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21607400000006

第6章 嬉笑怒骂之间暗藏诡诈(1)

10嬉笑怒骂之间也能驭人

曹操为人诡诈,可谓天下无双,可是却有人说他之所以能“揽人才而欺天下”,靠的正是“诡诈”二字。本来哭笑怒骂都是人宣泄感情的方式,但曹操却能在哭笑怒骂之间巧妙驭人。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大败仗,被打败后开始逃亡,在逃亡途中,他的“三笑一哭”的行为,把他诡诈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曹操逃到鸟林之西的时候,看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于是便在马上仰面不停地大笑。众人问为什么这样笑,曹操说是“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埋伏一军,如之奈何?”,他的话还没说完,两边便响起了震耳的鼓声,火光冲天而起,赵云领军斜刺里杀出,众将死战保护他,他才得以侥幸逃脱。

逃至南彝陵大路,人饥马困,操令暂歇。他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问其故。曹操说:“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

正说间,猛张飞一军杀至。操一见早拨马溜了,众将死战得脱,但多已受伤,狼狈不堪,且天寒地冻,道路泥泞,走到华容道时,已所剩无几。而曹操却在马上扬鞭大笑,众问其故,曹操说:“人皆言周瑜、诸葛亮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此处埋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羽,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若非关羽感其昔日相待之恩,曹操这次必脑袋搬家了。

这次逃走,曹操的处境是很凄惨的,这是他该放声痛哭之时,为什么每次在逆境中他偏偏纵声大笑呢?其实,这“三笑”都是强颜欢笑,用意在于灭敌人的威风,壮自己的志气。他笑敌手无能以显己之高明,是为将士壮胆,鼓起他们的勇气以逃脱难关。

可是,曹操逃脱虎口,曹仁接他入南郡置酒与之洗尘时,他反而仰天大恸。对这种反常的举动,众谋士莫明其妙,便问其故。操伤心他说:“吾哭郭奉孝(郭嘉)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宜哭而笑,宜笑而哭,只有奸雄才能这样笑得出、哭得出,奸雄之奸全在这里了。而他的哭笑并非常人之哭笑,都是他御人的妙术。

曹操收降张辽,当武士拥张辽到曹操面前时。曹操指辽道:“这人好生面善。”张辽说:“濮阳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却?”曹操笑道:“你原来也记得!”张辽曰:“只是可惜。”曹操曰:“可惜甚的?”张辽道:“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曹操大怒道:“败将安敢辱我!”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面无惧色,引颈待杀。

这时,刘备攀住操臂膊,关羽跪于面前。刘备曰:“此等赤心人,正当重用。”关羽曰:“某素知文远忠义,愿以性命保之。”曹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张辽感其意,遂降。

曹操在一霎那之间变换了两副面孔:满脸杀气和满脸笑容。其实,曹操的“怒和爱”,都是古代御人术“恩威并济”的翻版,即先施以威后结以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条规律。为了做到“知彼知己”,魏、蜀、吴三国都千方百计在敌国安置奸细。各国统帅也都十分重视发现和清除奸细。但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掉以轻心,易造成失误,冤枉好人;反之则会纵容坏人,增强敌人的势力。

曹操破袁绍后,缴获了自己部属与袁绍私通的大批书信,有人劝他对这些人严加处理,他不同意说:“当时袁绍势大,孤也不能自保,何况他人。”便命令把这一大批书信全烧了。曹操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造成失误,而且不会削弱自己的力量,不会造成内部混乱。再说,当时天下未定,正在用人之际,曹操示以宽容,通敌之人自然感恩戴德,很有可能痛改前非。

曹操能搜罗人才并使之为己效命,是因他还有两个“法宝”,一是封爵,二是赠金。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愿为其主效命的无非是为了名利,而曹操的封爵赠金恰好能满足他们的欲望。故曹操一用起这两个“法宝”,无人不乐意归其麾下。曹操对关羽的笼络收买,便充分表现了他这方面的才能。

曹操收降关羽后,待之甚厚:赠美女十人;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斩颜良立功后,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可说是极尽其拉拢之能事。可是,关羽知其兄刘备所在后,立即封金挂印,留书辞别说:“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于是毅然辞去。

为何曹操对关羽这么好,关羽还要离去呢?显然是因为关羽重兄弟感情的结果。不过,曹操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先是关羽感其厚待,愿为之报效,斩颜良立功,后来又实践了他的“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诺言,在华容道上甘愿冒犯军令状,拼死放走了曹操。

11坦诚与权诈互为补充

曹操的性格作风同他的思想一样,呈现出多元、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特色。尤其是他的坦诚与权诈互用,对推动他的霸业起到了颇为有力的作用。

曹操性格中有坦诚的一面,这在他的诗文中和平常待人接物的实际行动中都有突出的表现。另一方面,曹操为行其霸业,其性格作风中还明显地表现出阴险狡诈,有时甚至表现得相当突出。这种性格,在他少年时代即已明显表现出来。他在叔父面前假装中风,与袁绍劫新婚媳妇,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曹操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当强烈,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他采取了种种奸诈的手段。

