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看得懂的经济内幕
27438000000032

第32章 资源垄断“自己吃自己”的深层原因

近些年,国企经营、建设管理当中出现的弊端一直困扰着经济发展。这里包含了很多因素。但总体来说,各国企之间的共通问题是垄断和欠缺监督。不管是石油的垄断巨头还是电信、铁路、公路、航空、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定价过高、行业垄断、中小企业无法生存等问题。而国资背景垄断企业福利过高问题也是近些年来一直被质疑和热议的。

2011年5月的审计风暴,查出了多家央企因对外投资等项目管理不善、导致亏损中以及存在职工薪酬管理问题,涉及资金近50亿元。这仅仅是在风险项目投资和薪酬管理中查出来的问题。很多国企、央企年年都喊亏损,但其企业员工福利却高得惊人。另外还有一些“哭穷”现象。例如我国的石油巨头们,在炼油环节总是频报亏损,并借此喊调价或者要求降税给予补贴等等。但整个集团的年收益却高达千亿元以上。自己炼油供货给自己,报炼油亏损,最终相当于左手把利润给了右手,然后左手跟国家要钱。

企业垄断往往就会造成一方独大,制约正常竞争。也就造成了“形分”而“神未分”。比如电网和电厂整体赢利差别很大。电厂因为上网问题不得不受制于电网,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垄断。

垄断出现也改变了市场的定价权,百姓永远是弱势群体。所以常出现油价、电信业务费、电费以及服务、质量问题投诉等等。往往百姓所处的地位比较低,相对发言权太少。这里面有一个事例非常经典,蒙牛在没被国资背景的中粮收购前,三聚氰胺事件让其差点倒闭,为了争夺市场,不得不推出各种优惠和活动来挽回声誉。但就是蒙牛脱离民企队伍之后的2011年底,再次出现了检出强致癌物的事件,这时,“财大气粗”的蒙牛不但没有什么补救措施,反而对产品加价。不得不说企业一旦远离了市场检验,被垄断国企接收,运行模式自然也就变得很“霸气”。这就是说企业有雄厚资金实力和银行资金做支持,其强势地位也就缺乏监督,企业资金走向以及项目运作也更容易出现潜规则。

盲目投资缺乏调研也是重要原因。近些年我们不断加快建设,包括很多基础建设以及交通枢纽,是对全国的物流运输、信息通信、城市交通等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地方盲目建设,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高铁建设当中查出的问题就可见一斑,凸显了行业监督以及对于垄断性企业的垄断行为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性。

从各个行业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很多行业属于特殊资源行业,国家为了对整个产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往往要通过某一部门专门管理。由于很多的产业要市场化,部门必然要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分割成企业。这就出现了很多法律监督尚未完善的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垄断以及监督问题所产生的矛盾就会逐步凸显。

比如说目前比较突出的国有企业福利问题,很多企业花巨资去购房或者巨资分发给企业职工的情况屡有发生。发生这种情况很大的原因在于对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薪酬等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并由国家监督,但对中上层和下层员工,企业却又自己做决策,这中间往往就会产生很多缓冲区,监督不利,这就是出现这些福利问题的原因之一。

另外,在推向市场化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段“国退民进”阶段,很多国有企业逐步被私有化。由于监督缺失,造成了很多国有资产流失。还好被紧急叫停,但能够说明不管要怎么做,有效监督防止国有资产被滥用和流失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高铁建设,高铁建设本身表明了科技进步,同时也将为国家未来运输提供一个新的台阶,但如果建设方面过于急进,监督再跟不上,就会产生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产生灰色利益链条。因此,合理规划和有效监督依然是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保护中小企业、消费大众不受垄断企业威胁,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如果一家企业占据了垄断地位,那么不管是市场定价权、服务、产品质量等等,都无法得到保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大众没有话语权,中小企业也会因为一方独大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而无法生存,无形中加重了整个经济运行成本。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年审计部门都会查处很多问题,却无法一劳永逸。关键点就在于这种“一阵风”的审查根本无法堵住常年运作问题。建立一个常规的第三方的监督平台对整个企业资金项目进行常规化监督是非常必要的。2008年我国出台反垄断法,对一些国有企业却没有限制,但垄断现象最多的恰恰就是国有企业。因此反垄断方面法律完善,并提高可执行度,才是破除垄断的关键。如何有效建立监督体系以及破除垄断,维持市场公平,才是市场经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