
刘邦大惊,急与张良计议。张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叫刘邦上表,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地省亲。项羽看过了刘邦的表章,沉思了好久,对刘邦说:“你要回乡接取父母,亦是人子孝亲之意,但怕不是出自本心,是不是我要你留在咸阳,才有此举呢?”
刘邦装出悲戚的样子回答:“我父亲年老,无人侍奉,我日夜怀念,无时或已。往日因见陛下初即位,事务繁忙,故不敢启齿。今见各诸侯已返回驻地,能享天伦之乐,独我留在此地,又不知何年何月得见父亲之面了!”说到这里,哭了起来。
这个时候,张良故意唱起了双簧,他悄悄地对项羽说:“不可以放刘邦回乡取家眷,宁可遣他驻汉中去,使人去沛地把他的家眷带到这里来当人质,就可以好好控制刘邦了。”
项羽觉得张良的计策非常有道理,但是仍然不想把刘邦放到汉中去。于是,陈平又乘机启奏说:“陛下既封刘邦为汉中王,已布告天下,臣民共知,不使他上任,恐不足取信于天下,大家会说陛下登位便说假话,那对以后的法令,他们不是也会阳奉阴违吗?”
这样也有道理,那样也有道理,项羽本来就有勇无谋,现在就糊涂了起来。想了很久,最后,他无可奈何地对刘邦说:“既然大家这样说了,也是合情合理,现只可准你去汉中上任,不可回沛地,明天就起程吧。”
张良和陈平从不同的方面向项羽提出建议,把项羽弄得糊里糊涂,最后只有放虎归山,就这样,刘邦在谋士的帮助下回到了汉中。在这里可以看出,混水摸鱼,制造思维混乱是一招有奇效的技巧。
88情急之下往往会“狗急跳墙”
人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说假话的,所以,人说假话一定是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揭穿说假话者的谎言,其实就等于挡住他的去路,破坏他目的的实现。因此,谎言被人揭穿之后,圆谎就不仅仅是维护面子那么简单了。有的人会“狗急跳墙”,甚至杀人灭口。
在春秋时期,因为有人陷害而流落到国外的晋国公子重耳,娶了齐国的公主齐姜做老婆,过着很好的生活。在流浪期间,有九个臣子一直跟随着他,他们个个都有安邦定国之才,也都念念不忘回国复位。他们之所以抛妻别子跟着重耳,无非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位公子身上了。
但是,重耳日夜夫妻相伴,卿卿我我,根本没有把复国大事放在心上,就这样在齐国混过了七个年头。臣子赵衰就对大家说:“我们跟公子出亡,目的只不过是想借助外国力量复兴祖国罢了,但看今日齐国的情势,非常紊乱,自顾不暇,哪有力量帮助我们呢?不如及早离开此地,到别的国家去想办法吧!”
他们向重耳做了请示,但是等了十天还是没有见到面。一个姓魏的大臣沉不住气,说:“大家当初以为公子是个有作为的人,所以才不惜抛乡别井,不辞辛苦地跟他逃亡。但他却天天伴着新夫人,把我们撇在脑后,对国事置若罔闻。想见他一面,等了十天连影子都见不到,这又怎么能做大事呢?”
狐偃把大家领到了东门外一个叫桑阴的地方密秘商量对策,他说:“公子愿不愿意离开齐国,那是他自己的事,但要不要走,那是我们的事。只要大家想好办法,时刻准备好行装,等公子一出来,就邀往郊外去打猎,拥出城门,便劫他上路,到那时,他想不走也不行了,大家以为如何?”
这是一条非常灵妙的计策,所有的人都赞成,于是大家分头回去准备。他们都以为在这幽静偏僻的地方密谋,决不会有人知道的。可是,他们没想到,树上的采桑女,听到了他们密谋,回去一五一十地报告齐姜。
眼看计划就要落空,一旦重耳知道了他们的企图,他们的假话就不会再起作用。可是,天无绝人之路,虽然说齐姜没有参加密谋,但是她也不希望自己有一个一事无成的夫君,而且齐姜正好又是一位面厚心黑的人,她听了采桑女的话后,申斥她们说:“不得胡说八道!”随后,把她们统统关进一个密室里,半夜又悄悄地派人把她们杀掉灭口。
从事情的发展来看,使九位臣子的密谋得逞,并促成重耳回国夺权的,正是齐姜的心狠手辣。
战国时期也有这么一则故事,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
秦昭王派白起为主将,在长平歼灭赵国四十万大军之后,乘胜把邯郸团团围住。赵王的弟弟平原君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夫,因此赵王让他给信陵君写信,请求魏国出兵救援,魏王为了救赵国,便派将军晋鄙统率十万大军去援助。
秦王知道后,就派人去威胁魏王说:“我攻下赵国是早晚的事,任何人敢派兵救援,我打下赵国后,下一个就去攻打它!”
