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戎马生涯
2553200000014

第14章 红七军光辉永存

父亲离开红七军回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以后,李明瑞、许卓便准备出发东去信丰,在信丰保卫根据地的建设。

正在此时,不想国民党在南昌坐镇的江西“剿匪”总司令何应钦,令赣州的蒋光鼐及长沙的何键,两面夹击,想歼灭红七军于赣南。敌人的两个团及一些民团很快接近了崇义城。

由于我方的情报侦察工作做得不好,因此等敌人到了城边,我军才得知敌人大军三面来袭。当时天下浓雾,李明瑞巧布疑阵,下令红七军迅速从城内撤出,他们一会儿向北打一阵,一会儿向南打一阵,边打边撤,结果,红七军很快地就像神兵一样地消失在浓雾之中,而敌人的双方则认认真真地自相残杀了一场,到后来才发现是自己人打了自己人,后悔莫及。而红七军呢,早就向北开进,到达了井冈山附近的遂川。

1931年3月,李明瑞再率红七军北上,到达永新。在永新,他们见到了由滕代远带领的红三军团的一部,这是红七军屡经征战以来,首次见到其他兄弟红军部队。由此,红七军便与江西红军会师。在永新,他们一边开展工作,一边继续打听张云逸军长和五十八团的消息。

4月,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时间已是下午四时许,李明瑞和许卓带领一支队伍,打着红旗,正在过桥,突见前面一支部队迎面而来,原来就是红七军在乐昌河失散的五十八团!

李明瑞激动地握住张云逸的手,两个人都像孩子般地热泪长流。红七军的五十五团和五十八团,终于在永新会合了!

两个月以前,也就是1931年2月渡乐昌河时,红七军被拦腰斩为两段,留在河西未能过河的五十八团大部和军教导队、特务连及直属队的一些非战斗人员,在张云逸军长的带领下,当机立断,后撤并迂回在崇山峻岭之中。张军长安排好了部队的伤员,对部队的行动作了周密的部署,他们北上一百余里,终于在乐昌地下党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在广东坪石和湖南宜章之间的粤湘交界之处渡过了乐昌河(武水)。然后,张云逸率部队向湘赣边区进军。他们穿过粤湘赣边的崇山峻岭,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来到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湖南酃县。

3月底,这一部分红七军遇到了湘赣苏区红军独立一师第三团的红军战友,见到了自己的同志,七军这一部的全体人员都兴奋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4月,部队屡经苦战后,到达江西永新。在一场战斗中,他们从敌人那里缴获了一张国民党的《中央日报》,该报上一排大字赫然跃入眼中:

“共匪李明瑞残部向遂川流窜。”

他们终于知道了红七军主力的方位!张云逸及全体指战员真是万分高兴,立即将部队向遂川靠拢。

在遂川城东河口的一座小木桥上,红七军的五十五团和五十八团,李明瑞总指挥和张云逸军长,历尽千辛万苦,分别两个多月,终于会合了。

在永新城头,高高飘扬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司令部”的大旗,全体红七军二千五百多名指战员,在这里召开胜利会师大会。

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抑制不住喜悦的脸庞。

主席台上,李明瑞总指挥和张云逸军长面露喜色地端坐在上,此时鞭炮震天响,军号直冲云霄。

张军长讲话时,回顾了红七军在党领导下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他指出,经过残酷的斗争考验,红七军锻炼得更加坚强了,红七军的胜利会师,证明红七军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

李明瑞总指挥和永新县苏维埃的负责同志也相继讲了话,整个会场就像一片欢腾的海洋。

不久,红七军接到中央红军毛泽东总政委、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成立河西总指挥部,李明瑞任总指挥,直接指挥红七军、红二十军、湘赣苏区红军独立第一师三支部队。

在永新休整数天之后,红七军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投入了粉碎蒋介石第二次反革命“围剿”的战斗。红七军活跃在赣西和湘东一带,先后参加了安福、茶陵、安仁、袁州(今宜春)、酃县、宁冈等多次战斗,配合中央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并扩大了湘赣革命根据地。

