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27113000000043

第43章 窥探神秘的军事世界之最(4)

英国在试验和制造坦克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保密,试验车的车体和底盘是在不同的工厂制造的,所以当时人们叫这种车辆为机动“水箱”,称其是为前线供水的。“坦克”一词就是由英文“水箱”一词音译而成。奇怪的是,世界上几乎每一种文字都采用这个名称。

刃最多的刀

一般的刀只有一个刃,这是普通常识。如果说刀上有很多刃,那就无法理解了。不过,除了实用之外,刀还可以制成工艺品,或者表现制作技巧,或者带有某种纪念意义,那就可以有许多刀刃了。

英国希斐德郡有一个很古老的刀剪商店,是罗吉尔父子公司开设的。这家在1682年开设的老店,其产品享有很高的声誉。后来这家公司别出心裁地制造了一种世界上罕有的,被称之为“年刀”的小刀。这把刀的刃,是按公元纪年为基准来制作的,每年制造出一个刃来。

自1822年开始,这家商店创制了一把有1 822个刃的刀,以后每年再在刀上加一个刃,直到公元2000年为止,这把刀再也没有制刀刃的余地了。这是一把名副其实的世界上刀刃最多的刀。

第一把刺刀

1640年前后,在法国巴容纳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把刺刀。该刺刀是塞式刺刀,呈剑形,刀长30~60厘米,有一个木质锥形刀柄,可插入滑膛枪的枪口内,作为枪手的自卫武器。这种刺刀一旦插入枪口,就不能射击,若插得太紧,就不易拔出;若插得太松,就容易脱落,或留在敌人身上,故不便于使用。直到1688年,它被法国陆军元帅,军事工程师沃邦发明的套筒式刺刀所取代。17世纪未,在欧洲一些国家,刺刀已完全取代了长矛,长矛手便从欧洲军队编制中消失了,冷兵器退居到次要地位。

最早的弓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弓箭的国家。在距今约2.8万年前的峙峪(今山西朔州峙峪村)人活动的旧石器晚期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一些加工比较精细的小石镞。它们是用坚硬而容易劈裂出刃口的薄燧石石片制成的。镞的一端具有锋利的尖头,与尖端相对的底端两侧经过加工,形成镞座,呈凹形,用以安装箭杆。

由于原始社会的弓和箭杆是用易于腐烂的竹、木制作的,难以保存下来,所以这些小石镞便是中国和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弓箭实物。

弓箭发明之后,人类既可以从较远的距离猎获陆地野兽,又能上射空中飞鸟,下取水中游鱼,从而大大增强了同自然界作斗争的能力。在火器发明之前,弓箭一直是人类得力的狩猎工具和作战武器。

最早的多级火箭

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人利用反冲力推进原理,发明并使用了以火药为推进动力的火箭。到了明代,火箭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种类多样,装置也大为改进。其中,有一种二级火箭,人们称之为“火龙出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级火箭。

据明代军事著作《武备志》记载,“火龙出水”的构造,是取一段五尺长的竹筒,里面打通磨光。在竹筒的一头安装木制的龙头,另一头安装木制的龙尾,竹筒即为龙身。

龙头的口部向上,龙腹内装有几支火箭,将火箭的药线总连在一起,由龙头下部的孔中引出。同时,在龙身外的前部和后部,分别斜装着两支火箭筒,把它们的药线也总连在一起。再把龙腹内火箭的总药线连在龙身外的火箭筒底部。这样,点燃龙身外前部的两个火箭筒,龙身就会按一定弧线在空中飞行。当前部两个火箭筒(第一级)燃烧完时,就引燃后部两个火箭筒(第二级)继续燃烧。火箭筒里的火药燃烧完以后,便引着龙腹内的火箭,使其飞射出去杀伤敌人。

“火龙出水”的制作方法,完全符合现代多级火箭的构造原理,是我国古代人民卓越的创造能力的体现。

最早的鱼雷

鱼雷是重要的海军装备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设计制造。最早的鱼雷,是英国工程师怀特黑德于1866年制成的。其直径为0.35米,长为3.58米,重达136千克,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旋桨推进,航速达6节,航程为640米。俄国人最早把鱼雷用于实战。

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海军第一次使用鱼雷击沉了土耳其军舰。在其后100多年里,鱼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改进。鱼雷的发展从无控制到有控制,从程序控制到声导、线导和复合制导,从压缩空气动力到热动力、电动力,从常规装药到核装药,航速从6节到60节,航程从640米到5万米。由于鱼雷在水中爆炸,着重对舰船的要害部位进行破坏,因而对水面舰只有着极大的威胁。

现在,俄罗斯研制的高速鱼雷成为西方国家海军的心头病,其先进程度令美国海军胆战心惊!

