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与人辩论,是为了说明某种观点,运用多义词表述,使人根据他对多义词的某种理解接受答案,在答案得到论辩双方认同之后,再利用一词多义将语义转移,按照转移的语义解释答案,以便阐发自己的观点,使对方在已经接受答案的同时接受这种观点。
1897年,孙中山侨居日本,结识了日本著名政治家犬养毅,二人做过一番很有趣的交谈。
犬养毅:“我真钦佩您的机智——不过,我想问问您,孙先生,您最喜欢的是什么?”
孙中山:“革命,把清政府推翻。”
犬养毅:“您喜欢革命,这是谁都知道的。但除此之外,您最喜欢什么?”孙中山停了片刻,用英语回答:“Woman(女人)。”
犬养毅拍手道:“很好!再次呢?”
孙中山:“Book(书)。”
孙中山说完之后,犬养毅忍不住哈哈大笑说道:“这是很老实的话,我以为您说完革命后会说最喜欢书,结果您却把女人排在书的前面,这是很有意思的。您这样忍耐着对女人的爱而拼命地去读书,实在是太了不起呀!”
孙中山的几句话显然引起了犬养毅极大的兴趣,犬养毅以为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使他解除了“戒备”。而这时孙中山却很巧妙地“长驱直入”,来解释自己答案的真正含义,“不是这样!我想,千百年来,女人总是男人的附属品或玩物,充其量做个贤内助。然而我认为,她应该和母亲是同义语,当妈妈把她身上最有营养的乳汁喂给孩子的时候,当妻子把她真诚的爱献给丈夫的时候,她们的牺牲是那样无私和高尚,这难道不值得爱吗?可是,在我们好些人当中却从不珍惜这种爱,甚至践踏这种爱。”
其实,孙中山把“女人”一词解释为包括母亲、妻子在内的广大妇女,把“爱”理解为广义的尊重、热爱、珍惜、敬佩,同时就阐明了一个明确而伟大的真理,也让犬养毅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3)易位反驳
如果我们从多个方位和角度看一个物体,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同理,人们从多个方位和角度看一个问题,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正是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论辩过程中,对于他人的错误论点,如果直接从正面反驳不易说服对方的话,我们就可以考虑换一个角度、一个方向或者一个身份角色来说明问题。反驳他人的论点,也就是引导他人换一个角度、位置或方向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从而使对方较容易地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法,就叫做易位反驳法。
有一对夫妻谈论婆媳关系问题,妻子说:“造成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都是因为婆婆不会做人。”她的丈夫反对她的观点,妻子就和丈夫争辩起来,说:“你妈和我吵了几次,哪一次不是她的不对?第一次,因为我让她干一些活儿她就向别人说我的坏话。第二次,因为……”丈夫一听,感到如此争辩,只会让对方越争越不服气,于是,他干脆让妻子说完,也不答辩。等妻子说完,他以冷静的口气讲述了一件事。
丈夫说:“前几天,我路过你弟弟家,你妈哭着向我诉说,你弟媳妇又和她大吵了一场,说是为了钱的事。”妻子一听气得不行,开口大骂起她的弟媳来:“那个小东西,贪得无厌,整天就只知道要钱。”丈夫说:“是不是你妈也有不会做人的地方?”妻子肯定地回答:“什么不会做人?我妈对她好着呢,钱都用在她身上了,是她自己不知好歹,一点都不知道感恩。”丈夫这时问妻子:“那么按你这么说,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并不都是因为婆婆不会做人啦!”
