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有妙招
23386100000011

第11章 因材施教(1)

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是有差别的,老师不能按统一模式培养人才,社会也不是只需要一类人才。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特长,然后,因材施教,促其成才。

1找“差生”的优点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教师来讲,学生的身上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身上美的眼光。

魏书生老师的育人艺术广为传诵,对待“差生”转变自有一套独特的办法。

有一次,其他班后三名的学生都到魏老师班了,魏老师对他们说:“从今往后,你们就是我的学生了,我不知道你们在原来班淘气不淘气,到魏老师班来你们每个人都给自己找优点,写下来。”

学生说:“我没优点。”

魏老师说:“怎么没优点呢?好好找。”

第二天,有两位同学找到了,还有一个没找着。魏老师问:“怎么回事?”

这个学生说:“老师,我真的没优点。”

魏老师说:“你再说自己没优点,我就使劲批评你。明天再找不着,我让你写一千字的说明书,绝不饶你。”

第三天,魏老师又问他:“找着没有?”

这个学生说:“找着了。”

魏老师问:“什么呀?”

这个学生说:“只有一点,不好意思说。”

魏老师说:“咱只剩一点长处,更要爱呀!咱剩的是什么?我特想听。”

这个学生说:“我心眼好。”

魏老师马上说:“那是多么大的长处呀!好人一生平安呀!”

这个学生羞涩地说:“老师,我没那么好,真的没那么好。”

魏老师又问:“我听说你过去不写作业?”

这个学生说:“老师,我经常抄作业,抄完了老师也不给我判,后来就不抄了。”

魏老师问:“你回家连书都不看?”

这个学生说:“老师你不替我想想,作业我都不会写,那书我能看懂吗?”

魏老师说:“这就对了,第一不听课,第二不写作业,第三不看书,考试还能得8分,这不说明咱有点天赋吗?”

魏老师接着说:“除了这8分,你还有没有不服气的?”

这个学生听了魏老师的话,眼睛一亮,说:“老师,您要这么说,第一题2分我不服——看拼音写字,生字表加起来才多少字呀?老师,往后我天天一下课就写生字,一定把这些生字学会了。”

一个星期后,他对魏老师说:“老师,这本书上任何一个生字,我都能写下来。”

魏老师说:“一个星期,收获就这么大!”

这个学生说:“8分加2分,10分了。”

魏老师又问他:“还有什么不服气的?”

这个学生说:“文学常识。以前不会学文学常识,到其他班看到别人把文学常识结合起来,列了一个表,一共才23个作家,一个人5个知识点,才115个知识点。往后上课我也不盲目攀比别人,我就做自己能做的事,翻来覆去写这23个人的情况。”

一个星期后,这个学生对魏老师说:“老师,你考我这本书上任何一个作家生活年代、作品,我都会。10分加6分,16分了。”

魏老师继续鼓励他:“还有什么不服气的?”

这个学生说:“作文。老师您没看吗,作文我交了白卷,我没给语文老师写。”

魏老师说:“那你可大错特错了。你以为评卷老师愿意看你写的破作文呀!你知不知道,期末考试老师评卷,都不评自己年级的学生,所以,学生分高点低点,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大热的天,眼看都放假了,老师都想快点看完,早点放假,一看是白卷,太高兴了,顶一个任务,就很快翻过去了。”

这个学生说:“在别班的时候,我不会写作文,到了咱班,天天写日记,现在发现写500多字,十几分钟写完根本不成问题。一篇作文,如果写500字,分四段,首尾照应,卷面整齐点,能不能给我10分?”

魏老师说:“你太谦虚了,如果不离题,20分都没问题!”

于是,这个同学又朝这个目标前进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语文成绩从8分到26分,期末考试36分,后来40多、50多、60多、70多,成绩逐渐上来了。

魏老师经常对学生说:咱们要针对自己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千万别盲目攀比,高高兴兴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超越自我,感受成长、进步的幸福。

育人忠告:

爱学生就要挖掘、欣赏学生的优点,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同时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并不断指导使其逐步改正。

2发挥特长好成才

学生学习偏科很多时候其实是特长的显示,可惜有些老师往往只看到学生的弱科,看不到学生的特长,因此也不会利用其特长进行教育,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

有个同学叫王贝贝,她爸爸是南方某市旅游局干部,她从小出去旅游的机会很多,游历了国内外许多地方,因此,她见多识广、心高气傲,不听老师的话,特别是上语文、历史课时,总是不愿意听讲,她的这些表现使老师们都讨厌她。