曹操曾对人说:“在我睡觉的时候,不要随便走近我,谁走近我,我就会立即把他杀掉,而自己却不知道。你们可千万注意啊!”一次,曹操和衣躺下,假装睡觉,一个近侍怕他受凉,轻轻走上前来给他盖上被子,曹操突然一跃而起,拔刀将这个近侍杀死,然后倒下身子,继续呼呼睡去。从此以后,曹操睡觉时,再也没有人敢走近他了。

曹操准备接见匈奴使者,但自以为身材不够高,相貌不够威严,不足以显示威武,于是便让相貌堂堂的崔淡来代替他;而自己则扮成侍卫,握刀站在崔淡旁边。接见结束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你看魏王这个人怎么样?”使者回答说:“魏王的仪表风度非常高雅,但握刀站在他身边的那个人才是一个真英雄啊!”曹操得到报告,立即派人追上去把使者杀了。

曹操的权诈性格,在其政治、军事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有表现,他堪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权谋家。善用权谋,善于权变,在某些场合是完全必要的,比如在对敌的政治斗争中,特别是军事斗争中,不用权谋,不善权变,不仅不能克敌制胜,连自身的生存都将成为问题,曹操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孙子·计篇》注中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也就是说在用兵打仗时必须诡诈,以适应战场上千变万化的形势。曹操无论用兵、遣将、施术,都充分展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性格,可以说是将其诡道权诈之术发挥到了极致。

官渡之战中,许攸来投奔,曹操为表示竭诚欢迎,没来得及穿鞋光着脚就迎出去了。曹操还因坐骑践踏小麦而割发自惩,虽有几分玩弄权术的味道,但其目的还在维护法纪的严肃性,用意还是可嘉的。

还有一个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说曹操有一次带队行军,天气炎热,途中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渴得受不了了。曹操突然往下传令说:“大家再坚持一下,前面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梅子,甜酸甜酸的,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了,个个口中都分泌出唾液来,不再感到口渴,这样一直坚持到了有水的地方。这自然是一个传说,但颇符合曹操谲诈的性格。

在曹操的一生中,也的确碰到过被行刺的危险情况。经常跟随在他身边的人中就有靠不住的,其中个叫徐他的人,暗地里联络好了几个人,想寻找机会刺杀曹操,只是因为许褚不离曹操左右,一直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徐他等人见许褚在帐外休息,他们便揣刀进入曹操帐内。事情偏偏巧得很,就在这节骨眼上,许褚突然进帐,见徐他等人的神色异常而且慌张,立刻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于是将他们都杀了。在这种情况下,若曹操不能保护自身的安全,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同时,曹操在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中还经常运用权术。

他杀孔融,先由郗虑出面奏免孔融的官职,然后再由自己出面写信给孔融,以调解孔融和郗虑的矛盾为名,对孔融发出了“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的警告。重新任命孔融为太中大夫后,孔融仍依然故我,于是再次由郗虑出面构陷其罪,最后命路粹上奏,罗织罪名,将孔融下狱处死。这一过程虽不无争取孔融的用意,但显然也有权术在其中起着作用。

曹操除掉荀彧,先以请荀彧到前线劳军为名,把他调离朝廷,接着将其尚书令的职务解除,降为参丞相军事,成为自己的直接下属,最后以送空食盒的手段通令荀彧自杀,采取了相当阴狠的隐蔽手段,权术也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的。

曹操平时对百姓和下属的监视很严密。除了设置有公开的监察机构和司法官员之外,还设置有秘密监察下属的校事,这些校事又往往由政治品质很差的人充任。有两个名叫卢洪、赵达的校事,常以个人好恶作威作福,法曹掾高柔建议曹操对这两个人加以检核惩治,但曹操不同意,说:“你对赵达等人的了解,恐怕不如我。要去办刺探举报这一类事情。让那些贤人君子去办肯定是办不好的。过去叔孙通任用群盗,就是这个道理。”

曹操任用这些仅凭个人好恶办事的人,必然会生出许多不明不白的冤案来。后来,赵达等人坏事做得太多,曹操不得不把他们杀了。但这类活动并没有中止,曹丕即帝位后不久,有一个叫刘慈的校事一人就举报了“吏民奸罪”上万件,可见这类活动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变本加厉了。

曹操有其坦诚的一面,但他对待下属却运用了权谋和特务手段,这和他坦诚的一面是截然相反的。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一直步步高升,做到司空、丞相、魏公、魏王,最后把献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把北部中国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权诈手段起了很大的作用。

坦诚与权诈,在曹操这里形成了对立的统一,成了曹操获得成功的两种互为补充的手段。

12随机改变自己的对应之策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一个人只有能随变化着的事物,随机改变自己的对应之策,在动态环境下自如地运用各种谋略,才能把握用谋的要旨;只会在静态条件下纸上谈兵,算不得什么本领。

三国时期,时任东吴兵马总督的周瑜,想用诈降计欺骗曹操。他先用苦肉计当众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然后让黄盖挑选一位能说会道的人,去把诈降文书献给曹操。

