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
如果你有痛苦,把痛苦讲给你的朋友分担,你的痛苦就会减少一半;如果你有快乐,把你的快乐讲给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就会成倍增长。学会了分担和分享,你的生活就会始终充满阳光!
一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侯小娟同学兴高采烈地对焦老师说:“老师,今天我过生日,您能和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参加我的生日会吗?”这是焦老师第一次接到这样的邀请。望着侯小娟热情的笑脸,焦老师不忍心当面拒绝,就抚摸着她的头,真诚地说:“谢谢你,老师首先祝你生日快乐!待会儿老师去问问另外两位老师好吗?”侯小娟高兴地点点头,满意地吃饭去了。
焦老师回到办公室,刚好另外两个老师还没有走,焦老师就给他们说了这件事。不巧的是,两位老师晚上都有事,而且,他们还认为,如果参加了这个同学的生日会,那么其他的同学也会陆续邀请,并且还会有家长参与进来,一种攀比之风就会慢慢滋生和蔓延。这样的事是有先例的:有一个班第一个孩子在麦当劳过生日,请了老师和他的好朋友。第二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就想请所有的同学参加生日会,而且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了蛋糕和礼物。想想真是用心良苦、费心劳神,老师也感到无法控制。考虑到这些,焦老师也不想因为老师的参与,掀起一场并不明显的较量和角逐,愈演愈烈。
最后,几位老师决定不去参加侯小娟的生日会,但是也不能生硬地拒绝孩子的邀请,因为她想得没有老师那么复杂。经过思考,焦老师说:“我这里正好有几件小礼物,我们就当生日礼物送给她吧!再写上祝贺的话,我想她一定很高兴。”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放学的时候,焦老师代表另外两位老师真诚地给侯小娟道歉,并把礼物给了她。小姑娘兴高采烈地拿着老师送的礼物,带着老师的祝福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事后,焦老师没有停止思考。他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需要朋友来分享生活和快乐。老师要给他们提供这种交流分享的场合和机会。那么,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焦老师召集班委会的同学一起商量,决定制定“集体生日会”活动方案。在班里按月统计每个同学的生日,然后根据人数和假期,把同学们的生日会集中到几次过。没过多久,第一个“集体生日会”就在班里举行了,效果非常好。
第二次“集体生日会”,他们选择在“六一”儿童节。这是孩子们进入学校后第一次过儿童节。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校生活,孩子们身上展示出来的成长轨迹,使焦老师感到异常兴奋。
为了把“六一”儿童节的“集体生日会”办得更好,师生们特意请家长进行了策划,最后定为“儿童节才艺展暨集体生日会”。在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下,这期“集体生日会”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节目有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架子鼓演奏、电子琴独奏、诗歌朗诵、英语歌曲演唱、魔术表演、小品戏曲表演、歌舞表演……真是丰富多彩!学生们的热情很高!那段时间,同学们的生活格外充实和快乐。
焦老师由此想到,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生活情趣和热情,而是我们当老师的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了使此次生日会效果更好一些,焦老师请示校长,想借学校的演播中心一用。校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还说:“我们设立这个资源就是为孩子们服务的,你们尽管用。有什么问题再和我联系。记住,要把这个活动的资料保存下来。给孩子的童年多一些欢乐,多留一些靓丽的色彩,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在设施齐备的学校演播中心,“儿童节才艺展暨集体生日会”如期举办。那天孩子们兴奋得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撑起的一片天空下尽情飞翔。才艺表演后的生日会过得让孩子快乐,让家长欣慰,这种快乐和欣慰因为有更多的朋友和家长来分享而变得更加浓厚。还没有过生日的同学都在盼望着,自己的生日会也能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细心的家长把每个精彩的瞬间都给孩子们摄录了下来,还编辑刻录成光盘,送给过生日的孩子。每当看到那鲜活的画面,幸福和快乐就会萦绕在大家身边。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孤单和寂寞中,他们需要在活动中掌握如何和同学相处,如何分享和承担。家长和老师就应该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给他们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留下最难忘和最有意义的记忆。
