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戎马生涯
2553200000031

第31章 西安事变前后(1)

1936年中国的政治形势,真可谓狂澜迭起,风云变幻。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广大民众的民族危亡感更趋紧迫,抗日呼声日益高涨。

一方面,抗日救亡运动此起彼伏,不断高涨。在西北,建立了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与共产党的红军三支抗日力量的联合;在东北,共产党领导创立的抗日联军七个军和其他的抗日力量,在白山黑水之间大力开展游击战争,英勇地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华南,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宣布要联合出兵,北上抗日;在华东,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宣告成立,选举著名人士宋庆龄、何香凝、邹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该会发表宣言,呼吁全国各党各派停止军事冲突,制定共同的救国纲领;在绥远,傅作义将军率领所辖部队,在绥东和绥北地区击溃了日伪敌军的进犯,大长了抗日的声威。与此同时,日本势力在华急遽扩张,也引起了英美势力的忐忑不安,国民党内部亲英美派和亲日派的矛盾不断加大。

另一方面,蒋介石对外,仍坚持对日妥协以换取偏安的幻想,声言“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对内,大力弹压抗日行动,阴谋瓦解了广西、广东的抗日联合,拒绝了西北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的要求,制造了逮捕沈钧儒、邹韬奋、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爱国人士的“七君子事件”。对于共产党和红军,仍视之为“心腹之患者”,誓“铲绝残余之赤匪”而后快,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立即“剿共”。

在这种民族危亡夹带着内患当头的危急时刻,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在西北地区率部驻扎的张学良、杨虎城,基于民族大义,实行联共抗日的主张,引起了蒋介石极大的恐慌。为制止这一事态的发展,防止“演成叛乱”,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御驾亲征,亲自到西安,迫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把他们的部队全部开往陕北“剿共”,并威胁,如不从命,就要将张、杨的部队从陕西调走。张、杨反复以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义劝说未果,反倒遭蒋申斥。

12月9日,西安一万名爱国学生,爆发了请愿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由于国民党特务开枪打伤学生,群情激愤的学生冲出西安城去,准备前往临潼华清池向蒋介石请愿。张学良将军深为爱国学生的热忱所感动,答应用事实回答学生们的要求。

10日、11日,张、杨二将军再次向蒋介石进谏,竟被蒋斥为犯上作乱。

到了此时,张、杨二将军感到,要避免内战,要抗日,已别无选择,毅然决定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12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在华清池将蒋介石拘拿扣留。此后通电全国,说明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发动西安事变是迫于敦促蒋介石进行抗战,并提出了停止内战、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西安事变的发生,顷刻之间震撼了中华大地。

南京国民政府内部陷入一片混乱,社会舆论也为之哗然。蒋派人物要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以保全蒋介石的性命;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府官员则主张轰炸西安,并电邀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回国;英美为维护蒋介石统治,认为不妨与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合作以共同对日;苏联希望事件和平解决,但却误认为张、杨二将军与亲日派关系密切;而日本则明确宣称张、杨已经赤化,极力挑动中国内战的爆发。

西安事变到底何去何从,张、杨二将军到底何取何舍,一时之间众议纷纷,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个关注的焦点。

在陕北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经过反复分析研究,认为西安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的,是完全正义的。但是,张、杨所采取的方式,把南京置于西安的敌对地位,有可能造成新的大规模内战,这是为日本所期望的结果。于是,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是这样决定的,也是这样去做的。

12月15日,中共方面公开致电张、杨,表示支持八项主张,反对亲日派借机发动内战。

12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飞抵西安,向张、杨说明了中共关于要推动抗日,避免酿成更大的内战的主张,得到张、杨的赞同。

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12月22日,南京方面代表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和其兄宋子文到达西安。张学良、杨虎城、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宋美龄和宋子文进行了两天的谈判,达成了六项条件:

一、改组国民党,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二、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

三、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四、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五、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六、实行其他具体救国办法。

12月24日晚,周恩来面见蒋介石,向他阐明主张,晓以利害。最后,蒋介石终于表示接受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等项条件。

12月25日,蒋介石乘飞机返回南京。张学良突然决定只身陪蒋赴南京“以谢国人”。

为时十三天的西安事变至此得以结束。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日本的阴谋,在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支持下,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方针,从而在一致对外、一致抗日的大前提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自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以来的第二次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的新局面即将到来,而张学良将军却从此失去了自由。

张学良,凭着那一腔的报国热血,凭着那坚决不打内战的凛然正气,和杨虎城一起,毅然抓蒋,逼蒋抗日。当事件结束后,又是凭着那一股子执著的赤诚之心和少帅的那种特有的侠义之情,头也不回地踏上了蒋介石的飞机。

他可能万万也没有想到,他是以大量大义度人,而蒋介石却绝不会坦诚相待,以仁回报。

蒋介石记恨人,就会记恨一辈子。

张学良将军此番一去,便是有去无回。

他抓蒋关蒋,仅仅十三天。

而蒋介石抓张关张,却关了五十余年。

直到1975年,蒋介石病逝于台湾,张学良仍旧关在那里。

如今的张学良,已过耄耋之年,不再是当年那英姿勃发的少帅。

但是,他知道否,他的十亿同胞,几十年来一直一如既往地惦念着他。他的故乡的土地,几十年来,一直殷殷地期待着他的归来。那风景如画的临潼华清池,以其潺潺澹澹长流不断的碧水清泉,一直在向游人们叙说着这个当年震撼人心而又悲壮动人的故事。

一个西安事变,一个张学良将军,一个杨虎城将军。

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囚禁了几十年,而杨虎城将军,却在被蒋介石捕捉囚禁了十二年后,于蒋介石逃往台湾的前夕被蒋杀害。蒋介石不但杀了杨虎城将军本人,还杀了杨将军的十七岁的儿子,九岁的小女儿,他的秘书夫妇及其不足十岁的孩子。连同在此以前病死在狱中的杨将军夫人和两位副官,杨将军及其随行人员,共九口人,死于蒋介石之手。

在西安事变中,为张、杨所捉的这一口恶气,蒋介石是用这种方式出了的。

尽管张、杨二位将军一个被关,一个被杀,但由他们的英勇行为所促成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国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却成为全国时局转变的关键。西安事变的爆发,张、杨二将军之壮举,功不可没,德在千秋。

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爆发,父亲是在重病昏迷的状态下听说的。

那是因为,1936年底,父亲得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副伤寒。

1991年的一天,我去看望杨尚昆爸爸。因为我从小就是他的半个女儿,说起话来也随便,于是我就问他知不知道我父亲得病的事。杨爸爸说:“怎么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