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居家常识一本通
27116500000010

第10章 美食篇(9)

有些人(特别是牙齿不好者)喜欢把馒头、烧饼等食物放在汤里泡软后再吃,认为这样好嚼、好消化,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吃法。

因为人在进食固体状食物时,咀嚼的时间越长,唾液分泌量就越多,越有利于消化食物,也越有利于减轻胃肠的负担。

把馒头等放在汤里泡软后吃,食物在口腔中稍加咀嚼就咽进胃里去了。长此下去,会使胃肠消化功能减退,引起胃病。

7. 吃猪油渣、锅巴有哪些坏处

猪油渣是由猪肥肉、猪板油等,在油锅内加热炼出油后所剩下的渣,吃起来脆、香、松而可口。而锅巴是在做饭过程中,由于火力过旺或在饭做熟时继续加热,使锅底烧焦所形成的东西,吃起来焦香可口。

因此,总是有不少人舍不得把猪油渣和锅巴扔掉,并且是当作一种美味食品来吃。

然而,这两种食品虽然好吃,但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由于高温加热,它们都含有致癌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增加食道癌、胃癌等的发病率。

8. 死鳝鱼、死甲鱼为什么不能食用

死的鳝鱼和甲鱼体内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在酶和细菌的作用下,会很快产生组胺。组胺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一般成人如进食组胺超过100毫克就会发生组胺中毒。

已产生大量组胺的死鳝鱼和甲鱼,即使在120℃的温度下烧煮,组胺也不易被破坏。所以烹制鳝鱼、甲鱼,只能以鲜活的为原料,最好是活杀即烹。

冷冻鳝鱼,经低温冷冻,某些细菌能逐渐被杀死,但大多数细菌都能长期保持休眠状态,同时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常常不会被消灭。

所以,为了食用安全,鳝鱼在-12~-6℃之间冷冻储存,不宜超过10天;在-12℃以下冷冻储存,不宜超过20天。

9. 炒猪肝为什么不宜过于鲜嫩

猪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A及铁、锌等多种营养成分,适合于夜盲症、视力减退、缺铁性贫血等症的辅助治疗,吃猪肝对身体有益。

猪肝是猪体内最大的毒物中转站与解毒器官。烹调前,应把猪肝在清水中反复浸泡,以除去残留的毒物。但浸泡不能除去猪肝内所寄生的各种寄生虫和某些致病菌,而它们经较长时间加热后,都可以被杀死。

因此,爆炒猪肝时,炒的时间应稍长些,炒老些,炒得过于鲜嫩的猪肝不宜食用。

10. 多吃皮蛋有哪些坏处

皮蛋的含铅量平均每只高达0.8毫克左右,比腌制的咸鸭蛋高出一倍以上,其原因是腌制皮蛋的原料中含有氧化铅。

铅是一种损害人的神经、造血、消化等系统的有毒金属,成年人对铅质的吸收率为7%,而儿童的吸收率高达50%。长期食用皮蛋者会受铅毒之害,导致智力呆滞,生长发育迟缓。

11. 刚杀的猪为什么不宜吃

屠宰后的猪都要经历尸僵阶段、成熟阶段、自溶阶段、腐败阶段。

在一般温度下,生猪在放血1~2小时就进入尸僵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猪肉坚硬、干燥,无自然芬芳的气味,不易煮烂,又难以消化。

经过24~48小时后,进入成熟阶段。这时的猪肉柔软、多汁,具有芬芳的气味,滋味鲜美,易煮烂,而且还能分泌出大量的乳酸,杀死有害的微生物,食用此阶段的猪肉最佳。

继续变化下去,就进入自溶阶段和腐败阶段,这时猪肉即开始变质,直至最后不能食用。

12. 吃烤肉串太多为什么容易致癌

烤肉串常指用羊肉、猪肉、牛肉等肉类,切成片或切成块直接放在火上烤熟的肉食品。然而,烤肉串时可产生不少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这是因为在熏烤羊肉时,由于木炭、煤炭、锯末等材料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多环芳香烃类毒物,污染了烤肉串,然后随食物进入体内与机体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结合,从而使机体的正常细胞失常而癌变。

因此,对于采用木炭、锯末等燃料熏烤方法制作的烤肉串不能多吃,以防止胃癌、食道癌等癌症的产生。

13. 新鲜木耳为什么不宜过多食用

新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叫卟啉的光感物质,它进入身体后,会大大增加皮肤对光的敏感性,因而容易发生日光性皮炎、皮疹等疾病,如果食用过多,会引起呼吸道黏膜过敏,而发生呼吸困难。

这类毒素不溶于水,新鲜木耳虽然经过水洗、浸泡,也不会降低其毒性。干木耳是经过暴晒处理的制品,在暴晒过程中,卟啉类毒物可自行分解,因而干制木耳是无毒性的。

干木耳食用前,用水浸泡后形成水发木耳,是无毒的,可放心食用。

14. 蔬菜为什么不宜反复加热食用

新鲜蔬菜烹调后一餐吃完,不要反复加热食用。因为,蔬菜中除含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外,还有相当多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特别是韭菜、芹菜、萝卜、莴苣等,这些蔬菜在新鲜时及刚炒热时,硝酸盐以本身形式存在。但当蔬菜过夜或重新加热时,硝酸盐可以被细菌作用还原成亚硝酸盐。当大量亚硝酸盐摄入人体内,进入血液中,可与血液中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造成人体缺氧状态的产生。

