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态文明的价值基础
生态文明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摆在首位,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考虑经济的再生产,它的自然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同步的发展。它的价值观是把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统一起来。生态文明的价值基础集中表现在生态价值取向、生态文化和唯物史观三个方面。而工业文明的价值支撑体系是以重个人价值与享乐价值为主要特征的。因此,必须否定与生态文明不相符的价值观、世界观、发展观。
第一,否定工业时代财富拜物教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确立人与自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把物质财富当成了这个时代的图腾,当成了衡量一切价值的基础。这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文明,是自然人沦为“经济人”、沦为物质财富俘虏的文明。而且亚当·斯密(后来还有边沁和穆勒)已经把自利心或者说对功利主义的追求,从理论上当成社会繁荣进步的源泉。作为工业文明的一种主流价值观,功利主义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国家层面上,对财富的崇拜表现为对增长速度的追求。为了取得的增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惜疯狂地让空气变脏,让河流变臭,让森林砍光,让土地沙化,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大量排放……在企业层面上,财富的拜物教表现为对利润最大化的崇拜。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疯狂地扩大生产规模,疯狂地滥用资源,疯狂地将内部经济“外部化”,疯狂地污染环境。在个人层面上,财富拜物教表现为贪婪的纵欲无度的享乐主义,表现在对奢侈豪华的高消费的追求。疯狂的消费引导疯狂的生产,疯狂的生产导致对资源的疯狂掠夺,对环境的疯狂污染,对生态的疯狂破坏。
显然,这种财富拜物教与生态文明格格不入。那种为了“企业利润最大化”,不顾“外部负效应”的“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工业生产理念,那种“享乐无度”、“高消费就是幸福”的价值观念已经过时。
因此,建立生态文明的价值基础,首先要把人自身从财富拜物教和功利主义的囚笼中解放出来,把人的活动视野引向超越个人的狭隘生存与享受层次,引向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大自然价值,凸现出人类的创造本质。因而其价值支撑体系是以重类价值、重大自然价值、重创造价值为根本特征的。这种价值取向的变革,内含着人与自然统一的协调发展观,内含着节约降耗外部效应内部化的生产文明观,内含着健康快乐、享乐有度的幸福观,内含着对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规制与提升。
第二,否定“天人对立”、“征服自然”的唯心史观,确立“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唯物史观。
西方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一贯主张“天人对立”,主张强化“征服自然”的能力,强化人类索取、占用和支配大自然的能力。在我国,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认识,也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无所作为论,认为自然界无规律可循,或者说自然界虽有规律但是不可知的,人只能充当大自然的奴隶。这种认识也曾在古代盛行;另一种认识则是“人定胜天”,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显然,这些都是对大自然生物圈系统运动规律毫无认知的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以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的时候,就始终把人看作大自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首先是自然人;人比其他一切动物强,是因为人能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这显然是我们构造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否定“重增长、轻发展”、“高消耗、高污染”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确立人口、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这种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核是生态文化。因为可持续发展内含三个崇高命题:一是既关注当代人的利益,又关注后代人的利益,这说明人在向代际公平靠近;二是这个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关系,既涵盖发达地区、发达国家,也涵盖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国家,是全体地球公民的共同领悟,这说明现代人的胸怀更宽广更豁达,现代人应追求更高级、更宽广、更深远意义上的社会公正;三是隐含着现代人的生态责任和生态义务。当代人“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这就是当代人对后代人的承诺,也就是当代人的生态责任和生态义务。现代人要生存也要经济增长,但必须把生态的再生产和生态效益作为一个新的重要变量纳入经济增长,从而使经济增长受到生态因素的有力制约。
人在向自然索取物质财富时,不仅想到自己,还想到了为自己提供财富源泉的自然界,同时还想到社会整体和后代人的利益,这就是人性和人文精神的跃升。
3.生态文明的现实基础
(1)生态文明的科技基础
科学技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作为一种比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发展也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态文明大厦的建立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第一,智能化微制造技术。生态文明的主导科技和标志性生产力首先是智能化的微制造科学技术。
第二,生态化农业技术。第三,生物工程技术。生物技术是对生命有机体进行创造设计,以造就更优物种的一种新兴技术体系。生物技术是渗透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各个方面的技术体系,是支撑生态文明的核心技术体系。第四,循环经济技术,包括洁净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第五,清洁化的新能源技术。第六,新材料技术。第七,健康与环保技术。
包括末端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此外,还有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等。
(2)生态文明的产业基础
生态文明的产业基础是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生产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度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经济正效益。在生态高新技术群的推动下,未来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群将获得迅猛发展,并将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一是以智能化微制造为主导的人工化学生产体系;二是生物工程产业;三是健康与环保产业;四是新材料产业;五是新能源产业;六是航空航天与海洋产业。
(3)生态文明的工程基础
生态文明的工程基础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概念是生态学家H·T·奥德姆及马世骏教授于20世纪60及70年代分别提出来的。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工程的实质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从系统整合中获取资源效益。总结各国的生态工程研究,有以下十类最活跃的生态工程:一是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工程;二是废弃水分散治理、系统回用生态工程;三是清洁能源系统开发组合利用工程;四是生态复合肥料工程;五是绿色化学工程;六是绿色食品工程;七是生态交通工程;八是生态住宅及生态城镇建设工程;九是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