1931年6月中旬,红七军奉中央红军的命令,主力东渡赣江,开到兴国县,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红七军老战士们不无感慨地回忆道:“红七军自1930年9月离开右江,至1931年7月到达兴国县桥头镇与中央红军会合,在长达十个多月的时间里,转战桂、湘、粤、赣四省,英勇地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像的各种困难,终于实现了‘汇合朱毛红军’的殷切愿望。从此,红七军成为中央红军的一部分,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直接指挥下,转战南北。”

是啊,十个月的迂回转战,七千里的战斗历程,这就是红七军,这支中国工农红军的钢铁之师所走过的曲折而又光辉的道路。

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的“红都”瑞金,召开了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红七军派出五名代表参加大会,其中张云逸、韦拔群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为了表彰红七军的革命精神和卓著功绩,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大会闭幕式上,亲手授予红七军锦旗一面,上面书写着“转战千里”四个大字。父亲说,到了七十年代,毛泽东还几次对他说:“红七军能打啊!”

红七军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是一部轰轰烈烈的革命战斗史。

其中,有光辉的篇章,有凯歌高奏的篇章,也有遭受失败和悲惨壮烈的一页。

红七、红八军从无到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从小到大,使中国工农红军的声威震撼广西,其赫赫声威和盖世英名,将和其他中国工农红军兄弟部队一起永载革命史册。

对于父亲本人来说,红七军、红八军的革命历程和战斗实践,的确给予了他更多的锤炼。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无论是胜仗还是败仗,都为他在今后更广阔的领域内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使得他愈益成熟。

在红七、红八军的队伍中,多少革命战士为了革命事业,英勇战斗,前仆后继,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红七、红八军的革命者在后来的革命征途中,成长为革命军队的高级将领。

李明瑞,北伐战将,红七、红八军总指挥,他放弃了优越的社会地位,拒绝了蒋介石要给予他的高官厚禄,毅然选择了一条万般艰难的革命之路。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严酷的考验面前毫不动摇,勇挑重担。他有胆有谋,指挥有方,为红七、红八军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万万没有想到,就在1931年的10月,李明瑞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下,被执行王明路线的人诬为“改组派首要”,不幸惨遭枪杀,时年三十五岁。红七军的许多指战员,也纷纷被扣上“改组派”和“AB团”的帽子。原右江苏维埃主席雷经天,是在毛泽东的保护下才没有被杀,但第二次被开除了党籍。红七军政治部主任许进、原红七军政治部秘书处长佘惠、魏伯刚、黎必诚等一些负责同志也含冤而死。直到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才为李明瑞公开昭雪平反,恢复名誉,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红七军的老战士们,看到他们的总指挥终于可以在九泉瞑目了,心中真是欣喜夹杂着心酸。如果李明瑞不死,在今后的革命战斗历程中,他还能荣立多少功勋呀!那虎虎有生气的勇将声威,也将会得到党和人民给予他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1986年父亲去广西,他回忆起红七、红八军的情形,特别回忆起李明瑞,他说:“我同李明瑞第一次见面是从百色到龙州的路上,李明瑞入党是我到上海请中央批准的,我们两人一路走向江西。李明瑞是红七、红八军的总指挥,我是总政委,苏维埃主席是雷经天。八军被打垮了,七军能打。俞作柏跑到香港去了,李明瑞是坚决的!”父亲还询问了李明瑞家属后人的情况。

对于李明瑞,在长达几十年的岁月中,父亲一直是怀念他的。父亲说过,七十年代的时候,他曾几次对毛泽东说过:“李明瑞是错杀的!”至今提起李明瑞,在父亲的言辞之中,还总是闪露着激动难平之情。

李明瑞由一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军人,变成了一个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战士,这条路是他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光辉之路。虽然他被错误路线迫害致死,但如果让他再生一次,他一定还会选择这条革命的道路!

