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大图上对动物进行分类,讨论、感知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不能随意破坏。1、教师:“你们喜欢哪些动物?不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幼儿兴致勃勃地把他们平时不喜欢的肉食动物赶走(取走动物卡片),在图上剩下的都是草食动物。2、教师“假如没有了肉食动物,会有什么后果呢?”幼儿猜测。3、播放PPT,感知肉食动物被人为消灭后,草食动物无限制地繁殖带来的危害。4、教师出示并介绍前段时间发生的“澳洲袋鼠泛滥成灾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危害”的新闻资料,组织幼儿讨论。5、讨论:我们能不能把肉食动物都赶跑呢?6、小结:知道在大自然中,不仅要有草食动物,也需要肉食动物,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生存。(先通过假设,引导幼儿探讨这个“证实”后面的现状和后果,进行再探索,为进一步地讨论交流铺下“事实依据”,让孩子感受真切的对比,产生科学、深刻、的认知。)幼儿平时都不喜欢老虎、狼等,下意识地都要赶走、消灭这些动物。当图上只剩下草食动物时,孩子们开始是很喜悦的,因为他们保护弱者的同情心被大大地满足了。但当他们看到PPT中展示的各种草食动物无节制地繁殖,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植被被破坏、土壤沙漠化、草食动物食物匮乏、死掉、整个食物链被割裂时——幼儿也从满足-猜测-惊讶-理解,直观地感知到所有生物的存在对自然、对地球、对人类自身都有非常积极影响的一面,人们不能以自己的喜恶来判定起存或灭的事实。这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来自于孩子的观察和发现,也是对幼儿固有的感性认识的挑战和纠偏。特别是在出示草原渐次沙化,并在一片沙漠上有硕大的山羊尸体呈现幼儿面前时,更让孩子感到震惊。
点评:孩子们在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如果认为地对大自然横加干预,可能会造成与美好愿望相左的结局。当他们通过课件的演示,看到各种草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草原发生了如此残酷的变化时,他们是深受教育的。而活动转变了以往教育活动带给孩子们的“同情弱者”,“消灭大灰狼”的观念,树立了顺应自然、遵循“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的科学的生物观、自然观。
大班科学活动实施方案
快乐一分钟
执教:李琴
教学内容与要求1、有初步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2、体验在一分钟里玩各种游戏的愉悦。3、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教学准备时钟1台;录音机、录音带;球、沙包、跳绳若干。
教学流程观察、引发兴趣→感知一分钟长短(观察、操作)→感知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观察、操作、记录)→拓展迁移……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
一、认识时间,引发兴趣。1、演示课件时钟,观察秒针走一圈就是一分钟,用默念的方式感受一分钟的时长。教师通过一个直观的感受让幼儿自然地感知“时间”这个概念。
二、在操作实验中体会一分钟的长短1、让幼儿分组在一分钟内进行穿插花片、穿木珠,记下自己的操作结果。2、组织讨论: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结果会不同?小结:动作的快慢、是否抓紧时间会影响操作结果。3、幼儿用同样的物品进行第二次操作,要求动作加快,抓紧时间。4、幼儿前后两次自身的操作进行对比交流。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第二次操作时,加快动作、抓紧时间记录结果都比原来有了提高。这一环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注重幼儿感性基础上的操作、体验,感受和理解。通过让幼儿前后两次插雪花片,第一次无意识,第二次有意识抓紧时间,纵向比较相同时间内插雪花片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三、游戏:快乐一分钟
1、创设活动情境,交代活动要求。
2、幼儿选择三种体育器具如:拍皮球、跳绳、沙包,每种器械分别玩一分钟,并记录结果。
3、幼儿相互交流活动的结果。4、集体交流,比较评出各项目玩得快和多的幼儿。创设情境,利用竞赛性的体育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时间的节奏和紧迫感,学会自主选择和轮流分享。要求幼儿边玩边数并记录个数,这是个难点,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此环节主要通过幼儿自身体验以及和同伴横向比较,感知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观察和引导,强化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准确记录。
四、拓展和迁移经验。1、鼓励幼儿快速整理场地、器械。2、讨论:平时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怎样抓紧时间?
