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老北京民间传说
21989400000011

第11章 老北京的胡同街巷(2)

严嵩这些胆大妄为、以下犯上的举动终于传到了嘉靖帝的耳朵里。嘉靖一怒之下,削去了他的官职还抄了他的家,可是嘉靖曾说过永远不会杀掉他,因此刑部只好把他赶上大街,并派了几名差官看押着他,就让他身披相服,头戴相冠,端着御赐的银碗沿街乞讨。这一路上围观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唾骂他的,乞讨了大半天,也没有人给严嵩一口吃的。

一连三天过去了,严嵩又饥饿又羞愧,便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哪怕自生自灭也好。这时,他看见方中巷往西一拐有个小胡同,便想进去先躲几天。他抬脚刚一进去,身上的紫袍就掉了下来。官差捡起后重新给他披在身上,可刚给他披上,那紫袍又掉落了。官差只得捡了一次又一次,有个孩童见了就说:“看他们一路小跑的样子真好笑。”于是这里的胡同便被人称为“一跑胡同”了,因为这事和官袍有关,因此也叫“衣袍胡同”。

离衣袍胡同不远便是“官帽胡同”了,因为严嵩走到了这里,那头上的官帽便被一阵风吹掉了。不过那官帽并没有落在地上,而是被风越吹越高,不一会儿便没了踪影。在“官帽胡同”的下一条小胡同,便是“银碗胡同”了。为什么叫银碗胡同呢?因为严嵩走到这里已经筋疲力尽了,官差一见他这个样子,便说帮他端着银碗。这银碗是严嵩身上仅有的一件值钱家伙了,严嵩当然不肯教给官差拿着。可是不知怎么的,那银碗像长了腿似的,从严嵩手里跳起来,咕噜噜地一直滚落出去,严嵩趴在地上找啊找,也没见到这银碗的踪影。“银碗胡同”就是严嵩掉了银碗的地方。

砖塔胡同是怎么来的?

位于西四牌楼附近的砖塔胡同,是北京众多胡同中旧貌保持得最完好的胡同之一,作为老北京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具有老北京胡同所独有的风韵和特色。

砖塔胡同是因胡同东口的青砖古塔而得名,可是这座青砖古塔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呢?这里面又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这座砖塔是元朝的一位佛教大师万松行秀禅师圆寂之后,朝廷为他修建的墓塔,用以存放他的灵骨。

要说起这万松行秀禅师,那是位相当了不起的人物。这位万松老人俗姓蔡,本是河南洛阳人,少年时代在河北邢台的净土寺出家为僧,之后云游四方,化度众生。因为他曾建万松轩作为居室,因此自称“万松野老”,世人则尊其为“万松老人”。这位万松老人不仅精通佛典,博学多才,而且经常用佛法智慧给人以启迪,用佛教真理教导人心,因此在他还未来到燕京,其悲悯天下的胸怀便受到了金章宗的赞赏,乃至来到燕京,金章宗更是对其尊崇备至。

元朝定都北京后,元世祖及朝廷重臣耶律楚材都投其门下,跟从万松老人学习儒家治国之术和佛家治心之法。据说万松老人禅定功夫极高,一日他正在禅房中打坐,有几个专门祸害人间的妖魔鬼怪,见万松老人在打坐便前来捣乱,妄图乱了他的禅心。

一个由妖魔化作的妙龄少女,身着鲜红长裙,头戴玉石珠钗,娇柔地笑道:“空把青春年华献给那古佛青灯破庙宇,想不到,现在这把年岁了你还是孤单一个人,纵便你通晓佛理,可你该有多寂寞啊。”

万松老人不理睬她,依然端端正正地坐着。这时一个面目紫青色、长着两只尖牙的恶鬼过来说:“这老东西,信不信我一吐火就能把你烧成一把灰?”

禅定中的万松老人仍是面带微笑,不晃不摇。这时候走来一个身穿金色袍子的人,他从怀里掏出无数金银珠宝,笑着说:“想你云游四方,连吃饭都要依靠别人的施舍,这些珠宝怕你几辈子都没见过吧。”

万松老人开口说道:“无论是美色、财富还是暴力,一切都不过是转眼过去、转瞬即逝的,这些就如同浮云一般,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可留恋、可害怕、可羡慕的呢?”这些妖魔鬼怪听罢纷纷离散,此后好长一段时间元大都没有出现过鬼魅害人的事件。

在万松老人圆寂之后,元世祖、耶律楚材等人建了一座造型朴素的青砖佛塔,用以存放万松老人的舍利灵骨,紧靠砖塔北侧的胡同也因此而得名“砖塔胡同”。

近现代曾有不少文化名人慕名而来,住进砖塔胡同。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在半夜听到砖塔里的阵阵念佛声。

小石虎胡同的夜半诵诗声

说起小石虎胡同,老北京人人皆知,因为它是老北京的“四大凶宅”之首。小石虎胡同经常闹鬼的事儿,在清朝就已经出名了。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就记载着这么一件事:文达公在石虎胡同内有一处宅子,是他宴请宾客的地方。在北面有一石门,通向一个小屋,这是仆人们夜晚休息的地方。可这里经常有狐仙鬼魅夜晚出来伤人的事件,虽然请了道士、高僧做法事,但依然没办法赶走这些鬼魅狐仙,因此这个地方也便荒废了,因为没人敢住这里,谁都怕在睡觉时就送了性命。