§§§第一部雷达

世界上第一部雷达是1936年出现的“本土链”对空警戒雷达。它是由英国人R.A.沃森·瓦特发明的。

但在瓦特发明雷达以前,法国物理学家H.赫兹、意大利工程师G.马可尼、美国科学家C.布赖特和M.A.图夫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这项技术的运用作出过贡献。这是一种能发射并能接收电波反射的装置,当时能在250千米内发现正飞行的飞机。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雷达技术更加完善,监测距离也更远。

最早的细菌武器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理由,就是伊拉克拥有生化武器。细菌武器就是生化武器中的一种,它由来已久。

据历史记载,1347年,围攻意大利热那亚要塞的鞑靼人,曾把自己部队中死于鼠疫的尸体投入要塞,从而把鼠疫传染给敌方。1763年,英国进攻加拿大时,曾把带有天花病毒的衣物送给居住在加拿大的印第安人领袖,结果使天花恶疾在印第安人中泛滥。这些都可以看做细菌武器的雏形。

20世纪初,真正的细菌武器开始应用到战场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间谍就用马鼻疽杆菌感染了协约国的4 500头骡子。战争即将结束时,德国飞机在罗马尼亚上空投掷染有病菌的食物。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大量制造细菌武器,研制细菌武器的人员达6 000人以上,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就是日本研制细菌武器的一支重要部队。日本人在中国也使用过细菌武器,对我抗日军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美国侵略朝鲜时,在我国东北使用过细菌武器。从目前的动态看,未来战争中细菌武器仍有大量使用的可能,因此各国在研制细菌武器方面都投入了较大的力量。

最早的防毒面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次出现了防毒面具,它是俄国著名化学家捷林斯基发明的。

1915年4月,德国军队在伊伯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化学武器,施放了18万公斤氯气。结果,造成了协约国1.5万人中毒,5 000人死亡。

对此,协约国急切需要防卫措施。俄国著名的化学家捷林斯基为了寻找反毒气战的办法,亲自上前线调查研究。战场上,他发现当氯气袭来时,凡是用军大衣蒙住头或把头钻进松软土里的士兵都幸免于难。经过分析,他发现军大衣的呢毛和土壤颗粒有吸附有毒物质的作用,可以阻碍毒气渗入。

根据这个原理,他进一步研究、实验,发现木炭既能吸附有毒物质,还能使空气畅通。于是,捷林斯基研制出防毒效能较高的活性炭。1916年,第一具单兵使用的防毒面具诞生了,经战场实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仅“一战”中就使10万俄军幸免于难。从此以后,各国争相仿制,使防毒面具成为士兵的常备用品。

最早的头盔

头部是生命的中枢。在作战时,士兵为了保护生命,往往戴上头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将军亚得里安去医院看望伤员,一位士兵向他讲述了自己负伤的经过:“那天,德国人炮击时,我正在厨房值班,当时弹片横飞,我急中生智,抄起铁锅,把它扣在了头上,结果使头部免于受伤,保住了性命,而当场的许多同伴都被炸死了。”

亚得里安将军听了伤兵的陈述,很受启发。他想:战场上如果人人都有一顶铁帽子,不就可以减少伤亡了吗?于是,他立即着手成立一个小组进行研究。不久,制成了第一代头盔,并在当年投入批量生产,装备了部队。

在战场上,头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美国统计,在“二战”中,由于头盔的运用,使美军少损失7万人。

最早出现的口令

口令是军人在双方身份不明或天气昏暗不清的情况下辨清敌我的一种口头暗号,一般是以单词或数字表示。

口令源于古老的中国。在2 000多年以前,中国就开始使用口令。公元前525年,吴国军队与楚国军队交战,吴军乘坐的船被楚军截获了。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吴军派3个士兵装扮成楚兵,混入楚军当中,以“余皇”为暗号,夺回船只。从此,口令就开始在军队中使用,并一直沿袭至今。

世界上第一支常备军

萨尔贡二世是古代亚述国王,生年不详,卒于约公元前705年。他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建立了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常备军,经严格训练有很强的战斗力。以这支常备军为核心,他的军队在历次征战中屡获胜利。他统一了两河流域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后又挥师攻占下亚细亚南部和中部,在两河流域建立起第一个统一大国,曾自称为“沙鲁金”、“天下四方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