其次,蔬菜经过反复加热,维生素损失殆尽,失去蔬菜的营养价值。因此,蔬菜最好现炒现吃,不要吃隔夜的剩菜。

15. 为什么不宜焖煮绿叶蔬菜

有些家庭在加工绿叶蔬菜时,长时间把它们焖在菜锅里烹煮,这种做法是很不当的。

绿叶蔬菜里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焖煮时间过长,硝酸盐会还原为亚硝酸盐,人食之可引起中毒——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会把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其失去携氧和运送氧气的能力。

中毒轻者,会使人感到周身不适、乏力气短;严重者会出现皮肤、黏膜青紫,甚至使局部组织因缺氧而窒息。因此,绿叶蔬菜应急火爆炒,而不宜长时间焖煮。

16. 果皮为什么不宜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带皮吃才够营养”成了吃水果的指导原则。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嚼着混有青涩果皮的苹果,味蕾备受折磨。与此同时,家里的水果刀、削皮器都面临下岗的危险。

其实,除了像金橘这样以皮为卖点的水果,恐怕大多数果皮都不会让我们的口舌舒服。对于果实而言,这层细胞一来要防止水分流失,二来要防御动物、微生物的侵袭。所以,这里的细胞要紧紧相靠,同时还要在外部“抹”上延缓水分丧失的果蜡——“味同嚼蜡”的感觉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不仅如此,作为防御系统,自然少不了储备一些化学武器来对抗那些在不适当时间偷嘴的动物。虽然,这些酸涩的化学武器会在果实成熟时被大量移除,但是其含量还是比内里的果肉要高。

仅有一点值得果皮炫耀的,那就是它们所含花青素等色素通常是果肉所缺乏的。不过,这些色素的作用多半是吸引动物来取食。如果真想让它们对人体产生保健作用,恐怕得大口大口地吃很多被削下来的果皮才能达到。

并且在正常使用杀虫剂后,苹果皮上的农药残留量要比果肉中高出20%,而果皮中的营养却不会增加。即便是“有机栽培“也不能例外。用大把的钞票去换取传说中的营养和劣质的口感,可不是什么高明的选择。

当然,果皮也并非一无是处,那里面的色素的确能装点我们的餐桌。干红葡萄酒的妖艳颜色都要归功于葡萄皮中的色素,科研人员正试图从不同果皮中提取天然色素(杏皮中的橙色,山竹中的紫色等),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五彩缤纷的健康颜料。

17. 黄豆芽未煮透为什么不能吃

黄豆芽必须烧煮透才能吃,否则食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因为黄豆芽中含有皂素和蜡样芽孢杆菌等有毒物质,只有在100℃的高温下病菌才能被破坏杀灭。

所以,黄豆芽一定要熟透才能吃。

18. 多吃酸菜会对机体带来什么影响

腌制的酸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和钙。由于它酸度高,食用后不易在肠道内形成草酸钙被排出体外,而会被大量吸收,容易沉积形成尿路结石。

另外,酸菜在腌制过程中,维生素C被大量破坏。大量吃酸菜会使人体维生素C缺乏,从而使人体抑制草酸钙结晶沉积、减少尿路结石形成的能力大为降低。

因此,适当吃点酸菜可以调节胃口,增加食欲,但若嗜食酸菜成癖,则是不可取的。

19. 涮羊肉汤为什么不能喝

一些人以为涮火锅的汤汇聚了羊肉、肥牛、豆制品、海鲜等食品的精华,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但实际恰恰相反。

因为吃一顿涮羊肉的过程中,同一锅汤要反复沸腾,其中已有的营养物质经过这样几十甚至上百次的沸腾,都已被破坏。

此外,吃一次涮羊肉一般需要一个小时以上,这期间,火锅里会有很多食品在反复煮,比如配料,或是没有捞出来的羊肉、肥牛、蔬菜等。

这些物质在高温中长时间混合煮沸,彼此之间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这些食品反应后产生的物质对人身体不仅没有益处,甚至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20. 多食炸炒黄豆会对机体带来哪些影响

黄豆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但如果食用不当,黄豆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因为黄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这种物质能与人体内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降低了胰蛋白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作用,影响人体,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速度缓慢,或营养不良。严重者还可出现代偿性胰脏肥大等。

而炸、炒黄豆多因加热时间短,一般对抑制素的破坏不够彻底,故不宜多食,更不宜长期食用。

21. 驾驶员为什么不宜空腹吃香蕉

香蕉既是香糯可口的水果,又可充饥解饿。香蕉含糖量高达20%,其中果糖和葡萄糖之比为1?誜1,是补充糖类、消除疲劳的理想食物,因而,常被驾驶员用来充饥。

但香蕉中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尤其是含有大量的钾元素,每天只要吃上一只香蕉,就足以使体内的钾保持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