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鼓励孩子100金句
22270500000008

第8章 学习指导篇(2)

31.“是吗?真遗憾,不过我相信下次你会答对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在课堂提问时发懵

李晖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孩子怒眉苦脸地对他说:“爸,本来我功课已经记熟了,可是,老师提问时,我却一阵发懵,什么也想不起来,也答不出来。老师提问过后,我才又突然想起来,但机会已经失去了,这是为什么?”

李晖不由地想起,他朋友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了,以前也有过发懵的情况,很偶尔。不知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怎么办。

案例分析

孩子被提问时发懵的现象,心理学上叫做“暂时性遗忘”,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情绪紧张,或过分疲劳,或回忆的条件还不具备。

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避免这种情况呢?

第一,端正学习态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目的愈明确,学习愈自觉,其抗发懵能力愈强。

第二,加强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弄通了,记牢了,遇到复杂的环境或情况的突变,就不致惊慌失措,即使回忆发生障碍,亦能通过中介性的联想,唤起被暂时遗忘的旧经验的再现。旧知识一经再现,发懵也就解除了。

第三,增强胜利信心。提问孩子,题目要富于启发性,要有难度,但难度不能超限;否则,孩子心里紧张,导致发懵。有的孩子举手时还有把握,可一站起来却一点也答不出,就是这种现象。因此,问题提出后,不要立即让孩子回答,应给予准备的时间;听取回答时,要注意倾听,不要中途打断,以增强孩子回答问题的信心。

第四,学会自我解脱。研究表明,愉快而乐观的情绪,是解懵的良方。如果过分焦虑,发懵就会加重,一切的思路都将被堵塞。

最后,家长务必要做两件事:一是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特别是班主任和提问孩子的老师,探讨孩子发懵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补救,发懵现象是可以克服的;二是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责怪孩子,对孩子只能同情、勉励。对孩子说:“是吗?真遗憾,不过我相信下次你会答对的!”

父母禁语

“你怎么搞的,本来会的却答错了,真是没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好一些,孩子也不便外,当孩子回答错时自己心里也不好受,父母再责备他:“你怎么搞的,本来会的却答错了,真是没用!”对孩子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啊!

“你完了,永远都这样了!”

你真的认为你的孩子“永远都这样”吗?我想没有一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都出错吧!因此,不要因为孩子多次犯过错误,而断定他将来也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会使孩子伤失自信心,从而一蹶不振。

亲子沟通心法

责备——亲子沟通的绊脚石。

32.“是吗?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

学习成绩一向很优秀的程翔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妈妈听后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你想啊,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呀!程翔的妈妈当然也是如此,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孩子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她难以接受事实,心想:“这下可惨了,孩子完了,没救了!”

案例分析

各位父母,当你听到孩子不想上学时先不要激动,试想想,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不喜欢学校吧。孩子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不妨先压住火,听听孩子的意见,以一句“是吗?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引出话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此问题表现体谅、关心,很有诚意与他继续倾谈。然后,再清晰地说出接下来的倾谈目标——不喜欢上学的原因。假如孩子懂得自行整理并说出感受,父母便静心倾听,不要打断孩子,待孩子说完后,再与他讨论。

如果孩子年纪还小,不能有条理地说出原因,父母要设法引导他。例如可进一步询问孩子的心情:“你觉得很累?”、“你觉得很烦恼吗?”,再引导孩子说出原因。与孩子讨论时还要注意,不宜强烈否定孩子说出的原因,应给孩子提供合理解释。知道病因后再对症下药。

父母禁语

“那你将来去讨吃要饭吧!”

作为父母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沦为乞丐,说出这种话只是抱着一种“恐吓”孩子的心态吧!乞丐脏兮兮的,孩子当然不愿意变成那样了,所以这种说法,一定可以吓怕孩子了。其实这种抽象的“吓”,并不能让孩子认清不想上学的原因,也得不到事情的解决方法。同时,孩子觉得父母一开始便否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再谈下去爸爸妈妈都不会明白,亲子倾谈自然无法展开。

“你这么懒,我会不喜欢你的!”

孩子非常重视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父母却说:“你这么懒,我会不喜欢你的!”严重伤害他小小的心灵。如前所言,孩子不喜欢上学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因为懒惰,父母这么说,孩子真以为是自己懒惰,从此不再努力,想要再纠正此观念就较困难了。

亲子沟通心法

静心聆听、鼓励疏导,是亲子沟通的法宝。

33.“孩子,你好聪明啊,只要努力一定会更好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一位家长抱怨说:我的孩子10岁了,就是对玩感兴趣,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怎么玩也玩不够,让他稍微多做一些题就不行了。在暑假里我想让他把功课多补习一下,他就非常反感。怎样才能让孩子对待学习就像看电影、玩游戏那样投入呢?

案例分析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差跟不上,或对学习的目的及意义不了解等,家长不妨可试试下面方法来帮助孩子。

首先,家长要从小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孩子在3至5岁的时候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等,他们所问的问题千奇百怪,例如:电灯为什么会发亮?小鸡为什么有两条腿,而小狗却有四条腿?等等,家长往往被他们问得张口结舌,就不耐烦地说自己头疼,不愿意被孩子缠得没完没了。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家长面对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引导孩子看“十万个为什么”,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对一些物质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如果孩子没有问题,家长还要主动给孩子讲一些为什么。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了解了许多知识,就在他们似懂非懂的时候。

其次,家长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2岁半的孩子学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一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这种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打击很大,因为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有权威地位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可是家长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地、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当孩子做的好时,应表扬孩子,如“孩子,你好聪明啊,只要努力一定会更好的!”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要鼓励孩子,家长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哟!

父母禁语

“唉,这孩子没有希望了,怎么办呢?”

对于因学习困难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到困难的原因,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做作业就不会,家长讲了几遍,孩子还不懂,家长往往就没有耐心和信心了,说“这孩子没有希望了”,甚至还严重地打骂孩子,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孩子愈发对学习不感兴趣了。

亲子沟通心法

让孩子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议。

34.“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不爱阅读时

现在的孩子课外阅读的范围越来越窄,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很多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和欲望,而那些对课程和考试无关的书,他们就更难有机会涉猎了。这个问题令很多家长担忧。

案例分析

儿童在上小学之前,如果能够有机会经常地接触书本和报纸,对孩子以后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会很有帮助。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下面几点建议不知是否可以帮助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孩子们的父母。

1.关掉电视,去阅读伟大的著作,它会开发孩子智力的。

种种迹象表明,电视是让孩子们冷落文字的罪魁。据一些美国学者的调查显示,如今一个20岁左右的人,至少已经花了2万小时看电视。可见,电视已经疯狂掠夺了孩子们宝贵的阅读时间。电视总是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企图主宰人们的思想,人们有意无意就被它牵着鼻子走。它虽然给了人们感官上的愉悦,却无情地消耗了人们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