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问题存在已久,人们谈论起话题的时候,总把油企和电信行业放在一起说,在强大的资源垄断面前,普通消费者只是弱势群体。当初,政府部门为了体现公平的市场化竞争,避免垄断带来高成本低效率并导向更专业化。把原来的中国电信分割成五个不同经营主体的公司,就是电信、网通、联通、移动和铁通。
之后因为电信业务发展失衡,有垄断的趋势。于是2008年电信业务开始重组,五家公司合并为三家,就是现在的电信、联通跟移动。其业务重新分配,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为新的中国联通;原中国联通C网剥离给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这样看起来就是三雄并立,互相牵制,合理竞争。但三年多过去了,很多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消费者依然弱势并无法拥有话语权。电信业发展也没有设想的那样均衡发展、合理竞争。
反而出现了很多垄断经营以及藐视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中国移动能成为目前为止电信行业赢利最丰厚、用户规模最为庞大的企业绝非偶然。其具有比其他电信企业更强的竞争优势。
首先,手机业务技术平台非常重要。移动能够占得先机其稳定的网络接收系统是吸引众多手机用户的大前提。手机业务普及化那几年,大部分人考虑第一要点就是手机接收信号是否稳定可靠。中国移动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再加上其具有国际漫游优势,更是如虎添翼。移动的网络覆盖面其他企业也无法比拟。其在全国绝大多数县(市)拥有网络覆盖,36个重点城市覆盖率达到998%以上。再就是其服务较为贴心,走在全行业的前列。除了针对不同客户逐步推出不同套餐和优惠服务之外,相对通信网络服务也比较好。这两大优势逐步形成了强大的规模优势,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因行业垄断产生的纠纷和质疑。
2009年10月23日,律师周泽诉中国移动“利用垄断权收取不合理月租费”获得1000元补偿。虽然双方和解,并没有直接胜诉,但就像这位律师说的,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国内垄断企业被诉垄断的案件中,原告获取补偿的首例案件”。
虽然移动方面不认为这是补偿,是“服务建议的感谢费用”,但这依然无法阻止这个案件受大众的重视程度。大众为何如此关注呢?是因为终于有人出来就垄断进行反击了。在此之前,当消费者遇到相关服务问题时,总是考虑上诉成本而隐忍不发,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些行为。
不过相对消费者来说,从来没有真正的话语权,自然也就无法阻止行业的垄断现象。从2007年的“20元WAP网无限流量卡”事件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这个活动推出以后,通信商发现资费不对于当天取消,但在取消时并没有维护已经拥有此卡用户的权益,只是简单粗暴变更服务,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就几次把服务资费变更。直到消费者投诉并引起媒体关注才逐步解决。
手机使用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就被某种自己不知道的服务收取月费或者服务费也是比较常见的事,收费后当事人浑然不知,当发现的时候已经过去很久,过去已经发生的费用是无法讨回的,最多是停止服务。很多服务收费项目从来没有收费提醒,当消费者“误点”之后就直接发生费用并且很难找回。
比较普遍的是类似“短信联盟”和“吸费”事件,当消费者接了一个电话响了一声就挂断,打回去的时候本来是手机号却被收费。不小心点了页面也会被扣费等问题。有些收费SP商被投诉多次,依然没有被屏蔽,可以说也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通信运营商的默许和不作为。而当出现矛盾的时候,消费者又很难讨回权益,真是防不胜防,烦恼不断。
中国联通的发展有自己的局限性,与中国移动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业务又和中国移动比较相近,难免出现正面竞争。相对而言,联通网络比移动稳定度差很多,很多地方接收信号有问题,并有短信无法接收现象,这是一大“软肋”。为弥补这一大缺憾,联通的套餐资费相对要比中国移动便宜得多。但是却忽略了服务平台完善的重要性。
其实信号差不要紧,如果服务跟得上也能拿回不少分数,但联通在这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一是服务电话经常打不通,让矛盾不断累积。
二是服务水平不能做到一致性,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消费者信心丧失。虽然电信系统属于垄断性行业,但是毕竟在手机业务这方面消费者还是有选择权的,因此也就流失了很多客户。所以其企业利润只有中国移动的十分之一也就不意外了。
在这个大前提下,联通和苹果合作,推动iPhone和iPhone4系列销售,但仍然有很多问题。2010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联通成本及其他费用12086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折旧及摊销4055亿元,同比增加537亿元,增加153%;3G补贴支出29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支出182亿元。成本费用提高和补贴让联通陷入泥潭。一个通信运营商要与苹果合作卖手机作为利润增长点,已经表明其在通信领域方面的问题,此次合作出现的问题引发了国人对联通垄断的指责,令联通始料未及。
