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2339700000043

第43章 资产阶级革命(4)

他反对天主教会,激烈谴责教士的贪婪和愚民的说教,他称天主教教主为“恶棍”,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此书一出版,即被法国政府判为禁书,并当众烧毁。《哲学书简》的发表,标志着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

为了躲避迫害,伏尔泰来到法国与荷兰交界处的一个古老、偏僻的贵族庄园,隐居在他的女友德·爱特莱侯爵夫人家中,一住就是15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悲剧《恺撒之死》、《穆罕默德》,讽刺长诗《奥尔良的少女》,哲理小说《查第格或命运》,历史著作《路易十四时代》以及科学论著《牛顿哲学原理》。

1750年6月,伏尔泰离开巴黎到普鲁士,来到了一个比法国更黑暗,更残酷的封建专制国家,伏尔泰幻想借助“开明君主”的力量,进行某些社会变革,实现启蒙主义理想。然而,德皇腓特烈二世只把伏尔泰当作宫廷点缀,给外人一个“开明君主”的形象,实际上他实行的是军国主义的野蛮扩张政策。伏尔泰丝毫不能改变德国现实,1752年,他离开柏林。

1760年,伏尔泰在法国与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定居下来,在此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20年。在这期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文学、哲学和政治著论,包括哲理小说《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天真汉》,哲理诗《自然规律》等,他还把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

伏尔泰虽然远离巴黎,却仍然关心法国社会现实。他晚年写了许多文章和小册子,抨击教会和专制统治,它们以化名和匿名的方式在欧洲各地流传,推动了思想运动的进步。当时欧洲成千上万的哲学家、艺术家、演员慕名拜访伏尔泰,还有人给伏尔泰写信求教,伏尔泰都热情接待或回信,小小的费尔奈庄园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伏尔泰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积极为无辜受害的人士奔走,最典型的是发生在1762年的闻名欧洲的卡拉事件。当时法国阿贝维耶地方一青年骑士拉·巴尔被宗教裁判所制造的冤案处以极刑,从他身上搜出了一本伏尔泰的《哲学辞典》,也作为罪证之一。该书同时被焚毁。伏尔泰曾努力为拉·巴尔平反,奋斗了十余年,终未成功。

1778年,84岁的伏尔泰回到巴黎,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巴黎剧院上演了他的新作悲剧《伊兰纳》,演员们在舞台上抬出他的大理石半身像,还为石像举行了加桂冠的仪式。同年5月30日,伏尔泰因病逝世。

攻占巴士底狱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座高大的城堡,它就是巴士底狱。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是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式样建造起来的。起初是为了抵抗英国人的袭击,所以就建在城门前。

后来,由于巴黎市区不断扩大,巴士底狱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一座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功能。到18世纪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18世纪的法国,国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平民。第一、第二等级的人数只占全国人口的1%,但他们有权有势,占有全国1/3的土地,却不用缴税。他们还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提高税收,设置关卡,千方百计地剥削人民,引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

1789年5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了榨取更多的钱供他挥霍,召开了三级会议。在三级会议上,路易十六竟然要求处于社会最底层、生活状况最窘迫的平民,拿出钱来解决国家的困难。

第三等级的代表识破了他的诡计,趁机提出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这理所当然遭到了路易十六的拒绝。于是第三等级的代表宣布退出三级会议,成立国民大会,后来又改为制宪会议。

第三等级代表的叛逆行动引起了国王的震怒和恐慌,他马上出动军警,封闭会场,禁止国民议会开会。

国王的专制行为,不仅没压住第三等级代表的反抗,反而在他们胸中燃烧的怒火中撒了一把盐。巴黎人民、走上街头,举行浩大的示威游行,各集会场所挤满了人群。工厂罢工,商店关门,就连戏院也停止了演出。当得知政府军枪杀集会群众的消息后,巴黎人民更怒不可遏,“拿起武器”的呼声传遍全城,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公民统统武装起来了。

市民们涌向王宫。这时,一队骑兵冲过来,是国王的近卫军,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手举马刀,野蛮地向群众砍去,转眼之间,街道上躺满了市民的尸体,血流遍地,群众只好四散奔逃。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残暴,哪里就有回击。平民们不是任人宰割的顺民,他们要反抗,要争得应该有的权力。7月13日清晨,巴黎上空警钟长鸣,人民再次手持斧头,短刀涌上街头,冲入军火库和残废军人院,夺取了几万支枪和大量火药;再加上他们连夜赶制的五万多支刺枪,基本上已经把自己武装了起来。

武装的人群,攻占了一个个阵地,到14日晨,革命人民已经控制了主要街区,几乎夺取了整个巴黎。到这天午后,在国王军队手里的,只剩下巴士底狱这座封建的堡垒了。

“到巴士底去!”