育人忠告: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人要做到“活、实、乐”。“活”是关键,“实”是活的基础,“乐”是活的前提。教师要力求达到活教活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的理想境界。作为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注意孩子的要求,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教导。如能创新育人模式,灵活有效地采用不同的育人方法,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的育人环境,就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使每个孩子都能受到教育,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都能茁壮地成长。
23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学生,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不仅教育效果很好,还会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只要师生之间感情融洽,教育就会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近一段时间,康老师班的学生显得异常浮躁,课堂上不是这个说话,就是那个做小动作,康老师也就充分地表现出一个严师的形象:每天都是绷着脸,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批评。学生在康老师的“镇压”下,不敢太过“造次”了,几乎每堂课康老师都在“不辞辛劳”的说教中进行着……
有一天,康老师与几个同事聊天。一个同事讲了一个笑话,说:一位先生新买了一辆切诺基,高高兴兴开回了家,放在了楼下。第二天早晨一下楼,发现爱车尾门的“4×4”标牌后面被淘气的小孩用刀片刻上了“=16”。这位先生又好气又好笑,那心疼劲儿就别说了,马上开到修理厂进行喷漆。不料,刚喷好漆的车放在楼下,又被淘气的小孩写上了答案。这次修理厂的师傅给这位先生出了一个主意:“我干脆帮您在‘4×4’后面喷上‘=16’,省得小孩再划了。”这位先生一听是个好办法,就同意了。再一次喷漆后,开回了家,心里踏实多了,心想:看你还写!谁知,第二天早晨下楼一看,鼻子都气歪了。只见“4×4=16”后面,划上了一个大大的“√”。
几个老师听了,都开怀大笑。正在此时,上课的铃声响了,康老师面带笑容快步走进了教室。这时,坐在第一排的白银宝把手举得很高要说话,康老师心想,这个捣蛋鬼又想告谁的状了?问他:“白银宝,你又有什么事?”
白银宝笑着说:“老师,我没事。您今天怎么笑着来教室了?”
康老师听了心头一震,他被白银宝问得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一瞬间他想:是呀,自己有多久没有和他们笑了!康老师意识到,自己每天都在不停地批评这个指责那个,但在学生眼里,天还是那么蓝,“老师”这个词还是那么神圣,寄托着他们无限美好的幻想和期望。而自己的做法却是那么冷漠,“师道尊严”的意识把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那么远。康老师不禁反思:面对学生自己又投入了多少爱呢?他停了一会儿,才说:“没什么原因,老师今天高兴。”
这一堂课,康老师没有批评任何一个学生,而是改成了表扬,只要是做得好的那些学生,他都予以表扬。那几个调皮鬼孩子也因为回答对了某个很简单的提问,就受到了一番大大的表扬。那堂课的气氛异常地好,每个孩子都很开心,康老师也被这种气氛激励得精神倍增。
一次无意的好心情,居然使康老师有了新的收获,那就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看老师的笑脸,都渴望老师的表扬。所以,当老师为学生的不懂事而烦恼时,不妨多问问自己:你今天表扬学生了吗?
从此以后,康老师经常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讲课的过程中常表扬学生,并引导学生向学习好的学习。又一个“没想到”的是:慢慢地,课堂安静了下来,学生也跟他更亲了……
无论事大事小,多表扬表扬学生吧!你会发现,他们会做得更好!请相信,激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育人忠告:
现在的孩子好胜心特别强,都喜欢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为了得到老师的称赞,他们会竭尽全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在得到表扬以后他们则会做得更好。当然,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老师说的那样,由此而失去了学习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于指责就听而不闻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只要我们抓住长处加以表扬,让孩子知道他其实是很棒的,利用他的好胜心,让他和别的小朋友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通常会做得更好,变得更加可爱!
