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21607400000005

第5章 奸邪小人无所不用其极(4)

秦桧先拿出他准备好的议和方案,让高宗签了字,然后一个人主持议和谈判,不许其他大臣干预。在议和时,金国派来的使节带来了议和国书,非要高宗跪拜不可,否则,议和不成。正在万分为难之际,秦桧引经据典,说是高宗守丧未满三年,不能处理国家大事,如果行此大礼,既属不孝,又属不吉。金朝使者这才勉强应允,由秦桧代行皇帝职权,跪在金使面前,在和约上签字。

后来,金兀术以“与未交通,倡议割地”为理由,处死了挞懒。当然,金朝也就不再以议和为方针,而是要长驱直入,灭亡南宋。于是,在秦桧签订和约之后一年,金兀术就率兵南下,陕西、河南诸州纷纷陷落,秦桧十分震惊。

秦桧狡猾奸诈的个性无不贯串于他卖国祸国的始终。金人撕毁盟约,秦桧议和无效,恐怕要遭贬黜了。他为了弄清高宗对金兀术入侵的真正态度,就派了一位心腹大臣前去试探。此人见到高宗,试探着问:“金军长驱直入,陕、豫诸州陷落,抗金将领虽有陷州之责,但毕竟忠勇,尚可委以重任,使之继续领导抗金。”高宗听了此话,拍案大怒道:“宁可亡国,我也不用这些人!”秦桧得到了这一消息,心也就放回肚子里去了。

但抗金名将岳飞在河南连连打胜仗,在刘锜的协助下,在公元1140年的五六月间,岳家军和金军进行了几次大战,结果使金军的十万人马死伤过半,收复了蔡州、郑州、洛阳等地。金兀术闻岳家军到来,就恐惧后逃,真有闻风丧胆之势,很多金将,已准备降宋。在这种形势下,岳飞准备乘胜追击,他豪迈地与诸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公痛饮耳!”

前线的胜利却吓坏了秦桧和高宗。秦桧怕金兀术向他问罪,高宗在经历了苗傅和刘正彦两位将军叛乱之后,也心有余悸,深恐将领势大,难以控制,所以也不愿岳飞继续北上。正当岳飞雄心勃勃地准备大举进攻之际,秦桧却以高宗的名义命令刘锜、岳飞“择日班师,不可轻进”。不久,岳飞又在朱仙镇大败了金兀术,准备渡过黄河,乘胜追击。

这下秦桧慌了手脚,叫宋高宗发出紧急金牌,催逼岳飞撤军。岳飞接到第一道金牌,正在犹豫,送金牌的快马又到了。从早到晚,快马一个接一个,一连接到十二道金牌。岳飞知道要改变高宗的决定已经没有希望,气愤得泪流满面,说:“十年之动,毁于一旦。”岳飞收复国土的宏图大志,就这样不得不半途而废。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秦桧以明升官职、暗夺军权的办法把韩世忠、岳飞等人召入朝廷,“论功行赏”,并削去了他们的兵权。

金兀术听到南宋这一自毁长城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当即又做出一副重整军马、进攻南宋的样子,威胁南宋把淮河以北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并要杀掉抗金最为坚决的将领。

于是,秦桧开始精心组织安排,准备杀掉岳飞等人。他先派谏官万俟楔制造、收集伪证,然后又收买了岳家军的重要将领张宪的部将王贵、王俊等人,令王贵、王俊诬告张宪和岳飞的儿子岳云,把张宪和岳飞捕入狱中。在送交高宗的“罪证材料”中,有一封伪造的书信,其中有岳飞令张宪举兵之辞,高宗看了,惊惧不已,立即批准逮捕岳飞。

岳飞被人骗入大理寺,他看到岳云、张宪遍体鳞伤,不禁怒火中烧。他袒出脊梁,露出母亲所刻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在场诸人无不震惊。审问官何铸在审查材料时见所告不实,就向秦桧请求撤销此案。秦桧当然不肯,把案子转交同党万俟楔审理。岳飞等人虽经严刑拷打,始终一言不发。在迫害岳飞的过程中,秦桧已代表南宋同金兀术签订了“和约”,规定两国以淮水为界,割唐、邓二州与陕西诸地;岁贡银两、绢匹各二十五万;北方人流寓江南者,任其归回旧地。高宗不仅满口答应,还心存感激,连忙发誓同意,这就是宋金对峙史上的第二个“和约”,史称“绍兴和议”。

