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内逐步出现用电紧张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荒”。而电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更关乎国计民生。因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老百姓已经离不开电。衣食住行都要用电。甚至自来水,都需要电力运行的支持。
但自2011年3月后,浙江、湖南、江西、重庆、贵州等地出乎意料地出现了罕见的淡季“电荒”现象。限制用电、有序用电等非常规手段变成常态。这到底原因何在?是什么造成了淡季也会出现电荒情况呢?
我们先从火电必不可少的煤炭企业说起。以煤炭企业来说,2001年后,煤炭企业产量逐年递增,形成高投资、高开发、高增长局面。全国范围由国有大型企业并购中小型煤窑,最终基本为国有企业掌控。逐年规模化运营造就了煤炭产业整体产量的不断攀升。
2010年,全国新增大型煤炭项目有14亿吨产能,煤炭年增长量也达2亿吨。而煤炭生产大省2009年后基本在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按照增长趋势,38亿吨的产量“天花板”也会轻易被击破。
温家宝总理说中国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煤炭、电力、轻工、纺织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中国煤炭行业高官也发出“煤炭产能过剩”警报,产业界却不断掀起并购煤矿热潮。五大电力集团也在积极的购买煤矿。到2010年,五大电力企业所参股或者并购的煤企年产量在3亿吨以上,占到了总耗电力的20%还多。而且新能源发电方面的发展也是逐年大增,到2020年,仅核电、风电、太阳能预计将形成25亿千瓦的装机容量,达625亿吨以上的煤炭发电量。
如此巨大的产能加上新能源发电量,为什么没让煤炭价格大降,反倒还出现了“电荒”呢?这里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全国煤企和电企产业分布不均衡,近些年煤企新增的产业偏向了内蒙古、新疆和陕西等偏远地区发展,远离消费中心。这样就在运输上增加了成本,导致即使有煤也不能及时运到电企的奇特现象。另外,各省份电力运作相对独立,即使有省份煤炭产量很多,也会出现有一些省份“吃不饱”,省长到处找煤的情况,铁路运输又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形成煤炭价格和运输时间差的瓶颈问题。另外,小煤矿逐步被大集团收购,造成了一定的垄断效应。原本可供应省内用电的小煤矿因被大集团垄断,所以无法供应到当地电企,导致电企去外省购煤,无形中造成了电力企业成本上升,对“电荒”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再就是煤炭生产企业与电力企业的博弈。在煤炭企业不断并购垄断的情况下,乡镇煤矿、国有地方矿产量将保持稳定,国有重点矿成为产能增长的主力。那么必然出现煤炭企业“挟煤炭以令天下”,并有掌握定价权之目的,但是毕竟我国对于煤炭给予电厂的煤价没有放开,所以每一年都出现在煤电合同签订方面的意见差别。
煤电之间的博弈由来已久。1992年煤炭价格实现双轨制——非电煤价格随行就市,电煤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2002年,国家取消政府指导价,但同时对重点合同煤价进行干预。发电企业与煤企之间仍然由政府做主导。但是随着用电紧张情况愈加严重,煤炭价格也水涨船高。
这个时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场博弈,煤炭想趁机不断加价,可是毕竟有政府部门出面,所以就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2009年2月陕西电煤价格再涨,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紧急通知,要求大唐、华电、华能三大集团的陕西发电公司,以及其他电企、省煤业化工集团、各重点煤矿、西安铁路局和省电力公司快速协商,提出省内电煤暂按临时价格执行。在省内电煤合同未签订之前,陕西煤化所属煤企所供电煤暂执行每吨385元的开票结算价;待合同签订后,按照合同约定价格办理正常结算。相比于2008年1月~8月每吨272元的结算价,这一价格飙升415%。陕西绕过了电煤供给规定,打响了煤炭企业胁迫垄断第一枪。
这么一来,就让电力企业以过亿亏损的状态出现。电力集团也不甘示弱,五大电力集团联合结成了采购同盟,还是不得不暂时执行了高达每吨385元的开票结算价。而这种电力企业与煤企僵持的局面一直持续没有解决。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说政府应该放开市场化。可前提是近几年地方煤矿企业已经由原来的多头,变成了几个集团控制的煤炭寡头,对市场定价造成了垄断。
所以,电力企业比煤炭企业还是相对弱势。当然电企也有自身的问题,比如一些国有企业通常都会出现的高薪问题,还有利用漏洞私自倒卖煤炭的问题。电力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和监督体系,这样才能降低成本运作。
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上游产业的合并降低成本提高话语权。虽然电厂相对煤炭是弱势一点,但是电网垄断多年来,本身一直也在困扰着电力发展,这也是电力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2002年开始电力的体制改革,原国电公司拆分成五大发电集团。后来,电厂竞价上网,掌握是否允许入网的大权落在电网手中。这样就逐步形成了电网垄断局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前11个月,电网(供电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19万亿元,同比增长2084%,占整个电力行业的65%;实现利润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1828%,占行业比重为42%。这样,电厂就成了利润率最低的一环。
造成煤电矛盾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近些年由于房地产、基础建设等众多项目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造成了大量的高耗能企业的快速扩张运转。2009年,我国终于从传统煤炭出口国转为进口国,全年净进口103亿吨,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造成对煤炭巨大需求的原因,是因为2007年以后高耗能行业又开始在一些地区盲目扩张,某些地方还违反产业政策规定,出台了一些鼓励高耗能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高耗能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致使到2011年初为止大多数高耗能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其中粗钢产量增长223%、铁合金增长444%、电解铝增长366%、焦炭增长237%、电石增长341%,这样,一方面在造成了巨大的产能的同时,对煤炭需求就会继续大幅攀升。
据一些国外投资银行估测,如果以该速度继续消耗煤炭。那么40年后我们可能无煤可用。这就是说,由于很多基础建设项目超前建设,导致了煤炭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也就加大了电力供应的压力,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电厂发电就亏损。所以虽然电力已经被列入过剩产能,但却大量闲置,从而加速了矛盾,让电力提前出现“电荒”。
想要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对一些超前的基础建设以及高耗能行业进行有效控制,出台相应政策,对高耗能企业电价与普通企业进行电价差异化,以免“一刀切”涨价造成不公平现象。另外进行有效的运输统筹,防止“舍近求远”的购煤方式出现。有效降低成本。并且对煤、电企业的垄断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并进行成本控制。因此,只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良性循环链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电荒问题,而并非单纯向百姓要钱涨电价。
所以最终想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杜绝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