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反思的光耀马上纠正爸爸的说法,他说:“爸爸说得不对。孙中山先生说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此时的进坤哪有时间和儿子辩这些,忙附和道:“对!对!做大事,做大事。”
按照父母的叮咛和吩咐,李光耀不再离家一步,毕竟李光耀的名字上过黑名单,万一被日本人发现,就麻烦了。于是,除了帮母亲干些家务外,李光耀就坐着或躺着看些书。
面对日本人的残暴和扩张野心,李光耀决定认真研究历史,看一看日本人为何如此这般充满兽性。李光耀从史料中发现,日本早在明治政府成立后的第二年,就积极准备对朝鲜和中国进行殖民扩张。他们以报复琉球漂流民在中国台湾被杀害为由,发动了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战争。1875年,日本对朝鲜进行武装挑衅,1876年2月强迫朝鲜政府与其签订了所谓的《江华条约》,这以后,日本不断干预朝鲜的政治、经济等内部事务。1879年日本强行吞并琉球,改为日本冲绳县。1892年起,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对内联合各党派,对外求得英、美支持,与英、美分别签订条约。签约后不久,英国人便宣称:“如果日本和中国发生冲突而不损害英国在华利益,英国将保持中立。”这句话显然是在鼓动日本侵略中国。于是,在日英互惠条约签署后的第9天,日本政府就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中国的台湾和澎湖列岛被日本霸占,并被强迫赔偿3.65亿日元,朝鲜则全部被日本霸占。战争使日本从封建资本主义向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过渡的步伐逐步加快,使日本一跃而成为远东最凶残的殖民强盗。
透过日本的历史轨迹,李光耀了解了日本的“前天”和“昨天”,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日本人“今天”的凶残了。李光耀认为,物极必反,日本军国主义的恶性膨胀,必然会走向历史的深渊,侵略者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然而,日本离灭亡还有一段时间,日本人现在还占领着新加坡,李光耀也因为日本人对新加坡的占领而既无法上学又没有固定的工作。总不能就这样靠研究日本的历史过日子吧,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况且,自己年岁也不小了,应该替父母分担家庭负担,靠自己的一双手养活自己。
当时,日本人安排壮年新加坡人去兴楼垦殖,本来参加垦殖的名单上有李进坤的名字,后来,由于日本人需要管理石油的业务人员,故没有安排李进坤去做苦力。本来,李光耀准备顶替父亲去做苦力的,现在又没事干了。
没有事干,无聊的日子使人感到度日如年。而且,自从日本人占领新加坡后,家庭经济也不富裕,父亲生意清淡,要养活一大家子颇感艰难。
正在李光耀感到无所适从之时,母亲蔡认娘有一天带回一张《昭南日报》[日本侵占新加坡后,把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昭南日报》的前身是陈嘉庚先生办的《南洋商报》,战争爆发后,陈老先生躲到了印度尼西亚,报社由李玉荣接手,由傅无闷任总编辑。日本人占领新加坡的同时接管了《南洋商报》,改其名为《昭南日报》,成为日军司令部的机关报。原总编辑傅无闷还是替日本人主持《昭南日报》(人家都骂他是汉奸)],对光耀说:“日本官方的新闻社《读卖新闻》社招收日文翻译员,你去试一试吧?”
李光耀一听《昭南日报》就反感,对日本的《读卖新闻》更是反感,他对母亲说:“人们都将傅无闷的《昭南日报》称为汉奸报,我要是进了《读卖新闻》社,跳到太平洋也洗不清了!”
母亲蔡认娘劝道:“光耀,这年头也分不了那么清楚了。现在有不少人在日本人办的机构干活,只要我们凭良心,不做有损新加坡的事情就行了。你的日文不错,能挣一碗饭吃,已经很不错了。”
恰好此时李进坤也进了门。李进坤认为,到《读卖新闻》干活是不少人都愿意的美差,帮日本人干事与当汉奸是两回事,他认为:“先弄到一碗饭吃,其他事慢慢再说。”“况且,你能进去工作,可以了解很多日军的内部情况,将来算总账,那作用才大哩!”