选谁去合适呢?卧在床上的黄盖想了半天也没物色出一个适当的人选。正当他焦虑之际,忽听家人说:“有故人阚泽来府求见。”黄盖一听,心中豁然一亮,心想,我欲导求的人终于来了。急令从人请其入府。

原来,阚泽素日与黄盖最要好。这个人自幼有胆气,以博学善辩闻名。黄盖见阚泽至,将其叫到床前,叱退左右,将自己的心事郑重地托给了阚泽。

阚泽二话没说,带上黄盖写好的降书,当夜便扮作渔翁,驾小舟向北岸驶去。

阚泽来到曹营见到曹操后,向曹操说明了自己的身份。曹操劈头盖脸地厉声问:“你既然是东吴的参谋,在此两军交战之前,来我江北做什么?”

阚泽见气氛如此紧张,便用话敲打曹操说:“人们都说曹丞相求贤若渴、知人善任。怎么连求贤是为了谋事,用宦是为了求乐的道理也不懂,若是在清平盛世,我来此做甚?既然丞相见我无用,我告退便是。”

曹操见阚泽所言深刻,知道来者不凡,于是口气稍加缓和地说:“先生来得唐突,我有失礼待,请不必介意。先生来此有何贵干?”

阚泽说:“我友黄盖是东吴三世旧臣,如今无端被小辈周瑜毒打,不能再与其共事。他与我商量欲降丞相,今特遣我来献密书,不知丞相肯纳否?”

曹操问:“书在何处?”

阚泽小心翼翼地从内衣里掏出降书,递给曹操。曹操打开书信,在灯下仔细观看。曹操在案几之上将降书反复看了十几遍,突然拍案大怒道:“周瑜打黄盖企图用苦肉计赢得我的信任,诈降于我,以便从中取事,如此诡计岂能瞒得了我?”说罢令人拉出阚泽就地斩首。

阚泽面不改色,从容镇定地讥笑曹操说:“黄将军把你曹操看得像个人似的,原来竟如此愚鲁,我能替黄将军一死,也是件幸事啊!”说着就向门外走去。

曹操问:“我自幼熟读兵书,深悟查奸之道,你的奸已被吾所识,因何笑我?”从人见曹操还有话对阚泽讲,只好侍立在一旁待他们把话讲完。

阚泽说:“你凭什么说黄将军在用奸计骗你?这不过是你疑心太重罢了。”

曹操说:“我说出其中的破绽,也让你死而无怨。你们若真心投降,为什么不约好归顺于我的时间?”

阚泽大笑道:“亏你还说得出口,还夸口什么自幼熟读兵书!我劝你还是早些收兵回去吧,倘若交战,必被周瑜所败。”

曹操被阚泽这一笑搞懵了,下意识地问:“怎么?难道我说得不对?”

阚泽说:“你熟读兵书之人,难道就不知道‘背主行窃,不可定期’之理?黄将军若约好时间来降,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得手,而你却如约前往接应,这样岂不泄露天机了吗?”

曹操想想觉得阚泽说得有道理,于是便离开座位向阚泽和颜悦色地解释说:“因为两军对阵,所以我凡事都很小心。刚才我说的话如有得罪之处,请你不要放在心上。”曹操说着便令人摆酒宴来款待阚泽。

结果,曹操上当了。

13触动对方的自尊心

语言的威力是极大的,会说话胜过百万雄兵。用比较策略的语言艺术去羞辱对方,触动其自尊心,或引发其某种激情,从而使其做出有利于我方决策的举动,却又难以嗔怪我方,这就是辱激之策的妙用。

辱激之法源于军事谋略中的“以怒致敌”,是统御谋略中“激将之法”直言事中的普遍应用。其所设的局况,是使对方在甘心受辱或按我意图行事的两种选择中择其一。迫使对方在难受耻辱之中,不得不按我方意图行事。

诸葛亮受江东鲁肃的邀请出使江东,欲行联吴抗曹之策。在去往东吴的路上,鲁肃一再嘱咐诸葛亮说:“等你见到我主孙权时,千万不要说曹操的势力大而且兵多,否则联合之事就难办了。”

从鲁肃的话语中,诸葛亮知道孙权正因惧曹操势大而举棋不定,于是支吾说:“先生放心,到时候我会见机行事的。”

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先仔细打量他一番。见他碧眼紫髯,仪表堂堂,不怒自威。于是暗想:这个人性情刚烈,只宜语激,不能劝说。双方叙礼毕,诸葛亮居客位而坐,鲁肃也陪孙权坐定。只听孙权开口问:“我听鲁子敬常夸足下之才,今日有幸相见,能向先生请教一二吗?”

诸葛亮淡然一笑说:“不才无学,恐有负明主之所问。”

孙权直问道:“足下在新野曾与曹操交锋,想必定知曹军的虚实吧。”

诸葛亮说:“我主刘备兵微将寡,再加新野小城粮乏,怎能与曹操大军长期相峙?”

孙权问:“曹操到底有多少兵力,想必先生知道吧?”

诸葛亮说:“马、步、水军大约共有一百多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