“到巴士底去!”

这天清晨,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万地向巴士底狱奔去。他们呐喊着,包围了巴黎最后一座封建堡垒。

巴士底狱守备司令德·洛纳被潮水一样涌来的起义军吓破了胆,急忙命令士兵绞起铁索,升起吊桥。为了减少伤亡,起义军派了几个代表,举着白旗,去同巴士底狱守备司令德·洛纳谈判,希望他投降。

但丧心病狂德德·洛纳竟然命令巴士底狱的士兵向代表们开枪。巴黎人民被彻底激怒了,立即向巴士底狱发起了猛攻。巴士底狱的士兵用塔楼上的大炮轰击,然后从房顶上,窗户里向人群开火。起义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他们抬着云梯,越过壕沟,奋不顾身地攻城。但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起义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起义军从四周的街垒中向里面射击,但因为距离太远,根本对里面的士兵构不成威胁。

“大炮,我们需要大炮!”人群中有人喊道。

许多人离开战场去寻找大炮。不久,大炮推来了,但却是几门旧大炮,上面生满了铁锈。一个叫肖莱的酒商自告奋勇来当炮手。“轰轰轰”,一排排的炮弹带着起义军的怒火打在城墙上,人民发出阵阵欢呼。但旧大炮的威力太小了,只打掉了一些石屑,在厚厚的城墙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巴士底狱的守军大声嘲笑起义军。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巴士底狱前聚集了数万起义者,可就是拿巴士底狱厚厚的围墙毫无办法。有人主张冲到墙边,把墙挖个洞装上火药,真的有几个勇敢的人拿着铁锨、铁镐、火把和炸药,冒死冲到巴士底狱的城墙下,想在墙上挖个洞,然后用炸药炸塌城墙。但他们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城墙上的士兵打死了。

人们十分焦急。“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街垒里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大家又分头去找,过了一会儿,找来了一门威力巨大的大炮。炮手们调整好角度,把炮弹放到大炮里,点燃火绳,“轰”的一声,大炮发出一声怒吼,威力巨大的炮弹重重地撞在城墙上,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城墙一下子就掉了一大块。

起义军发出阵阵欢呼。“轰轰轰!”炮手们一刻也不停,继续发炮。“咣当”一声,一颗炮弹把铁索打断了,吊桥掉了下来。“冲啊!”起义军的发起冲锋,踏着吊桥冲进了巴士底狱,释起义军放政治犯,打死负隅之敌,活捉并处死了守军司令德·洛纳。

城内的士兵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而德·洛纳被愤怒的起义军活活打死。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开始。19世纪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决定把7月14日这一天作为法国国庆日,一直相沿至今。

罗伯斯庇尔与雅各宾

1791年9月30日,法兰西共和国制宪会议在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众人正全神贯注地听一个人发表演说。

这人中等身材,苍白瘦削,有些虚弱。一双深陷的眼睛,时而热情滚滚,喷射出太阳一般的光辉,时而又若有所思,显得镇定深沉。

只听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反对在宪法中规定国王有否决权。如果大多数人的政治权利被剥夺,那么,《人权宣言》中说的权力归人民就是虚伪和欺骗!是谁完成了我们的光荣的革命呢?难道是一些名人和富人吗?不!只有人民才想革命,只有人民才能完成革命。”

台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这位演讲的人就是罗伯斯庇尔,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雅各宾政权的领袖。

罗伯斯庇尔于1758年5月6日生于阿尔图瓦郡阿腊斯城。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律师。他从小就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中学时,他以极大的兴趣熟读卢梭的著作,痴迷于书中的民主自由的学说。1778年,他于路易学校毕业,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律。后来,他当过律师和法官,因为看不惯法国的法律动辄判人死,愤然辞去了法官的职务。

1788年,罗伯斯庇尔被推选为阿尔土瓦第三等级代表参加会议。起初,这个外省青年并没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他在制宪会议上发表了一篇激昂的演说,提出消灭等级特权,保障人权,出版和信仰自由,代表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名字在人民中很快流传开来。人们称赞他是“不可腐蚀者”。

在革命初期,巴黎有很多革命俱乐部,以雅各宾俱乐部最为有名,因为其成员经常在圣雅各教堂开会,所以人们称他们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是该俱乐部成员,后来他又成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他主张彻底消灭封建专制,建立一个真正人人平等的共和国,因此,他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日俱增。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期间,罗伯斯庇尔以卢梭的主张为纲领,提出了普选权,剥夺王权的主张,保护革命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但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斐扬派掌握了政权。勾结普、奥两国干涉革命。在这危急关头,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雅各宾派挺身而出,挽救了革命。

