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社会文明学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费孝通先生指出:“在探索关系人类文明这样一个宏大的、长远的课题时,我们的思想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博大的包容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要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智慧,发挥多学科、跨学科的优势来进行研究。”由于社会文明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哲学、价值哲学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形态学、考古学等多维透视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总体反思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实证调查的方法,预设推导的方法,以及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等等,都是社会文明学进行有效分析和综合评判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使社会文明学研究达到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形成独立的社会文明观理论体系,才能保证社会文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一点是由社会文明的本性或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第四,社会文明学具有独特的研究任务。社会文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决定了它的研究任务,即研究人类及其社会如何获得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人类社会文明如何形成和发展以及所遵循的规律,社会主体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并成为文明主体,文明演进与主体发展及其互动的方式等等。基于这种特殊的任务,社会文明学需要统观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整体运行,从而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作出理性反思和价值抉择,引导社会朝着更趋文明的目标迈进。
第五,社会文明学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和功能。社会文明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其价值在于从理论上评判社会文明的目标,确立社会文明的价值观,进行价值比较和评定,选择更为合理的目标模式。其意义在于从思想上、理论上反思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考察人们现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文明状况,进行理性的人道主义的批判;其功能在于从实践中形成社会文明发展战略,指导并规划社会文明的发展,使之符合人类发展的根本目标。一句话,社会文明学将通过自己独特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来解答人类社会如何更趋向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
四 社会文明学的内容构架
社会文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社会文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这种实践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就其改造的对象而言,可以区分为改造客观世界(自然和社会)的实践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就其内容而言,也可以分区为生产实践、生活实践,也包括交往的实践。人类在不同的实践中创造着内容各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文明。社会文明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社会文明学研究必须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人类社会文明的形成与标志、内涵与本质、结构与特征、功能与价值、运行与规律、形态与转换、传承与分化、交往与借鉴、冲突与融合、整合与创新、主体与实践、规律与趋势等一系列问题。而其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当今学术研究的前沿性问题。
尽管社会文明的类型和形态千姿百态,但就其存在方式而言,归纳起来可以区分为社会生产方式文明和社会生活方式文明两大类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就可以从这两个层面上分析研究并构建社会文明学的逻辑框架。首先,我们从共时态的横向层面研究社会生活方式文明;其次,我们从历时态的纵向层面研究社会生产方式文明。从而,揭示出一个立体构架的社会文明学的逻辑体系。
1.横向层面:社会生活方式文明研究
人类社会文明史的研究表明,决定和影响社会文明运行状态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而社会生活方式的灵魂和核心是其发展的价值评判问题,也就是社会文明如何发展的问题。应当指出,社会文明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社会生活方式文明的价值取向。
在共时态的横向层面上,社会文明学之所以把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作为其研究的重点,并把社会文明全面和谐运行的价值观作为其研究核心,首先是因为社会生活方式是人类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它体现着特定社会的文明结构并决定着该社会文明的存在与发展。其次,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作为人类丰富性多样性生活的维系和纽带,它包含了人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将诸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本身。聚焦到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便是抓住了透视纷繁复杂的社会文明之根,并将通过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剖析而展开对社会文明的全方位评判。再次,当代人类普遍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与发展危机,导致当代社会文明本身出现一系列矛盾、冲突与困惑,而这一切的实质和根源正在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了矛盾和危机。
人类必须调整当前的生活方式,摒弃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纠正社会文明失序、失调与不和谐的误区与偏差。最后,社会生活方式决定着社会文明的结构及其运行状态,这里自然就产生了如何发展的问题,社会文明学要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正是要通过建立社会文明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来评判社会生活方式,选择合理的社会发展思路和途径,指导人类社会文明协调发展。
在横向上将社会生活方式及其发展的价值评判作为社会文明学的研究核心,我们就可以据此理出社会文明学研究的逻辑框架。
(1)社会经济文明系统观
人类的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属于社会经济文明的层面。社会文明学对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研究就要从理论上解决社会文明的经济基础问题,即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经济文明观。在现代,人类已普遍地走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商品经济社会,更需要确立当代市场经济文明观。一方面要继续解放人,使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又要规范人、提升人。先进入市场经济,然后超越市场经济。在利用市场经济优势的同时批判市场经济固有的功利倾向、市侩意识和感性文化,呼唤正义意识、伦理规范和社会文明精神,使市场经济生活与物质文明建设符合人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2)社会政治文明系统观