可是天下怕鬼的人很多,不怕邪的人也有不少。清末时候就有这么个壮汉名叫“石大胆”,他虽没有什么文化,但鬼主意很多,而且天生胆大,最喜替人打抱不平。他听说小石虎胡同这里常年闹鬼,经常有人在此丧命,便来了兴趣,一定要来这里住上几晚,看看这鬼怪狐仙到底是个啥模样。

听说石大胆住进了经常闹鬼的小石虎胡同,很多老街坊都来劝他。可这石大胆生来就是犟脾气,你越是劝我,我越是要住进去。大家纷纷说,这个石大胆就是不听人劝,以后把性命丢在这里,也是他自找的。

果然,自从石大胆住进那荒废已久的宅院后一连几天都不见他出门。大家心想,这下可毁了,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没了。谁知第二天,就有人看到石大胆出来在门口乘凉,很多人都不敢走近和他说话,生怕这是大白天见鬼。

石大胆也觉得奇怪,怎么街坊邻居都不和他说话了呢?难道大家在生他的气吗?于是他就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有时看到推着小车路过的人,他还上前帮一把。有几次他见邻居二大娘因腿疼而走路费劲,还主动要送二大娘回家。

这些老邻居、老街坊们在感谢石大胆之余也不禁疑惑起来:这石大胆在以前也确实很仗义,但他性情鲁莽,举止粗俗。可现在的石大胆仿佛换了个人似的,比以前斯文多了。莫不是真的见鬼了吧,还是有什么东西附在了他的身上呢?

带着这些疑问,邻居二大娘找到石大胆,向他问起住进“鬼宅”后所发生的事情。

“其实这小石虎胡同的鬼宅,根本就没有传闻中的那么恐怖!我住进来之后的第一个晚上,确实从园子里传来了说话声。我就起身来到这园子里,果然是一片荒凉,只见有个穿长衫的男子在廊檐下来回地走,我就赶上前去问他是谁。”

“这人相貌清秀,一副书卷气。他说自己以前就住这里,本来他天资聪颖,是师长们眼中最有前途的人。可他赶考回来之后便一病不起,不到几天便一命呜呼了。他生前常在这廊檐下读书,死后每天晚上也在这里吟诗诵读。我呢,是个粗人,也想跟他学点东西,于是他就成了我的老师,我每天晚上在这里和他学习。”

二大娘似乎明白了,原来石大胆跟着一位秀才学习,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斯文了。

“其实,这石虎胡同里的鬼魂也不只那秀才一个,其他的那些,他们吓不跑我,反而我一声吆喝,倒把他们吓得直哆嗦。这些鬼既有年轻病逝的,也有因冤被杀的,总之,死因各有不同。不过这些恶鬼专门欺负胆小的人,我天天晚上和鬼秀才读书识字,却并不见有鬼魂来害我。”经过石大胆的这番讲解,大家才知道原来这小石虎胡同夜半的诵诗声是出自那位鬼秀才。

百花深处,最浪漫的胡同

在老北京有这么一条胡同,被称作是“最浪漫的胡同”,说它浪漫不仅是因为关于它的传说故事动人心魄,而且就连它的名字也那么引人遐想,那便是百花深处。

在明代万历年间,这条胡同里住着一对张姓老夫妇,这老夫妻俩酷爱栽花种草,满宅院全是各种花花草草,而且一年四季应有的花卉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春天的桃花、夏季的白莲、秋日的桂花、深冬的梅花,一年四季花开不断,人们经过这老夫妻的院落时,总能嗅到一阵沁人心脾的芬芳。当有风吹过时,方圆几里都是馥郁的清气。

这张氏夫妇勤劳节俭、待人宽厚,因此街坊四邻和他们相处得也很融洽,不论是谁来找张氏夫妇讨要花种,这夫妻二人必定会给一些。若是有人惜花爱花,前来请教种花经验,张氏夫妻也十分愿意将自己培植花卉的经验告诉来人。

就是这样一对朴实无华、善良忠厚的夫妻俩,没想到却因为宅院里的花儿而平白遭受了一场横祸。

京城里有一豪族子弟,人称“三少爷”,因他父辈的辛苦经营而积累下雄厚的家资,又因这三少爷上面的两位兄长接连病逝,因而这三少爷成了一家上下的心肝宝贝,他自然也养成了顽劣跋扈的坏脾气。

某天这三少爷在外一顿好吃好喝之后,带着几个狐朋狗友经过张氏夫妻所在的这条胡同时一股香气迎面袭来,三少爷停住脚步,问身边人这是什么地方,这香气怎么如此浓烈。一个斜着眼睛的人说在这里有对老夫妻,专门种植奇花异草,他家的宅院大抵连神仙也可住得呢。

三少爷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家里什么没有?什么好东西我没见过?如今我倒是要看看,这户人家的花园能好成什么样儿。”

说完便如凶神恶煞一般,气势汹汹地闯进了张氏夫妇的宅院。这老夫妻俩正在小院中品茶,看到有人进来,理也不理。三少爷见张氏夫妇宅院中的花草果然与别处不同,便喝命他们离开这里,把宅院让给他住。

张家老伯气愤地说:“凭什么让给你住?你们还讲理不讲?”