1792年8月10日,雅各宾派领导巴黎人民进行了第二次起义,推翻了君主统治。9月,国民公会通过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共和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在讨论如何处置路易十六的问题上,雅各宾派立场坚定,同态度暧昧的掌权派——吉伦特派进行了斗争。最后,在雅各宾派的坚持下,1793年1月12日,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

这天,大雨倾盆,但没有削减法国人民观看处死国王的热情。路易十六没有丝毫往日的威严,瘫软成一堆,被卫兵们拖到了断头台前。10点10分,断头刀“轰”地一声落下,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君主就命丧黄泉了。

路易十六死后,欧洲的反动势力不允许身边存在这样一个民主的政权,他们开始干涉了。英国纠合普、奥、西、荷等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向共和国进行了疯狂的进攻。在王党的煽动和英国的支持下,很多重要城市发生了叛乱,法国又陷入了危险的边缘。雅各宾派又一次挺身而出,在1793年5月底,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从此,开始了在法国历史上被称为“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罗伯斯庇尔领导的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巩固和加强了大革命的成果。可以说,雅各宾挽救了法国。革命武装把反法联军赶出法国,平息了国内暴乱,恢复了经济秩序。

但是,不幸的是,革命危机稍一消失,雅各宾就分裂为左右两派。以丹敦为首的右派,主张削弱政权;以埃贝尔为首的左派,要求坚决地镇压敌人,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罗伯斯庇尔没有调和两派的矛盾,反而对两派同时镇压。这样,既遭到要求自由发展的资产阶级的反对,又失去了群众支持,同时也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反动势力趁机发动了“热月政变”。

热月政变

“热月政变”,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大逆转。这一次政变,发生在1794年7月27日,因为当时法国的“共和历”是共和二年热月9日,故名“热月政变”。

7月26日下午,是国民公会召开的日子,罗伯斯庇尔坐在会场正中的前排,面对主席台,倾听着代表们的发言。

“我要揭开黑幕!”突然,一个代表跳上讲台声嘶力竭地喊道,随即蓄谋已久的另外代表高喊:“打倒暴政者!”“逮捕罗伯斯庇尔!”会场一片混乱。

看到这个架势,罗伯斯庇尔端庄地站了起来,他要求发言。但是,议长却使劲地摇起铃铛,禁止罗伯斯庇尔发言。罗伯斯庇尔回到座位上。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

“逮捕他!”会场上又响起了一阵喧哗声。还未等议长发话,一群宪兵冲了进来,将罗伯斯庇尔和他的弟弟以及另外几名雅各宾派领袖押了出去。

“强盗们胜利了!共和国完了!”当罗伯斯庇尔被押出会场时,他激昂地高呼着。此后,罗伯斯庇尔被送往卢森堡监狱,其弟被送到圣拉扎尔监狱,其他领袖则被分散押送到别的监狱。

罗伯斯庇尔被捕的时间是1793年7月27日下午5:30。在他被押进监狱不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拥护罗伯斯庇尔的革命群众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敲响警钟,自行在各区分部发动起义,企图用武力解散国民公会。

革命群众的队伍冲进了监狱,人们将他接到市政厅。雅各宾派高呼着口号:“消灭卖国贼!’“罗伯斯庇尔万岁!”到了晚上8点多钟,被捕的雅各宾派领袖们全部回到了市政厅。市政厅广场上聚集了许多武装的群众战士。如果此时罗伯斯庇尔马上组织起义,可能还有胜利的希望,但是,他犹豫了。

国民公会方面毫不迟疑地发起反攻。半夜时分,议长对他的武装首领宣布了血腥的命令,宣布罗伯斯庇尔等被营救出的人以及雅各宾俱乐部和革命法庭的许多领导人不受法律保护,对他们可不经审判,立即处决。

凌晨2点,国民公会方面包围了市政厅。一名宪兵首先冲了进去,一枪托击中了罗伯斯庇尔的下颌。罗伯斯庇尔同他的22名战友又被押进了监狱。

第二天下午6时左右,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22名被捕者,不经审判,在游街示众之后被押往刑场,送上断头台。

7月29日,巴黎公社的72名成员也遭到同样的命运。这就是法国革命史上的“热月政变”。

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专政,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民主派失败了,新兴大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

巨人拿破仑

有人说,在法国,人们不需要专门找个日子来纪念拿破仑,因为在巴黎市区随处可以见到拿破仑的影子:以他指挥的著名战役命名的街道,埋葬他遗体的荣军院,收藏着他的军装和武器的军事博物馆,悬挂着他登基时画像的卢浮宫……法国人时时都能感觉到拿破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