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居家常识一本通
27116500000062

第62章 养生篇(2)

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梳10分钟,如果中午有时间,再梳5分钟更好。早晨起来梳头,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人神清气爽;晚上睡前梳头,能缓解压力和疲劳,易于入眠。需要注意的是,梳头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用对力度

疏通全身经络就必须稍稍用力梳,梳到头皮微热,才能调动人体的阳气。梳子刺激头皮和穴位,使头皮微微发麻,就会感到轻松舒服。

使对手法

讲究手法,才能梳得有效。前后左右,顺梳逆梳,从额到颈,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双目微闭,心无杂念,专心梳理。

梳对重点

根据自身体质和状况,有重点地梳理。容易感冒的人,可着重梳头正面专门抵御风寒的膀胱经;经常头晕的人,常梳督脉这条中间线,不仅能缓解头晕头痛,还会越梳越精神;胃肠不好的人,在发际线上下一寸左右的部位来回多次梳理,可缓解症状。

专家强调,身体健康从疏通头部经络开始,梳头也是疏经通络最直接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养成好的梳头习惯,长期坚持,不仅能提高免疫力,还能远离疾病困扰,永葆健康和活力。

17. 为何不要过度迷信砭石产品

砭石帽、砭石项链、砭石梳子、砭石腰带、砭石手链……时下,这种黑色或褐色石头制成的饰品已出现在很多人的头上、颈部、手臂或腰上。商场、街头地摊、网上商城,经常摆放着这种用特殊石头制作的饰品。砭石——这种源自中医医术砭术的治疗器具,在汉代失传多年后,于近年“复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已发展成“时尚健康的保健品兼装饰品”,而商家则大力炒作颜色、炒作珠宝鉴定证书、炒作各种健康概念等。

但据了解,真正的泗滨砭石储量少,价值高,目前市场上泛滥的多是各种假冒砭石。而对于一种石材而言,砭石的安全性是首要问题。如果用了不安全的砭石,不但无法保健,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比如砭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和有害物质的含量等,长期使用很可能会造成人体慢性中毒。而有关砭石的成色、产地、成因、标准、功效等,都尚无国家统一明确的标准,一般消费者也无法识别,所以如何看待砭石、理解中医的砭术、防止冒牌砭石的伤害,就成为消费者需要了解的重要问题。

砭石究竟是什么?提到砭石,总是要从传统中医的砭术谈起。砭术,即以石治病之术,是中医针灸的起源。几千年前在中国还没有金属工具的时候,一些较易打磨成型的石头成了人们割开脓包、治病救人的工具,这些石头可以说就是最早的砭石。后来砭术发展为中医六术之一,主要是以石头按摩某些部位,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而用来治疗病人的石头也越来越讲究,古人渐渐发现有些地方出产的砭石治疗效果比其他地方更好,史书上记载的泗滨砭石就是其中最为名贵的一种。

中国传统医学里的砭术实际上早已失传,目前一些中医疗法中的砭术可以说是“新砭术”。在新砭术中,医生通过使用砭石制成的医疗器具,对病人进行点按理疗,使用的砭石都通过严格筛选,要排除对人体健康产生伤害的可能性。对于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一些砭石医疗器械和首饰,如果使用起来不安全,反而会损害病人的身体。很多人希望通过砭石起到保健效果,但现在外面卖的一些砭石治疗不一定过关,如果没起到保健效果,反而会受到伤害。

砭术失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更先进的医疗器具替代。同样是对穴位的刺激,针灸比砭石刺激的效果要好。这样,传统砭术就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最终失传。目前在一些中医院开展的新砭术治疗也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砭石只是一种已经被淘汰了的工具。即便这种工具有一定的效果,也要看怎么用,由谁来用。患者不应自己购买医疗器械进行治疗,应该由专业大夫来操作。”

既然如此,那么砭石为什么又“复出”了呢?这与目前一些养生类电视节目对于砭石保健功能的大力宣传不无关系。这些养生节目通常认为砭石因为其特殊的结构,可以散发出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促进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相当于远红外治疗仪的效果。

其实,砭石并不是真的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首先,关于鉴定证书。

目前无论是网上还是商店,砭石首饰都附有珠宝玉石鉴定书。而砭石首饰价格也因为有了鉴定书而水涨船高,有些还超过了同等规格的玉石制品。对此,专家表示,砭石并不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百多种高档珠宝玉石范畴,所以也就不存在鉴定评级问题。

