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向重视钢铁产业发展,而钢铁产能本身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综合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态。事实上,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在近些年来可以说是非常迅猛的。但是飞速发展的钢铁工业本身也蕴涵着潜在行业危机。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产能过剩。
钢铁行业发展快速时期,往往跟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是全国公路桥梁等建筑大发展时期,改善居住条件也使得钢铁需求量大增,但是真正到了行业加速时间,是在2000年以后。2000年,房地产业逐步起步。而随着房屋价格不断高企,新一轮房地产建设大潮由此开启,也带动了钢铁工业大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越来越尖锐。
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来看一下钢铁产量的“突飞猛进”。2000年我国钢铁年总产量就已达到127亿吨,但这个数字也仅仅是个开始。2004年中国钢铁总产量就已经翻了一倍还多,逾27亿吨,占全球钢铁总产量的1/4,并成为全球钢铁产量最高的国家。
仅仅隔了一年的2006年年产达到了42亿吨左右。到2010年已经突破62亿吨,增长非常迅猛。大量产能让钢铁企业逐渐出现了赢利下降、供大于求的状况。
很多主流舆论认为这是由于大量地方小型钢铁厂不断的开启造成的。这种观点并不是一点没有道理,但这却不是主要原因。因为2006年后,国家已经开始了对落后产能进行有步骤的淘汰,但最终形成了两种结果。第一是各地方为了能够不被淘汰并蒙受巨大损失,开始了与国家标准“竞赛”。比如:国家如果制定在多少立方米高炉,各地方就会赶紧盖符合国家标准的高炉。这样下来,不但出现了重复建设情况,而且还进入增建的怪圈。
第二是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对落后产能关停,其实就是对小厂关停。这样就引起了巨头并购浪潮。这种巨头并购浪潮虽然加速了大企业并购小厂,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但也带来相应的问题,那就是虽说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实际生产的产品销路完全没变化。也就是说同样厂家产品只是换了“东家”。而很多新“东家”入主以后除了扩容生产,并没其他变化。这样反而出现产能加速状况。据报道,2005年,我国热轧产能生产线是19条,但是到了2008年的时候,热轧产能生产线竟增至61条。
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让钢铁企业库存量大增。2008年,国家为了能够消耗过剩产能推出一系列产业振兴计划。希望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就业率同时帮助大型钢企消耗多余产能。虽然政策用心良苦,但是从现实数据来看,不得不说此举并没有多大帮助,反而导致各地钢铁企业大量增产抢占市场。产能过剩车轮竟然继续加速前进。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还有很多是钢铁企业本身主观因素。从整个行业来看,盲目扩大产能是属于整个行业通病。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尚能维持钢铁行业整体利润以及销售量。但随着各项投资拉动产业振兴计划及基础建设完工,加上房地产业逐步进入政策抑制状态,逐年上升的产能如何保证其销售量以及行业赢利呢?其前途是非常值得忧虑的。
就赢利来看,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2007年以后就逐年下降,从726%逐步降到323%和246%,2010年虽有所回升,也只达到291%,远远低于全国工业6%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产能增加赢利水平逐渐下降,出现了钢铁行业最大的潜在危机。
既然内销方式趋于饱和,出口方式能不能解决钢企运作难题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前,我国的出口相对还较多,曾经有超越年产量11%的状况,不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出口粗钢仅05%,到2010年有所恢复,达到4%以上。另外,国家对出口钢材还有所限制,原因是我国进口矿石用来炼制低端钢材,再出口让其他国家享受红利的情况已被重视,这又进入了类似代加工的误区,因此国家进行相应限制出口也有道理。所以仅靠粗钢出口完全解决不了问题。
而国内钢企主要依靠低端产品的赢利模式也是整个行业软肋。因为从整个市场情况来看,虽然我国钢铁产量连续数年居全球第一,但是钢铁高端产品却占比极低,甚至汽车、机床、家电等行业不得不大量进口相应钢材。消耗了大量能源的同时又污染了环境,并浪费了大量电力资源,最终换来的只是微利。此类企业对铁矿石需求太大导致世界矿石开采商的博弈,这样又加高了企业成本。即使这样的微利也无法保证赢利稳定性。
从全球钢材高端产品占比来看,世界强国高端特钢占比都很高,平均都在15%以上。尤其是瑞典、日本、德国甚至达到55%、21%和24%。我国同类产品则占比很低,仅占6%,这仅相当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而更高端合金钢占比我国不到5%。全国诸多特钢企业,真正生产的特钢产品占比甚至不到三成,特钢不特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而汽车业自身钢材占车身重量的70%,近2/3是特钢构成。国内特钢严重不足就造成了一方面需求量大利润也丰厚,但另一方当面供给不足。同类低端产品却产能过剩。这就要求钢铁企业不得不转变企业发展思路。
但就目前来说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过钢厂多低端产品生产线,有些钢铁厂因为行业利润不断下降,导致被逼用一些非正常手段降低成本,以量大低成本来保证利润。有业内人士曾经介绍,厂家炼钢转炉本来产能是100万吨的,但是实际产能却可能超过一倍。转炉炼一炉钢要近一个小时,但是实际上却出现只不到半个小时的现象,另外方法是超装铁水,也能达到高产量。通过这样缩短生产时间以产品质量作代价大量生产。导致了产能大大增加,也为产品带来了质量隐患……
从整个行业面临问题来看,在政策上进行相关限制是非常必要的,但如何能够将企业由恶性价格竞争,逐步转型为透过高端产品研发与生产销售获得高利润主导行业发展是当务之急。因为从整个全国钢铁行业发展态势来看,在未来数年内将必然面临着整个行业因为低端产品过剩导致行业危机。
如何转化危机,让低端加工速度降下来,高端产品生产提上去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钢铁行业能否走出新发展之路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