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22063700000026

第26章 宋辽金元时期(5)

1224年,宋宁宗病死,史弥远等人发动政变,强行拥立宋理宗为帝,自此,史弥远开始把持朝政达十年之久。直至1233年,史弥远病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这一年,蒙古派使臣来宋朝,约定一同出兵夹攻金国,并许诺在金国灭亡之后,河南地区归还南宋。1234年,金哀宗自杀,金国正式灭亡。在金国灭亡之后,蒙古军开始进攻南宋,亡国之祸近在眼前,宋理宗君臣却依旧沉浸于灭金的胜利之中,不作备战准备。

宋理宗在即位之前曾被史弥远送去郑清之处学习朱熹的理学,在宋理宗登基之后,进一步提高了四书的地位,并确立了朱熹理学的思想统治。儒家学派自孔子创立以来前后一共经历了三次较为重大的变化,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由于孟轲的影响,孔学发展成为孟派儒学。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将孔孟儒学发展成为神化了的经学。第三次就是在宋朝,在朱熹的影响下,儒学自此发展成为号称继承孔孟之道的理学或称道学。由于宋理宗的提倡和推动,理学自此在政治思想领域取得了巩固地位,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南宋的经济发展概况

北宋时期,经济发达的地区都集中在南方,到了南宋,由于大批人民南迁,南方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也为南宋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但随之南迁的,还有居于统治阶级的皇室贵族和官僚地主,他们贪得无厌地掠夺土地,霸占庄田,加剧了土地兼并,压迫着广大的劳动人民。人民就这样在压迫中艰难前行。

在农业方面,由于北方农民的南迁,带来了北方的一些耕作经验,以及农作物品种,南北农民携手进一步开发了南方的农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虽然南宋时期的农田总面积在文献上没有具体的记载,但从可知的资料来看,农田的面积是在逐步增加的。

宋朝的南迁同时也促使劳动人民修浚更多的水利。高宗时期,潭州的农民修复了龟塘,使得一百万亩耕田得以灌溉。眉州农民修筑了通济堰,使得三十四万余亩耕田得到灌溉。后抗金将领吴璘又率领士兵修筑了光道枝渠,几年后又修筑山河堰。到光宗时期,淮东农民又修筑了绍熙堰。孝宗和宁宗时期又二度修复北宋末年决堤的扞海堰,规模更大。但在兴修水利的同时,官僚地主们却也开始大规模地霸占江湖来开垦围田,造成了水害。

在农作物的培育方面,由于新的农作物的引进,南宋时期的水稻品种比此前更为繁多,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到南宋后期的时候,麦子的种植也通过推广后更为普遍。

北宋时期,棉花的种植仅仅局限于两广和福建地区,到了南宋时候,有关棉花种植的记载逐渐增多,到1273年,还出现了一本记载南宋后期农民种植棉花经验总结的书——《农桑辑要》。

在农业发展前进的同时,手工业也同样在发展,但其各部门的发展由于南宋的国情而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南宋时期战争频发,故而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有很大的发展。而水上交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也促使造船业有了极大进步。海外贸易所输出的主要商品瓷器也刺激了制瓷产业的发展。而农业领域棉花的种植推广也使得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但冶矿业在南宋却成为一个不发达的部门,究其缘由是因为宋代的矿产多分布在北方,在宋朝廷南迁之后,北方很多矿产资源落入金国之手,对冶矿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南宋时期的手工业部门和北宋时期一样,有官营手工业、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等几种不同的经营方式。由于南宋时期冶矿业的衰落,朝廷开始鼓励民间进行采矿事业,因此而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许多矿区附近的农民在农闲时候也会兼营冶矿业,甚至有些地区的农民还会到较远的矿区进行工作。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南宋在江南建国,水上交通十分发达,其商业贸易也比北宋时期更为繁盛。

在国内,由于水路交通的发达,长江两岸出现了大批的市镇,临安属县就有十五个市镇,建康城外则有十四个镇。农村的墟市也广泛发展起来,有的最后逐渐发展成为市镇。另外宋朝和金国的对立也没有割断南北间的经济往来,宋、金两朝的民间交易数量依然极多,楚州、信阳、安丰、枣阳等地,都有双方民间贸易的地点。

由于南宋在东南沿海立国,方便的水路交通使得海外贸易有了极大的发展,其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南宋朝廷的财政收入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当时广州、泉州和明州是重要的三大贸易港。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南宋经济的发展最大功臣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但人民却没有占有他们辛勤劳动所换来的胜利果实。统治阶级无休止地兼并土地,并巧立名目对农民进行更加残酷的剥削,使得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

南宋时期,无论抱持何种政治主张的官僚地主都占有大量的田产,这些权贵依仗权势来掠夺土地,奴役人民,对农民阶级进行越来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各地开始连续爆发农民起义,他们前仆后继,从斗争到失败,又再次斗争,络绎不绝地冲击着南宋王朝的统治,南宋王朝走向灭亡已成必然的命运。