其次,关于成分。

现在说的砭石也就是微晶灰岩,它不是稀缺的石材,只是一种碳酸盐类岩石,其中含有的钙、镁等成分都是岩石的组成部分,人体不可能从岩石中吸收这些成分,价格不应很高。对于目前市面上一些微晶灰岩首饰价格偏高的问题,还是因为宣传附加在它身上的价值,而不是饰品本身的价值。

另外,关于砭石的能量场问题。

目前中科院的一项实验证明,砭石中散发的远红外线非常微弱,甚至还不如太阳光照射在皮肤上的远红外射线量大。对于放射性这个问题,目前在系统珠宝学范畴中典型的具有放射性的宝石是锆石。锆石的成分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铀和钍,这种放射性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在国内和世界标准中都对宝石的放射性有严格的规定,超出一定范围的就不可以用来制作饰品。关于砭石的微晶结构,这仅仅是岩石结构的一种,本身并没有太多意义。所以仅因摩擦会使人感到舒服,就认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目前市面上的砭石饰品,专家也认为,砭石本身的硬度只有3.5,这便于在古代简陋的条件下将其打磨成型。正是因为砭石的硬度小,所以不适合作为首饰佩戴。

睡眠健康

1. 为何睡眠要依照自己的生物钟

每个人的睡眠生物钟都有所不同,大多数人的睡眠时间是7~8小时;儿童的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老人的睡眠时间相对短一些。但这并非绝对,有5%的人只需睡4~5小时,也有5%的人必须睡10小时才够。入睡的最佳时间是晚上10点左右。

睡好的标准不在于时间长短,只要醒后头脑清醒,第二天有活力就行。有些人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坚信必须睡足8小时,强迫自己入睡。这样躺得越久,会睡得越差。

2. 为何良好的睡眠需要合适的温湿度

太热或太冷都会让人睡不安稳,一般说来,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最佳。卧室的湿度容易被很多人忽视,但它也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如果感到气闷、烦躁,应检查室内的湿度是否适宜。太湿则打开窗户透透气,如果过于干燥,睡之前可以在地上洒点水,或者在床头放盆冷水。

3. 床和枕头如何关系着健康

选择床时,不要仅仅只考虑经济和美观,还要关注背的健康。因为,床太硬或太软,都会造成生命无法“背负”之痛。枕头太高或太低,对健康都没好处,保持在10厘米左右是最理想的。另外,选择蓝色、浅绿色等柔和、宁静一点的床褥,能让人内心平静,滋生睡意。

4. 春季养生保健为什么要晚睡早起

中医认为,在春季应晚睡早起。过了冬季,白天时间延长,夜晚缩短,按照《内经》的理论,我们也应该顺应这种昼夜的变动规律,适度减少睡眠,增加活动时间。

因为,人体阳气的生发和闭藏的状态,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当我们清醒时,阳气行于表、行于外;当我们入睡时,阳气行于内、行于脏。因此,要想使人体的阳气像自然界的阳气一样能够生发,就要减少睡眠时间,睡眠过多,极易使人体的阳气郁滞体内,不利于“春夏养阳”。

但古代医家也强调,虽然春季要“晚睡早起”,但早起也不要在5点前起床,晚睡不要在晚上11点后再睡,否则,也会对人体健康不利。

5. 怎样缓解“春困”

每到春季,人们常常频频打呵欠,容易疲劳,人也似乎总是睡不醒,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春困”。

春困不是病,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正常生理现象。然而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应对,春困还是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对付春困应该早睡早起、加强锻炼、调整饮食、调摄情致。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既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又切忌抱头昏睡。此时宜勤开窗通风,增加新鲜空气,多眺望绿色植物,多在户外活动,进行跑步、打球、骑车、爬山、春游等积极有益的健身运动,没事还可多伸伸懒腰,这样做可防范风邪,有益身心。

加强情致调摄

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季节特点,多到野外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克服悲观、颓废、萎靡、低落的状态,使精神、情致、气血亦如春天的阳光,豁达、舒畅、生机勃勃从而赶走“春困”。

饮食调养解春困

初春时节,阳气始发,温食有利于护养阳气,可多食用一些葱、枣、花生等,但要少食辛辣之物。另外吃些味道酸甘的食物,可养脾气,再配以绿色时令蔬菜,如马兰头、枸杞头等清爽之品,可以清肝、爽口、安神。

6. 睡觉时怎样补肾

每晚临睡前将两手心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热感会慢慢传遍全身。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劳宫穴紧贴腰部时,掌心的热量可以温煦肾部,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心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补肾的作用。

7. 睡懒觉对身心健康有什么影响

任何一件事情超过某种限度后,就会走向反面,睡觉也不例外。尽管有效的睡眠有助于身心健康,但睡懒觉,不但不会给身心带来健康,还会给身心带来影响。下面我们就看看经常睡懒觉会对身体带来哪些坏处?

