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有效德育:基于实践的探索
28373600000017

第17章 学校德育的管理策略(4)

校长在学校文化的营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文化的设计者、营造者、调适者维系者和体现者。因此,优质学校校长首先要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将之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校长还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本校的学校文化,要注意站在未来的角度导引学校文化走向未来。

其次,校长要注意对学校文化的价值引领。将学校的教育理念转化成学校所有员工的”共同愿景“。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关键,因此,校长应该注意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师文化,推动学校文化的发展。校长要有意识建构教师团队目标,培植协作气氛,使教师文化能够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而展开。

再次,校长要利用自身的身份推广本校文化,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品牌特征。在社区中,校长的个人风格是学校文化的最好体现,社区成员往往通过校长本身的形象认识学校,所以,校长应该注意利用校长角色展现学校文化特色,争取社区对学校办学的认同。

4.营造内外相呼应的学校文化氛围的几个关键点:时间、成员、情感、活动

营造内外相呼应的学校文化,除了必然条件外,还需要相应的策略推动。一般来说,主要是抓好几个关键点。

(1)注意把握营造文化的时间节点。

下述的这几个时间节点是学校文化能够迅速转变、提升、普及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一是校长新上任之际,学校所有成员都希望新任校长能够对学校现有文化有所改善,所以是学校文化重新定位重要之时。二是学期开学之初,经过一个假期的放假,学校活动原有的心理定势淡化了、行为惯性减弱了,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也会模糊了,如果这时间对学校文化进行调整或加强,相对比较容易,收效比较大。三是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时,诸如重大的自然事故、社会事件、学校事件,以及重大的学校活动,例如学校突破性的评估工作,这些大型的事件,能够较大规模地调动人的情绪、触发内心感受、迅速改变固有的观念,同时也会使学校物质状态发生较大改变,如果学校管理者能够利用这一时机对学校文化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营造,学校文化将会有一崭新的面貌。

(2)注意将学校办学理念辐射到全体学校相关成员和各种学校元素。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理念,而价值理念主要由人来承载和展现的,所以,让更多的学校成员接受学校的办学理念,并按照这些理念行动,这样学校文化最本质的内容才能真正呈现出来。那种摆在纸质文本上的“学校文化”对学校教育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

(3)注意利用情感激发学校相关成员对学校的认同。

对学校的共同情感本身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营造学校文化的动力,因此,要注意通过情感激发促进学校所有员工形成合力,一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总会通过学校所有成员的情感互动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

(4)善于利用活动推动学校文化发展。利用活动推动学校文化目的有二,一是推动学校相关成员的情感互动,二是通过活动使全校师生员工、家长等有关人员深入认识和理解学校文化,体验学校文化的价值。

五、水到渠成的契机

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总是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许多管理者面对重重困难,经常会有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总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会伤筋动骨,而效果却无从确定。

有些管理者急于改革,样样都想从头做起,一下子将学校改革工作全面铺开,结果,由于急剧的全面推动,各方问题考虑不周,工作多头而不到位,反而使改革陷入困局。

能够促进学校成功转型的管理者,在没有转型之初,面对这样的局面,往往能够冷静地分析学校的整体状况,敏锐地找到学校工作最容易入手,但影响力又比较深远的地方,通过动一点而推动学校各方的改革,最终促使学校质量全面提升。

(一)何谓“水到渠成的契机”

契机,德文moment的意译。通常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枢纽或决定性的环节。主要指处在整体中的、与整体的其他部分密切联系着的环节。在事物由量到质的发展和转化过程中,关节点就是一种连接由量变过渡到质变的契机。契机、时机或机会,通常被理解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能够促进事物的质变、飞跃,推动事物的发展。一般来说,机遇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或有效期,时间过后,就再也得不到了。

所谓“水到渠成的契机”,是指学校工作在运作过程中,总会在某一阶段和某一工作环节上出现一些可能改变局面的因素,如果管理者能够迅速把握住这些因素,以此推动学校进行改革,学校新的面貌就有可能出现,成功转型的学校管理者往往都善于利用这些因素推动学校向新的方向发展。相反,如果管理者捕捉不到这些契机,学校的转变难度就会加大,工作更加费力。