(教师利用现成的场景和资源,鼓励幼儿抓紧时间,整理活动器械,渗透习惯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养成。)3、教师:我们做事要迅速不拖拉,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事情做好,要做得又快又好!简单而自然,适时而巧妙,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时间观念,有效地突出主题,体现了活动的有效性。
点评:活动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注重幼儿感性基础上的操作、体验,感受和理解。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竞赛性的体育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时间的节奏和紧迫感,学会自主选择和轮流分享,通过幼儿自身体验以及和同伴横向比较,在玩乐中升华主题——快乐一分钟。环节简单而自然,适时而巧妙,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时间观念,体现了活动的教育性。活动注重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强调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中班科学活动实施方案
汽车里的秘密
执教:杨蕾
教学内容与要求1.体验与家长老师一起活动的愉悦。2.能认真观察、大胆提问,并初步学习记录。3.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能大胆探索,初步了解驾驶室里的内部构造。
教学准备1.活动前与家长老师商量好活动的内容及方案。2.请三位家长老师将汽车开到园内指定位置停放好,为孩子的探索学习提供前提。3.记录表、彩笔、张贴表格的磁性板。4.幼儿对车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流程分享→提出问题→探索(观察、操作、记录)→分享与表达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
一、组织幼儿来到现场,与家长老师热情打招呼(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热情有礼地与人交流。)《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请家长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既可以较专业地帮助孩子了解车的内部构造,同时也实现了多元的有效互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教师家长互动。这样生动活泼、亲身体验的活动不仅让幼儿感兴趣,还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家长的教育资源。
二、老师与孩子一起探讨记录的方法。(主要是让幼儿了解表格的内容,并用幼儿想到的绘画方法记录车的配件与其作用。)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那如何能让大家一看明白实验的结果呢?我鼓励孩子们用各种方法记录,但很多孩子在讨论中选择了绘画的方式。从孩子的讨论中可看出知道在科学活动中记录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记录的方法。
三、幼儿分三组到车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并记录。(这是探索、观察、操作、记录的过程,使孩子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能大胆地向家长老师提出问题,进一步发现车的秘密,从而加深对车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中,家长及教师充当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孩子自己,真正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孩子们不仅可以深入探索车的秘密,还能在比较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观察、习得知识。
四、交流与讨论——“我们的发现”。将孩子们亲身了解的车的秘密记录展示到主题墙上,孩子们可以随时观察自己或同伴的记录,重温自己的发现,形成了互相学习、风向的良好氛围。
五、教师将讨论的话题引向生活,提高安全意识。提问:“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探讨了车的许多秘密,那么我们以后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扣安全带、小孩子要坐后排、特大暴雨时要开危险灯等。)这是将幼儿的认知放大、拓宽,让幼儿认识、了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点评:通过观察体验车的内部结构的多样性,萌发探索车的好奇心。教师要弱化该“如何教”的思维定势,而更多的思考幼儿应“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幼儿,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增强活动方案的弹性和操作性。努力改变在实施过程中的“少动、少说、少操作、少自选”的弊端,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放开牵着幼儿的手,让幼儿大胆感知、探索和创造。
大班科学活动实施方案
有趣的车牌号码
执教:邓健霞
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车的基本特征。2、学习数的排列与组合。3、乐于与同伴合作,并能积极地思考。
教学准备1、车的图片:车、面包车、敞篷车、越野车;2、一张能清晰看到车牌的图片3、幼儿用的数字(1、2、3、4),9套数字2、长条形的白纸、笔若干。
教学流程呈现材料→找出区别→联系实际探索(猜想、操作、记录)→证实、找规律→再呈现材料→再猜测→再探索(观察、操作、记录)→再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
一、了解车的基本特征。教师出示车的图片,了解车是怎样的?然后教师分别出示面包车、敞篷车、越野车,让幼儿发现它们的区别。教师让幼儿了解了车的基本特征,并发现不同的车有不同的特点,从而激发好奇心。
二、教师请幼儿想想:怎么从马路上一眼就看出自己的车呢?让幼儿联系实际,进行讨论,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三、教师出示车牌382,请幼儿猜想:用这三个数字可以排出多少个号码?然后让幼儿进行排列并写在纸上。接着一起来归纳可以排多少个号码,找出它的又快又全地写出所有的号码。幼儿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体会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用。车牌是车子的一部分,车牌是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的,这是一个证实的过程,还可以找出排列的方法。
四、利用规律再进行排列。教师提出新问题:“再加一个数字4,可排几张?”。引导幼儿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幼儿进行排列,教师可暗示幼儿利用规律来排列。接着幼儿与教师又一起写出排列的号码。这是让幼儿运用前一环节得出的规律来进一步尝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又能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五、教师提出新问题:有一辆车的车牌也是382的,为什么警察叔叔不抓它呢?车牌的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这是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让幼儿感受数学,经历数学,是让幼儿认识、了解、熟悉、理解实际生活。
点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此活动来源于生活,紧紧围绕幼儿的生活;活动的引导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亲身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教育叙事事故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叙事研究是近几年颇受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叙事(包括教学叙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的研究成果。
叙事长期而又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特别是文化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绘画和影视)常以叙事形式呈现。它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它陈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简单地讲,叙事就是“讲故事”,讲述叙事者亲身经历的事件。
教育叙事是教师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情节的有意义的教育事件或教育故事,注重对个人或幼儿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说明。它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真实的、情境性的事件。这些“故事”样式的实践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
教师叙事研究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及其幼儿的行为和意义为解读目标,分析教与学的行为,获得解释性、意义性理解,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像空间,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认识教育实践。教育叙事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专业素养的提高,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涯,而且会改变存在方式。
四、幼儿科技教育叙事故事
大班科技教育叙事故事
水的压力
洪满钟
玩水,对于幼儿而言是一件很愉快并且很乐意去做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总是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水的秘密。确实,水包含了太多的秘密。为了对水有着科学的认识,并能够提高利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大胆想像,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我设计了“水的压力”这一科技活动。本次活动注重调动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整个流程是循序渐进的,所有的环节有着内在的联系。随着活动的深入,水到渠成地生成了相关的技术目标及内容,将科学、技术、生活自然地统一了。
这是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只是系列活动中的一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水的压力,在尝试和探索中感受到水的压力与水的深度有关系;
2、能较清晰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及实验结果;
3、幼儿观察发现身边能用水压来解决的问题,并动手动脑加以解决。
本次活动要达到前两个目标。
材料准备上紧扣活动主题,我和幼儿一起收集了不同大小的废旧塑料瓶,用同样大小的瓶子且在同一高度处钻上孔,分别钻有一个孔、二个孔、三个孔。将这些瓶子分别放置在有标志的小筐子里。另外,我准备了一些幼儿用的记录表、水盆、小杯、擦手的毛巾等。
一切准备好后,活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