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老北京民间传说
21989400000021

第21章 老北京的方言俚语(2)

康熙年间,从关中来了个进京做生意的,人称“贺二愣子”,这个名字虽然不雅,但也确实符合他的性格,他读书少,但脑子灵,为人坦诚,但也不拘小节。到了京城之后,贺二愣子便四处打听去火神庙怎么走,因为他听爹爹说来京城务必先拜火神庙,然后去拜东岳庙,尽管他不知道为何要这么做,但既然是爹爹叮嘱的,那就照办吧。

这天,贺二愣子急匆匆地从街上穿过,按照人们所指明的路线急速向火神庙挺进,老话常说忙中出错,这不贺二愣子就直冲冲地撞倒了一个人。他将被撞到的少年扶起之后,便又匆忙赶路,可这个少年身边的侍从却不满意了,“大家瞧瞧,撞到了人也不赔礼道歉,就这么走了,这人真不懂规矩。”

贺二愣子听后便火往上蹿,他横眉一挑,指着那说话的人就是一顿骂,看热闹的人过来劝架,贺二愣子仗着自己力气大,把劝架的人也给推倒了,大家一看这人如此蛮横不讲理,便要把他送到官府去。

其实贺二愣子自己都不知道闯了多大的祸,他撞倒的那个少年本是一位贝勒。贝勒爷哪能受得了这样的委屈,便命人把贺二愣子给绑了起来,关进王府的大牢。贺二愣子进了大牢才开始害怕,他对着火神庙的方向又拜又叩,说假如自己能平安无事,就先给火神庙里的火神爷上供点香。

当晚,一个面色通红的大汉来到贺二愣子面前,贺二愣子还以为是要杀他的呢。没想到这个红脸大汉看起来凶巴巴的,说起话来却十分讲道理,贺二愣子便说:“都怪我自己不好,白天惹了祸,现在不能脱身。”这红脸大汉说:“这有什么难办的,你记住我教给你的,保准你没事。”贺二愣子一想现在能保住性命就是好的,于是便恳请红脸大汉传授给他保命的秘诀。

第二天,贝勒爷审问贺二愣子为何昨日那般无礼。贺二愣子跪在地上,抱拳说:“昨天确实是我不对!还请您大人大量多包涵!小人初到北京,便奉了家父的命令而去火神庙祭拜,由于一时着急赶路,这才惊了贝勒的大驾。”

贝勒爷一听,这个人也不是那么蛮横不讲理啊,也许真是昨天着急赶路,罢了罢了,不过是个做生意的,于是就要放他回去。贺二愣子又说:“今日承蒙贝勒不杀之恩,贺某人定会记挂在心。”

贝勒听后喜笑颜开,说道:“这个人还是很懂礼数的嘛!来人啊,送这位贺爷去火神庙。”就这样,贺二愣子不仅免了一场灾祸,而且还被人送到了火神庙。贺二愣子这个满心欢喜,进了大殿一看,他顿时惊呆了,原来那个半夜里来到他面前的人居然和火神爷是一个模样。

可见,在老北京是多么看重礼数,也正是因为这些礼数而免去了一场灾祸,如今的人们在遇到人际问题时只会说狠话,假如我们能讲讲客气话儿,互相让一步,这不就没事了吗?

为什么“丫儿”的出场频率高?

在一些讲述北京故事的影视剧或京味小说中,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字——丫儿,这是老北京独有的一种骂人的话。那么“丫儿”是什么意思呢?它的出场频率为何这样高呢?这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丫儿,在老北京来说就是小丫头,丫鬟的意思。“你丫儿的”,就是指丫头生的,丫头在旧时是伺候人的,而丫头生孩子,没名没分不说,还是件丢人的事儿。“丫儿挺的”就是说“没过门就生下的”,这是十分侮辱人的话,一句简单的“你丫儿的”,其实骂了两个人,真可谓是又含蓄又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不过在好友、发小儿之间,有时也会用“丫儿”来称呼对方或者开玩笑,这样的话只能是两个人私下里说,而假如出现在公共场合、正式场合,那就是大不敬,也是大不雅。在旧时北京,有个愣头巴脑的富家公子,就因为乱说“丫儿”这个词而闹出了很多笑话。

这个富家公子人送绰号“不懂事”,为什么呢?因为他开起玩笑来不分场合,也不看对象,因此也闯了不少祸,惹了不少事端。有一次,“不懂事”的父亲要在家里宴请宾客,不懂事少爷是家中独子,也要留下作陪,因为担心他乱说话而惹人笑话,于是不懂事的父亲就叮嘱他,千万把自己的嘴管好。

宾客们陆陆续续进来了,不懂事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于是就忙着做事,不再说话,可巧他的一个好朋友和他的父亲也来参加酒宴,不懂事少爷一见自己的朋友来了,就风风火火地跑过去说:“怎么?你丫儿也来了?”

