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时态的纵向层面上,社会文明学之所以把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作为其研究的重点,并把社会文明形态可持续演进的价值观作为其研究核心,首先是因为社会生产方式是人类及其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方式,它体现着特定社会的文明形态并决定着该社会文明演进与发展的历程。其次,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自觉地保护自然能力和智慧的体现,它涵盖了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生态时代等全部历史进程,并将这诸种时代的生产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的纵向发展历程。聚焦到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便是抓住了透视社会文明形态演进的根本基础,并将通过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的剖析而展开对社会文明的历史评判。再次,当代工业文明所引发的一系列的全球性的发展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导致当代社会文明面临危机与困惑、转型与重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其实质和根源正在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出现了矛盾和危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罗马俱乐部的警告以及生态主义的呐喊,都在提醒人类必须调整当前的掠夺式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纠正社会文明转型和发展中的误区与偏差。最后,社会生产方式的演进构成了社会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这里自然就产生了朝什么方向演进的问题,社会文明学要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正是要通过建立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来评判社会生产方式,选择合理的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引导人类社会文明健康地发展。
在纵向上将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评判作为社会文明学的研究核心,我们就可以据此理出社会文明学研究在纵向上的逻辑框架。
(1)农业文明形态观
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直至18世纪开始工业革命以前,数千年的漫长时期内,人类总体上都处于农业文明时代。这个时期,农业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农民是人口中的大多数,人口、财富、文化集中的城市只占少数。
广大的农业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却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这一时期,社会分层采取政治、法律、习俗等手段加以固定,经济上的不平等直接表现为等级差别。国家、政治组织逐渐完善,统治政权一般采取帝王个人或者贵族寡头专政的形式。人类的理性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不过,宗教迷信思想依然是这一时期人类的主导意识,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各文明的思想意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文明学要研究农业文明的进程和特征;农业文明的兴衰;农业文明的转型和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2)工业文明形态观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文明逐渐扩展到全球。整个20世纪,人类文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科学和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工业,加上商业这时逐渐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支柱。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自身的生产所受的限制减弱,再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的快速增长,反过来又对资源形成威胁。城市日益发展和膨胀,成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的中心。政治上的平等逐渐得以实现,但经济上的不平等依然困扰着人类。在各文明内部,政治结构都在酝酿改变或者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民主成为人类政治的最大诉求。科学与理性日益主宰人类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可是宗教仍然是构成各文明的不可忽视的内容和标志。社会文明学要研究工业文明的进步意蕴;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价值迷失;工业文明的发展缺失;工业文明的精神困境;新工业文明道路的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3)生态文明形态观
生态文明是人们生产活动的产物,也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在生态文明的社会中,人们不能像工业文明时代那样粗暴地对待自然,而必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文明地善待自然,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同自然生态系统一道,永远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生态讲平衡,遵从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生态讲进取,倡导竞争共生、高效和谐、协同进化、优胜劣汰;生态讲整合,文明的调和、生理、心理、伦理的健康,城市、乡村、郊野的宁逸。生态文明是一种追求时间、空间、数量、质量、结构和秩序的持续与和谐的系统整合功能,是一种保育生存环境、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战略性举措;是一条追求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 社会文明学研究的时代任务
社会文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决定了它的研究任务,即揭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规律。这种规律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必然趋势。
因此,揭示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而把握了这一规律就把握了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命运,就能自觉地利用这一规律来指导和开展社会文明建设的实践。
首先,社会文明学要高度关注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命运。构建社会文明学的主旨,正是针对并力求解决当代社会文明转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文明的转型和重构,社会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社会文明的失调和协调,社会文明的失序与秩序,社会文明的维系与整合,社会文明的培育与塑造等。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如若这些问题若不能从理论上准确把握,在实践中就不能得到合理解决,这势必影响到人类社会文明及人类自己的命运。社会文明学在人类社会文明大转型之际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命运自我反思的全球性课题而提出,不在于能否为陷入困境中的20世纪人类社会文明给出拯救的方略,而在于把社会文明发展危机的时代问题意识传递给21世纪的新人类,以免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社会文明中及创新的绝好时代使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社会文明的反面。
其次,社会文明学还要高度关注时代发展引发的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比如在国际范围内,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不断挑战和威胁人类安全和社会文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断挑起的局部战争肆意干涉别国内政,践踏人类文明成果;毒品、艾滋病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如此等等,迫切需要建立公正、平等、合理的国际社会文明新秩序,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突破。在国内,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在带给人们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利益失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失衡,劳动关系失衡,社会失序等现象;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腐败现象严重存在,道德和诚信的缺失,效率与公平失衡;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不和谐,等等;迫切需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再次,社会文明学尤其要肩负起自己独特的精神使命。社会文明具有传承文化、教化人生、调控社会和认知世界的功能。这种功能决定了社会文明必须肩负的精神使命:一是要培育当代社会文明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文明观,以此来引导人们文明生产、文明消费、文明生活、文明交往、文明发展,积极投入到社会文明的实践之中。没有社会文明的意识和观念,就不会有社会文明的行动。二是要培养社会文明生活习惯,健全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社会文明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为习惯,一旦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于公民文明人格和文明素养的促成自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三是要弘扬人的文明精神,创建社会的会文明形象。文明是一个人文概念,体现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伟大创造精神。弘扬文明首要在于弘扬社会文明的精神,培养一代人的文明的精神气质,使一个民族富有文明教养;同时还要通过民主与法制的制度建设推动社会政治文明进程,通过一系列“社会文明工程”来塑造一个社会的文明形象,使人们在社会文明化的进程中自身也得到文明的升华。四是要重塑“民魂”,重振“民族精神”。
倡导文明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摈弃愚昧落后的社会生活方式,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启迪和培育一代人的社会文明信念。重塑“民魂”,重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走向现代化和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努力建设新型社会文明,为全人类的进步创造出社会文明新模式。
六 社会文明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社会文明学研究的方法
社会文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从哲学角度研究社会文明学,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比较对照的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的方法等。
(1)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在文明起源和多样性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从理论思维出发,以概念运动作为研究和论证的核心和主干,让历史事实从属于和服从于逻辑的推演;另一种是从历史事实从发,让理论思维遵从历史的顺序,使思维的逻辑行程与历史过程相一致,通过把握历史现象的基本线索和内在联系,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历史进程从哪里开始,思想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只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是,每一个要素完全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逻辑的发展完全不必陷于纯粹抽象的领域。相反,它需要历史的例证,需要不断结出现实。”这就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也就是马克思采取的研究方法。按照恩格斯的说法:“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