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们身边的名人
28423000000026

第26章 朱元璋的故事

吟诗骂秀才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爱好吟诗作对,但他对文人墨客却是由戒心到厌恨,常常无事生非,在文人的文章、奏折或表札内挑剔毛病,稍有不恭便会犯了大忌,轻则罢官,重则杀头,弄不好还株连九族。因此,朱元璋在位期间,尤其是到了后期,朝廷内的“文字狱”让那些平日咬文嚼字的老夫子个个提心吊胆。

据说朱元璋对文人如此忌恨,是源于小时候的一次经历。相传,朱元璋被舅舅撵出门后,四处流浪要饭。一日,朱元璋来到旧县(今女山湖镇)狮龙桥酒馆要饭。旧县镇上几个舞文弄墨的家伙聚在酒馆饮酒,一个个脸挂几分醉意,见酒店门口来了个小乞丐,还是个秃头,其中一个想卖弄文才,趁机拿朱元璋开心,提议道:“兄弟们,我们下面行酒令就围绕门上这个要饭的,每人作诗一首,作不出的要罚酒三杯。”其他几个文人一听,都起哄说:“没问题,但每人想的时间不得超过半袋烟的工夫。”有一个文人看了朱元璋几眼,见朱元璋两条浓鼻涕快要拖到嘴边了,拿起筷子向桌边一敲吟道:山下飞出两白龙,不知不觉过草丛。眼看游到黄河边,“嗖”的一声回龙洞。吟完还做深深吸鼻子的动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他碰碰下一位说:“该你了。”

这位看朱元璋身上穿着件补丁摞补丁的破衣服,腰间系着根稻草绳,草绳上还别着顶无檐的破帽子,拖着一双破鞋,手扶一根打狗棍,“扑嗤”一笑,摇头晃脑地吟道:锦衣金带一美男,帽海鞋江游宇寰。牵着一匹枣红马,晨在河边暮在南。

吟完后不见众人鼓掌,他瞪大眼睛说:“难道是我作得不好?还是你们没注意听?”有人提问道:“你说的那帽海鞋江是什么意思?”刚才作诗之人说:“自古有海无边,江无底之说嘛!”

经他这么一解释,大家细看朱元璋腰里别着的破帽子和脚下拖着的破鞋子,一边笑着,一边鼓掌说:“好!好!”

这时朱元璋气得脸色发青,心想你们不给也就算了,还在这卖弄文才,拿我寻开心,真是一帮坏家伙!朱元璋“呸”地吐了一口痰,愤愤地说:“有朝一日我得天下,首先要你们这些酸溜溜的家伙好看。”说完调头就走。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果然没忘那天的受辱之事,专找文人毛病,捏着过错就砍就杀,酿成了震惊朝野的“文字狱”,很多文人墨客根本不敢吟诗作对。

反腐倡廉

朱元璋登基后不久,下令设专人每天五更时在谯楼上吹起号角,并高唱:“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更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

为了防止功臣们居功自傲,朱元璋特令工部制造了一种申诫公侯铁榜,对他们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法行为逐项规定了处罚标准。洪武十八年前后,朱元璋将自己编写的四本诰书印发给各位官员,让他们认真学习,引以为戒。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他又亲自编写了《醒贪简要录》,亲自在奉天门向百官宣读。每次诛杀贪污受贿的案犯时,朱元璋都要下令刑部将其罪行印发至各级衙门,广为张贴,还下令官员都要到刑场观斩,以受教育。

他还经常表扬并越级提拔清正廉洁的官员,以树典型。陶后仲在福建任按察使时,惩治贪官数十人,尽除宿弊,抚恤军民,朱元璋下令对其大力表彰。某官员曾向河南按察司佥事王平行贿,王平反而将其抓起来送审。朱元璋得知后,嘉奖了他,并提拔他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对于能善始善终的循吏清官,朱元璋不仅给予重赏,还为他们修建府第;清官寿终时,朱元璋还亲自为其撰写祭文,以彰其德;他还命人将清官廉吏的事迹列入《彰缮榜》、《圣政记》中,让其千古流芳……

正因为朱元璋下狠心反腐倡廉,明朝初期才出现了一批如陶安、陶后仲、郑士元、方克勤那样的清官,使得明初的政治清明,深得老百姓的拥护。