24我有十个“小老师”
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暴老师是个急性子,遇事爱着急。每当他教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嗓子总是沙哑的,原因就是对小孩子们喊的。这一次,暴老师又教一年级了,同事们发现暴老师的嗓子竟然没有沙哑。有的同事还关心地问:“怎么,你的嗓子还没哑?”
以往暴老师沙哑的大嗓门,不时像一面破锣在教室里、楼道里回响。而现在不但不哑,偶尔还能高歌一曲。什么原因呢?有人问,暴老师想了想说:“我有十个‘小老师’呢!”
原来,暴老师从上学期开始,改变了原来的管理办法,这次他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十个方块组,选出十个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炼,小组长们在课堂上基本取代了暴老师的位置。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课的课文简单明了,以前暴老师都是领着全班孩子读呀,记呀,背呀。有的课文编得像三字经,孩子们都是有口无心地唱着来读。这时,暴老师往往会焦急得怒火冲天,一节课下来,连吼带叫,喉咙自然受不了,嗓子怎么会不哑?
现在,暴老师把教学要求和步骤制成课件,用幻灯片打出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仔细领会,老师再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组织大家。一个小组长管三四个同学,这样分散开来,每个孩子都在组长的监督下学习,想不专心都难!
上课时第一步先读书,圈出课文中不懂的生字,组长带着大家读,一遍、两遍,每个孩子都读得认真,也不会发生全班读时为了整齐而唱读的现象。因为人少好统一呀。读完后,几个人互相再教一教不会的字、读不通顺的句子、不理解的词、有疑问的地方,实在都不会,再请教暴老师。
接着,学生们各自查生字表中的生字,看看哪个字自己不认识,不会组词,圈出来,再来同组请教。十个组长就是十位老师,他们把识字卡拿出来,组织同学来玩字卡游戏。孩子们都是玩字卡的行家里手,有的组在玩爬山的游戏,有的组在找朋友,有的组在抽大奖……偶尔有一两个思想开小差的,马上被他们的小老师拽回来。每天认真学习的同学,就将被小老师选为副组长,在下一个环节中,他们可以像组长一样去考查别人。
最后一个环节,生字储蓄,就像银行存款一样,一天中认识了多少字,把它们记下来,存入各人积分中,当然,在每周五的时候,积分高的同学将获得暴老师的物质奖励——一颗糖!
有了这十个热情高涨的小老师,暴老师每天的上课就变得悠闲多了,他甚至有时加入到他们小组的学习中,为了争夺一张识字卡片,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学生,在组里发挥自己“高超的”识字才能呢!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也提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而学生的能力能否得到锻炼、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为标准的,那就是要看全体学生是否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暴老师认为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只要组织得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一言堂”方式的彻底转变。同时,这种学习方法解放了老师,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理解,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新的生命活力。
育人忠告:
“兵”教“兵”,实际上就是学生互教,让优秀生与后进生搭配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兵”教“兵”、“互帮互学”能够实现学生的共同提高。学得好、接受得快的学生要想帮助别人,就必须对知识充分地理解,还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清晰地传递给别人,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理解能力稍差,接受得较慢的学生也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带动下迅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兵”教“兵”里蕴涵着“教学”相长的魅力。
25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宽容,是一种大智慧,也是一种大聪明!心,因为宽容而显得真实;爱,因为宽容而被看见。宽容也是一种美德,温暖的宽容让人难忘。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同学用砖头砸另一位同学,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于是,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批评不一定非得疾言厉色,它可以是和风细雨,甚至可以是甜蜜温馨的。
育人忠告:
有句老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因为接纳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壮观的辽阔与豪迈!老师应该练就如大海般的胸怀,不仅接纳优秀的学生、听话的学生,还要接纳落后的学生、调皮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落后的、调皮的学生教育成优秀的学生。
像海一样宽容吧!那不是无奈,那是力量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