家长先后为她换了两所学校,结果都是同样的原因不得不再次转学。初中二年级时,她的爸爸把她送到了一所优秀的私立中学。老师了解了她的情况后,针对她的特点,对她说:“给你一个任务:把你到过的地方、见识到的风景名胜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如果讲得好,我可以推荐你去别的班讲。”

王贝贝是个喜欢表现的女孩,听了很得意——她可以当演讲师了。于是,她首先喜欢上了这个老师,同时也爱上了这个学校。结果,她就听老师的话,开始编故事,对同学们演讲。语文老师则对她的演讲不断地进行指导,提高她的演讲水平。就这样,王贝贝的潜能被开发了,她的学习劲头也上来了,而且非常认真、刻苦。两年后,她成了全年级的优秀生,以优异的成绩升上了本校高中部。

高中期间,王贝贝仍继续着她在学校的演讲活动。后来,她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当年,这所大学在王贝贝所在的省只录取2名学生,她是其中之一。

一个在别的学校令人讨厌的学生,在这里却成才了。

育人忠告:

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王贝贝身上的美被有的老师认为是“丑”,幸亏后来被独具慧眼的老师发现了,而且这位老师挖掘了她的美,因此,王贝贝是幸运的。我们常讲“因材施教”,每个人都能做到吗?

3美丽的“圈套”

“圈套”本来指让人上当受骗的计策,有作弄人的意思。但是,当老师为了教育一个学生而设计“圈套”时,“圈套”就有了新的含义,而且彰显出为师者的良苦用心。

新学期开始,学校安排刘老师任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几乎不到一个学期就换一个班主任,班里有少数学生特别调皮,他们专门与老师对着干,有的学生甚至曾经制造事端,让学校因受连带责任而被告上法庭。

刘老师接班以后,先不动声色地观察班里几位出了名的调皮鬼,掌握治理班级的第一手材料。在观察中,他发现有一个叫林志刚的学生,不但爱搞恶作剧,而且经常和同学打架,有时还爱欺负女生,对老师不礼貌,是班里的“捣乱大王”,不过在他身上刘老师也发现了一些优点,就是讲义气、敢于负责。为了降伏这匹“野马”,刘老师特意给他设了一个“美丽的圈套”。

刘老师终于等来了林志刚的一次“仗义”行为,于是,刘老师在一张纸条上写道:“家长同志,林志刚同学做了一件好事,体现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表扬。”那天放学时,刘老师叫住林志刚说:“你把这个纸条交给你的家长,让家长签字,明天给我。”刘老师没有说他可以看,也没说不可以看,但是他能不看吗?

第二天,林志刚一到学校就高高兴兴地找到刘老师,把家长签字后的条子交给刘老师。家长在这张条上回复道:“孩子有进步,我非常高兴。谢谢老师!”那一天,刘老师注意观察,发现他特别规矩,干什么都很有精神。刘老师暗自高兴:“圈套”起作用了。

从此,刘老师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优点,把这一个方法应用到其他同学身上,效果很好。另外,刘老师又单独与家长联系,希望家长多看孩子的长处,以表扬为主,与学校互相配合,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个班的风气大为改变:打架骂人的少了,尊师敬友的多了;破坏学校纪律的少了,做好事的多了。期末考试,全班平均成绩提高了20多分,获得了进步最快奖。这是这个班第一次获奖,同学们非常高兴。

有的老师问刘老师用了什么绝招,刘老师说:“我设计了一个‘美丽的圈套’,就是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将这些优点发扬光大。让他们自尊、自信,努力向上……”

育人忠告: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有的调皮孩子,像林志刚这样,身上的优点是义气,套用一句老话,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爱心的老师能透过这些表象,看到孩子的爱心,并进而挖掘、诱导,使其变成一个勇敢、善良而不断进步的人。

4有意义的惩罚

惩罚也应该具有教育人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一切都应该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教师的水平,被教育的学生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刘老师在检查住校生学生宿舍时,发现地上有几个烟头,经查确系该宿舍的几个同学所为。按惯例处理,自然是写检查、叫家长、上报学校、纪律处分等等。

几个同学嬉皮笑脸地说:“老师,我们错了,给您写一份检查,保证今后不吸了。”

刘老师看着他们的表情想:如果仅写一份检查,根本起不到教育他们的作用,就是叫来家长,或者报告学校给个处分,也不会起到多好的教育作用。为了使这几个同学既获得知识,又受到教育,还能教育其他同学,刘老师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惩罚。他说:“现在,不按惯例处理你们,而是给你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利用两周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展板,在校园里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

两周后,两块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展板展现在了全校师生的面前,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注意,成为对学生不可多得的教育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几个同学问刘老师:“还给我们处分吗?”