宋朝的灭亡

对内,频发的农民起义打击着南宋朝廷的黑暗统治,对外,在金国灭亡之后,新兴的蒙古帝国开始不断南侵,同时,南宋王朝内部的腐朽势力也加速着宋朝的灭亡。

1235年初,蒙古窝阔台汗起兵大举南下,攻打宋朝。此时蒙古对南宋的侵略主要目的是虏获奴隶和劫掠财物,并没有明确的想要消灭南宋的计划,因此在获得大量的奴隶和财物之后,由于不断遭受官军和民兵的攻击,蒙古大军就北还了。蒙古在撤军之后,便派遣使臣到宋朝,劝说南宋朝廷投降蒙古。理宗想以对金国议和的办法来向蒙古求和,便派遣“蒙古通好使”去和蒙军和谈。1241年,由于蒙古太宗窝阔台汗病死,蒙古和南宋直接的议和暂且停顿,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

在这段时期,南宋获得了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部署防御,1242年,余玠受命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到四川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措施,赏罚分明,经过余玠的整顿后,四川驻军声威大震,击退了蒙古军的多次侵扰。由于余玠颇有功劳,1248年升任为兵部尚书。另抗战将领赵葵也被朝廷重用,于1249年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一时之间,垂死的南宋王朝在抗战派的执掌下又振奋出了新的气象。

但朝廷中的主和派官员依然有着强大的力量,在他们的排斥和攻击下,赵葵的职务于1250年被罢免。次年,主和派的代表人物谢方叔出任左相兼枢密使。在谢方叔的迫害之下,余玠于1253年在四川被迫服毒自杀,次年,余玠的部下王惟忠也被陷害私通蒙古而被处死。余玠死后,蒙古大军前来侵扰,宋兵节节败退,四川形势陷入危急。

在南宋大敌当前之际,宋理宗和谢方叔集团却完全不顾国家安危,依然沉溺于声色享乐之中,大肆修建寺观园林,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其时,宋理宗亲信宦官董宋臣,董宋臣又得到了宋理宗的宠妃阎氏的支持,一时间权势日渐强盛。后有朝臣弹劾董宋臣,董宋臣听闻是谢方叔背后支持,于是指使人上书请宋理宗杀谢方叔,谢方叔被罢黜官职,董宋臣的权势更加强大。

1255年,参知政事董槐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董槐熟读兵书,颇有建树,上任后就提出了一系列肃清朝政的策略,阎妃和董宋臣对其大为怨恨。1256年,不等宋理宗下令罢免,侍御史丁大全就在董宋臣和阎妃支持下带领士兵将董槐押解出朝。1258年,丁大全在阎妃和董宋臣支持下出任右相兼枢密使,操纵军权。

1251年,蒙古蒙哥汗即位,即元宪宗。1258年初,蒙哥汗再次发兵攻打南宋,启动了一个全面攻灭南宋的计划。蒙古大军兵分三路,蒙哥汗亲自率领主力军入侵四川,皇帝忽必烈率军攻打鄂州,兀良合台军北上攻打潭州。蒙哥汗军队长驱直下,宋军一再退败,1258年,蒙哥汗军攻至台州,台州守将王坚设防坚守,台州久攻不下。次年,蒙哥汗在作战中身中流矢而死,蒙古大军撤退。

忽必烈收到蒙哥汗的死讯后,决议围攻鄂州,取得胜利之后再北返夺汗位。此时在宋朝廷中,丁大全由于在蒙古南侵时候隐匿军情而被罢黜,宋理宗令吴潜出任左相兼枢密使,贾似道出任右相兼枢密使,并令贾似道出兵汉阳来声援鄂州。12月,贾似道私自派遣使臣向忽必烈求和,此时,忽必烈正好收到讯息,得知蒙古有人策划在漠北拥立阿里不哥为大汉,故而允许了贾似道的求和,急速撤兵北返。而兀良合台军也由于遭受宋军的激烈反抗而撤军北上同忽必烈会和。南宋王朝再一次侥幸度过了危机。

在蒙古大军撤退之后,贾似道欺瞒战况,谎报自己抗蒙得胜,理宗十分高兴,加封贾似道为少师、卫国公,贾似道由此得以掌握朝中大权。掌权之后,贾似道立即排挤吴潜,将其弹劾出朝,同时董宋臣也被排挤出朝,而支持董宋臣的阎妃也于1260年病死。贾似道从而把持了全部朝政,在理宗和度宗两朝间专政十五年,直至宋朝灭亡。

1264年,宋理宗病死,贾似道拥立度宗,继续把持朝政。度宗十分荒淫昏庸,在还未登基时就以好女色而出名,成为皇帝之后更是夜夜笙歌,耽于女色,将所有政事都交由贾似道所掌管。贾似道在独揽朝纲之后,聚集了许多擅长骈俪文的士人,命他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对一切国库亏空和边防危机等事宜都不许奏报。