中风和糖尿病

研究发现,经常睡懒觉,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中风危险比睡7小时的人要增加70%,睡眠时间是增大中风危险的独立因素。另外,睡懒觉导致睡眠时间太长,还可能诱发糖尿病。

越睡越懒,智力下降

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消除疲劳就应该多睡觉。其实,想用增加睡眠时间来获得健康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经常睡懒觉导致睡眠时间过长的人,就会变得懒惰、软弱无力,甚至智力也会随之下降。

内分泌紊乱

睡懒觉会打乱人体生物钟节律。尤其是平时生活较规律而到假期睡懒觉,会扰乱体内生物钟节律,使内分泌激素出现异常。经常睡懒觉者,则会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甚至诱发某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引发呼吸道疾病

睡懒觉导致睡眠时间过长,运动量相对较少,并且卧室早晨空气污浊,很容易导致呼吸道抗病能力下降,滋生疾病。

总之,经常睡懒觉对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坏处,一定要注意养成科学健康的睡眠习惯,不要随意打破睡眠节律。

8. 睡前散步、刷牙为何让你更健康

在睡觉前做两件事情,可让你全身心得到放松并更加健康,同时也能提高睡眠质量。

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进入睡眠。

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保持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只要你每天睡前都能坚持这两件事,它会让你更健康。

9. 适当午睡有哪些益处

经过上午的劳作后,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适当午睡则可以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尤其是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炎热,夜间睡眠多有不足,更应安排短时间的午睡。

午睡时间一般以1小时为宜。午睡时间过久,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时间越长,越感到疲倦,不利于醒后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甚至醒后有不舒服的感觉。午睡应采取平卧或侧卧姿势,并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不宜坐着打盹,这样易导致脑部供血减少,会出现头昏脑胀等症状。也不宜伏桌午休,以免眼球受压,易致眼疾。午睡是健康充电,但并非人人皆宜。65岁以上,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人;血压过低的人;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特别是脑血管变窄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午睡。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午睡醒后不要即刻起床,而要伸伸懒腰,打打哈欠,然后再慢慢起床,以缓解醒后突然运动造成的血压变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

10. 如何合理安排夏季作息时间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减缓速度。而平静地、有计划地工作,可减少焦虑心境。

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夏季一般是晚上10~11点就寝,早上5:30~6:30起床。午饭后半小时作短时午睡,午睡是夏季养生的重点,因为立夏后,昼长夜短,人们易睡眠不足,即老百姓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而且夏天下午1~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液供应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午休”。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午休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如果不能午睡也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

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提高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就比较容易地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来,而且醒后有舒适惬意感。

夏季的作息时间一旦定下来,便要自我约束,决不无故违反。即使节假休息日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能保护生物钟不受磨损。

11. 为何冬天切勿盖厚被

如果盖太厚的棉被,当人仰卧时,胸部会被厚重的棉被所压迫,进而影响呼吸运动,减少肺的呼吸量,致使人吸入氧气较少而产生多梦。棉被太厚,人们睡觉时被窝热度必然升高,而被窝里太热,会使人的机体代谢旺盛,热量消耗大大增加,汗液排泄增多,从而使人烦躁不安,醒后会感到疲劳、困倦、头昏脑胀。夜里盖太厚的棉被,不但使人体散热增加,毛孔大开,而且由于冬季的早晨外界气温较低,起床后很容易因遭受风寒患感冒。

12. 晚上什么时段是最佳睡眠时间

人的最佳睡眠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约每两小时为一拍节。第一拍节睡眠最沉,第二拍节稍浅,第三第四拍节更浅。

因此能够深度睡眠的时间是晚上8~12点之间,这两拍节4小时的睡眠量占总睡眠量的75%。所以,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短的睡眠解除疲劳,以保持旺盛的精力,把睡眠时间安排在晚上9点至凌晨2点是最佳的。

13. 睡觉时需要注意哪些小气候

寝室的温度一般为20~30℃。夏天睡觉时以温度为25~28℃、湿度为50%~70%为宜。

被窝最适宜的入睡温度是32~34℃,冬天可使用电褥子和热水袋调节被窝的温度,夏天也应使温度不超过35℃。被窝内的湿度最好保持在50%~60%。

被窝内的气流应保持在0.2米/秒左右,因此,既不要把被子捂得太严,也不要四处透风,更不可蒙头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