父亲的这段谈话提醒了李光耀。的确,如能进入日本人的《读卖新闻》,不仅安全有了保障,而且还可以了解整个世界战局的情况,于是,他当即决定报考。
日本人招收《读卖新闻》翻译的报名考试很简单,李光耀选的题目是翻译1942年8月8日当天《美国之音》播出的两条消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所罗门群岛登陆”和“日本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飞机场被美军攻占”。李光耀凭借其优秀的日文基础,仅用20分钟即将这两条消息准确地翻译成了日文。日本人颇为满意,当即决定录用李光耀,每月月薪为5000日元。
设在新加坡的读卖新闻社实际上是占领新加坡的日军宣传部门专门侦听盟军广播通讯的机构。由于战争环境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侦听的效果并不好,经常是断断续续的,中间留下许多空白。李光耀和其他人的工作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凭个人的揣测分析,把那些断断续续的话连起来。这个工作,对于精通英语和日语的李光耀来说是很容易的事。在每周的讲评会上,日本新闻社社长都要表扬李光耀任务完成得出色,翻译得及时、准确、迅速。
从内心说,每天收听盟军的广播和翻译盟军的资料,对李光耀来说是一种乐趣。来读卖新闻社之前,他在家中也常常打开收音机收听盟军广播,当时还有一种犯罪感,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日本人听见找麻烦。现在,可大大方方地收听,听得越多还越受好评,所以,李光耀的工作积极性很高,甚至连星期天也不休息,坚持上班收听广播。日本读卖新闻社社长常常跷起大拇指表扬他:“光耀先生,你的工作大大的好!”
1989年6月,李光耀在对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谈起这段往事时很坦然地说,他当时完全是为了谋生,虽然是替日本人做事,但没有起什么作用,不能算是汉奸卖国贼。
由于李光耀每月有薪金,而且在当时属较高的薪金,父亲的经济负担减轻了许多,母亲也不必外出帮厨做小工了,留在家中做些家务。心情逐渐好起来的蔡认娘每天都要做几道拿手好菜,再酿一点米酒,静等丈夫李进坤和儿子李光耀归来,然后坐在一旁,听父子俩畅叙白天听到的好消息。
工作的便利,使李光耀对欧亚两大战场形势的发展了如指掌。这段日子,他每天都要向全家介绍“二战”战况:中国军民坚持抗日战争,歼灭了100多万日本侵略军。1943年2月2日,苏军在历时200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得全胜,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根本转折。同年9月3日,意大利宣布投降。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1945年4月,苏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宣告结束。7月26日,美、中、英三国共同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已指日可待。
正义力量终于日益强大,盟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这些使李光耀及其父母极其高兴,李光耀认为,再到日本人的新闻社上班已不合适,遂于7月26日下班时对父母说:“爸爸、妈妈,这是我最后向你们报告喜讯……”
父母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又发生了什么事,紧张地问道:“你,你怎么啦?”
李光耀这才发现,自己刚才的神情太严肃了,于是微露笑脸对父母说:“形势越来越对日本不利,读卖新闻社里,不少华人记者都跑了。”
“那个社长不追查呀?”“如今,他也成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
认娘很理解儿子的心情,她连忙附和道:“日本人的‘肥缺’再好也不留恋。我看你趁早离开,等盟军来接收,那就太迟了。”
望着慈祥的妈妈,李光耀恨不得叫一声“妈妈万岁”,他兴奋地说:“妈妈说得在理!”
进坤这时甚至想好了儿子从读卖新闻社跑出来的居住地:“那就跑吧,到马来亚金马仑山区去躲一躲,可住在表叔家里。”
母亲忙着为儿子收拾行装,同时,嘱咐光耀说:“把莱佛士学院的课本也带去,就当作到金马仑去复习功课,仗打完了,大学也该开学了!”
