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有妙招
23386100000022

第22章 关注心灵(1)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育人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健全人格。

1无人监考的考试

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德素质水平高低,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与成败,个人道德素质就能进步一小步,民族道德素质就能进步一大步。

每次考试以后,有些老师都要将全班同学的成绩排队,然后张贴上墙,目的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但是,陈老师就不这么做,他认为:这种做法既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又起不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因为一些学生因作弊得到的成绩就不能让学习好的学生服气。

那么,哪个老师能保证学生考试不作弊呢?学生如果想作弊,摇一下头,摸一下耳朵,咬一下钢笔等,都能作弊;就连平常最“笨”的学生,在这方面都有无穷的智慧。因此,陈老师有自己的想法,他要让学生不好意思作弊。

有一次,陈老师问同学们:“咱们班愿不愿意成为全校最信得过的班级?”

有谁愿意让人信不过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

陈老师继续说:“那好,这次我们又要考试了,老师不进课堂监考,只在走廊偶尔望一望。这次考试分数是次要的,成绩好坏主要看是否诚实。”

考试过后,陈老师布置每个学生都把考试时的心理活动和是否作弊的情况,如实地写出来,特别强调:“诚实地写,作弊也不要紧,写出来是为了今后改正。”结果表明,全班60名学生,有7个人偷偷地看了书,有16个人想看,但是没有看。有一个同学写道:“如果我看了书,就降低了我的人格,考试也就失败了一半。”

陈老师重点表扬了这16名学生,他说:“你们用大我战胜了小我,维护了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人格。”

以后的考试,全班再没有发现有作弊行为的学生。陈老师又倡议:把他们班创建成“无人监考班”,并问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结果,同学们一致同意。以后考试,陈老师连走廊也不来了。当然,陈老师做过调查,看有没有违反约定的?同学们反映说:“别说没有,就是有人想看,我们也会互相监督的,我们不能毁掉班集体的荣誉。”

校长对陈老师的做法大力嘉奖,专门做了一面写有“无人监考信得过班”的锦旗,奖给他们班。这一下同学们更自豪了,望见那面锦旗,就是有作弊的念头也会立即改正。

育人忠告:

学会“自尊、自重、自主、自律”是做人的根本。老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这“四自”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就给学生奠定了成才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要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入手,这是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

2考试卷“申请不签字”

教师要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灵,就要呵护学生的每一份自尊,懂得怎样去关爱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尊重学生,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策。

期中考试结束了,按照惯例要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家,请家长签字,然后再把试卷交上来。这似乎已是天经地义的事,学生们也从未有过异议。

这次成绩刚一出来,就有几个女学生到王老师办公室来看成绩,她们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看到蔡猛的分数时,其中一个叫起来:“呀,只有及格,看来又得挨他爸爸一顿打了。”

“什么,他爸爸要打他吗?”王老师吃了一惊。

“怎么不打,上一次也因为考试刚及格,叫爸爸签字,被他爸爸打了几个耳光。”那位快嘴快舌的女学生马上说。

“竟然有这种事?”

“当然了,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因为没考好挨过爸爸的打。”

“那他们为什么不对我说?”

“他们不敢告诉您呗。”

王老师不由得愣了。本来让家长在试卷上签字,是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辅导。没想到会使一些学生挨打,看来得改变一下做法。

下午放学前,王老师发下试卷,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情,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王老师说:“同学们,这张试卷我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让父母签字。”

学生们听了向王老师投来疑问的眼光,王老师微笑着继续说:“凡是愿意让父母签字的同学,可以带回家让父母签字,不愿意的可以到我的办公室申请。”

“Yeah!”没想到学生们一起欢呼起来,像过节那样高兴。

停了一下,王老师继续要求说:“不过,每个同学得分析一下这次考试情况,希望你们下次比这次考得好。”

“行!”教室里一片响亮的回答。

放学了,王老师回到办公室。一会儿,门口出现了一个小脑袋,探了一下又缩了回去。“蔡猛”,王老师叫了一声。蔡猛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走了进来,“我这次申请不签字,争取下次考得比这次好。”