岳飞被关已两月余,秦桧等人还是找不到足够的证据,在逼迫岳飞签字画押时,岳飞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后来,秦桧在老婆王氏的怂恿下,发出密令,将岳飞、张宪、岳云等人处斩。在行刑之时,还叮嘱多设防卫,以免有人劫法场。对岳飞的亲朋故旧,也不放过,杀戮流放,极尽迫害之能事。

岳飞的被害,引起了公众的愤怒。韩世忠已被罢职,他当面质问秦桧时说:“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支支吾吾,作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回答:“莫须有。”“莫须有”是宋时的口语,意思是也许有。韩世忠听了,十分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知道,凭正当手段是无法除掉岳飞的,他就只好加给岳飞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也就是仅仅凭猜测来给一个无辜者定罪,也就是无中生有的诬陷。这个颠倒黑白的故事,使“莫须有”这个词一直流传至今。

秦桧就是这样一个狡诈之徒,他丧尽天良,一生纵奸行恶害人无数。

9阴谋的设局者善于耍阴谋

阴谋的设局者善于耍阴谋,他们认为自己处处高人一等,所以总爱显能耐,想去控制对手。殊不知,这种貌似聪明的“显能耐”,往往会抖露他们的弱点,将其丑恶嘴脸暴露在众人面前。

韩世忠、岳飞、张俊三大将的职位被罢免后,秦桧时刻派人去监视他们的动向,以便随时向自己汇报。监视韩世忠的人回来报告说,韩世忠任枢密使后,特地做了一条“一字巾”,上枢密院办公时,就把它裹在头上,显出悠闲的样子,但出外,却随身带了很多亲兵护卫。秦桧清楚,这是韩世忠对朝廷的举措不满,而且有所防备。派出去监视岳飞的人回来报告说,岳飞故意敞开衣襟出入,显得十分豪放威武,仿佛在向人们表明:“我岳飞一心为国,问心无愧!”这使秦桧大为恼火。只有去监视张俊的人,回来报告说张俊行为举止非常自然,没有任何异常迹象。这消息令秦桧稍为宽心。其实,秦桧心里很清楚,张俊之所以这么老老实实,服服贴贴的,是因为自己事先和他订立了“君子协定”。

秦桧早在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宋金议和时,就看好了武将之中的张俊是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人,所以平日里就注意用小恩小惠拉拢他。果然,张俊很快就成了和秦桧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这次张俊回朝后,秦桧就私下里向他许诺,召回三大将后将兵权全都归他,条件是支持秦桧削夺兵权、同意议和。张俊早就嫉妒韩、岳二人的军事才能和名声,对兵权也是觊觎已久,现在有这么好的一桩买卖,他何乐而不为呢?

张俊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在就任枢密使之后,马上上章表示愿意交出所带全部人马,拨属御前使唤。高宗见张俊率先表示拥护,又带头交出所管军马,龙颜大悦。又闻听韩世忠和岳飞似有不满,就在给张俊的奖诏中,抚谕他一定能保住功勋显赫的地位。

后来,朝廷宣布把三大将的原统帅部全部解散,名义上说“遇出师临时取旨”,实际上是切断了三大将与原属将士的联系,把指挥权分散归属偏裨诸将。三宣抚司统制官以下都冠以“御前”两字,此后直接听候三省、枢密院取旨调发,命令有关部门重新铸印付给统制官。

不久,秦桧又提拔胡纺、吴彦章、曾慥为总领官。继宣抚司取消后,由他们三人分别在楚州、建康、鄂州重新置司,并提高了各军总领的职权,规定总领除管理钱粮外,还要节制诸军,负责报发朝廷与各军间的往返文件,预闻军政,实际上起着监军的作用。

至此,压制抗金大将的第一步--解除韩、岳的军权已经实现。然而解除军权,仅仅是秦桧谋划的迫害抗金将领韩世忠和岳飞的第一步骤。现在,韩世忠和岳飞的军权虽然被解除了,但控制韩、岳的军队和压制抗战派的目的还远未达到。

绍兴八年,秦桧主持议和时,韩世忠是个强硬的反对派,接二连三地上奏章论议和之弊,不听朝廷调遣。最令秦桧气愤的是在和议达成之后,韩世忠命部属假扮红巾军,企图袭杀金使张通古,险些坏了自己的大事,断送了辛辛苦苦得来的议和成果。多亏了胡纺告密,事情才没有弄糟。