这些恶霸本来就是不讲理的,于是几个人将张氏夫妇架起来一顿恶打,街坊邻居有想来帮忙的,但都因惧怕三少爷而作罢。可怜张氏夫妇年事已高,哪里经得起如此毒打?这对老夫妇丧命后被三少爷的手下给拖到郊外去了。从此这宅院便成了三少爷的了。

可说来也怪,花园里的花草原本开得极为繁茂,自从宅院换了主人,便像商量好似的,全部凋落了。每到黄昏时分,院落里便响起哭泣声。三少爷在这里住了不到几日,就变得面黄肌瘦,家丁为他请了大夫,可大夫只是说偶感风寒。三少爷也觉得自己身强体健的,应该没有大碍,可每天晚上的叹息声哭泣声却搅得他睡不好觉。他见院落里的花草全都惨败了,便命人将这些花草连根铲除,可惜一座繁花似锦的园子竟落得如此下场。

在清理这些枯枝的时候,一个家丁说枯枝丛里有两个人影,三少爷命家丁将那两个人带过来问话。大家见这两人身上衣衫破烂,还以为他们是乞丐。三少爷让他们抬起头来,这两人一抬头倒不要紧,却把在场的人吓得个半死——那半张腐烂的脸分明就是前些天被打死的张氏夫妇!

三少爷在受了那次惊吓之后便重病身亡了,那些为虎作伥之人也多被各种恶症所缠。虽然张氏夫妇苦心种植的花卉零落成泥,但那馥郁的香气却还在胡同里飘散着。“百花深处”这名字便是一些文人墨客给起的。可是,那两具腐烂的尸身是如何“跑”回宅院的,这个却没人能说得清了。

粉子胡同的爱恨情愁

粉子胡同,乍听上去仿佛是与青楼妓院有些联系的地方,但其实这条胡同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有青楼妓院,而是因为这里曾经出了两位“大贵人”。

在粉子胡同西边,便是光绪帝两位妃子瑾妃和珍妃的娘家了。瑾妃和珍妃原本是工部礼部左侍郎长叙的女儿,姐妹俩相差两岁。她们的童年就是在粉子胡同里度过的。在光绪十四年(1888),这姐妹两人同时入宫,被册封为光绪帝的珍嫔、瑾嫔,之后又分别晋为妃位。之后,珍妃被沉井底,而瑾妃在宫中也不被宠爱,这粉子胡同曾有的欢乐,在姐妹俩进宫之后便再难找到了。直到1923年瑾妃回到粉子胡同,这才让粉子胡同有了些的生机。

珍妃对粉子胡同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死后,她的鬼魂还多次来过粉子胡同。当年珍妃得罪了慈禧太后,就连其家人也无端受到牵连,他们不得不卖掉粉子胡同的宅院而逃往他方。这座宅院的新主人是谁,我们如今已不能知晓,但是不止一个人看到珍妃满面泪水地在宅院里四处飘荡。

开始时这宅院的新主人和周围的邻居都觉得可怕,便商议集体出资请高僧前来驱邪。但一个老奶奶说珍妃在皇宫里着实可怜,她被关起来很久,而且长期饱受折磨,如今在枉死之后,想回自己的家里看看,你们怎么还要赶她走呢?

大家想想觉得很有道理,而且人们都十分同情珍妃的遭遇,想她那如花美貌再见不到,在大好韶华就丧命井中,这件事怎么说来也令人惋惜、痛心。于是大家不再提起请高僧做法事祛除鬼魂的事了,可这珍妃的幽灵却也没有吓唬过谁,她只是每天晚上来自家的宅院看看,然后在园子里走一走,走到墙根下便消失了。

珍妃死时年方25岁,正是风华正茂。民间盛传珍妃美貌如仙女,因此便有人想一睹珍妃的真容,可说也奇怪,尽管在珍妃娘家的宅院里经常出现珍妃的幽魂,但人们就是看不到她正面的容貌,只能看到她的背影。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珍妃对这里的深深眷恋,而每夜墙角处传来的低泣声似乎又在诉说着珍妃在皇宫中所受到的各种委屈。从那声声低诉中,宅子里的人都能听出其中包含的爱与恨、悲与喜。能够走进皇宫并成为皇帝的宠妃,这在当时被多少女子视为一种无上的荣耀,可在珍妃的垂泣声中,却分明充满了怨恨和无奈。

其实,粉子胡同在明代时便充满了女人的脂粉气息,这里也确实是一片令人沉醉的温柔乡。如今的粉子胡同已然没有了往日的香腻气息,而珍妃娘家大院经过几易其主之后更是满院沧桑。这其中的爱恨情愁,没人能说得清楚,大门口造型精致的门墩、院落里参天的古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院落、这胡同曾经有过的显赫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