联通和苹果合作,采取了一系列的营销手段,甚至为了iPhone4进行话费补贴,只要购买手机就可以享受同价话费,所以就出现了营销漏洞,导致iPhone4和SIM卡被分拆倒卖。“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联通恼羞成怒,终于继3Q大战后也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是:联通iPhone4将实现机卡匹配,如果发现合约计划中的手机和SIM卡未进行捆绑使用,中国联通有权对客户号码进行停机处理、对iPhone终端进行锁定。此时适逢3Q大战刚刚结束,人们对于粗暴垄断尚在议论之时,就这样,联通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全国舆论开始对联通的批评之声不止。
虽然这件事表面看起来是出现漏洞被利用的反击行为。可这恰恰暴露了联通的垄断销售行为。消费者为什么愿意买分拆开SIM卡的手机呢?是因为正规渠道iPhone4永远缺货,而在通信运营商里,又只有联通和联通授权的渠道在国内销售的iPhone4才是合法的。在正当渠道无法获得、水货价格高的前提下,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这时商家再次挥起“垄断大棒”又怎么会不遭质疑呢?
联通之所以大费周章卖手机还要补贴,似乎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利用自己掌握和iPhone4的合作机会作为垄断权基础,利用WCDMA与其的兼容性扩大3G客户的载入量,提高市场份额占有率。为了达到目的,垄断谋算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上面的事例仅仅是某一企业单一事件,那么现在要说的事就可以说是全行业甚至几个行业都有的垄断行为,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蛋糕”。将一件利国利民有助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好事不断拖后。也更说明了垄断行为不但阻碍了行业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2010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三网融合开始展开,但是,其进展速度非常缓慢。各方面工作非常复杂。说白了是牵扯太多垄断性企业的利益纠葛。本来宽带上网、电视等业务归各自领域并拥有不同客户群。但三网融合以后,意味着很多技术和资源方面要实行共享,这不仅牵扯到电信行业,也对广电部门的服务产生变化,并动了各自的“蛋糕”。政策方面对哪方面有稍微一点倾斜,就可能影响到未来哪一方的行业地位。
而在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电信和广电部门在宽带收费方面的博弈也不断传出。例如,在某一试点城市推进数字电视,为了争抢客户,电信和广电互相顶牛同时接驳,发生了导致上千居民因此受累的事件。还有电信清理宽带接入行动,有的地方虽然说明了利益均分,但哪一方都不愿意提供资源,导致三网融合在各个方面进展缓慢。
宽带业务方面的垄断更是严重。2011年11月9日,新华社、央视等报道,国家发改委开始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这也是我国反垄断法2008年生效以来国家查处的第一件涉及大型企业的反垄断案。据工信部统计,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间直连宽带为2615G,仅占两公司拥有1078G国际出口宽带的243%。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如果能推动市场形成有效竞争,未来5年可以促使上网价格下降27%至38%,至少可为消费者节约上网费用100亿~150亿元。对中国电信来说,互联网收入一年大约为500亿元,中国联通一年大约不到300亿元。因此,如果最后事实成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因此遭到数亿至数十亿元的罚款。此事件出来后,联通等企业立刻反驳指责媒体误导公众,但不可否认的是央视及国家发改委引述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第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但是,平均一兆/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至4倍。事实是,垄断已经阻碍到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权益。而此次对企业的反垄断调查不管结果怎样毫无疑问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为实现垄断企业的市场化走向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行业格局改变还是一条漫漫长路。
如何能让企业放弃垄断思维,真正实现共存共赢,真正能为消费者着想,以真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为真正依归,实现尊重用户、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改变无视消费者话语权的现实?这不但需要制度监督不断完善,更需要企业对市场和过去运行模式的反思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