刘老师笑着说:“制作展板不是最好的处罚吗?”

我们不能断言这几个学生此后将会与吸烟的行为诀别,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有意义的惩罚”的教育效果,远远好于常规的处理。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蕴涵着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有了切身的体验和自觉自悟的过程,才能更主动地去接受教育。

育人忠告:

海纳百川,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循循善诱,教学生需用一份永久的真情。青少年时期受好奇心的驱使,往往想尝试一下成人的“游戏”,说起来确实算不上多大的错误。如果武断地批评,就会引来“大人可以那样,我们为什么不能那样”的辩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引导,给以有意义的“惩罚”,让学生在这种“惩罚”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才是达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5他投了自己一票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凡事业有成的人无不对自己充满自信。毛遂自荐不是骄傲,不是出风头,不是自以为是,而是高度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承担工作的表现。我们缺的就是这样的人。

今天魏老师班改选班长。全班同学投票后,开始唱票统计结果。魏老师奇怪地发现,每次叫到李强的名字,他的身子便微微一颤,表情很奇怪,好像有什么心事。结果出来了,李强满票!这就是说,全班同学都投了他的票,也包括他自己。

“他居然选了自己,太自以为是了吧!”

“就是,一点也不谦虚。”

有人小声议论起来,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李强。

李强脸红了,低着头不吭声,像是做了错事一样。

这样的情形,魏老师也是第一次遇到。他想,在我们的传统思想中,谦虚是一种美德。做人应该谦虚。很多人不喜欢张扬的个性和表现自己的行为,因此在选举活动中,我们习惯于由别人来评价自己,即便是特别优秀,得到了所谓的满票,也是总投票人数减去一。可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沐浴在新世纪阳光下的孩子,已经敢于大胆地显示自我了,这不是了不起的进步吗?

想到这些,魏老师走过去,轻轻拍了拍李强的肩膀。李强抬起头,带着羞愧的神色说:“老师,我错了。”

魏老师微笑着说:“不,你没有错啊!说一说,为什么要投自己的票?”

大家都一愣。李强想了想,激动地说:“当班长必须学习好、纪律好、工作能力强,还要有热情,我觉得我能做到这些,所以就选了自己!”他的声音有点颤抖,却带着几分坚定。

魏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你既然认为自己最合适,当然不能选别人了。别的同学都投了你的票,说明大家也信任你,班长非你莫属。所以老师不仅认为你没错,而且也要投你一票。”

说完,魏老师带头鼓起了掌,教室里顷刻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魏老师高兴地说:“下面,请新班长上台,发表就职演说。”

李强眼里闪烁着喜悦而激动的光芒,他迈着坚实的步子走上讲台,向同学们深深鞠了个躬,大声说:“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不想多说,请看我今后的行动吧!”

魏老师在总结时说:“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李强同学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今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敢于张扬自己优秀的一面,敢于表现自己,积极地、主动地承担一定的责任。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栋梁之才!”

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育人忠告:

毛遂自荐,古为佳话。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建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勇于参与,敢于参与,培养他们敢为天下先的意识,是唤起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还能不断发现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自信心与使命感。而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精神。

6谢谢老师让我上讲台

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只要给他一缕阳光,他就会灿烂无比。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只要给他创造一次成长的机会,他就会向成功的方向迈出一大步,而且对老师的教育永生难忘。

张文英考进大学后,每学期都要给她的高中班主任冯老师写信,而且几乎在每封信上都要写上这样一句话:“谢谢老师让我上讲台。”

读高中时,张文英的学习成绩只有英语比较突出,其他功课都处于中等水平。冯老师便指定她当了英语课代表。张文英的性格偏于内向,不爱讲话,进出教室时总是低着头,上课回答问题一站起来就脸红。她曾多次找冯老师希望辞掉英语课代表,好省下心来用在其他学科上。冯老师鼓励她说:“再干一段时间好吗?你有这个能力。”

随后,冯老师特意安排她每周二、四早读时间带领同学读英语。张文英勉强答应了。周二早自习,冯老师来到教室外,没有听到朗读声。走进教室后,看到同学们都在无声地看书,张文英红着脸、低着头坐在椅子上,像是没看见冯老师。

冯老师对同学们说:“学英语可千万不能学成哑巴英语呀,一定要读出声音来。这样吧,每周二、四的早读,咱们请课代表领读好不好?”

大家用掌声表示了赞同。实际上,冯老师是当众“将”了张文英一“军”。张文英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上讲台来!”冯老师示意她到前边来。

“那好吧,就从上周学的课文开始吧。”张文英拿着书,低着头、红着脸走到讲台前,教室里传出了她那带着颤音的领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