1260年,忽必烈在蒙哥汗死后顺利继承汗位,成为蒙古的大汉,后在投降蒙古的汉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了新的封建王朝,定都燕京,于1271年建立元朝。忽必烈此后经过连年激战打败了漠北阿里不哥派的抵抗,再次将兵锋转向了南宋王朝。

此时的元朝大军已经今非昔比,他们不再只是不擅水战的蒙古骑兵,而是以投降元朝的金、宋军作为主力。1273年,樊城和襄阳相继失陷,南宋朝廷岌岌可危,而贾似道却依然拒绝一切的救亡策略,一意孤行。1274年,度宗病死,贾似道拥立年仅四岁的赵显为皇帝,即宋恭帝。

在襄阳和樊城失守后,鄂州也继而陷落,朝臣们纷纷上疏,要求贾似道亲自领兵抗击元军。1275年,贾似道被迫出兵,却不事战斗,而是先派使臣和元军议和,请求元朝允许宋朝称臣纳贡。元朝不许,贾似道败逃,宋军水陆军的主力在战争中全面瓦解。

理宗的皇后谢后,此时称太皇太后,罢免了贾似道的官职,将其贬往循州,后贾似道在路上被押解人员所杀。面对元兵大举压境,谢后下诏要各地起兵勤王。然而,大批的官员都已经准备投降元朝,对勤王诏令不予响应。只有张世杰和文天祥立即起兵前往临安。宋朝已经亡国在即,此时的临安也已经一片萧条,枉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们相继叛离,谢后也无可奈何。

1276年,南宋皇室决定投降,文天祥受命与元军议降,后被扣留军营,押解北去。三月,元军进入临安,俘获宋恭帝及谢后,并押解到燕京,统治达三百余年的宋王朝宣告灭亡。虽然宋朝廷的势力已经宣告瓦解,但各地的军民们却仍然坚持不懈地抗击着元兵。

被押解北上的文天祥在途经镇江之际乘元兵不备,连夜出逃。后文天祥与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先后拥立南宋两个幼小的后裔为皇帝,即端宗和卫王。元兵对四处流亡的小皇帝穷追不舍,文天祥军寡不敌众,虽然最初在人民支持下取得一定的胜利,最终还是在海丰兵败被俘。随后不久,张世杰也随其领导的海军覆没于海上。1279年,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随着陆秀夫和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自尽而彻底灭亡。而文天祥被押解到元朝大都,关押三年有余,在拒绝了忽必烈的亲自劝降后英勇就义。

元朝攻灭了宋王朝,但人民群众的反抗却始终没有终止过,各族人民在元朝的统治下依然不屈不挠地展开着反阶级压迫和反民族压迫的斗争。

三、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辽、金和西夏

契丹于916年建国,937年正式改国号为辽。金是女真人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所建立,建国之后随即展开了攻灭辽国的战争。在金灭辽之后,成为北宋的敌人。攻灭北宋之后,又再次将矛头对准南宋。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所建立起的一个封建政权。辽、金以及西夏都不是汉族人的政权,但是都对中原地区构成过重大威胁。

辽国的建立和奴隶起义

早在西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就居住着契丹族,这个时候的契丹人主要依靠渔猎为生,在各处往来迁徙。关于契丹族在母系氏族时期没有具体的历史记录。

389年,在鲜卑族的拓跋珪建立北魏之后,曾攻打过契丹,之后,契丹就不断地在北魏边塞进行骚扰。但那个时候,契丹族分为八个部落,都是各自行动,还未形成统一的组织。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很久,直至隋朝末年。

554年,北齐文宣帝兵分两路攻打契丹,契丹大败。随即,契丹又遭到突厥的侵略。605年,因契丹在隋朝边塞侵扰,隋朝又发大兵攻打契丹,契丹遭到重创。一系列的失败使得契丹各部落逐渐走向联合,大约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契丹八部落开始推举共同的酋长,有了交流和联合,其总作战兵力达到四万人。

大约在唐朝初期,契丹形成了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628年,契丹酋长大贺氏摩会率领契丹八部落依附于唐朝。由于大贺氏部落联盟建立,促使契丹族很快地发展壮大,从而和他们所依附的唐王朝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利益冲突,故而契丹一再与唐王朝爆发大规模的战事。虽然契丹已经越来越强大,但面对正处于强盛时期的唐王朝,无疑是会失败的。697年,唐朝女皇帝武则天大赦天下,将这一年年号改为“神功”来纪念击败契丹的巨大胜利。而此次的激战,使得契丹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强大的突厥,前后经历了约莫二十年。

在此期间,契丹大贺氏联盟中产生了一个地位仅次于联盟长的统领兵马的军事首长,担任这个职务的是可突于。可突于掌握了兵马大权,严重威胁到了联盟长的地位,并操纵着联盟的选举。后来可突于甚至一举推翻了大贺氏选联盟长的特权,结束了大贺氏联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