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的《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根据3-18岁幼儿、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以及接受教育程度,分别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和能力以及科学行为和习惯等四方面提出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目标,目的是逐步使幼儿、青少年: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并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
——帮助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中,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分阶段使幼儿、青少年:
——逐步了解科学领域最基本的概念和过程,认识由其构建的科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轮廓,同时,对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具有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技能;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提高其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培养青少年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逐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逐步树立科学的观念和精神,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后创造性地从事或参与科学技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以科学态度为核心,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能力为基础,科学行为、习惯为外在标志,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目标。在这个综合性的整体目标下,科技教育活动成为提高受教育者科技素养的、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因此,它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见《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的内容与要求如下:
1.科学态度
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幼儿感知身边科学技术的存在,形成科学技术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初步印象。
对身边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的印象:
形成对衣、食、住、行以及娱乐中现代科技成份的初步印象。
知道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使日常生活用品不断升级换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和家庭中无处不在。
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知道科学的生活会带来优美的环境。
知道科学技术能给人类带来幸福,使用不当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目标2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现代生活用品的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意识。
对身边的科学现象的关心:
有感知身边的科学现象的愿望。
经常被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所吸引。
对身边的各种现象充满好奇,常问“是什么?”“为什么?”。
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的观察:
喜欢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能大胆提问,希望解开头脑中的许多谜。
目标3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玩具和现代生活用品的摆弄,萌发幼儿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等积极情感。
被身边的科学现象所吸引:
能经常发现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喜欢知道常见的小动物、花草树木的名称、习性、养护方法。
能大胆、自信地把知道的和正探究的科学知识和现象告诉小伙伴。
对身边的科学现象的观察和积累:
乐意介绍幼儿园、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玩具和现代生活用品。
喜欢生活中的新用品,乐意感知和使用。
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尝试:
积极感知各种科技活动,喜欢摆弄。
在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喜欢寻找不同的方法。
在反复尝试实践后再得出结论。
2.科学知识、技能
(1)生命科学
目标1通过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了解人体形态及其保健。
人体与保健
感知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知道如何保护它。
了解基本的营养、卫生与保健的作用。
目标2通过对周围的生命现象的观察,感知生命的形态与用途。
生命的形态与用途
感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用处。
感知常见动物的形态与本领。
目标3通过对周围生命体的观察与比较,感知生命的种类。
生命的种类
能分辨植物与动物。
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种类。
区别栽培植物、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
目标4通过对周围生态现象的观察,感知生命体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生命体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感知一年中气候变化对生命体的影响。
感知周围常见动植物的生活、生长习性。
知道生命体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知道生命体与生命体之间是有关系的。
知道人类应当保护环境。
目标5通过对动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感知生命体的繁殖与生长的过程。
生命体的繁殖与生长
感知各种生命体的生长过程。
感知生命体的延续主要是依靠不同形式的繁衍方式(植物、动物)。
(2)物质科学
目标1通过对日常物品的观察、摆弄和分类,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特征、区分、性质。
常见物体的性质
对生活用品的简单描述和分类。
常见物体知道由那些材料做成。
物质有不同的形态和状态。
知道声音和光的简单性质。
目标2通过推、拉、滚等动作的描述和操作,使幼儿意识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物体的运动
受到足够大的力的作用,物体会运动。
物体运动与磨擦力。
了解物体的物理变化。
目标3通过摆弄和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物体可以加工和利用。
物体的加工和利用
材料可以加工成各种物品。
废旧物品可以用来加工成玩具和有用物品。
(3)地球与空间科学
目标1通过观察周围世界和自然现象,让幼儿知道地球的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的表面
地球表面有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及现象,而且这些现象是在变化的。
地球上有白天、黑夜的变化。白天、黑夜变化一次,就是一天。
地球上的气候可分成季节。我国是四季。
目标2通过对天空中一些景像的观察,让幼儿认识天空中的物体及其变化。
天空中的物体
天空中有各种物体,有的是自然物,有的是人造物,它们都会运动。
太阳给生命体带来光和热。人类利用它制造了各种太阳能设备。
人类研制了各种飞行器并借助它离开地面,直至飞向太空。
目标3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让幼儿认识地球物质与人类的关系。
地球物质与人类的关系
岩石、土壤、水分和大气都是地球的物质,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地球上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但人类如果无限制地使用它,可用资源将枯竭,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将受到严重影响。
(4)军事科学
举办玩具展览等活动,了解各种常用军事武器,枪、炮、飞机、军舰等。
(5)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
目标1通过演示、讲解和简单的操作活动,使幼儿感知生活中的高新技术现象。
信息的传输
看、听、说等是最直接的信息传输。
各种类型的电话使远距离信息传输变得更快、更方便。
电视每天都在传播信息,它不仅可以传送声音,而且可以传送文字和图像。
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是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控制手段。
生活中的高新技术现象
工农业方面:节能灯,食品保鲜,无土栽培,温室栽培等。
城市建设方面:城市立体交通建构。
其他方面:机器人、磁浮列车、克隆动物。
(6)实用技术
目标1通过操作性活动,使幼儿熟悉常用生活器材和简单工具的使用,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
家庭生活中的技术
了解一些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知识,并能在家长指导下正确使用。
知道家庭中的简单工具,学习安全、正确地使用它们。
社会生活中的技术
学习打电话。知道父母单位或家中的电话号码,知道110、119、120等各有什么用。
辨别在家庭周围的几条路及它们的方位,大致指出家庭所在地的位置。知道住处附近的标志性建筑物。
学习生活中的技术
学习分类整理物品。
会折纸和简单的橡皮泥塑。
能用不同的物品进行组合、造型。
(7)科学技术史
目标1通过故事、录像、访问等形式,使幼儿了解一些科学发明和科学家。
科学发明和科学家
人类一直在进行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
通过参观现代化生产线与手工作坊,感知技术的进步。
参观或观看录象等让幼儿感知港口的轮船、飞机场的飞机起飞等,对它们产生的兴趣。
知道几位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培养对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尊敬。
目标2通过参观知道科学技术的历史。
3.科学方法、能力
目标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等科技普及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观察的方法和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观察要有目的、要专注、要全面、要仔细、要交流。
借助工具观察。观察往往有局限性,为避免观察的局限性,可以借助某些工具进行。
比较的方法和能力
学会比较不同的事物,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会比较同一类事物,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目标2通过触摸、摆弄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做实验能力。
尝试探索的方法和能力
学会使用一些小实验的器材。
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并观察它们的效果。
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些手工练习,小制作。
学习与同伴交流实验结果。
目标3引导幼儿收集信息,培养收集、保存、展示信息的能力。
信息收集的方法和能力
了解收集信息的几种渠道和方法,知道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知道交流信息和展示信息的一些方法。
4.科学行为、习惯
目标1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幼儿养成科学的生活、学习习惯,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学会科学地学习
学会翻书、看书、握笔,有正确的拿笔、看书、握笔姿势。
学会结束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能自己收拾、整理学具,放归原处。
无论自己是否同意别人的想法都应该认真倾听。
耐心听完别人的话后再说自己的想法。
会用举例、类比等事实材料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科学地生活
会正确地盥洗、进餐、站和坐、行走和活动。
会正确辨别一些交通标志,知道令行禁止。
会保护周围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果壳,不随地大小便。
爱护花草树木。
目标2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活动,使幼儿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质疑的行为习惯
能从书本中、交流中、观察中、操作中、小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摆弄的习惯
有对材料或物品拆拆、装装、拼拼、搭搭的习惯。
有对自己拆零的物品恢复、组合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