胡纺是秦桧安插在韩家军中的“钉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该是“钉子”发挥作用的时候了。秦桧决定对韩世忠双管齐下,让他插翅难逃。他连夜给胡纺写了一封信,第二天没等天亮,就叫人飞马送了出去。

没过多长时间,离三大将升任枢密使、副枢密使后不到半个月,高宗下诏,命张俊和岳飞前往楚州检阅御前兵马。

楚州军队,原系韩世忠统率。楚州“按军”是高宗下达的诏命,作为枢密大臣的韩世忠不仅知道,而且也能猜测到朝廷的真正用意。诏命张俊、岳飞前往,还能起到离间韩、岳的作用。

张俊和岳飞临行前,秦桧把他们召到都堂,再次向他们重申了高宗的旨意。宣完圣旨,秦桧停顿了一会儿,抬头扫了一眼正在专注地听着的张俊和岳飞,又间接地表明了让张、岳搜集韩世忠过失,激起韩世忠部队闹事的本意。张俊心领神会,立刻连连点头,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岳飞当然也明白秦桧的用心,当面反驳道:“世忠有幸,沐皇恩高升为枢府大臣。世忠既归朝,则楚州之军,即朝廷之军也。”

秦桧听了,脸色登时就变了。岳飞这句话语气虽然委婉,但含意却十分明确:即使以后楚州军队出事,追究起责任来,也没有韩世忠的份儿,因为楚州军队已经归属朝廷直接指挥了。

岳飞的一句软中带硬的话,噎得秦桧半晌没说出话来。过了片刻,秦桧强作笑脸,说:“吾言之意,不过劝枢府大人以自卫。”

刚直不阿的岳飞听了秦桧这样的搪塞之词,更加气愤,他严词回绝道:“公相命飞以自卫,果何为者?若使飞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于公相者。”

秦桧被岳飞揭了老底,恼羞成怒,恨不得将岳飞一口吞下去。一旁的张俊怕把事情弄僵了,忙出来打圆场,说:“公相亦是好意。”

秦桧起身,十分生气地离开了都堂。这时他在心中暗暗地发恨:岳飞,别看你现在气势很高,还很神气,等我解决完了韩世忠,再来好好收拾收拾你!

张俊和岳飞一道出发了。张俊和岳飞出发去楚州之后,秦桧每日就在堆积如山的奏折中翻寻,看有没有来自楚州的奏折。他相信胡纺会把他的大事放在心上的。几天之后,他在案上堆着的各种奏疏和各地文书中,发现了一份来自淮东军总领官胡纺的密奏。秦桧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如获至宝地将密奏捧在手中,迫不及待地拆开一看,不由得喜上眉梢。

胡纺本是韩家军中一个无德无能的小校,一直在军中湮没无闻。不过,他凭借逢迎奉承之词取得了韩世忠的亲信将官耿著的信任。耿著把胡纺推荐给了韩世忠,胡纺这才得以步步高升。为了使自己将来官运亨通,有更大的发展,胡纺又暗地里巴结当朝宰相秦桧。秦桧正想在韩家军中物色一个代理人,所以两人一拍即合。这次胡纺赖秦桧的恩典耀升为总领官,对秦桧感激涕零,决心死心塌地为主子卖命。

接到秦桧的信,胡纺丝毫不敢怠慢。他找来耿著,以庆贺荣升之喜为名,宴请耿著。

耿著在宴席上发了点牢骚,胡纺就把耿著的牢骚话写进密奏送给秦桧。胡纺的密奏写得很清楚:韩世忠之部下耿著,散布流言蜚语,说:“二枢密来楚州,必分世忠之军;本来无事,却是生事,吕祉之戒,不可不虑。”耿著还蛊惑众听,图谋不轨,欲发起叛乱,迎韩世忠回楚州掌军。

秦桧得到消息后,立即下令逮捕了耿著,交由大理寺处理。秦桧特别“叮嘱”大理寺卿,要把这个案子一查到底,一定要追查出幕后的主谋。秦桧暗想:只要酷刑逼供,不怕耿著不从,招了韩世忠有谋反叛逆之心,那时,韩世忠纵有千口也难以分辨了。

秦桧想方设法想害死韩世忠,幸好高宗还有一点仁慈之心,对韩世忠网开一面,将奏折留中不发,韩世忠才侥幸躲过一劫。韩世忠被解除了兵权,又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就只好激流勇退,归隐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