韦拔群,广西东兰壮家人,十几岁就自募乡友护国讨袁,后赴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黔军任参谋。“五四”运动后受到进步思潮影响,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1924年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在广西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他领导右江农民自卫队坚持公开的武装斗争,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29年,韦拔群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百色起义,任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司令。1930年红七军奉命北上后,他担任第二十一师师长,告别了主力,担负了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艰巨任务。他领导右江人民和革命武装力量,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在残酷的斗争中,桂系白崇禧采取“步步为营”、“梳毛篦发”、“缩网收鱼”的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妄图扼死红军。

许多右江红七军战士牺牲了,许多右江根据地的革命群众被杀害了,韦拔群的弟弟、儿子牺牲了,连他的母亲也被反动派驱赶到山上饿死了。敌人出一万四千元大洋缉拿韦拔群,而韦拔群,则不仅坚持住了斗争,还先后率领红军粉碎了桂系军阀对根据地发动的两次“围剿”。1932年10月19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竟遭叛徒暗害,时年三十八岁。右江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他埋葬在广西的土地之中。

韦拔群是广西著名的农民领袖,是广西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曾写过这样的话:“在红军,任红军,都是救人民而奋斗;你先死,我后死,大家为革命而牺牲!”在那种残酷艰险的环境中,以那样的革命英雄气概进行斗争,这是怎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呀!这,就是人民革命的英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

1962年12月,父亲为他的亲密战友,为他的拔哥,题了词。他写道:

“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解放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

“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

“他最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人民解放事业,具有无限忠心的崇高感情。他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

“他一贯谨守党所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准确地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

“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纪念他!”

今天的人们,身处和平盛世,生在温饱之乡,你们可曾想到过,在你们脚下的黄土地中,埋葬过多少为你们今天的幸福安宁而牺牲的英烈吗?有的人,蔑视中国的黄土地,看不起自己祖先开垦的这片家园。而我却认为,这片黄土地,几千年来,是由我们的先人的汗水所孕育,更是由无数为国为民的先驱的热血所浇灌,因而,是最为丰沃的土地,最为值得骄傲的土地。

广西的山山水水,广西的斗争经历,红七、红八军的革命战友,父亲永远不会忘记,在广西首府南宁的南湖公园,建立了李明瑞和韦拔群烈士的纪念碑,父亲在碑上题写道:

“纪念李明瑞、韦拔群等同志,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让我们记住这些红七、红八军的英烈们吧!

俞作豫,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长,1930年9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英勇就义,时年二十九岁。

宛旦平,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八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1930年在战斗中牺牲,时年三十岁。

李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一期学员,红七军第一纵队队长、第二十师师长,1931年在梅花村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二十二岁。

唐克,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八军政治学校大队长,1930年在战斗中负伤被俘,英勇就义,时年二十七岁。

许进,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七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10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诬陷杀害,时年三十五岁。

罗少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七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1934年因“肃反”扩大化被扣押在狱中病死,时年三十七岁。

陈洪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右江中共特委书记兼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及红七军第二十一师政治委员。1932年率领游击队在东兰开展斗争时,为叛徒出卖被捕而慷慨就义,时年二十七岁。

许卓,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七军政治部主任,红七军前敌委员会委员、书记兼红七军政治委员,1934年在福建武平一次战斗中牺牲,时年二十九岁。

李朴,大革命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红七军第二十一师政委,1935年在湖南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三十岁。

冯达飞,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七军营长、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被捕,1942年被敌人杀害,时年四十三岁。

还有,还有那些在历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和死难的成百上千的红七军、红八军的指战员们……

红七、红八军是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在它的战斗历程中,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战士,他们成为在以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设新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军事将领和领导干部。

雷经天,解放后任广西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叶季壮,解放后担任对外贸易部部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八大中央委员。

陈漫远,解放后任广西人民政府代理主席、中央农垦部副部长等职,是八大中央候补委员。

龚饮冰,解放后担任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袁任远,解放后任内务部副部长、青海省省长等职,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原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曾说过:“红七军出了不止五十个将领吧?一个将领是多少次战斗打出来的?五十个将领加起来有多少次?”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原红七军、红八军共出了大将一名、上将二名,中将四名,少将十二名。

大将张云逸,曾任红七军军长。

上将韦国清,壮族,曾任红七军连长。

上将李天佑,曾任红七军特务连长。

中将有莫文骅、覃健、韦杰、冼恒汉等人。

少将有袁也烈(振武)、韦祖珍、卢绍武、朱鹤云、吴西、姜茂生、黄惠良、黄新友、覃士冕、覃国翰、黄一平、欧致富等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八军,虽然只有数年的革命历程,但它们不愧是中国革命军队中的一支坚强队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领导举行的许许多多次革命武装起义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