他的那个朋友登时黑了脸,而朋友的父亲也说:“这孩子真不懂规矩,真没家教!”不懂事少爷不高兴地嚷嚷开了:“我不就随口一说吗?您至于和我玩横吗?”

一些人见这里吵吵闹闹的,还以为是在吵嘴仗,于是就过来劝解,一个妇人问不懂事:“你做错了事就要勇于承认,不能对长辈不尊重。”

于是这个不懂事少爷就大声咧咧道:“都是我不好,我不该看见我朋友就说‘你丫儿来了’,以后我看见他再不会这么说了,我只对别人说‘你丫儿’,这下可以了吧。”

这话音未落,大家早已笑得前仰后合,而不懂事少爷这次闹出来的笑话算是给他们家丢足了脸。

“你丫儿的”,算是老北京俚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不仅因为它简短,而且它的杀伤力也很大,还有它用途很广泛,既可以用来骂人,也可以用来和熟人开玩笑,而且还有调节紧张气氛的作用,不过,这个词最好还是不要总说,我们可不能做那个“不懂事少爷”。

胡同巷口的吆喝声

对于一些老北京的胡同串子来说,最亲切的莫过于以前经常能听到的胡同巷口的吆喝声了。老北京胡同巷口的吆喝声多数是在天色蒙蒙亮时响起,这些此起彼伏的吆喝叫卖声,现在恐怕已经很难听到了,可正是在这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中,体现出了老北京独有的文化内涵。

在这些吆喝声里,既有出售各种小零食的小贩,也有敲着小钹算卦抽签的盲人,既有收废品的,也有磨剪子戗菜刀的。每天天还没大亮,就能听到“小磨香油,卖小磨香油喽”“钢精锅、洗脸盆儿换底喽”“新鲜羊肉,谁买新鲜羊肉”,每一句吆喝声都把尾音拉得很长,而且这吆喝声极富有节奏感,让人听后总觉得回味悠长。

不过在这阵阵吆喝声中,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老北京的传说故事,这恐怕您就不相信了吧?有这么几位老北京,他们就曾经走街串巷地吆喝着做生意,我们不妨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77岁的李大爷曾经是位卖芝麻烧饼的,每天都要起个大早,然后串着胡同巷口地叫卖。李大爷说他有一次像往常一样,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叫卖,突然听到一个微小的声音说“好饿,好饿”,李大爷四下看看,并没有人,他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呢。

李大爷又接茬儿走了一段路,可这个喊饿的声音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了。“莫不是有人把孩子给扔在外面了?”李大爷慌忙四下寻找,他看见一个又矮又瘦的身影渐渐向他走来。李大爷就在原地等着,待来人走近了,他才看清楚敢情还是个小女童,小女童要了一个烧饼,然后往李大爷手里放了一文钱,李大爷心生怜悯,便又多给了这个女童一只饼子。

“也不知是谁这么狠心,竟然将一个女孩儿丢到外面不管了。”李大爷挑着担子继续走。这一天的买卖做得可真好,不一会儿烧饼全卖光了,尽管很累,但李大爷心里美啊,不仅帮了一个小孩儿,而且这一天做买卖也很顺当。李大爷回家之后开始数钱,可奇怪的是在钱匣子里发现一枚前清时候的铜钱。“这会是谁给我的呢?”李大爷怎么也琢磨不透,倒是想起他清早的第一位顾客,那个瘦弱的小女童,他恍惚记得那孩子身穿一领破旧的旗袍,脸上一片苍白,难不成这枚铜钱是那个小女孩儿给的吗?可是她一个小孩儿,上哪儿弄来的前清时候的铜钱呢?

满怀好奇的李大爷第二天早早就挑起担子叫卖了,他希望还能遇到那个小孩儿,果然,走了一会儿之后,那“好饿”的声音又响起了。李大爷停住脚步,昨天的小女童慢慢地走来,还是给他一枚铜钱,这次李大爷就开口问了:“你是哪家的孩子啊?怎么没大人跟着你出来买烧饼啊?”这小女童“嘻嘻”一笑便走开了,不过李大爷这回可看了个真切——那孩子根本就不是“走”的,而是飘来飘去的,那女孩子根本就没有脚!