魏王听了之后非常害怕,赶忙命晋鄙停止进军,驻扎在邺城这个地方,按兵不动。平原君等得急了,不断派人到魏国去,并责备信陵君。
于是,信陵君在门客侯生的建议下,请魏王最宠幸的如姬帮忙。如姬把魏王灌醉,乘机盗窃了调动军队的兵符,连夜送到信陵君手里。
可是,侯生又对信陵君说:“你现在拿了兵符前去,晋鄙不一定会相信,他仍可以不把兵权交给你的。如果他说要再向大王请示一番,那事情就糟了,危急关头唯有断然处置。我有一个卖猪肉的好友,他叫朱亥,臂力过人,可以帮这个忙。到时晋鄙能顺利地交出兵权来,那是最好不过的;要是拒绝的话,叫朱亥当场将他打死便了。”
这位侯生的确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护假”高手。
信陵君率队到了邺城,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接替晋鄙的军权。果然如侯生所料,晋鄙验过兵符后,心里仍然非常疑惑,两眼不停地打量信陵君,说:“我要请示一下魏王才能把兵权移交给你。”
这个时候,朱亥正站在信陵君的旁边,见到这种情况,他马上按照侯生事前的计划,把暗藏在袖筒里的铁锤拿了出来,当头一锤,就把晋鄙给结果了,信陵君也顺利地接过晋鄙的兵权。
89打动对方与自己合作
人们常说:“响鼓不用重槌。”对于这句话而言,“不用重槌”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打动对方与自己合作,所以这里的关键还是要有“响鼓”。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轻描淡写”的手法,反衬出问题的重要,或直指对方痛处,使对方不得不与我合作。
英布是项羽手下大将,他有着高强的武艺,作战十分勇敢,立了许多战功。因此,项羽封他做九江王,对他很是信任。
公元前205年,田荣自封齐王,背叛了项羽,项羽带兵前去攻打,又派人传达命令,让英布也一起去,英布推说有病,只派一名将军带了几千人马去帮项羽。接着楚军在彭城被刘邦的汉军打败,英布又借口有病不去支援。因此,项羽对英布很不满意,几次派使者责备他。为此,英布更加害怕,再也不敢去见项羽了。
到了第二年,汉军和楚军在彭城又打了一大仗。这一次,汉军被打得向西逃跑,一直跑到虞县。在停下来喘气的时候,刘邦看了看手下人,叹了一口气说:“唉!没中用的人哪!要是有人能替我到英布那儿走一趟,让他背叛项羽,把项羽牵制在齐国一带几个月,我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取得天下啦!”一位叫随何的专管接待宾客的官员上前回答说:“这有什么难的,您让我走一遭得了。”于是,随何带了20个随从去见英布。
见到英布后,随何就故意问:“我心里总是觉得奇怪,大王您跟楚有什么亲,为什么要听项羽的呢?”英布说:“我是楚的臣子呀!”随何见英布说得有口无心,就不冷不热地说:“啊,是这么回事儿。但是,去年项王讨伐田荣,您为什么没有跟着去当先锋啊?为什么只派了几千个士兵去呢?这像个做臣子的吗?”这一下就戳到英布的痛处。英布正要开口辩解,随何却不让他说话,又接着问:“还有呢!后来汉王跟项羽在彭城打仗,项羽输得那么惨,大王您拥有上万军马,却袖着手在旁边看热闹,这好像也不是臣子该做的吧?”
面对随何的问话,英布无话可答,随何又说:“您向楚国称臣,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个靠山,但如今项羽不讲信用,背弃盟约,天下诸侯谁还敢相信他?要是他打败了汉王,诸侯们思量着下一步该收拾自己了,都会起兵保卫自己,最后大家都冲着他来,他能好得了吗?”
见英布不做声,随何就趁热打铁说:“现在汉王已经联合了好多诸侯一起攻打楚国,形势对汉王非常有利。大王您要是起兵背叛项羽,把他拖在这里几个月,汉王一定可以取得天下,到那时,您现在的封地还归您,汉王必定还会给您封地,岂不是比现在好得多?”
听了之后,英布终于表态说:“就照你您说的办吧。”但他只是私下里答应,还不敢泄漏。
随何知道英布还在犹豫,他怕拖久了又发生变故,就想着要用个什么法子促使英布最后下定决心。这时,正好项羽派来催英布发兵的使者还没走,正住在客馆里等消息。随何就拉着英布一起去了客馆。
随何也不等通报,就大模大样地一直走进去,坐在上面,对项羽的使者说:“九江王已经归顺汉王,楚国怎么可以征发他的军队?”听了随何的话,英布和使者都大吃一惊。随何就对英布说:“如今生米已煮成熟饭,您只有杀了楚国的使者,别让他活着回去,然后赶快跟我去投奔汉王。”一看事情已到这份儿上,英布只好把项羽的使者杀了,然后起兵攻打楚军。
没有费一兵一卒,没有动一刀一枪,随何就把自己最终的目的达到了,这的确算得上“不用重槌”,也算是“敲在了响鼓”上。
90求之于势,不择于人
孙子兵法中强调,胜利的得来,应“求之于势,不择于人”,也就是说,要善于创造一种对己方有利的态势,通过这种态势逼迫对方就范,谋取胜利。
在元朝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巡视中,宁海主丞胡汲仲见到一群老妇聚在庵子里诵经。突然,有一个妇人投诉说自己丢失了一件衣服,不知诵经的妇女中哪一个所偷。胡汲仲叫人拿来一些麦子,让所有在场的妇女每人手心放上几粒,然后合掌围着佛像绕圈,口里还是要照旧念经。主丞端坐在一边慢慢地说:“我请神明作法,如果是偷衣人,绕佛走了几圈以后,手心的麦子应当会发芽。”众妇女合掌绕佛而行,口中依旧念经,其中有一个妇人,几次打开手掌看手心的小麦粒,汲仲立即命人把她捆起来。
无独有偶,泰兴曾有一个叫刘宰的县令,也用此法破过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