(二)如何把握“水到渠成的契机”

事实上,契机不是自然呈现在管理者的眼前的,需要管理者通过理性地全面分析学校整体状况,明确学校可能发展方向,了解学校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捕捉到“水到渠成的契机”。

广州市五十九中,被别人判刑为“一所不可能合格的中学”(再努力都是59分的意思),2004年学校新任校长刘衍萍校长上任后,面对问题重重的学校,抓住了当时市一级学校的评估和建设绿色学校评估这么一个机遇,在别的学校看来,这些只是不起眼的工作,但对于五十九中来说,却是一件可能带动学校士气的重要内容,因此,刘校长以创建市一级学校和绿色学校为契机,推动学校在校园建设、师生精神面貌,组织纪律方面上进行改变,迅速让师生们看到新学校气象,从而振作了全校师生的精神。2007年,为了使学校更进一步摆脱原有学校名称的不良影响,刘校长及其班子又抓住了学校曾经名为“美华中学”这一历史,深入挖掘美华中学原有优秀历史与精神,将五十九中改名为“美华中学”,彻底摆脱了五十九中不良形象,使学校师生感觉到自己的新生,激发了他们的爱校精神,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同心同德,从而使美华中学一跃成为优质学校。

不同学校校情不同、发展历史不同、地区环境不同,学校的发展契机也就有所不同。在成功转型的学校中,有的学校以教师科研为契机,有的以学生入学为契机,还有的以校园改革为契机,诸如此类。总之,契机是学校发生重大改变的最佳突破口,管理者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抓到改革的最佳点。

附案例:教育理念是如何衍化为学生的素质

学校面临的问题:

(1)初中寄宿生占全校学生44%,具有好奇,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强。(2)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自立能力弱,升学期望值高,学业压力大。(3)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文明素养欠缺,勤俭意识较弱,荣辱是非判断能力弱,人际关系不和谐。

教育与管理措施:

(1)树立目标:在师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实践完善,提出宿舍文化精神:“自主自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团结互助、友爱向善、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目标的认识:学校广泛地张贴、广播、开主题班会、对宿舍精神的关键词进行释义。

(2)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出各种相关制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专职生活老师工作细则》、《班主任十到位要求》……

(3)根据这一目标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新住宿生进行入宿教育、每月一次常规明理教育、抓好榜样宿舍的示范作用、进行常规训练、日常规检查和流动红旗竞赛活动。

(4)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宿舍环境美化。主要措施有:使周边的宿舍环境园林式;

宿舍内设置文化宣传设施;每年一次宿舍文化活动月:宿舍美化比赛、个人叠被子比赛、宿舍文化作品大赛。

(5)建立自主管理组织并开展活动。一是成立学校学生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一年一届,民主选举。每周一次例会,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讨论解决。二是形成自主管理委员会——楼层长——舍长这样的学生自主自理的工作网络。三是制定《学生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职责》。四是自主展开活动:“宿舍十大歌手比赛”、“宿舍美化”、“周末读书活动”、“宿舍三人篮球赛”、“宿舍三人羽毛球赛”、“宿舍三人乒乓球赛”、“宿舍情怀征文”、“中秋晚会”。五是通过评比确立良好行为形象并激励优秀者,具体奖励有:优秀舍员、优秀舍长、优秀楼层长、优秀宿舍学生干部。

结果:(1)学生改变原有的生活状态,各方素质不断提高。(2)学生热爱学校,特别是宿舍。(3)专职生活老师改变过去简单的“裁判式”的工作方法,走进学生,与学生交朋友。

点评:这所学校之所以能够改变学生原有的行为状况,主要在于其教育与管理过程合理而又到位,表现在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扣住问题关键的策略与活动体系。学校教育成功的背后体现了如下的一些要素:

其一,教育目标建立在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强调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目标着眼于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强调个性品质的培养。同时还将教育目标融入各项具体工作中,这是工作更有生命力的关键,既能获得的理论的支持,又通过各种途径落实到实践中去。