妻子这时被反驳得说不出话来。显然这位妻子的前言后语自相矛盾,就是因为她前面是站在儿媳的位置思考问题,后面是站在婆婆的位置思考问题,而她丈夫就是巧妙地让她换了个位置来反驳自己。
(4)数字证明
世界上的一切客观事物都是由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所构成的。比如,牛和羊是两种不相同的动物,这是由两者品种的不同所决定的。牛之所以比羊大,这是由两者体积和体重的不同决定的。品种构成了牛、羊作为事物的质,体积和体重构成了牛、羊作为事物的量。
同一事物的区别在于量的不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同质的事物进行区分和比较,离不开量的分析。这种区分和比较有时仅仅用抽象的说明和论证,难以说明白,难以说透彻,难以使人们折服,在这种情况之下,数字是用来做证明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位妇女讲她的孩子身体是如何如何高大,究竟多“高”多“大”?是很难听明白的。如果她说她的孩子身高1.83米,体重84公斤,腰围2.5尺,等等,那么你一听就可以明白她的孩子身材高大的含义了。两个农民都说自己的牛最肥大,争来争去难以区分谁的牛肥大,如果他们两个把两头牛的重量分别说出来,那么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结果自然也就清清楚楚了。
而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情况常常比人的身高体重要复杂得多,有时要比较和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也远比区分两头牛谁更肥大要困难得多。但是,无论情况如何复杂,客观事物的质量构成原理是相同的,我们要学会运用数字证明量的分析方法,这样对于论辩会大有帮助。
在美国刚刚推广核电站的时候,就爆发过一场激烈的争论。由于反对派持“一旦核电厂发生事故,立刻会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的观点,正好与广大公众惧怕核辐射的心理相一致,因此最初几轮电视辩论,赞成派都居于劣势。
后来,赞成派调整了方法,放弃了在理论上的纠缠,转而从原子能发电和燃煤发电的试验史上出发,并换算出了用原子能发电生产1千亿瓦特的电牺牲两个人,而燃煤发电生产同样1千亿瓦特的电,却要牺牲179人。
赞成派使用的这一“数证”,简单明了,不容置疑,使公众认识到并接受任何能量生产体系都会带有牺牲人命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一种能把牺牲减少到最低的生产体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支持反对派的公众又转而支持赞成派,核电站便迅速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发展起来了。
(5)顺水推舟
在我们论辩的过程中,明确知道对方的辩辞有错误,那么可以先巧妙地顺应对方辩辞,然后对对方辩辞的内涵进行分析,进而顺势反驳,推导出对方的辩辞与事实之间的差异之处。这就是顺水推舟的方法。
甲、乙两家企业为了争夺与丙企业的合作机会,都各自夸自身的条件如何如何的好。
甲企业说:“我们会给出比乙企业更好的条件,因为无论在实力上还是在员工人数上,我们都超过乙企业几倍甚至几十倍。”乙企业在丙企业的面前驳斥甲企业说:“哎呀呀,如此强大的实力怎么会不叫人害怕呢?姑且把企业的竞争、管理、大小放在一边不说,就单从员工人数这一点来说,我们企业现有员工3000人,那么你们‘超过’这个数目一倍就是6000人,10倍就是30000人,‘几十倍’是多少呢?姑且算成30倍吧,就90000人,无怪乎你们要说比我们强了,为什么还要和我们这个小企业竞争呢?完全不用竞争,就凭你们这么大一个超过90000人的企业就可以把我们压下去。”
在这里,乙企业在顺应甲企业的辩辞后,对甲企业的辩辞内涵进行一番分析,按照甲企业所说的话,推出他们企业应该有90000多名员工,而事实上三方都清楚就算是跨国的大企业,员工也很少有达到90000多这个数目的。这个结论的虚假性显然会一下子就被别人看穿的。
(6)以短托长
在论辩进行当中,论辩一方在处于劣势弱势的情况下,如果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此来攻击对方的短处,从而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就可以取得以弱胜强的论辩效果。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在竞选国会议员时,约翰·爱伦和老上司陶克将军成了竞争对手,他们为了击败对方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来拉选票。
陶克功勋显赫,曾担任过国会议员。在演讲中,陶克说:“诸位同胞们,记得就在17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带兵在茶座山与敌人遭遇,经过激烈的拼杀之后,我在山上的树丛里睡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还没有忘记那次艰苦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些吃尽苦头、风餐露宿而建立大战功的人。”
陶克一一讲述了自己的战绩,想唤起选民们对他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以便在竞选中取得胜利。
约翰·爱伦说:“同胞们,陶克将军讲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下了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当他在树丛中安睡时,我还携带着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着寒风冷露的滋味,来保护他……”
约翰·爱伦开始的时候还处于劣势弱势,因他的对手陶克是一位将军,又曾担任过国会议员,但约翰·爱伦在论辩中抓住陶克的弱点——睡了觉,而他正是守卫在旁边的哨兵。
因此他在最后不无感慨地讲:“那么,凡身为将军,睡觉时需哨兵守卫的,请选举陶克将军;若也是哨兵,需为酣睡的将军守卫的,请选举爱伦。”
事实上,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能担任将军的,毕竟是极少数的那部分人,而浴血奋战的普通士兵,肯定占了绝大多数,所以爱伦以他机智的辩言,赢得了绝大多数选民的同情心,终于在这次竞选中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