不过李大爷并不害怕,他这回仔细地看了一眼小女童给她的钱,仍是前清时候的,那“嘉庆通宝”的字样仍然十分清晰。这两枚铜钱,李大爷一直留着,而自打那天他和小女童问话之后,那孩子就再也没出现过。

“想来一定是前清时候夭折了的女孩子,真真是可怜啊!”李大爷向人们娓娓道来这段故事的时候,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悲哀。

不过,对于更多的老北京而言,他们最感兴趣的不是那些清早叫卖的小商贩遇到了什么精灵鬼怪,而是从这一阵阵的吆喝声中感受老北京的味道。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胡同里的叫卖声就是老北京的音符”,对于老北京人来说,就是在这阵阵的吆喝声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老北京话就是“贫”

如果问起外地朋友对老北京话有什么样的印象,恐怕很多外地朋友会说“儿话音很多”“特别贫”“嘎嘣利落脆”,虽然这些答案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但是大家比较共通的看法就是,老北京话特别贫。不过这耍贫嘴的老北京话,也充满着很多老北京气息。

老北京话有多贫,这么说吧,谈正事时很贫,骂人时也很贫。正经人说正经事时很贫,不正经人说不正经事的时候就更贫。有一些胡同里的“片儿汤话”大师就是老北京能侃会聊的典型代表,不过在清朝末年,有这么一位片儿汤话大师,还曾经“忽悠”过一个企图害人的女鬼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在清同治年间,这时候的北京城里笼罩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不仅朝廷上的官员个个提心吊胆,而且就京城里百姓也由衷地感觉到“要出大事了”,某家棺材铺的年轻掌柜小林子,却依旧保持着他天生的乐观,有事没事还是一顿臭贫,偶尔也能说出些语惊四座的典故来,但更多时候却是胡扯八咧。

这天小林老板去好友家做客,喝得醉醺醺的回来,他在胡同里东拐西拐,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这时有个容貌艳丽的女子出现在他面前。这个女子尽管美丽异常,但却是鬼魅所变,专门迷惑人,然后吸其鲜血,啖其骨肉。小林一见对面来了个陌生女子,便嘿嘿地说:“难不成你也找不到家了?”

那女鬼装作楚楚可怜的样子,说自己是如何被歹人欺侮又被父母赶出家门的,说自己是如何东躲西藏来摆脱仇家追杀的。别看这小林老板平时嘻嘻哈哈,似乎没心少肺的,但他机灵着呢,小林老板说:“既然姑娘无处安身,倒不如来我家休息吧。”那女鬼正暗自得意,却不曾想过,这便是她悲剧的开始。

小林此时酒已醒了七分,他忽然记起自家老宅经常闹鬼。因为常出现鬼魅伤人的事,因此那老宅不论是租是卖,都不能出手,所以就那么荒废着呢。小林计上心来,就引着那女鬼往老宅的方向走去,“反正都是鬼,看谁比谁更厉害。”为了不使女鬼起疑心,小林就把自己装成是喜好吃喝玩乐的酒色之徒,一路上与女鬼调笑,小林说:“我去年在满月楼包了个姑娘,哎哟喂,那小姑娘儿,那肉皮儿,那脸蛋儿,那小手儿,真叫个水灵。啧啧,后来跟了我不到三个月,又被李家大爷包去了。要说这老李家,还真他大爷的不是个溜子!跟爷抢女人,姥姥!”

“哟,您就别生气了。这不还有我吗?你如今救了我,我就是做牛做马都愿意。”这女鬼打着吸人血食人肉的主意,却不知她的如意算盘终究会落空。

“这世上像你这种知恩图报的女子有几个啊?再说那醉春楼的妈妈吧,平时装得人五人六儿的,还挺像那么回事似的,实际上满肚子幺蛾子、一肠子坏水儿!别看平时爷长爷短的,哪天爷给她一顿嘴巴,她才知道爷的厉害,才不敢搅了爷的好事。”

“还有我们隔壁的陈大麻子,哎哟喂,那叫个不着调哟!走在街上瞧见个半老徐娘都能不错眼珠儿地盯着看。哪天爷先给他一板儿砖,他就知道什么叫肝儿颤了,让他给爷总找麻烦!”

“还有那老张家二小子的七舅母家的老小儿,我还明说了,他还甭跟我耍哩格儿楞。早晚有一天,那小子也会有脚底下拌蒜,掰不开镊子的时候儿……”

说话间,小林子领着那女鬼来到了自家的老宅,他把女鬼带进去,还吆喝着:“都给爷出来,家里有贵客到了。”

女鬼看这满眼荒凉,便问:“这是哪里啊?”

“这是我家啊!你看,那边花架子旁边站的是李四儿,专门喜欢偷鸡摸狗;那边院墙下站的是周六儿,最爱偷小女孩儿的衣裳,因为他是个老光棍儿!”小林子一顿胡乱指,倒是把女鬼吓得不敢言语了。小林子见给这女鬼彻底镇住,便抬脚就走,女鬼问:“你这是要去哪里?”“我?我去买些好酒好菜,家里这些兔崽子不会买东西,我不放心呐!小娘子还请里面稍事休息,我去去便来!”说完,这小林老板就把老宅的院门一关,自己先跑了,那女鬼在废院子里转了半天,也不见人影儿,方知自己是上当了。“真怪了,他怎么知道我不是人呢?”

小林老板回到家沉沉地睡了一觉,醒来之后再向别人说起这事,左邻右舍都说,这人又在臭贫呢。可小林老板自己知道,有时这臭贫嘴不仅能耍人,还能救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