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鼓励孩子100金句
22270500000009

第9章 学习指导篇(3)

2.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谈论故事中的人和事,交流彼此的看法,常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来读好吗”,会对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会有好处的。

3.让孩子们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非凡魅力。

因特网虽然模糊了时空的界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对文字的疏远,必然会让我们失去欣赏文字所蕴藏着的深沉的魅力的机会。电子产品和书籍的最大不同在于:电子阅读物缺少了一种富有质感的触摸感,只有纸质阅读物独具一种令人备感踏实的亲和力。当你静心阅读,以平和的心态在字里行间徜徉,你就能发现你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一片迷人的宫殿,那里面的奇幻,会使你流连忘返。

4.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指导孩子阅读经典。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从识字开始,随着孩子识字能力的提高,家长就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阅读,在全面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自然是孩子阅读的首选。让孩子们的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字里所蕴藏着的瑰宝。

父母禁语

“不喜欢阅读就写不好作文,快去读书。”

家长千万不要用强硬的口气对孩子说:“不喜欢阅读就写不好作文,快去读书。”让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很容易使孩子对阅读更加厌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我偏不读,你能把我怎么样?”让孩子愉快地阅读,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你什么时候能把兴趣转到读书上!”

孩子在学校天天和书本打交道,业作兴趣很难再转到读书上去。正像我们久吃一类食品,总想换一下口味一样。孩子爱看电视不爱读书,是让父母特别头痛的一个难题。父母常常指责孩子:“你什么时候能把兴趣转到读书上!”孩子的兴趣关键在培养,而不是用责备的口气去强迫。

亲子沟通心法

多为孩子想想,有益于亲子沟通。

35.“你喜欢看课外书这很好,不过要有时间限制。你说对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过于爱看课外书

现在学生中有一个怪现象,不喜爱学校设置的课程。看到课本就头疼,却对课外读物很着迷,就连考试前,也舍不得放手,让老师家长都非常生气,结果考试考砸了再对家长说谎,自己代替父母签名欺骗老师。

案例分析

事实上,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值智慧突破时期,对知识的有强烈的好奇感,若父母从中阻挠,不但不会提升他对课业的学习兴趣,还可能使孩子失去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因此,对于家长来说,正确引导孩子看课外读物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放学回家后的这段休息时间可以看课外读物,但是到了做功课的时间就不能再看了。或是视孩子当日作业的多少,适当增减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只要孩子能将时间调配得当,阅读课外读物不但不会妨碍孩子的功课,反而是拓展孩子知识领域的方法。

此外,应注意孩子所读课外书籍的性质。最好与老师合作,请老师介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以免孩子为不良书刊所害。

金句“你喜欢看课外书这很好,不过要有时间限制。你说对吗?”既肯定了孩子的爱好是好的,又对孩子提出了要求,最后还征询孩子的观点,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父母禁语

“课外书会影响学习,不许看!”

有的父母为了不使孩子因读课外读物而成绩退步,有些父母会用禁止的方式阻挠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常对孩子说:“课外书会影响学习,不许看!”哇,这样的父母也太残忍了吧?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有孩子的天地,况且不一定书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课外读物里也有我们要学的呀!

“看课外书可以提高你的作文水平,多多看吧!”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提高作文水平”,但忽略了读课外书要有个限度,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如果孩子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读课书上,那他的课本知识能学好吗?

亲子沟通心法

请不要对孩子说“不许”、“不准”。

36.“你已经努力了,没关系,慢慢来……”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学习效率不高

一位初中女学生平时学习非常刻苦、认真,是全班最用功的,大家给她取了个“学习机器”的外号。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她甚至不放过任何看书的时间,包括吃饭、走路、上厕所等,甚至说梦话也在背英语单词。班主任每每训斥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时,总会拿她作榜样:“你要是有某某同学十分之一的学习劲头,我肯定能考上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谁只要看一眼她鼻梁上的那副像酒瓶底儿一样的眼镜,立即就会明白“书虫”是个什么样子了。然而,她的学习成绩却很平常。所以有些同学私下里嘲讽她说:“我要是能像她那样没明没夜地学,而取得不了好成绩,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后来,她高考考了三年,才勉强考上了本地的一所师专。

案例分析

这位同学成绩差,关键就在于学习效率不高,事倍功半。一方面是看上去在学习,即人在学习,心在学习之外。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注意力没有集中到当前的学习任务上,所进行的是无效学习。这样的学生性格一般比较内向,或抗拒心理比较强,也比较懂事,不愿意惹家长生气,只好坐在书桌前打发学习时间,也好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另一种情况就是学习方法不当,对所学的知识反复地进行机械的学习,找不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温故不知新”,学习效率很差,随着年级的提高,知识的加深,越来越跟不上,以至于对学习失去信心。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也一定非常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孩子已经很用功了,再抱怨孩子于心不忍。而孩子自己,肯定比谁都更着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唯一能做的只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呢?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规律,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

2.正视孩子存在的学习能力障碍问题。大多数家长并不完全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知道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排除这些障碍,反而更加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整天逼着孩子学习。这往往促使孩子一看到书本就头疼,一提到学习就心虚气短,甚至产生了厌学的不良情绪。别看孩子一天到晚都坐在书桌前,实际上根本没有学进去。

父母禁语

“快去学习!”

父母切不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差而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逼着他学习,这样会适得其反,使孩子慢慢厌恶学习。

“你的弊病就在于学习效率不高!”

父母说:“你的弊病就在于学习效率不高!”意即提醒孩子以后改正自己的缺点。其实,批评只会给孩子造成伤害,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犯过什么错,父母应理所当然地接受它,对孩子不必要求过于完美,更不需要强调他的过错,只要教导孩子下回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即可。

亲子沟通心法

让孩子在微笑中学习。

37.“人人都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我明白你没有自信,但不用怕,我会帮助你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对学习没有信心

一位妈妈抱怨说:“孩子虽然年纪轻轻,却满脑子消极想法,尤其是与学业有关的,常常说,‘无论我怎样努力,都不会成功。’‘人人都比我好。’等。”

案例分析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对学业失去信心!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了解一下孩子没有自信的原因,比如:可能是他已屡次作出努力却收效甚微,于是渐渐丧失自信;父母对孩子的学业过分紧张,无形中给了孩子沉重压力,当他失败时,内心的自责更大,自我形象更低。

找到原因之后,家长当务之急是针对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原因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告诉孩子“人人都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我明白你没有自信,但不用怕,我会帮助你的!”向孩子指出他不会特别比人差,每个人都要经过学习才得到知识,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支持他。孩子是没有自信,但父母一定会帮助他。不过,要注意,孩子的消极想法已根深蒂固,想要凭一、两句话就奇迹般解救他,绝对不可能。但这种说法是个好开始,父母接下来要定下有建设性的方法去帮助他。

父母禁语

“你还是没有努力,否则怎么会不成功呢?”

家长说“你还是没有努力,否则怎么会不成功呢?”这样的话本意是想激励孩子努力,岂不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把努力和成功看成是等同的了,试想努力能等于成功吗?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假如把这句话换成:“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便一定不会成功了。”这样虽然还不够,总比较好吧!

我想有这种想法的孩子一定负出很大的努力,否则他的伤害不会那么深,最后不会消极至此。他可能在想:“没有期望便没有失望吧。”这时如果家长这么说,却反而加深了他“我就是这么差”的观念,这一定是每一位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亲子沟通心法

不要否定孩子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