当天夜里,在父母的精心安排下,李光耀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金马仑。在那里,他静静地等待英国人重返新加坡的消息。
金马仑之美无以言表,一走进金马仑,李光耀好像走进了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在表叔家的两个月,李光耀每天都能看到在碧绿的树丛中露出的成片的红毛丹、橙黄的野杧果、洁白的银丝花。有时,他与表叔家人一道下田收割稻谷;有时,他骑在水牛的背上东走西行;有时,他与山间孩童一起下河抓鱼。那段日子,李光耀感到心情非常舒爽,感到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
不过,李光耀很快就无心在这里无忧无虑了。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外交大臣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郎正式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李光耀一从盟军电台中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告别表叔和亲戚朋友,从金马仑步行回到新加坡家中。
一回到新加坡,李光耀就看到了令他兴奋的情景:英国第一批护航舰队开进了新加坡港,一名海军士兵爬上市政厅的屋顶,把日本的“膏药旗”扯下来,换上一面英国米字国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是人类的不幸,也是李光耀及其家庭的不幸。但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的:有负面,也有正面;有失,也有得。李光耀遭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劫难,也更加成熟了。日本人入侵后,李光耀看到路牌上出现了日文,想起日本人所说的“你们的这个国家是你的,也是我的”的荒唐逻辑,愤愤地对朋友说:“日本人有这个权吗?他们没有这个权,这是我们的国家,要由我们自己管理。”
后来,在谈到日本对新加坡侵略的这段历史时,李光耀说:“日本人的残暴,使我和像我这样的整整一代人,决心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自由而奋斗。从那时起,我们断言,我们的生活应该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不应该做日本人的走卒或玩物。”
李光耀的好友、英国记者亚历克斯·乔西认为,这番言论足以说明“一个马来西亚的民族主义领袖诞生了”。
走近你的约期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战争洗礼的莱佛士学院于1945年9月25日再度开学。为了报考英国剑桥大学,李光耀再度回到母校。
重新回到莱佛士学院,李光耀选读的科目与众不同。别人选读的,要么是文科,要么是理工科。李光耀选择的科目是文理皆具,他读经济,也读数学,还读英国文学,这为李光耀的全面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度返回莱佛士学院,李光耀花在功课上的时间并不多,而将大多数精力花费在图书馆里。莱佛士学院有一座藏书丰富的五层楼图书馆,李光耀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是多方面的,涉猎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有一个星期天,同学们都上街游玩或外出串门,只有几个人在图书馆内看书,李光耀静静地阅读刚刚出版的《丘吉尔传》。
李光耀深被丘吉尔这个富有勇气和想象力、智力出众、有胆有识、常有独见的传奇人物所倾倒。此刻,他正入迷地读着丘吉尔1940年12月8日写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封信。这封信长达4000多字,丘吉尔在信中准确地分析形势,晓以利害,并重申英国为了达到击败纳粹和法西斯暴政的重大目标,不惜遭受最大牺牲,还坦率地介绍了英国当时的财政状况,要求美国提供更多的驱逐舰、作战飞机和其他武器。丘吉尔委婉地指出,英美两国的命运是不可分的,倘若英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半途而废,那么,美国也会来不及进行防御。读到长信的结尾,李光耀情不自禁地轻声朗读起来:
“总统先生,请你相信,为了正义事业,我们决心忍受一切痛苦,做出最大牺牲,而且我们也将因为我们是维护这一事业的斗士而感到光荣。我们满怀信心地把其他的事情留给你和你的人民去考虑。我们深信,你们一定能够找到会为大西洋两岸子孙后代所赞扬的途径和方法……”
“读得太妙了!是有关丘吉尔的书吗?”正当李光耀沉浸在丘吉尔的思想之中时,一个女同学走过来轻声地说。
李光耀的思绪被拉回到现实中,他猛一回头,一阵清风把女同学的淡红色连衣裙送入他的眼帘,他凝视着金丝眼镜后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似乎很面熟,又一下子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只得以探询的口气说:“你是……”
“真是贵人多忘事,我们还一起讨论过丘吉尔呢!”
女同学说这话时,李光耀已经想起来了,女同学名叫柯玉芝,这个名字一直在他心中珍藏着。
他又想起了他们的相识。
那是李光耀刚从莱佛士学院毕业,当时,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在征服波兰后,又一举占领了法国。刚毕业的李光耀常回母校聚会,打听战事信息。李光耀与同学们预测时局走向时,大骂法国贝当政府,对法国政府与德国签订把一切武器、装备和军械完好无损地移交给德军的合约恨之入骨,又对英德的不列颠之战充满英国必胜的信心。当时,李光耀拍着胸脯说:“有丘吉尔首相在,英国不可能失败。”
李光耀的慷慨激昂引起了一名华侨女学生的注意,她大胆地站起来问道:“何以见得?”
这位女同学就是今天的柯玉芝,不过,李光耀当时可不认识她,只是被她银铃般的声音所吸引。李光耀兴趣盎然地说:“6月18日,丘吉尔首相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说《对英国战役的展望》,我听了录音,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