“行!”王老师爽快地在他的名字后打了个“√”,他连蹦带跳地出去了。一会儿,门口出现了第2个、第3个小脑袋……王老师都同意了他们的申请,他们都欢天喜地地走了。

看着他们难得的笑脸,王老师也由衷地感到欣慰:为蔡猛不再挨打,为学生给自己定了新目标,也为自己又一次成功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育人忠告:

教师如果靠向家长告状来管教学生,只能说明这个教师无能。懂得育人技巧的教师,总是借助各种方法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

3老师也犯一次错误

适当的宽容是给学生一次机会,能教育好一个学生。不适当的宽容就是放纵,不但不能教育学生,反而会害了学生。

开学之初,杨老师收到了一个学生从大学寄来的信。她看到这个学生的来信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学生在信中说:“老师,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宽容、信任和尊重,否则,我根本不可能实现今天的大学梦……”

现在,杨老师要违背她对学生的承诺,将她与这个学生的约定讲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杨老师讲道:

“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这个村级小学时,教的第一个班就是四年级班。他是这个班最调皮的学生。当我怀着一颗紧张的心自我介绍以后,坐在最后边的他站起来,笑着说:‘老师,您的辫子真好看,能让我们摸一下吗?’

“当时我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但是,看到同学们天真无邪而异常兴奋的表情,我大方地笑着说:‘好吧,从右边一排开始,按顺序来。’说完,我就把辫子捋到了胸前。

“这时,教室里反而出奇的安静,需要最先上来的同学犹豫着,不好意思上来。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还是完成了这个‘作业’。也是这一做法,拉近了我与同学们的距离。但是,通过后来的接触,发现他这个学生基础知识差、纪律涣散、调皮捣蛋,令我伤透了脑筋。没想到他做错的一件事改变了他,我也庆幸自己没做错。

“在一次期中考试前,他居然稀奇地来问我几道数学应用题。我自然非常高兴地给他进行了讲解,而且还在班里对他进行了表扬,夸他学习努力,有进步等。直到考数学时,我才恍然大悟,他来问的都是考试卷子上的应用题。事后,我了解到他还透题给了不少同学。我当时非常生气,他居然敢拿偷来的试题向我请教,我真想狠狠地训斥他一顿,然后把他交给校长。但是,考虑到他毕竟是个孩子,我忍住了,而且想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三天后,他终于憋不住了,主动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老老实实交代了偷试卷的经过。我对他说:‘本来我可以把你交给校长处理,但是,我想看看你有什么表现,现在,你能主动找老师坦白,说明你还知道自己错了,你再说说今后准备怎么办吧!’

“他停了一下,说:‘老师,只要您不给校长说,我一定改正,今后一定好好学习!’

“我说:‘好吧,我可以原谅你,也犯一次错误,替你保守这个秘密,但是,你必须说到做到,用实际行动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

“从此,他真的开始努力了。因为他的脑子很聪明,所以,学习起来进步很快,我有时间就给他补课。等到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一所重点初中,开始了他新的学习生活……”

育人忠告:

作为一名老师,要始终记住你的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犯错误是难免的。只要我们抓住机会,在处理中给他们信任和尊重,相信他们都会改变的。

4尊重的力量

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告诉他“你能行”。只要学生能产生自信,就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李老师正在批改数学考试卷,他看到这一张试卷,虽然每一道题都解答了,但是,竟然没有一道题的答案是正确的。

李老师感到非常气愤,就不假思索地在试卷右上角画了一个大大的“零蛋”。随后又觉得不妥,于是她重新审视了这张试卷,应该说这个学生书写工整,卷面干净,答题也算认真,可惜都认认真真答错了。最后她给这个认真的学生下了这样一句批语:“希望你从‘零’开始,获得知识和智慧。”

多年后学校搞校庆,邀请该校有成就的毕业生参加。一位在学术界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见到李老师激动不已。他握住李教师的手感激地说:“李老师,您还认识我吗?”

李老师笑着说:“你们的变化太大了,我还真记不起你呢?”

那位青年学者说:“您还记得那个数学考试吃‘零蛋’,您让他从‘零’开始的学生吗?”

李老师恍然大悟,高兴地说:“哎呀,没想到你有这么大的出息,很好!”