社会政治文明的实质是社会制度文明。制度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规范和保障体系,人类的社会生活与公共领域都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来维系。社会文明学对社会政治文明的研究就是要评判特定时代的社会制度与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确立起健全合理的政治社会文明观。在现代生活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和法制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但是制度尚需要内化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为之中,成为其道德规范和信念才能真正达到文明的社会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社会政治文明观就是一方面在民族国家内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和规范体系,培养全社会的公民意识,使市场经济社会的秩序建筑在社会制度文明的规范之内;另一方面又要促进不同社会制度的文明之间交流与对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创建一种适应全球多元一体性的新型政治文明,促进国际社会文明新秩序的建立。
(3)社会精神文明系统观
精神生活处于社会生活的最深层次,是人类特有的本质性的生活。一切文化、艺术、道德、宗教和精神的活动都被纳入精神生活的范畴,属于社会文明的灵魂。社会文明学对精神生活的研究正在于确立社会精神文明观。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建立社会精神文明观就在于引导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全发展,批判社会生活中一度出现的自我膨胀、感性泛滥、文化失落、道义沉沦、心境浮躁、人格分裂、信仰匮乏和价值错位,挺立起一个社会必须挺立的批判意识和人文精神,使社会文明意识成为人们普遍的精神气质,通过社会精神文明的价值观来协调社会经济与文化矛盾,引导社会更加文明地发展。
(4)狭义社会文明系统观
社会生活领域的客观存在决定着社会生活文明即狭义社会文明的存在。
马克思在论述唯物史观时指出:“物质文明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的话客观地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生活分为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四大领域。不仅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是客观存在,社会生活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社会形成时,“人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交往,结成了纵横交错复杂密切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社会群体和组织机构”,人们在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中的生活,就是社会生活。与此相应,这四大领域的进步状态也就分别构成了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狭义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的社会文明是古往今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夙愿,更是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从高目标和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条件下,社会文明学不仅要研究国际国内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和路径,更要注重研究和探索社会文明(狭义)建设的规律和路径。
(5)社会生态文明系统观
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狭义社会文明一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良性运行的一种机制,它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结构。社会文明学研究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经济文明,帮助人们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要研究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精神文明,倡导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要研究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政治文明,引导人们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要研究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狭义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民生保障、稳定有序、社会和谐。要研究生态文明的运行机制,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基础,重构经济体系,发展绿色经济;重构科技体制,发展绿色科技;重构文化、教育、政治等体制,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公正与平等,消灭贫富不均,反对资源侵略和生态殖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社会交往文明系统观
社会交往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它涉及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检验社会文明的试金石。无论是公共生活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建立和健全一整套行为规范和交往文明。社会文明学对交往的研究就是确立合理的社会交往文明观。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社会交往更趋频繁,由此而产生的交往冲突与精神困倦日益扩大,角色的繁杂使人们的负重过大,文化的差异又使矛盾加剧,这都需要社会交往文明观予以解答。批判不道德行为和不合法的交往,建立文明主体间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社会交往规范,使文明之花开遍人们的社会交往生活园地,从而促进全社会整体的文明形象和每个人的文明素养,对于消除当代人类社会文明的危机,促进社会文明的转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7)社会主体文明系统观
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类主体三个层次。与此相应的是,社会文明主体也就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个体主体文明或个体文明、群体主体文明或群体文明、类主体文明或类文明。从社会文明创造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来说,一方面,无论是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狭义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还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等等,都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所创造的,都离不开人的创造活动。所以,只有人(个体、群体、类)才是一切社会文明的创造主体,是社会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一切社会文明成果的享有主体,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最终归宿。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文明主体的人(个体、群体、类)自身的文明及其程度,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及其程度。所以,只有人才是社会文明的最终决定力量。
2.纵向层面:社会生产方式文明研究
人类社会文明史的研究表明,决定和影响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而社会生产方式的灵魂和核心是其发展目标问题,也就是社会文明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应当指出,社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文明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