其二,具有具体的行动策略,为了实现目标,学校管理者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操作策略。首先是建立策略目标:“自主自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团结互助、友爱向善、和谐发展”。接着是建立组织体系:形成自主管理委员会——楼层长——舍长这样的学生自主自理的工作网络。三是有步骤开展各种活动。四是营造周围的环境,使软件与硬件同步互动。五是建立各种制度使教育工作能够更有效地实施。

其三,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知道问题所在,是一种智慧,但如何才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是不容易的,学校工作是一个系统,各项工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解决不当,会影响教学成绩这样一些核心问题,因此,这所学校不从学校最核心的部分入手,不打破原有的主体秩序,而是将学生宿舍作为教育的突破口。这样的优点是:一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二又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三是通过学生生活这条线推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培养学生自主素质。四是同时转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观念。

第五讲有效的学校德育管理策略(1)

近年来广东省内有不少学校成功转型;也有不少的优秀学校管理(教育)者通过管理使学校再创佳绩。通过考察分析,我们发现,成功的学校德育一定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现代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整个过程;二是注重科学的策略与管理。因此,本文立足于管理的策略问题,剖析学校德育管理成功的秘诀。

一所优秀的学校总会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管理要素与教育要素,例如,科学的德育目标、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一贯到底的规章制度,内外呼应的文化氛围,合理的评估与检查,良好的校园环境与设备,等等。但仅仅具有这样的一些要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管理策略将这些因素统筹协调,在最恰当的时机里使这些要素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当前许多学校在物质建设上和教师资源配备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还是没能充分发挥其高物质配备所应该带来的高教育效能,问题的症结正在于此。

在近年成功发展的这些学校中,起点不一,特色不一,发展也不完全相同,但都有一些相对共同的策略。从德育原理和管理理论的角度看,这些策略恰好抓住了德育管理工作的关键。

关于策略这一表述,学界有着不同的表述,这里只采取最通俗易懂的表达。所谓策略就是可以实现目标的科学、合理的实施步骤。这意味着德育的管理策略首先是围绕着目标而展开的,其次是一些合理的分步行动,这些分步行动体现着一定的科学理性,在现实中具有成功的可能。

科学的策略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指策略应该具有科学性。先从科学的基本概念上理解,所谓科学是指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与之相联系,科学性就是指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要反映教育原本的真实面貌,要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二是教育工作要有一个合理的、可以控制的、能将理念转化为具体操作的工作思路与程序。

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在德育工作中却并不容易做到。在教育中体现真正的科学性,学校管理者就应该对学校历史、教师现状、学校的生源及其家庭背景、学校的社会背景与社会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定出学校的发展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一步一步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在德育工作中,许多管理者习惯于上级的指示,习惯于惯性的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势,习惯于屈从学校升学率的需求,所以很多时候放弃了对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深刻的分析,或者只作简单的粗糙的分析,或者由于思维的惯性,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判断现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与学生现状,因此,科学性虽然挂嘴边,但却没有真正变成工作的实际操作。

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不同,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要求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需要德育工作者要时时处处注意客观存在的变化,要经常进行分析调整,不能因为曾经科学分析决策过了,就能一劳永逸地照章办事。

有的管理者习惯于一言堂,以为在德育管理中权威才是最重要的力量,因此,将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事实之上,使管理的思路逐渐脱离了现实的轨迹,从而失去了曾经存在过的科学状态。

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不仅指学校相对宏观的决策与管理上,还指具体的每项工作与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要求每一件工作都应该具备理性的思考、客观的分析以及深思后的分步行动。因此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不是管理者、决策者才需要具备的,它要求全体德育工作者,实际上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在处理所有教育工作时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对德育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管理者要通过管理使全体教育工作人员具备这些素质。一所学校里,具备这一基本素质的教师越多,德育工作的成功率越高,学校德育工作越容易取得实效。

孕育于农耕社会的中国传统文明,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一直具有经验性、感性的特点,在现代社会压力的冲击下,管理上还过分注重了形式表达而忽视事物的本质发展。:这种状态也反映在德育工作中,主要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