那位青年学者说:“那次数学考试您给我的批语,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自尊和自信,我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

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批语,竟使一个数学成绩一塌糊涂的学生心中燃起了希望之光,并通过不断努力,最终成长为一个杰出的人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育人忠告:

尊重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这应该是教师的一种品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心境。学生不可能尽善尽美,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教师没有理由苛求学生不犯错误,面对正在成长、需要教育和引导的学生,既不应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嘲笑他们,又不应体罚他们。

尊重,常常与理解、关爱、宽容和赞扬相辅相成。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杜绝苛求、嘲讽、体罚等不良教育言行。教师不仅要尊重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更应尊重那些表现一般和后进的学生,真诚地表示对他们的鞭策和鼓励。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感染力所在。它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抚平学生失败的忧愁;它像一泓清泉浸润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养料。

5给学生自尊,唤起自信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能一帆风顺;即使有时遇到困难,也能顽强地战胜它。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成功的门槛。

因工作需要,李老师接手了一个班。前任班主任告诉他:班里有一个男孩子叫陶阳,上课漫不经心,十分淘气,考试成绩一塌糊涂。老师一开始对他还心存希望,可是经过多次教育,也不见有什么效果,就死了心。每次考试后,为了照顾他的情绪,免得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扫地,就尽量给他放宽尺度,有时干脆看都不看,随便批上一个“60”分了事。

李老师接手后的第一次考试,批改到陶阳的试卷时,进行了认真的批阅。结果他只得了十几分。发卷子的时候,李老师把陶阳叫过来,真诚地对他说:“我不管以前的老师怎么批改你的试卷,现在,我是你的老师,批改你的试卷是我的责任,你答对几道题,我就给你多少分。尽管我手里掌握着分数,但是,不该你得到的,不能随便给你。”听了李老师的话,一向顽皮的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之后,李老师又有意与他交流过几次,谈家庭情况、谈人生的追求、谈未来的职业和道路等,使他逐渐认识到怎样才能活得充实有意义。慢慢地,陶阳有了变化,学习成绩有所提升,初中毕业时,他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几年后,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佩戴大学校徽的青年走到了李老师面前,深情地握着他的手说:“老师,您还记得我吗?”

李老师看着这个帅气的小伙子,突然想起来了,说:“陶阳!不简单呀,上大学了?”

陶阳说:“老师,如果不是遇到您,我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种情况,是您的开导给了我自尊、自信,鼓励我走到今天。”

……

多少年来,每当想起这件事,李老师都感到欣慰。

育人忠告: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失去信心、自觉没有希望的学生。尊重,会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点燃心中熊熊的希望之火。

6一次主题班会的启示

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思想上树立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高中一年级新生入学一段时间了,班主任杨老师已经与不少同学谈过心。但是,杨老师很想让每个同学在考上高中,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后,说说心里话。于是,他专门安排了一次主题班会,并让同学们将教室布置得隆重而热烈,尤其是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的“说说心里话”几个大字,洋溢着青春活力。

主题班会上,同学们非常活跃,纷纷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心迹,畅谈理想。一位衣着朴素的男同学,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他看上去有点儿紧张,杨老师微笑着给他鼓励,他很快镇定了下来,用清亮的声音背诵了一段格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顿了顿之后,他说道:“这就是我的心里话。”

听了他这段饱含激情的心里话,同学们有的啧啧称赞,有的沉浸在思考中,杨老师率先为他鼓掌。

他叫赵银保,父亲不幸早逝,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一个农妇供一个孩子上学,其困难可想而知。但是,他的母亲克服了家庭巨大的困难,也要让孩子上学。贫困使赵银保特别懂事,他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在初中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杨老师和他谈心时,曾问他喜欢读什么书。他告诉杨老师最喜欢读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这本书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当杨老师把这一切告诉同学们时,教室里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杨老师也借机向大家推荐一些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好书。

英雄的事迹,英雄的言语,英雄的形象,支撑着青少年心中的那片纯洁的蓝天。

杨老师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给青少年树立更牢固的精神支柱,拨正他们人生路上的航灯。特别是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德育的潜能,抓住机遇,推荐好书,让学生对英雄的价值取向的认识由自发转为自觉,使之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他认为,向英雄学习,也是学生人格自我完善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育人忠告:

在老师和全体同学面前说说心里话,这个机会是不多的。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给学生创造一次展示的机会,说说心里话,既交流了思想,又锻炼了学生,这样的主题班会也许能让学生永远牢记。

7永远的欣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