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资不断进入服务业,“超市”逐步取代了中国传统柜台式服务的商店模式,购物确实方便多了。但我们发现一些外资零售业集团开始出现价格欺诈现象。不仅如此,面对供货商时也时常出现拖欠货款或者逐年压价,“进场费”年年创新高,对下游消费者却逐步涨价。尤其春节期间,消费者购物需求大增。像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跨国服务业巨头不断被媒体爆出类似问题,甚至逼得商务部直接插手。说明服务业正面临着较严重的问题。
2011年的1月,家乐福五个门店因价格欺诈被罚后,“家乐福虚价事件引发春节退款投诉潮”消息又出来,再次把这家大型超市推到风口浪尖,并引发热议。甚至因为虚高价格投诉,出现消费者与保安冲突。虽然往年此类事件也屡有发生,但像2011年这么多投诉和冲突事件却不多见。时隔几天,沃尔玛襄阳分店也出现了价格欺诈被罚问题。家乐福因“进场费”等问题又让商务部不得不介入。外资零售业在中国逐步扩展业务的同时,其垄断行业本质开始初露端倪。
外资零售业巨头对上游供货商拖欠货款压榨进货价,又在入场费上不断抬高门槛,让中小厂商无利润可赚,对老百姓又提高价格增加消费成本,可以说上下其手,霸气十足。
可为什么前些年没出现这么多问题?这些服务业巨头刚落户中国的时候,让百姓体会到了方便、洁净、物美、价廉。仅仅不到十年光景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在国外这些超市却始终如一,服务一流、价格合理。同样大型连锁超市,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却为何露出完全不同的面孔?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产业链条垄断。
就以家乐福和沃尔玛发展为例。从他们在中国发展速度来说,家乐福远远快于沃尔玛。其分了几步走,先是重点城市布局慢慢扩散到所有一线城市,然后在重点城市分散网点巩固地盘,最后向二线城市发展。其开始的竞争战略是以低价模式与同行业竞争,以本伤人。因其强大的经济后盾,本地商铺自然慢慢被淘汰。在逐步控制城市商业网点后,就开始对上游供货厂商压价,把进货成本压到最低。然后对中下游厂商抬高“进场费”。直接面对消费者时,根据产业垄断情况进行价格调整,做到利润最大化。
虽然家乐福在某些产品搞特价吸引消费者,但其他产品比本地商铺零售价要贵得多。这种差异化营销模式,已成其制胜法宝。先用低价商品把消费者吸引过来,再让消费者购买店内高低利润不同的商品,最后做到合理化赢利。这种做法让家乐福风光无限,当然也惹来很多非议。其因对上下游利润压榨过于“残忍”而闻名业内。随着网点控制越来越多,在同行业的话语权也就越来越大。如今在全国分布极广,近30个重点城市拥有100多家大型超市,超过3万多名员工。如此强大的商业网络也就难怪其霸气十足。
沃尔玛近年在中国发展规模和赢利不如家乐福,最让人奇怪的是,一家在全球运营十分成功的大型连锁商业集团,资本和规模远远把家乐福抛在后面,但在中国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远远不如家乐福迅速。
可胜负却不能由此判断。沃尔玛虽然近年城市网点发展没有家乐福多,发展也不够迅速,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沃尔玛攻击性可能会比家乐福更强。从行事看,沃尔玛更低调。但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占领市场。为什么会有此判断呢?我们来看看沃尔玛的发展模式。
从沃尔玛网点发展来看,其发展重点一直与家乐福背道而驰,家乐福以一线城市为重点全面开花,而沃尔玛却先慢慢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周边建立网点,然后才向二三线城市加码。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目前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但却是未来战略的基础。
另外,沃尔玛逐步建立直购基地,大大缩减了中间成本,与家乐福压榨供货商的方法相比,其战略眼光要更长远一些。但短期效果则不明显,所以沃尔玛有时也会效法家乐福的某些做法。但沃尔玛一直在建立长期上下游供销网络平台。当未来这个平台建立完成并运行后,可能在农村、二三线城市网点瞬间变成强大平台的一部分,凸显其在全球拥有最强大配送能力的实力。当平台联接上下游产业集中销售的时候,其优势可能才会尽显,成本也会控制在最低,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物流配送系统的无缝供应链管理让沃尔玛在全球占尽先机,所以到那时,行业竞争将会更残酷其实国内也曾拥有不少有实力和竞争力的零售商,上海华联就是一家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本土公司。但是在外资零售业进入的2004年。
2005年后就大不如前,2010年才完成整合重新打造品牌竞争。很多企业或被并购,或被淘汰。例如号称广州“第一生鲜超市”的家谊超市破产,台资“好又多”2007年被沃尔玛收购……
为什么很多国内超市都在辉煌当中“死去”?每家倒闭或被并购的理由有千万种,但是真正导致失败原因是成本优势丧失。很多商场曾都有骄人成绩,但当洋商场一旦出现在了附近,基本都会慢慢陷落。一是因为外资背景实力强大,价格竞争处于下风。二是相比市场反应缓慢,没有随时根据消费心理变化掌握本土消费意识。三是成本控制失效,由于对上下游产业沟通和运转无法达到最佳状态,导致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
所以当国际资本尚未出现时都还好,当其进入后,竞争资源会快速的失去,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被淘汰。目前我们还有不少具本土竞争实力的零售业集团。很多还是多元化企业,但因没整体产业系统,形式较为少、散、乱,所以发展和运作很可能走进瓶颈。
因此不管家乐福模式、沃尔玛模式谁更成功,最终都会导致其商业模式不断在中国侵入式扩展。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外资集团虽然本身也是竞争对手,但是当产业垄断发挥作用时,它们会不约而同进行价格攻守同盟。这种所谓“共赢”模式在实现联合垄断同时霸占了市场主导权。
由此让人想到,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美日谈判的时候,日本宁可让美国进攻金融系统也决不放开服务业的原因了。因为一旦让服务业进攻进来,日本强大的农民话语权很可能全线崩溃,并让经济陷入更大危机。而2011年起,家乐福准备进军社区零售服务业,可见这些巨头目光已经更远,并逐渐细化渗透,而本土零售商也将面临进一步威胁……
面对国际集团的进一步侵入,本土企业必须要做到的,不是打价格战,而是趁尚有竞争实力,逐步打通上下游的网络,加快从上游到下游运行速度,以空间换时间,这样就能做到压缩成本。而如果能够以政府牵头建立一个强大的供销网络平台就可快速实现各自利润最大化,减低中间环节。当巨大系统平台建立起来,服务业也好、供应商也好才会更有希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跨国集团正在做本土化企业该做的事情。如果再不觉醒,未来必然是全线垄断,遭殃的将不只是供货商,而是整个产业垄断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